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思录:(文/陆天然)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在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我们可能会对价值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在我看来,价值就是被利用。这个观点并非指单纯的物质交换,而是强调我们如何被社会、他人和自我所需要,如何通过我们的行动、思想和情感产生影响,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价值的定义。在哲学和经济学中,价值通常被定义为某种事物对他人或社会的有用性。这种定义强调了价值的工具性,即它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事物。然而,这种定义并未完全揭示价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个人的笑容,一种新理念的诞生,一颗善意的种子,甚至一场无私的奉献,这些都可能是有价值的事物,而它们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它们被利用了。 被利用的过程不仅仅是价值的创造,也是价值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双向的,既涉及到我们如何被他人利用,也涉及到我们如何利用他人。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思想、情感和选择来影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价值的接受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我们通过互动和交流,将价值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从一种情境传递到另一种情境。这就是所谓的“价值就是被利用”。 价值是被利用的结果,它反映出我们的行动和选择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或改变,都可能成为他人的资源或帮助,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反过来,他人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思想或情感得到启示、帮助或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他人创造了价值。 其次,被利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物质的利用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而精神的利用则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如知识、理解、情感共鸣等。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可能会启发他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找到出路。我们的善良、同情和理解可能会改变他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这些都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利用。 再者,“价值就是被利用”的观点也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并非取决于他们的财富、地位或权力,而在于他们如何被他人需要,如何影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愿意去展示、去影响、去利用,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然而,“价值就是被利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追求被他人利用或被社会认可。真正的价值应该是自我实现的,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和追求,而不是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地被利用或被认可。 总的来说,“价值就是被利用”是一个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观点。它揭示了价值的本质和来源,也提醒我们关注和珍惜我们对他人的影响和贡献。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个观点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珍视社会关系,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简介:陆天然,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法学硕士,善大大联盟千奖汇项目创始人,“商品是人类欲望的载体”的理论首倡者,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又称中国民企法治红色IP)专家,中华道商(泉州)协会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