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喉源性咳嗽

 中医知识圈 2024-01-16
(喉)咽源性咳嗽一病的主要特点为:痒为主症,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多为阵发性顽固咳嗽,咳甚则剧,咳后吐出少许白色黏痰。

病因病机

(喉)咽源性咳嗽患者多因感冒起病,外感风寒风热,有些患者有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病史,滥用抗生素、过服味甜滋腻的糖浆、过用收敛药等不当治疗导致闭门留寇,进而成喉源性咳嗽。内因方面多因素体虚弱或过敏体质易感外邪,饮食失宜如嗜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之物,疲劳过度。《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失健,脾不升清则难以上养于喉,肾主脏腑气化,肾阳不足,气化不力,津不上承,咽喉失养,虚火上犯咽喉,灼伤咽部津液。二者共同作用于咽,使咽部津液不足,凝结成痰,引起咽部不适感,进一步引发咳嗽。

外感风邪不解而流恋咽喉,肺气不利、肺失宣降,郁而化火化燥,喉失液濡。火邪循经而行,所过之处津液受灼为痰,如《丹溪心法·咳嗽十六》所载“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症,乃痰郁其中,邪在中”,肺经受邪,则咳吐痰涎,胸胁胀闷。燥邪既可化火伤津,炼液成痰,又可生风进一步加重干痒,即“无风不作痒”。

辨治方药

喉源性咳嗽宜用祛风和解之法,根据循证多年的经验,循证辩治惯用有小柴胡汤、止嗽散、杏苏散。

少阳为气机升降枢纽,枢机不利,火郁内扰,则水液不布、聚液生痰。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重要方剂,柴胡减量应用,可以用于开郁调气,治疗郁火咳嗽。

如果没有明显的正虚,多用小柴胡汤,取柴胡、黄芩、法半夏和解以宣畅气机、发散郁火。咳嗽迁延难愈,多用寒热相宜的止嗽散止咳化痰、疏风肃肺,其组成为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或用杏苏散轻宣郁燥,其中苏叶除了解肌发汗、开宣肺气之外,还有很好的芳香化浊辟秽、理气和胃行滞作用。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病程所处时期的不同,循证辩治灵活选方。外感风寒轻证,选用三拗汤疏散风寒、宣肺解表,组成为麻黄、杏仁、甘草,麻黄用量一般为6克,症状重者可酌情用到10克。或者选用六味汤,其组成为荆芥、薄荷、僵蚕、桔梗、甘草、防风。

如化燥化火,症见咽红咽痛、耳鸣目赤者,方选《温病条辨》翘荷汤清气降火,组成为薄荷、连翘、生甘草、黑栀皮、桔梗、绿豆皮。咳痰黏稠、咳之不出者,可用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久咳阴伤、咽干者,多用增液汤或加南北沙参养阴润燥;胸闷胸胀者,多配用瓜蒌壳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葶苈子泻肺止咳。除了疏风散表、清气化痰外,成肇仁重视标本兼治,脾为生痰之源,对于脾虚患者,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助运,以太子参易原方中性温燥的人参气阴双补、养阴生津。

常用治疗咳嗽四个经方

桔梗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组成: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桔梗汤适用于咳嗽、咽痛,偏向于热的,有咽痛、咳嗽、咳稠痰时可用桔梗汤。方中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桔梗能开肺利咽,两药合用能起到开宣肺气、清利咽喉的作用。

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组成: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如果咽痛、咳嗽,偏向于寒,咽喉局部色白,颜色不深偏向于白,可用半夏散及汤。方中用半夏涤痰开结,桂枝祛风而通阳散寒,甘草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组成: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如果咳嗽喘逆, 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者可选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宣肺降逆、化饮止咳。方中厚朴、麻黄、杏仁降逆定喘,宣肺利气;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平喘、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石膏清热除烦;小麦安中养正。

泽漆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组成:

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㕮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此方可用于阳虚水停所致的胸胁满胀、咳嗽喘息、痰涎壅盛、痰吐不利、甚至喘咳气逆、张口抬肩者。多用于治疗肺心病,肺癌,老年人的咳嗽老是不好。泽漆汤有逐水通阳、止咳平喘的作用。其中泽漆逐水、消痰之力为猛;桂枝通阳,温化水气;紫菀、白前温肺,止咳平喘;生姜、半夏健胃涤痰、散饮;黄芩清肺,除水饮郁生之热;人参、甘草扶正健脾,运化水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