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谈|不可不知的克拉申“五大假说”

 愚然楼 2024-01-16 发布于海南
图片

Stephen Krashen(斯蒂芬·克拉申),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休教授、著名语言教育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权威学者,在读写能力、语言习得、神经语言学和双语教育领域发表、出版了超过525篇文章和书籍(可从sdkrashen.com浏览下载),是语言教育领域被引用最多的学者之一。这位语言学界的大牛,老师们一定都不陌生,今天就跟着小助手一起重温克拉申教授的经典理论吧!

图片

克拉申教授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组成:

习得-学得差异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监测理论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图片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1. 习得-学得差异假说 

克拉申教授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他对“习得”(acquisition)“学得”(learning)的区分,以及两者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克拉申教授认为:“学得”不能变成“习得”,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的流利程度是学习者“习得”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学得” 的结果。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是“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到监检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Monitor Hypothesis 

2. 监测理论假说

监测理论假说与“习得-学得差异”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着“语言习得”与“语言学得”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一假说,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Lightbown和Spada指出:学得系统(learned system)起监测(monitor)的作用,对习得系统(acquired system)所产生的语言作出小的改变和完善。监测是否能发挥作用有赖于三个条件:足够的时间、注重语言形式和了解语法规则。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3. 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可以预测的顺序进行的。近些年的语言习得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都是按一定的自然顺序来习得语言结构的;也就是说,有些语言结构先习得,有些语言结构后习得。该假说还认为,语言的有些规则对学习者记忆很容易,但是要使学习者习得这些规则并非易事。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4.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通过阅读和听力吸收语言材料,而该材料必须是“略微”超过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并被学习者所理解的。这一假说体现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接收和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性认识。

克拉申教授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相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sufficient input)。

A. 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促成语言习得的发生应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足够量的可理解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可加工语言输入的机制。根据这一观点,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促成语言习得的发生。

B. 有效性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信息,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必须是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结构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语言。

C. i+1原则克拉申教授在强调“有效性语言输入”的同时,还提出了“i 1”输入原则。他认为,语言输入全部采用习得者能够很容易理解的材料是不可取的,这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作用。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克拉申,1983)。

在该理论中,克拉申教授把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定为“i”,“i+1”是学习者容易接受和习得的语言输入级别。在语境(context)和语际信息(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的帮助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以及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理解了“i+1”的语言材料,从而实现语言习得,提高其语言能力。

D.此时此地原则该原则的实质是,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因为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体现有效意义,排除母语的干扰,从而达到音、形、意的一致。这一原则可以使学习者不再有意识地考虑所学语言的形式,不再花更多的时间和气力用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和互译。

 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5. 情感过滤假说

语言习得的实现是建立在对所输入的语言进行情感过滤的基础之上的。情感过滤的过程如下:输入→过滤→语言习得器官→习得的能力。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阻碍的作用。克拉申教授在总结过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经验时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有几个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

(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性格。所有的文献几乎都一致表明,那些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这两种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小助手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则喜讯——能和克拉申教授这样的学术大牛同台发言的机会来了!
图片

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拟于2022年11月北京召开,会议以“阅读育人,启智润心(Reading Fosters Virtues)”为主题。斯蒂芬·克拉申教授将在本届会议作主旨发言,并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年一度的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盛会,各种观点和理念将在此得到分享和碰撞。

你没有看错!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正面向全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征集发言稿件,征稿截止于8月30日。

本文作者:CERA| 来源:中阅院播种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