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干麻黄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射干麻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射干lOg  麻黄12g  生姜12g
细辛lOg  紫菀lOg  款冬花lOg  五味子7.5g  大枣7枚
半夏7.5g
  上9味,以水1200ml,先煮麻黄,二沸,去上沫,再下诸
药,煮取300ml,分温3服。

  (功效}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
  主证:咳嗽,哮喘,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象
浮弦或浮紧。
    副证:微有恶寒发热,或胸膈满闷。
    (临证加减)
    1.治久咳不止,或产后喘咳,颈项生痰,瘰疬累累如贯珠
者,去细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
    2.若兼胸膈满闷,宜加杏仁、厚朴;痰涎壅盛加苏子;兼
见水肿加桑白皮、葶苈子。
    3.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配杏仁、
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理气。  ,
    4.咳逆上气,汗多者,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
有收,以敛肺气。
    5.本方制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本品含射干、麻黄、细
辛、半夏、款冬花、紫菀、五味子、生姜、大枣,按工.5:1;
0.7:1.5:1.5.:1.5;1:1:1的比例制成冲剂,每袋lOg。1
岁以下每次1/3袋,1一3岁1/2袋,3—7岁2/3袋,7岁以上l
袋,均每日 3次口服.对照组50例予先锋霉素Ⅵ25—50mg/
(kg。d),每日4次,口服;甘草片0.5一工片,每日3次,口
服;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病毒灵0.5一工片,每日3次,口服。[中
医杂志,1992,(1):30]
    6.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型肺炎:药用射干、半夏各6—9g,
生麻黄、细辛各1一3g,五味子4--~6g,桂枝3—9g.发热加生
石膏10----30g~痰多加葶苈子3~5g;部分患儿加用甘草2—3g
或(/和)黄芪6—15g。每日一剂,连服3—6剂.  [江苏医药,
1981,(2):30]
    7。本方去大枣、细辛、款冬花,加桂心,临证加蜜。治小
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作呀呷声,名射干散。[圣惠方]

    8.射干、麻黄、紫菀、甘草、生姜、桂心、半夏、大枣,
共为粗末,先以水煎药,去滓,加蜜再煎。治小儿发热咳喘,咽
喉如水鸡声,名射干汤。
    9.射干、炮姜、半夏、百部、五味子、款冬花、陈皮、细
辛、贝母、茯苓、郁李仁。为末,炼蜜为丸。治久患呷嗽,喉中
作声,发即偃卧不得,名射干丸.
    皂荚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皂荚不拘量(去子,酥炙)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3g,枣汤送下,日二次,
甚则日三夜一服。
  (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主治)
  主证:咳逆喘满,痰多稠黏如胶,咳唾不爽,甚则但坐不得
眠,或兼胸痛或连两胁,大便难,舌苔滑黏,脉象滑实。
  副证:喉风、中风、痰饮等证。
  (临证加减}
  1.顽痰,合导痰汤(化橘红、半夏、天南星、茯苓、枳实、
甘草)以化痰通胸膈痞塞。
    2.黄黏稠痰,加鱼腥草、开金锁、薏苡仁、冬瓜仁等以清
肺化痰。
    3.本方加味治女阴白斑症:药用炉甘石30g,密陀僧12g,
煅龙骨9g,煅石膏9g,炮山甲6g,枯矾6g,飞滑石15g,制南
星9g,皂荚9g(去子筋)。共研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匀外敷。
[湖南中医杂志,1980,(1):803
  4.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取质优之皂荚,刷尽泥灰后切断,
放人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炒至内无生心为度,研细末备用。
每次1g,每日2次,用糖拌匀吞服。[湖北中医杂志,1987,f”:25]

    5。大黄、滑石、皂角,研末为散.治癃闭和大便不通,名
颠倒散。[万病回春]
    6.人参、赤茯苓、白矾、半夏、白附子、天南星、枳壳、
皂角木白皮(酥炙)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九丸,姜汁送下,不拘时候。治劳风心脾壅滞,痰涎盛
多,喉中不利,涕唾稠黏,噎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名
皂角化痰丸。[内外伤辨惑论]
    7。皂角去皮子炙,不拘多少,为末,酒搅面糊为丸,如梧
桐子,每服三十丸,酒下。治大小便不通,名皂角丸。
    厚朴麻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15g  麻黄12g  生石膏30g
杏仁9g  半夏9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6g  小麦30g
    上9味,以水1200ral,先煮小麦,再下余药,煮取300ral,
温服lOOml,日3次。    ,
  (功效}宣肺化饮,利气降逆。
  (主治)
  主证:咳嗽喘促,胸满烦躁,咳痰量多,色白清稀,咽喉不
利,舌苔白腻微黄,脉浮。
    副证:或身热,微恶风寒,或喘满,痰鸣如水鸡声,倚息不
得卧。
    (临证加减)
    L若表证明显者加桂枝;喘满甚而倚息不得卧者,加葶苈
子;无烦躁者去石膏,无表邪者减麻黄。
    2.若兼腹胀,不思饮食者,加大腹皮、炒三仙、鸡内金等,
以行气助消化。
    3.厚朴麻黄汤加减治疗肺胀:原方由厚朴、麻黄、石膏、
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组成。先煎小麦熟后再

人余药。如风寒表邪过盛者加桂枝、紫苏、减少石膏用量;气
喘,咳嗽,咳黄痰或白稠痰,属痰热者,去干姜、细辛,加竹
沥、桑白皮、地骨皮;喘满,干咳少痰,舌质红,脉沉细,属阴
虚者,加百合、生地、沙参、麦冬,去干姜、细辛;胸闷,气
短,喘咳,腰膝无力,属上盛下虚者,加生地、冬虫夏草、沉
香、五味子以补肾降气;喘咳,面目水肿,脉弱,属气虚者,加
黄芪、木防己;口唇爪甲发绀,属心阳不足,瘀血内阻者,加桂
枝、丹参、红花。[陕西中医函授,1997,c6,:z13
    泽漆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泽漆150g  半夏9g  紫参15g
生姜15g  白前15g  黄芩9g  人参9g  桂枝9g  甘草9g
    上9味,先以水5000ral煎泽漆,煎取1500mi,将8味纳入
泽漆汁中,再煎取500ml,温服50ral,至夜饮完。
  现代用法;泽漆量为15g,先煎30分钟,再下余药煎之,
即取水1200ral,煎取300ral,温服lOOml,每日3次。
  (功效)通阳利水,止咳平喘。
  (主治罩
  主证:咳逆上气,痰多息短,身重而肿,小便不利,舌体胖
大,苔白腻,脉沉。
  副证:胸满,或水肿甚者。
  (临证加减工
  1.若兼胸满,酌加厚朴、杏仁;水肿甚者加桑白皮、葶苈
子、车前子等.
  2。厚朴麻黄汤证与泽漆汤证之辨析:二方证较难解释,难
解之处在于:第一,只辨脉之浮沉,不详见症。厚朴麻黄汤、泽
漆汤的适应证到底怎样?第二,两方中有三味药用得特别,是否
有特殊作用?一味是小麦,治咳中用小麦,在张仲景方中只有厚

朴麻黄汤中用它。还有两味是泽漆、紫参,也只是泽漆汤中用以
治咳,而且泽漆用量特别重,也有人认为紫参并不治咳,可能是
紫菀之误,究竟是否有误?对这些难解之处,我的体会是;泽漆
汤很可能是古代治肺部癌肿之方。泽漆俗称猫儿眼睛草,功能利
水消痰。紫参今称石见穿,是否即张仲景所用之紫参还需进一步
考证,如属一物用其功能活血散坚。此二药都属攻破之品,今人
有用于治癌,那么古人也治癌,亦在事理之中。《金匮要略》把
咳嗽一证分归两篇论述,一属于肺痿肺痈,又一属于痰饮,泽漆
汤方就属于前者。此因古人对肺癌一病,还没有明确认识。见出
现咳嗽、胸痛、吐脓血,便认作肺痿肺痈。泽漆汤方以攻为主,
但又加人人参扶正,攻补兼施,以治癌肿,正为合理。如果一般
咳嗽,则杀鸡焉用牛刀?但是《金匮要略》把本方与厚朴麻黄汤
方证相辨,又是什么意思?这可从厚朴麻黄汤中用小麦看出一些
道理。小麦性味甘平,缓急润燥,有镇静作用。个人经验,此药
不仅治脏躁,且对心神不宁,失眠,心悸,多汗以及一切神经性
症状,如阵咳、呃逆、四肢抽筋拘挛,发作无定,用过诸药无效
者,于应用方中加入此品,往往有一定效果。厚朴麻黄汤中用小
麦,尤在泾释为“小麦甘平,则同五味敛安正气者也”,即指镇
咳而言。肺部癌肿,也常有阵发性咳嗽表现,此则有器质性病
变,非厚朴麻黄所能解,非小麦五味所能镇,故须加以分辨。脉
之浮沉是其分辨之一端。这里脉沉脉浮字眼须活看,脉浮犹言其
病在表,在经,属一般咳嗽;脉沉犹言其病在里,在脏,不是一
般咳嗽。以上这些体会,当然只是推论,可能属于牵强附会。但
读《金匮要略》可以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可以启发思路,可以联
系临床实际,多读一遍会多一些体会,则是事实。[金匮诠释.上海: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3。泽漆汤质疑:《千金》泽漆汤,治上气其脉沉者,本篇亦
似脱上气二字;且甘草、紫参不载治嗽之能,其作紫菀者似是。
r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本方在临床的应用:凡遇寒热错杂病证之呼吸系统疾病
者,均可选用泽漆汤治疗,泽漆的用量可达30~150g,但应随
证加减。寒盛加麻黄、桂枝,热盛加地龙、黄芩,肺气不足加玉
屏风散,肺阴伤加生脉散,脾胃虚弱加香砂六君子,肾虚加补肾
药。[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f2,:24]
    麦门冬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麦门冬50g  半夏9g  人参6g
甘草6g  粳米6g  大枣4枚
    上6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温服100ml,日3次夜
1次。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祛痰。
    (主治)
    主证:肺胃阴虚,咳逆上气,咽喉不利,咳痰不爽;或劳嗽
日久不愈,口干咽燥,日晡发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
虚数。
    副证:胃阴不足,胃失和降,呕吐时作;或津枯噎嗝,并见
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大病瘥后,阴津亏耗,咽燥虚
喘,神疲乏力;口干思饮,舌红少苔,脉虚数。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津伤甚者,可酌加沙参、肥玉竹、枸杞子以养
肺胃之阴;如有潮热,则酌加银柴胡、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
  2。热病余热未尽,口干者,加石斛;大便干者,加火麻仁;
低热者,加白薇;咳嗽重者,加川贝、栝蒌仁;干咳劳嗽者,加
竹茹、枇杷叶、橘叶之类。
  3。麦门冬汤治疗溃疡病:临床有下列特点:①胃痛暮甚,
痛而喜按,②泛酸不明显;③多有口干而渴,便秘不畅,或心
烦,肛热等症;④舌红有裂纹,薄苔或无苔;⑤脉多弦细。基本

方为麦门冬、半夏、北沙参、山药、当归、白芍、炙甘草、粳米
各9g,党参、阿胶、生姜各6g,红枣3枚,生麦芽15g,随证
酌情加减。经治后,一般均在服药7—10剂后胃痛消失或显著减
轻,诸症亦随之消退。
    4。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妊娠恶阻:妊娠呕吐若属“火气上逆”
者,可选用麦门冬汤加枸杞子、竹茹,呕甚者加生姜。对于呕吐
剧烈,难以进食而致消瘦,眼眶下陷者更为适宜。[辽宁中医杂志,
1986,(2):封四]
    5。  胃溃疡、胃黏膜脱垂,属于阴虚,症见胃脘灼热而痛,
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者,加石斛、白芍、糯稻根,以增加
养阴益胃之功。
    6。本方去粳米,加山药、白芍、丹参、桃仁。治妇女倒经,
名加味麦门冬汤.
    7。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益胃生津,治阳明温
病,下后汗出,身无热,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脉不数者,名益
胃汤。
    8。麦冬、石膏、知母、白芍、茯苓、栀子、竹茹、白术、
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治中暑燥渴者,名麦
冬汤。
    9.麦门冬、黄芪、人参、当归、生地、五味子。水煎服。
治内伤劳役,精神耗散,胃气不升,或血后亡津而致口渴者,名
麦门冬饮子。[不居集]
    10。方名相同,药味相异,名麦门冬汤。
    (1)《外台秘要》:麦门冬、炙甘草、炙枳实、黄芩、人参、
龙骨。治小儿夏季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
    (2)  《类证活人书》:麦门冬、石膏、寒水石、炙甘草、栓
心。为粗末,水煎服。治婴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
    (3)《三因方》;麦门冬、生芦根、竹茹、白术、炙甘草、茯
苓、橘皮、人参、葳蕤,为末,加生姜、陈米水煎。治上焦伏

热,腹满不欲食,食人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人先吐而
后下。
    (4)《医垒元戎》:麦门冬、炙甘草、粳米、大枣、竹叶。水
煎。治劳复,气欲绝者。    .
    (5)《证治准绳》:麦门冬、人参、芦根、竹茹、陈仓米、生
姜、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玉竹。尊心为粗末,水煎服。治
上焦热,腹满不欲食;或食则先吐后泻,肘挛痛。
    葶苈大枣泻肺汤    ’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葶苈子12g  红枣5枚
    以水300ml,先煮枣,取200ml,去枣,再下葶苈子,煮取
lOOml,顿服;或将葶苈子研为细末,每次3-5g,用大枣煎水
冲服。
  (功效]泻肺行水,下气清痰。
  (主治)
  主证:肺痈,脓未成或将成,胸胁胀满,喘不得卧,舌苔
黄,质红,脉数实;支饮,痰涎壅盛,胸膈胀满,咳嗽喘促,舌
无苔或黄苔,质红。
    副证:一身面目水肿,鼻塞流涕;倚息不得卧。
    (临证加减}
    1.化脓性胸膜炎:酌加清宜之杏仁、桔梗,清热之败酱草、
青黛、蒲公英及通肺经之麻黄。
    2.痰热上扰,痰涎壅盛,虚烦不寐,口苦,咳喘胸满,本
方合温胆汤可获良效。
    3。渗出性心包炎,或渗出性胸膜炎:若舌苔白腻者,合用
苓桂术甘汤;若伴有胸痛,寒热往来者,合小柴胡汤;胸满甚
者,合小陷胸汤或柴陷汤;便秘胁痛甚而舌苔黄干或黄腻者,加
大黄或合大柴胡汤。

    4.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饮邪偏重,兼表证者,可与小青
龙汤合用;若饮邪夹热者,酌加用小青龙加石膏或麻杏石甘汤。
    5.肺痈:痰多者,加桔梗、贝母、鱼腥草、海浮石;表邪
未尽者,加金银花、桑叶、薄荷。
    6。本方治疗小儿肺炎:用葶苈子3~--10g,大枣2—3枚,风
寒束肺合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轻证合银翘散或桑菊饮,重证合
麻杏石甘汤或贝母栝蒌散;痰热壅肺合涤痰汤;痰饮射肺合苓桂
术甘汤。每日1剂,温水泡5—10分钟后,煎10~15分钟,每次
50rd,每日3次口服,婴幼儿少量多次服。[甘肃中医,1996,《l,:29]
    7。本方加味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基本方为葶苈子、大枣各15
~'20g.痰多体壮者重用;兼见风寒表证加荆芥、防风、苏叶;兼
见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兼有少阳证加柴胡、黄芩;
偏于寒痰加苓桂术甘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偏于热痰加黄芩、黄
连、桑白皮、知母、/I[贝;气急咳甚者,加杏仁、陈皮、法半夏、
厚朴、白前、紫菀;胸痛明显者加丹参、郁金、元胡、赤芍;胸水
较多,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加甘遂0.5一lg装胶囊内,以开
水或大枣煎水送服;胸水减少或消除后改用健脾药;阴虚津亏者
加北沙参、麦门冬、玉竹、百合。牍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t3,:30]
    8.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葶苈子30~50g,
大枣工5枚,枳实30g。每日工剂,水煎分3次服。[中医杂志,1989,
(2):Zo]
    9.本方加减治疗肺心病心衰:近年来不少人选用含葶苈子的
方剂。如孙氏用葶黄汤正葶苈子30g,大黄(后下)、枳实、防己各
lOg,桑白皮、红枣各15日加减治疗;李氏用葶苈五味汤(葶苈
子30g,五味子20g,附子、赤芍、白术各15g,干姜10g,茯苓25g,
益母草50g)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除给予
抗生素及吸氧外,不用其他强心利尿药。[河北中医,1989,cs,:47]
    10.治男子妇人头面手足虚肿,苦葶苈子炒研,枣肉和丸,
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汤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肿消

为效,名抵圣丸。[外科精义]
    u.葶苈子、吴茱萸等,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
二丸,日一至三次,以通二便为度,不知渐增,治水肿,名葶苈
丸,又名二利丸。[外台秘要]
    12.炒葶苈子、桔梗、栝蒌仁、升麻、薏苡仁、桑白皮、葛根、
炙甘草。为粗末,加姜水煎服。治过食炙煿,或饮酒过度,致肺
壅喘不卧,及肺痈,咽燥不渴,咳唾腥臭,名葶苈散。[济生方]
    13.炒葶苈子,为末,每服二钱,大枣十枚煎汤调下。治肺
痿,喘急面浮者,名葶枣散。[杂病源流犀烛]
    14。桔梗、甘草节、黄芪、金银花、白芨、薏苡仁、葶苈
子、生姜.水煎,缓服。治肺痈,唾脓血。若初起,去黄芪加防
风;溃后脓血去多,加人参;溃久不敛,去葶苈子,加合欢皮,
名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
    15.葶苈子、大黄、厚朴、枳实、桑白皮、桔梗、大枣。治
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支气管哮喘等,名葶苈大黄汤。[浙江中
医学院学报,1985,(5):z93
    桔梗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桔梗3g  甘草6g
  上2味,以水600ml,煮取200m1,去滓,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养阴利咽。
  (主治)
  主证:肺痈,咳吐脓血,状如米粥,腥臭,胸痛,气喘身
热,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副证:蒂丁两侧肿痛,饮食不利,口噤难言,痰涎壅塞,小
便黄而量少;甚则喘不得卧,面赤身热。
    (临证加减)
    1,风热咽痛:伴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加薄荷、桑叶;邪热

内盛者,加银花、连翘、黄芩、赤芍、花粉;便秘者,加芒硝、
大黄;咽喉肿痛甚者,加元参、山豆根、射干。
    2.虚火咽痛:加生地、元参、麦冬;若伴有咽干口燥甚者,
加石斛、沙参、鲜芦根、天花粉;津枯便秘者,加麻仁、郁李
仁、白蜜;气阴不足,咽痛以上午为重者,合补中益气汤或五味
子;阴血亏虚,咽痛以下午尤甚者,合四物汤加黄柏、知母。
    3.失音:外邪阻塞肺窍,肺窍不宣,声音不扬,甚则嘶哑,
加荆芥、山豆根、牛蒡子、杏仁等;外邪阻滞肺窍而音哑,无其
他证者,加荆芥、前胡、蝉蜕、胖大海;外邪阻塞,气血郁滞,
加赤芍、川芎、茜草、郁金;肺肾精亏,合桑可汤或百合固金
汤,加蝉蜕、玉蝴蝶。
    越婢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5g  石膏25g  生姜9g  大
枣5枚甘草6g  半夏9g
    上6味,以水600ral,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煎取
200ml,分2次温服。
  (功效)宣肺平喘,祛饮清热.
  (主治]
  主证:咳嗽喘促,咳唾痰涎,痰黄或白,口渴喜饮,胸膈胀
满,身形如肿,甚则目如脱状,恶寒无汗,发热或无大热,苔薄
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浮大而滑或滑数。
    副证:头痛,痰鸣,口干不渴,神情紧张,气粗声高息涌。
    (临证加减}
    1.痰热内盛,胶黏不易咳吐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
粉、海浮石、风化硝,以清热化痰利肺。
  2.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以泻肺平喘。
  3。痰热壅结,腹满便秘者,加大黄泄热通便,以降肺气。

但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4.痰热伤津,口舌干燥,加天花粉、知母、芦根,以生津
润燥。
    5.阴伤而痰量已少者,酌减苦寒药物,加沙参、麦门冬等,
以滋养阴液.
    6.本方治疗百日咳:以方中含麻黄2—5g,生石膏工5—
30g,制半夏5—8g,甘草、生姜各5g,大枣5枚。痰黏稠或色
黄加黄芩、赤芍、鲜竹沥(冲服);咳嗽甚加前胡、杏仁、僵蚕。
每日1-1.5剂,水煎服。[江苏中医,1995,《l,:ls]
    7。煎剂越婢加半夏汤及提取剂越婢加术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
小儿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方剂,在小儿和成人呈现
不同的结果。越婢加半夏汤的有效年龄范围是小儿和年轻者。将
越婢加半夏汤与柴朴汤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以越婢加半
夏汤为优。“发掘”越婢加半夏汤者是藤平健,他将呕吐作为使用
越婢加半夏汤的指征,或许是借鉴了吉益东洞《类聚方》中的有
关记述。哮喘中的呕吐,在小儿是特有的自主神经症状。因而,
若将越婢加半夏汤与小儿与呕吐联系起来,可以说“呕吐”是越
婢加半夏汤的使用指征。至于越婢加半夏汤对小获有效的原因,
可能与特异反应性因素有关。
    小青龙加石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9g  芍药3g  桂枝9g  干姜
9g  细辛3g  半夏9g  五味子6g  生石膏9g  甘草6g
  上9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300ml。强者服lOOml,弱者减之,每日3服;tbJL服40ml。
  现代临证,麻黄与其他诸味同煎。
  (功效}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主治}肺胀咳喘,恶寒发热,无汗,痰多清稀,微有烦躁,

心下有水气,舌苔白,脉浮。
    (临证加减]
    1.若表证较轻,去桂枝、白芍;喘甚者加杏仁。
    2.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减缓发散之力,麻黄
用蜜炙以偏重宣肺平喘。
    3.如因外感引发,饮邪郁而化热重者,去细辛、姜、桂,
加桑白皮、黄芩、知母,石膏量加重,以清化热痰。
    4.慢性支气管炎,证属外寒内饮夹热者,合千金苇茎汤,
加鱼腥草。
    《外台》炙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桂心6g  生姜9g  生
地15g  人参6g  阿胶9g麦门冬7.5g麻仁7.5g大枣40枚
  上9味,以酒700ml,水800ml,先煮八味,取300ml,去
滓,内胶消尽,温服lOOml,日三次。
  (功效)温润肺气,以行津液。
  (主治)肺痿,咳吐痰涎,泛泛欲吐,苔少舌质红,脉结代。
  注:1.此方出于《外台秘要>>第十七卷肺痿门,引张仲景
《伤寒论》,次于甘草干姜汤之后。其方桂枝作桂心二两,火麻仁
半斤,阿胶三两(炙),大枣四十枚。余同《伤寒论》.
    2.本方与《伤寒论.太阳篇》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之附方《千金》炙甘草汤药味和煮法均同,仅
分量稍有出入。故本方之(临证加减)等项均请参考血痹虚劳
《千金>)炙甘草汤。
    《千金》甘草汤
    (又名:温液汤)
.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生甘草6g

    上1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40ml,日
二次。
  (功效}养阴清肺,利咽解毒。
  (主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少阴病,咽痛,
脉细者。
    注:此方《金匮要略》原无症状及药量.上述症状及药量录
自<<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肺痿门》。
    (临证加减]
    1.甘草人参煎治疗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以生甘草
15~30g,人参6g,畏寒严重者加附子lOg(先煎),每日工剂,
冷水文火煎3次服,疗程2---6个月。若出现血压偏高、水肿等
不良反应,甘草即减为半量,或再加茯苓、杜仲、五味子各
lOg,并据情给予少量输血等。又对分娩大失血合并休克者,于
分娩后立即以生甘草10~--15g,人参3—6g,大枣工。枚,每日工
剂,3次煎服,对预防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效果显著。[中华医
学杂志,1975,(10):718]
    2.甘草泽泻汤治疗室性早搏:以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
30g,每日工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有不定时烦躁、自汗、
失眠、自觉寒热无常兼症者,先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服本
方。
    3.甘草饮治疗慢性咽炎:取生甘草lOg,开水泡后当茶饮,
甘味不明显时弃之。相继饮之,至症状全部解除为止。禁食鱼、
辣、糖等食物。[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cl,;20)
  4.甘赤汤治疗急性乳腺炎:本方用生甘草、赤芍药各30g,
每日1剂,水煎服。
  5.本方加元参、天花粉、牛蒡子、桔梗、升麻、黄药子。
治喉痹,名牛蒡汤.[杂病源流犀烛]
  6.本方加元参、升麻、牛蒡子、桔梗、犀角、黄芩、木通
各等份。为粗末,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治小儿咽喉肿痛,名

牛蒡子汤.[证治准绳]
    《千金》生姜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姜15g  人参lOg  大枣工5枚
甘草12g    .
    上4味,以水?OOml,煮取300ml,分温3次服。
    (功效)补脾益肺,散寒化饮。
    (主治)肺痿,咳吐痰涎,唾沫不止,咽燥不渴,苔白津润,
舌质淡红,.脉缓滑。
    注:此处引用之“咽燥不渴”以《外台秘要》小注之“一云
不渴”为据。
    (临证加减)
    1.本方加法半夏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烦躁而不
渴者。[肘后方]
    2.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冷而痿。
    3.生姜甘草汤治咳吐涎沫不止,心下痞硬而急迫者,兼用
紫丸.[方极]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桂枝9g  生姜9g  甘草6g  大枣
8g  皂荚6g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分3次温服.
  (功效)通调营卫,平喘涤痰。
  (主治)胸膈痞满,咳吐浊唾涎沫,咳喘不得平卧,舌淡苔
白腻,脉数或缓滑。
  (临证加减)
  1.治桂枝去芍药汤而吐浊唾涎沫者。[方极]

    2.胸中热而吐涎沫,或咳者,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主之。
[方机]
    3.小儿滞赜(痰溃于赜下),其甚者为鼻渊,为风涎潮,而
口鼻间及腮赤者。本方加半夏效良。[类聚方集贤]。
    《外台》桔梗白散
    (又名:三物白散、白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桔梗3g  巴豆1g  贝母3g
    上3味为散.合于臼中杵之,以白开水和服。强人lg,羸
者减之。
    注:巴豆为峻下药,慎用,必须如法炮制,炒黑去尽油,则
性缓,又白饮和服,取其留恋于胃,不致速下过伤胃气。成人内
服,一般用0.1—0.3g,老幼酌减。
  (功效)功逐水饮,温下寒实。
  (主治]
  主证:肺痈重证属寒实者,症见咳嗽,咯吐“浊唾腥臭”之
痰;胸胁心下硬满而痛,拒按,呼吸不利,不大便,不发热,不
口渴,不烦躁,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副证:胸膈满闷,恶寒身痛,或咳吐脓黏臭痰。
  (临证加减)
  L桔梗白散治疗肺痈:包括初晚期不同之病例,都是经用千
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泻白散,以及西药青霉素
等治疗多日不效,而改用桔梗白散取效。一般下午服药,至晚上
泻下十数次,服冷粥一碗而泻止,次日热退,胸畅,咳嗽痰消,
继而以肃肺化痰收功。仲医杂志,1962,t9,:23,江苏中医,1958,t1):143
    2.以巴豆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用巴豆去皮及白膜取仁生
用,切碎成细小颗粒,置胶囊吞服,每服lOOmg,小儿酌减,
至畅泻为度,每天量以不超过400mg为宜.一般12小时内服药

1一3次,胆绞痛多能缓解。疼痛缓解后,给予口服驱虫净驱蛔
虫,按每公斤体重3mg给药,少数病例于入院时和巴豆同时给
药。[新医药学杂志,1977,cz,:18-]
    3.本方去川贝、桔梗,加大黄、干姜,炼蜜为丸。治心腹
诸卒暴百病,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病如锥刺,气急口噤,停
尸卒死等症。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型者,名
三物备急丸。[千金方]
    4.本方去川贝、桔梗,加生半夏、白矾、白砒、雄黄,为
末糊丸。治诸般咳嗽、吼气(治咳嗽,茶水送下;吼气,桑白皮
煎汤送下),名三白丸。[增补万病回春]
    5。本方加雄黄、郁金。治白喉效佳,名复方巴豆散。[福建
省中医研究所、长沙市传染病院]
    注:复方巴豆散,即三物小白散与《重楼玉钥>>之雄黄解毒
丸(巴豆、雄黄、郁金)合之。
    《千金》苇茎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苇茎30g  薏苡仁10~20g  桃仁
log  冬瓜仁log
  上4味,以水1000ml,先煮苇茎,取500ml,去滓,下余
味,煮取200ral,分2次服,每次服lOOml。
  (功效}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主证:肺痈,咳嗽,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
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副证:胸中甲错,胸闷气短。
  (临证加减)
  1.肺痈;脓将成,选加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连翘,
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力,促其消散;脓已成者,加桔梗、甘草、贝

母、白芷,以促之化痰排脓;咳吐浊痰量多者,加葶苈子,以祛
痰行水;肺经热重者,合泻白散,以清肺热。
    2。麻疹中期,疹已透发,症见发热咳嗽痰多,口渴,呼吸
急促者,为肺热甚,本方去桃仁,加桑白皮、黄芩、贝母,以泻
肺清热化痰。
    3。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属肺热咳嗽者,酌配麻杏石
甘汤、泻白散或白虎汤。
    4.热病后期,余热未尽,而见咳嗽痰多,加丝瓜络、栝蒌
皮、枇杷叶,以清泄肺热而化痰。
    5.凡小儿连咳十声,不能回转,半日方回者,千金苇茎汤
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温病条辨]
    6.本方与丹溪咯血方(青黛、瓜蒌仁、诃子、海蛤粉、山
栀)合用,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有良效。
    7.肺炎或肺脓疡合并菌血症或脓毒血症,本方合五味消毒
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减,可
获良效。
    8.本方加减治疗肺痈:初中期,症见寒热咳嗽,吐脓痰、
胸痛等症状。胸部X线可见脓腔及炎症浸润表现。治以清热解
毒。药用苇根30~60g,冬瓜仁、蒲公英、金银花、地丁各30g,
薏苡仁15g~30g,桃仁9g,连翘15g,黄连、栀子各9g,甘草
30g。El渴加石膏、天花粉,吐血加白芨、仙鹤草。后期为体弱
阴虚阶段,中期症状未全消失,治则为清热解毒兼养阴补肺。上
组药物减味减量,加沙参、麦冬、白蔻仁、黄精等养阴补肺药
物。[四川中医,1990,fy,:19]
    9.本方加味治疗大叶性肺炎:药用鲜苇茎、生薏苡仁、鱼
腥草各30g,冬瓜仁15g,桃仁、黄芩各9g,桔梗、甘草各
4。5g。随症加减,每日1一2剂。阳建中医药,1984,《4,:u]
    10.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药用鲜芦根30g,冬瓜
仁、生薏苡仁、炒莱菔子、浙贝母各9g,桃仁、杏仁各6g,银

花、连翘、黛蛤散、鱼腥草各lZg。咳甚加炙冬花、炙紫菀;痰
多加全瓜蒌、天竺黄;热不退加生石膏;胸痛加广郁金,同时加
重桃仁用量。[浙江中医杂志,1991,c5,:203]
   11.本方加味治疗百日咳:药用鲜芦根12g,生薏苡仁、冬
瓜仁、甜杏仁、百部、川贝母各6g,桃仁4.5g,甘草3g,枇杷
叶(炙)6g,鲜梨皮工个。加水煎,分二次服。1—3岁儿童均
适用此剂量.若咳血、衄血者加茅根、藕节各9g,呕吐加竹茹、
代赭石各6g,痰多加莱菔子6g。[江西医药杂志,1966,《l,:43]
    12。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单纯用鲜芦根
30g,冬瓜子、薏苡仁各12g,桃仁、枣仁、前胡、柴胡各4.5g,
苏子、莱菔子、玉蝴蝶各6g,胆南星3g。每日工剂,分3—4次
温服,年长儿可一次顿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c10,:26]
    13.苇茎汤加味治疗悬饮:经胸透证实为一侧胸腔积液,经
用千金苇茎汤全部治愈。药用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
梗、杏仁。肺热加葶苈子、鱼腥草、双花;胸痛加瓜蒌皮、薤
白、元胡;气虚加黄芪、党参;胁痛加柴胡;内有伏热加白茅
根、桑白皮;结核性者加百部、黄芩并配合抗结核药。[江西中医
药。1980,(4):64]
    14。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上颌窦炎:基本方为芦根30g,桃
仁lO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热盛者加银花、连翘;鼻塞重
加辛荑、苍耳子、路路通;脓浊涕加桔梗、白芷、葶苈子;清涕
加细辛、桂枝;黄脓涕加连翘、忍冬藤.水煎服,每日一剂,工2
剂为一个疗程。[浙江中医杂志,1993,c5,:213]
    15。苇茎汤加味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①症状:右
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寒,恶心呕吐。②体征:右下腹明显压痛,
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可触及固定包块,质软、有波动感,腰大肌
试验及闭孔肌试验(+),舌质红或绛,苔黄厚,脉洪大而数.
③右下腹包块穿刺可抽出脓性液。④白细胞总数或中性明显增
高。⑤B超可见回盲部有一液性暗区。具备①②③④或①②④⑤

即可确诊。基本方为苇茎、薏苡仁各60g,冬瓜子30g,桃仁
9g,生黄芪90-120g,大黄20~30g(后下)。水2次,共取汁
500ml,分两次温服。热毒盛者加双花、连翘;寒热往来者加黄
芩、柴胡;少腹坠胀者加乌药、枳壳;气虚重者配四君子汤,瘀
血重者配四物汤.
    16.苇茎汤在眼科病的应用:认为方内药性作用于肺胃二
经,故非仅肺痈必用之方,诸凡肺胃积热而引起之各种疾病均可
应用,且苇茎中空专于利窍清热,凡因火邪上逆而引起之眼病均
可适用,如天行赤眼,金疡五粒,白珠俱青,花翳白陷,色似胭
脂,神气枯瘁,但各总症的归纳要有以下几点:①眼病以外障为
主;②舌赤少津,红干少苔或舌赤苔黄而燥;③脉数、滑数或洪
数、洪大有力;④其他体征:面色红润,鼻干,鼻孔发热或鼻疮
糜烂,咽干口燥,喜饮冷;或咳嗽声哑,干咳少痰。根据眼科不
同兼症,佐用其他药物,如渴烦热较甚加知母、天花粉,兼大便
不畅加杏仁、麻仁;大便秘结加郁李仁或加大黄、芒硝,兼干咳
或痰黄加杏仁、贝母、竹茹;如咳嗽声哑,且兼壮热者加桑叶、
枇杷叶等。眼病而兼鼻衄加荷蒂,兼口疮合导赤散。[浙江中医杂
志,1964,(3):15]
    17.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各30g,薏苡仁12g,粉丹
皮9g,栀子、桃仁各12g,延胡索、川楝子各9g,乳香、没药
各4。5g。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治急性盆腔炎,湿热毒壅盛,
高热头痛,下腹疼痛,拒按,黄带质稠秽臭,小便黄赤,大便秘
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名银翘红酱解毒汤。[上海中医学院]
    18.桔梗、银花、薏苡仁、甘草节、黄芪、贝母、陈皮、白
芨、葶苈。凡右胁按之必痛,但服此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已溃即愈,名肺痈神汤。[医宗必读]
    19.本方去苇茎,加牡丹皮。治肠痈,名肠痈汤。[千金要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