分享

老子教你如何开天眼(二)——老子的人生观(全新)

 荣邦济 2024-01-15 发布于湖南

是谁让你来到了世上?又为什么你来到了世上?

你也许一片茫然,从来没想过这问题。你也许早有答案:这还用问,爹妈让我来到了这世上。

可老子告诉你:爹妈生爹妈养不过是假象,一旦开了天眼,你就能穿透虚幻的魔障,看清那真正属于你的世界,而不枉此生。

什么又是真相?

你为什么会有个杯子?是因为你要喝水,因为你要用它,所以它来到了世上。人造出了杯子,是因为它有用,一旦它没用,你顺手就会把它给砸了。

所以,杯子的来去,归根到底是由人决定的,不是吗?

杯子如此,世间万物也都如此,谁决定了它的来去,谁就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

人生同样无法抗拒这一铁律。那么究竟谁决定了你的来去,它又赋予了你怎样的人生使命?

倘若爹妈决定了你的来,赋予了你神奇的生命,那谁又决定了你的去呢?爹妈有朝一日要先走一步,从此就再也管不了你的何去何从了。

你的答案是不是有破绽,不能自圆其说了?爹妈果真管得了你的来,就应该管得了你的去!这和杯子的来去是同一个逻辑。

老子的方法非常简单,这世界看似千差万别,但背后的道理其实都一样。

杯子不可能决定自己的来去,同理,你也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你看不见那只操纵自己命运的手,但你却能从杯子的来去,举一反三,推断出那只看不见的手,这就是老子百试不爽的妙招——“以有推无,无中生有”。让你张开天眼,无所不见。

老子用这个方法发现了道,又用这个方法解开了生死之谜,还是用这个方法看破了你我谁生谁养。

老子的生命之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还原版《道德经》第6章)

老子这句名言,传颂千载,几乎尽人皆知,但却又似乎无人窥其真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一”、“二”、“三”?河上公说是天地人三才,淮南子说是阴阳中三气,皆为望文生义,没有读懂“老子自序”,未能领会“言有宗,事有君”的真谛所在。

什么是“言有宗”?是老子思想的出发点,这就是“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天地人三才”之说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基本原理,“阴阳中三气”之说违背了“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

这就是还原版《道德经》所采用的“公理体系”的魅力所在,能一眼看穿歪理邪说的破绽,令横行了两千余年的千人千解老学怪相寿终正寝。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四十二章注:

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

河上公对“一”未作说明。“二”为阴阳二气。阳气清,化作天;阴气浊,化作地;阴阳相和而生和气,化作人;俗称“天地人三才”。天又生出日月星辰,地又生出山川草木,人又生出人造器件,是谓“天地人共生万物”。

而老子的“公平公正”原理始之于“玄同”,贯彻于“道亘无名”,也就是道将万物无名化。无论天地人狗,水石鸟兽,在道的眼中皆为无名之仆,都是宇宙大家庭的仆从,天地亦无例外,又岂能任由天地人独领万物风骚?万物皆为道生,没有谁优谁劣,谁先谁后,河上公之妄言老义不攻自破。

《淮南子·天文训》:

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淮南子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被后人解读为,阴阳二气中和作用而形成中气,于是“阴阳中三气”横空出世。“中气”就这样被后人贴上了“三”的标签。

而恰恰是这个“三”背离了“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中没有“三”的地位,“对立面互相转化”是一切事物的内在属性,无需外力推动,一切自发产生,经久不息。因此,在“对立统一”原理的框架下,“中气”实属画蛇添足,也与“公理体系”的完备性要素直接冲突。

由此可见,传统老学对“一”、“二”、“三”的种种浮想联翩,在公理体系构建的老子理论中均无立身之地。

那么老子的“一”、“二”、“三”究竟又代表什么呢?

老子的故事直截了当:道首先创造了“一”,“一”是整个宇宙的浓缩,“一”再不断分化,就化生出了万物。就好比孙猴子拔了根汗毛,一口气吹出了一群猴子,小猴们都是从一根汗毛化生而出。

除了“一”有特殊内涵,象征整个宇宙,“二”、“三”都是虚指,并不对应任何具体的相,它们仅仅表示从“一”不断分化的过程,“二”、“三”、“四”、“五”...... 直至成千上万。

“三”不可能是实指,“三”作为任何实体出现,将与“对立统一”原理相冲突,且《道德经》中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只言片语对“三”作过说明。“三”若真有所指,老子必然会对此加以说明。这是老子的行文习惯。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老子的生命构造模型:万物以躯体为阴,以灵魂为阳;躯体是囊,灵魂是气;气注入囊中,就是灵魂入窍,谓之“冲气以为和”;躯体承载灵魂,则阴阳相守,谓之“负阴而抱阳”,生命因此而诞生并延续。

这里,“冲”是动词,往囊里打气。“阴阳”借指“形神”,而非“雌雄”。

“道生万物”的确切内涵是:道令灵魂入窍,从而决定了生,道又使灵魂守舍,从而维系了生命。“躯体”和“灵魂”没有自由结合的功能,两者的聚合离散都是道在幕后导演,生死尽在道的一念之间。

按老子的生命构造模型,父母仅仅授你我以形,而道则授你我以魂。万物只是以形相生,生形不生魂。魂来自天,受命于道,可聚可散,全凭道的安排。正如庄子《知北游》所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老子在下文又再次重申了这一生命构造模式:

道生之,德畜之;而物形之,气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还原版《道德经》第17章(3.0))

“之”代指万物。老子说,道生万物,德养万物,决定了形神聚合离散;而物只能生形,气只能依附于形,形和气都是个半挑子,谁也不能独立成就生命。道就是凭借这一巧妙的设计,拿捏住了每一个生命。因此,万物唯有惟道是从。

这一生命构造模型孕育了道的天生天杀机关,还原版《道德经》第15章“扶俄有三宝”再现了老子对这一生杀机关的生动描绘。道正是通过天生天杀来驱邪除害,确保天下公正太平的。

“气成之”传世本作“势成之”,帛书甲乙本作“器成之”,汉简本作“熟成之”,三者皆为误传。“气”楚简《老子》写作“既+火”,因形近而被汉简本误勘为“熟”,因音近而被帛书本误勘为“器”,因意近而被传世本误勘为“势”。此三者对老子的生命构造模型均没有清醒认识,对道究竟如何生万物又养万物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图片

楚简《老子》中的“气”字

庄子在《知北游》对老子的这一生命构造模型作了更明确的表述: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

庄子在此进一步明确:道生“一”,“一”化作了“精神”。“精”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并由此演绎出了“形”。“神”是造就灵魂的元气,无形无迹。物生物实为形生形,形和神分别走的是两个通道,神来神去终不为人所知。

按老子说法,人不仅看不见道,也看不见魂,更不见道的各种翻云覆雨的神操作,只看到了母亲十月怀胎生出个大活人,因此根据自己看到的碎片编织了一个个猫生猫的故事。老子认为这些个故事没编全,逻辑上漏洞百出,不屑一顾。

道家思想与现代科学的不同就在于它没有将实证主义作为定律去恪守,挣脱了眼见为实的束缚,以逻辑去构筑整个认知体系。道不可见,复命也不可见,甚至经络也不可见,但老子却要让人张开天眼,将它们一览无余。

至此,“道生万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道创造了每一个生命,因此每一个生命来到了这世上,都承载着道的使命——你我都是为天地而生。

每一个生命所承载的使命就是人德

还原版《道德经》借助楚简《老子》再现了老子对“道”与“德”的定义,正本清源,为两千年来人们对“道”与“德”莫衷一是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老子以其超凡的智慧,铺捉到了从不抛头露面的“道”,并指出:道与德互为正反,道虽不可见,但德作为道的显现而可见,而道之德就是整个宇宙。

这就是老子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反推出了道的存在及其属性。

于物而言,万物皆有德,这是道生万物时对物的赋能,也是万物各自受命于道的使命,所以,物德就是物存在的意义,从而人德就成了人生的意义。

物德是道之德的一部分,而人德又是物德的一种。杯子的德就是伺候人,鸡鸭鱼鹅的德就是养活人类,而你我的德就是对别人有用,能为别人派上用场。

正因为要让别人派用场,故人德不体现在自身,而体现在他人身上,表现为我为别人做的一件件事。我能帮上别人多大的忙,就有多大的德,因此人德又有大小厚薄之分。

还原版《道德经》第35章(3.0)阐述了德的大小与厚薄: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善聿者不巢,善保者不穴,孙孙以其祭祀不托。

修之身其德乃洒,修之家其德有舍,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奉,修之天下其德乃溥。

故以身劝身,以家劝家,以乡劝乡,以邦劝邦,以天下劝天下。

老子这里强调,“修之身其德乃洒”,意思是人德若只能惠及自身,则形同无德,最起码也得能惠及自己的小家才算有德。老子用泼出去的水来形容德之荡然无存。

传世本此句作“修之身其德乃真”恰恰与老子本义相悖,是后人未明老义的误勘。

楚简《老子》中“洒”写作“西”,而“西”写法又近似“貞”,继而又被误当作“真”的通假。所以,两千年来由于传世本的误导,人们其实未能真正领会老子“德”的确切含义。

图片

郭店楚简《老子乙》中的“西”字,为“洒”之“水”省。

图片

西周晚期多有鼎铭文中的“西”字。

图片

郭店楚简《老子乙》中的“贞”字。

“劝”在传世本中写作“观”,也无法表达老子本义。

“劝”和“观”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写法恰巧一样,写作“雚”或“𥍊”,于是后人张冠李戴,闹出了个千年乌龙,以至于至今人们仍在以讹传讹。

“劝”在此作“劝服”解,意为以德服人。德有多大,就能服多少人。德不能超越自身,就只能让自己一人服从;德若能惠及天下,就能让全天下臣服。这就是“以身劝身,以家劝家,以乡劝乡,以邦劝邦,以天下劝天下”的具体内涵。

很多人看不到人生的意义,是因为掉进了“自我”的陷阱,只要跳出自身,人生的意义处处可见。

你生儿育女,赋予了下一代以生命,他们由于你而来到了人间,也由于你而长大成人,还由于你而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下一代。

你的另一半,因为你而有了人生的陪伴,不再孤独,有了可以分享的时光,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

人生的意义,不需要波澜壮阔的诗篇,也不依仗光彩夺目的辉煌,它就植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孩子对你的一个微笑,朋友对你的一声感激,父母对你的一句夸赞,同事对你的一番信任,一个个生活细节,都是你为他人付出的见证,这就是你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你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无数个人的付出,许多人你从来就未曾相见。你喝的水,你吃的饭,你穿的衣,你走的路,都是他人汗水的结晶。正是这样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的生活折射出了无数个他人的人生意义。

而你,也在以同样的方式,为无数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在创造,在付出。只要你立足于社会,你就是社会的一员,你就填补了社会职能的一份空缺,无论它渺小或伟大,它都是你不虚此生的见证。

宇宙就像一支无比复杂的超级钟表,每一个个体都是这支钟表的配件,担负着各自独特的使命。一个个生命的到来和逝去,就是这支钟表配件的不断更新,为的是维系这只超级钟表持续不断地运行。每一个生命,无论多么短暂,它的意义就在于没让这只钟表停下来。

而一旦这只钟表停了下来,所有的配件也都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对立统一”原理派生出的命运共同体思维。

要让人生变得更为精彩,就需要将德这张饼不断摊大,从自己的小家,到社会的大家,再到天下的万家。

而这一路的征程中,人要修炼的就是如何驾驭“自我”,如何战胜“自我”,如何超越“自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