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若让此人镇守荆州,荆州可能不会失守,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泰荣林黑皮 2024-01-16 发布于上海

导读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蜀国的一次重大失败,也是导致蜀国衰落的重要转折点。关羽失荆州后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的吕蒙所擒杀,蜀国元气大伤,对后来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如果要选择一个适合镇守荆州的大将,那么,刘备帐下最适合镇守荆州的大将是谁呢?

图片

一、占领荆州,刘备横扫南方

公元208年,赤壁大捷后,刘备乘胜攻占南郡,此战奠定了他在荆州的根据地。当时的荆州由七郡组成,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连中原,南通南海,东接东吴,西通蜀汉,可谓是南北交通要冲。

周瑜在世时,刘备不敢有进一步行动,生怕触怒东吴。然而周瑜死后,刘备立即领兵西进,攻占巴蜀,完成了对后方的稳固。正是有了这安全的后方作保障,刘备才有余力专注荆州之战。

图片

在此期间,关羽、张飞等猛将接连取得胜利,终于全歼曹军,完全占领荆州。当刘备凯旋归来时,迎接他的,是荆州已经完全落入自己手中的喜讯。此时的刘备手握益州、荆州二州,实力大增,正式与曹操、孙权鼎立,分庭抗礼。

占领荆州,对刘备意义重大。因为它毗邻中原,是他实现北伐统一中国的绝佳跳板。此外,荆州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也能为蜀汉提供充足的军事实力。可以说,刘备此时的实力达到顶峰。

可见,要守住荆州,就等于守住了蜀汉的根基。刘备决定留下心腹关羽镇守此地,以防东吴和曹操反扑。

图片

二、大意失荆州,刘备却步天下

本以为刘备稳操胜算,却不想在这关键之时,他的心腹大将——关羽,却功败垂成。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北伐,想夺取魏军重镇襄樊。他一心想建功立业,为刘备打开通往中原的大门。可是他忘记,在后方也需要警惕东吴的反扑。这为孙权乘虚袭击创造了机会。

最终,孙权遣大将吕蒙率军偷袭荆州。本可轻松守住的荆州,就这样不战而失。这完全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料之外!他们研究了那么多北伐大计,却没想到败在南方这最后一关!

图片

关羽节节败退,退守到麦城,见大势已去,便与少数死士一同殉难。在场的官兵无不痛哭流涕,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威震华夏的虎将,竟会就此离世!

而在成都,刘备听到噩耗后,痛哭失声,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他辛辛苦苦打下的荆州,就这样毁于一旦!他北伐中原的计策和梦想,也随之化为乌有!孙权这个不信的南方邻居,终于给他致命一击!

图片

三、刘备的荆州之梦,随风而逝

其实,早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心腹谋臣庞统就曾劝说他,荆州地带连年战乱,难以长期占据。所以刘备放弃荆州,不惜得罪民心,先取蜀地,以求自保。

占领荆州后,刘备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并不打算在这里大规模发展,而是希望利用其战略位置,作为北伐中原的跳板。所以他对荆州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守”。

具体来说,要稳固东吴这个南方盟友,北面也只需占据南郡一地就够,剩下的可谈判退让给孙权。这样一来,南北通道就能保证,蜀汉的北伐大业,指日可待。

图片

可惜关羽不懂军事,也不通政治,仗着刘备的信任,擅自发动北伐。还公然羞辱孙权使者,导致东吴背盟报复。结果不但丢掉性命,也毁了刘备的荆州策略。

所以,刘备失去荆州的绝望和悔恨,远远超过巴蜀或汉中,甚至超过了他儿子刘封和甥子庞士元!

图片

四、莫非历史可以重来?选择黄忠镇守荆州

那么,刘备当初如果选择黄忠镇守荆州,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这位老将虽然不似关羽英武,但经验老道、深谋远虑。他武艺高强,又能与人和睦相处,理应可以稳守荆州。

60岁的黄忠不似壮年关羽勇猛,但定军山一战已可见他武力不凡。最关键的是,他为人谦逊,不好骄傲,即便面对傅士仁这样的人也能友好相处。绝不会像关羽那样目中无人。

图片

当然,刘备最信任的还是关羽。可惜关公武勇过人,政治手腕却参差不齐。黄忠则恰恰相反。所以倘若刘备当年选择黄忠,也许的确可以避免荆州陷落。

因为黄忠会遵照“联吴抗魏”的指示,确保南线安定。他不会擅离职守,前往北线作战。也绝不会公然羞辱东吴使者,导致两国开战。可以说,他将荆州防守的策略,会贯彻得很完美。这样一来,刘备依旧可以北伐中原,甚至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完成统一大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图片

五、荆州的失守,天下尽失良机

正如文章开头所问的那样,三国鼎立的格局,真的是历史的必然吗?千百年来,人们总结三国历史时,往往默认魏蜀吴三分天下是必然结果。殊不知历史并非定数,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荆州的失守,不只是失去几座城池那么简单。它毁掉了刘备心中统一中原、恢复汉室的宏图伟业。也毁掉了蜀汉在三国鼎立中称王称霸的最佳机会。

偌大的荆州失守后,刘备顿时成了无根而生的浮萍。他的军力瞬间被分割为三份。关羽死后,很多将领也选择离开。此时的蜀汉,只是依附在西川一隅,仅仅是一个小国族,很难再谈天下霸业。

图片

而北方曹操也因为荆州失陷松了一口气。他调集大兵准备北上迁都,以躲避蜀军袭扰。说明此时的魏国已经不把蜀汉放在眼里,刘备的威胁性顿时下降。

如果荆州不失守,刘备依然可以执行北伐中原的计划。甚至联合东吴,包抄魏国。到时,刘备称帝于洛阳,也不是遥不可及。哪里还会有后来失败的夷陵之战,更不会有托孤于蜀汉的悲剧。

可以说,荆州之失,实为蜀汉灭亡之始!它让刘备失去和东吴站在同一战线的可能,也让他的北伐大业化为泡影!让我们不禁想像,如果荆州不失,历史会为之改写。

图片

六、悲叹刘备的盲目与无奈

诚如上文所述,当初刘备如果选择黄忠这类谨慎老将镇守荆州,也许结局真的会不一样。他完全有可能北伐成功,坐拥关中,向北吞并中原;向东结好孙权,共同遏制北方;甚至完成三国统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他偏偏选择了武勇过人,政治手腕却不精明的关羽呢?

原因无它,只因刘备对关羽信任有加!公元219年汉中大捷的那一刻,正是刘备集团的全盛时期。他实力大增,信心满满!再加上多年兄弟情谊的影响,根本不会怀疑忠心耿耿的关羽。所以才会把后顾之忧完全交给这位老部下。

图片

而放眼蜀汉诸将,近年新投诸葛亮忙于汉中之事;张飞虽然勇猛却易冲动,不适合独自镇守一方;马超、赵云又太年轻......诸将比下来,关羽确实是最佳人选了。

刘备心中也明白荆州的战略位置,所以多次教导关羽绝对不能擅自出兵。可惜最后关羽招来杀身之祸,也让刘备付出惨重代价。

刘备一生最为后悔莫过于信任关羽。彼时即便黄忠在场,他也绝不会更换心腹。这就是一个悲剧英雄,在巅峰时期因盲目和无奈,坠入人生低谷的自画像。

图片

七、怀柔东吴,却成蜀汉心结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蜀汉和东吴当初为何会形成心结,最终演变为水火不相容的世仇呢?这也是荆州沦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国鼎立之初,蜀汉和东吴其实并没有根本冲突。相反还有共同的北伐大业可做。关键在于刘备一心想要怀柔孙权,但孙权视其为心腹之患。这成为双方心结的源头。

图片

刘备为拉拢孙权,先后将麋竺和孙夫人送还江东。还有意将女儿嫁与孙权,营建和亲联姻的美好前景。可惜因为关羽的轻率行径,这一切美梦都成空了。

本是风平浪静的蜀吴关系在荆州之争后,即刻坠入冰点。此后30年间,江东土地虽广袤丰富,却再无任何一位蜀汉使者前来拜访通好;阳江水虽甘甜,也再无任何蜀汉官员渡江而过。就这样,两个本可以并肩而战的政权,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世仇!

图片

八、结语

思前想后,事件的走向似乎也并非没有转机。东吴之所以出兵报复,关键在于蜀汉使团的傲慢态度激怒孙权;最终吕蒙轻松夺取荆州,靡为其赤防堤内的内奸行为。

这两件事,一个源于关羽的盛气凌人,一个则某种程度上说明,刘备在荆州的统治地位尚属短浅。若是当时换了谦和老成的黄忠坐镇,会不会结果就不相同了?会不会东吴不攻自破,刘备反而可以顺势平定南方?

再者,即便不能攻下东吴,只要黄忠死守荆州,刘备也依然可以长驱直入,伐魏灭蜀,完成他的北伐大业。到那时,东吴不再是他的心腹之患,反而会自动来归顺这位新主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