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两宋以来的寿联习俗|联谈

 临泉书屋 2024-01-16 发布于浙江
爱联君 大美两行字 2023-09-19 07:23 发表于山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和其他文体一样,对联

这一古典文学形式大致也经历

了从萌生、形成到成熟的

漫长接受过程。

图片

 以诗或词祝寿可谓源远流长,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更是蔚为大观,可以说是当时文坛中极其少见的一种文学现象。但是此时的两宋,却难说有真正意义上的祝寿联。在以诗词祝寿为盛的两宋时期,对联文化并没有被广泛接受或者说还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大范围以联贺寿的风气。而此种风气,一直到了明代才成为气候。

图片

寿联在宋元难寻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提及寿联时引用了南宋时的一则笔记:“孙季昭弈《示儿编》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或谓'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云'犹欠一分’,便见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日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公览而笑曰:'贤此联,已道尽了生年月日,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梁章钜提及的“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在孙奕《示儿编·诗说·贺生日》记载的却是“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代人作寿诗曰”。在这里,吴叔经代替别人所写的应该是一首贺寿诗,并不是寿联,只是原诗已经不可考。而“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一句,出自魏野所写的《寇相公生辰二首》。原诗是这样的:“岳渎精英气,来钟积庆门。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仙药宁无种,灵椿别有根。宁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另一处“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在《示儿编·诗说·贺生日》中也记为“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诗曰”。周益公即周必大,孙弈曾为其写有贺诗,全文亦不可考。由此可见,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录载此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对某些内容进行了篡改。除此之外,目前没有见到其他对仗寿辞在北宋的应用。

元脱脱、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在提及宋孝宗成恭夏皇后之时,顺带提及了夏皇后的弟弟夏执中给宋高宗献寿之事:“初,执中与其微时妻至京,宫人讽使出之,择配贵族,欲以媚后,执中弗为动。他日,后亲为言,执中诵宋弘语以对,后不能夺。既贵,始从师学,作大字颇工,复善骑射。高宗行庆寿礼,近戚争献珍环,执中独大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以献。高宗喜,锡赉甚渥。尝为馆伴副使,连射皆命中,金人骇服。孝宗闻其才,将召用之,谢曰:“他日无累陛下,保全足矣。”人以此益贤之。”夏执中为宋高宗贺寿所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上句取自《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下句取自《诗经·小雅·天保》:“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此四言对仗句保存于宋史之中,是较为可信的南宋祝寿对仗文辞,也是目前所见不多的孤例,如果将其追认为寿联的鼻祖也未尝不可。

梁章钜认为寿联最早出现于宋代,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误解,以至于今人普遍认为寿联最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楹联从话》所谓宋人之寿联,就是当时寿诗的摘句,只是被后世好事者故意指认做寿联罢了。此外,笔者目前所见的元代野史笔记中也没有类似祝寿的联语记载。



图片

图片


图片

寿联在明清多见

 真正意义上出现“寿联”并全面推开,目前来看也在明代,且主要集中在明代中晚期。刘太品先生在《楹联书法及其社会教化功能》一文中提及:“红纸的方便和廉价使得这一新风俗在很短时间便风行全国,随之而来的便是春联习俗向其它类别楹联文体的全面拓展,这一过程当发生在明代宣德到正德的近一百年间,至嘉靖朝已臻于完备。如李开先于嘉靖年间出版的《中麓山人拙对》便包含有春联、散对、赠人联、挽联、寿联、亭台楼阁联等……”嘉靖壬子年间,李开先将自作对联陆续刊刻,在《中麓山人续对》一书中就收录了一副五十九岁自寿联:“静观道德真经,手注五千非一日;难满诗文积债,眼看六十欲临年。”万历年间出版的各种类书,诸如《新刻天如张先生精选石渠万宝全书》《增补批点图像燕居笔记》等类书,对联类集中都设有“寿联”“庆寿联”、“寿醮联”等内容。可见彼时,社会上就已经流行撰联贺寿的习俗了,才应运而生出现了这些通用的贺寿应酬之作。明末余瑞紫在《张忠献忠陷庐州纪》一文中还真实记录了张献忠过寿时众人送寿联的场景:“次日赏各将官,人人趱起,赶九月十八日与八大王贺寿。先十六、十七两日预祝,自辰至酉唱红、饮酒、大吹大擂。正席排列八洞神仙,堂上悬百寿锦帐,山柱上贴大红缎金字寿辰联,云:'天上命明君,曾见黄河清此日;人间寿新主,争睹嵩岳祝千年。’此林山人作也。屏门上寿联:'开江左以奠基,欢同万国;跨海内而定鼎,寿祝千龄。’此彭贡生作也。其顶上俱用绸蓬搭就,地下纯用毡条盖铺,庭外明楼总用色绸裹成,真果壮观好看。十八日正寿,门前双吹双打、大炮震天,说不尽的热闹。十九日亦如是。二十日还要唱戏,待那小头目的酒,予晚去看,绝不闻声。”这是目前所见较早的“寿联”名称记载。我们可以推想,至迟到明代中晚期,人们也已经开始用对联祝寿了。

此种风俗到了清代就更为热闹了。寿联在清代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康雍乾时期。康熙、乾隆年间,两位皇帝举行庆寿活动时,编辑《万寿盛典》,寿联都被精心地记录下来,附在“图绘”一门。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就有所记载:“康熙五十二年,恭值仁庙六旬万寿。自大内出西直门达西苑,一路皆有牌楼坛宇。每座落必有楹联,肃括宏深,闻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乾隆五十五年,恭值纯庙八旬万寿,华祝嵩呼之盛,震今铄古,尤为史牒所未闻。恭读《万寿盛典》所载楹联,大都按切时事,胪陈实政,非若'登春台、游华胥’”者,徒为揣摩想像之词……”这其中许多的祝寿对联雍容华贵,尽显皇家风采并被广为传颂,如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八旬万寿经坛所挂传为彭元端所写的长联“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这些传承下来的祝寿习俗,也深深影响了清代寿联的发展,让对联成了祝寿时的一道文学风景而为人们所喜欢。


图片


图片

大美两行字
微信:lybl20151977

投稿邮箱:algz2011@126.com

诗联闲人群:216599525

微信号:dameilianghangz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