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往事----刨红薯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1-17

 红薯这种作物在人们眼里就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其实红薯是正儿八经的舶来品,是下南洋的华人发现后,千方百计偷运回大陆的。

   红薯到了中国便深深的扎下根,特别符合中国国情,红薯产量高随便一种就是一千多斤的产量,而当时小麦亩产只有100斤左右,谷子产量还不及小麦,豆类也算不上是主粮,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红薯就成了救命粮。

图片

    中国的气候估计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繁衍的,但中国偏偏山多耕地少,地少人多,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中国人的勤劳完全是被逼出来是被饿怕了,人必须非常勤劳节俭才能生存下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只能靠增加粮食产量来解决。

    红薯的到来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产量高能填饱肚子,味道还甜,还能加工成多种食物,红薯的种植非常简单,红薯埋进土里浇上水,就可以发出红薯芽,种植后还可以剪扦插,只要有水就能成活,红薯的叶子可以当蔬菜吃,蔓可以喂牛羊牲畜,它不挑土质还非常耐旱,基本不会绝收,所以很快在全国推广。

图片

     红薯在南阳种植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南阳人多地少,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都不高,红薯一年可以种两季,春天种芽子红薯,割完麦后还可以从春红薯上剪秧子扦插称之为“簪儿红薯”,早年的学校年放三次农忙假,麦假、秋假、刨红薯假。

     春红薯在农历八月十五后就可以刨着吃了,通常是先刨菜园自留地里的,因为红薯还能继续生长,并且越晚越甜。刨着吃的红薯通常是妈妈或是姐姐们的活,红薯一下来人们脸上都出现了活色,红薯里的充足的糖分可以使人变得圆润白胖,在人们的稀饭碗里红薯会堆得冒高,烤红薯的味道最好,通常是小孩的专利,此时只是刨红薯的前奏。

图片

    霜降前后是刨红薯的高潮,红薯的秧子开始枯黄,人们从地的隆起裂缝就可以看出红薯的大小,人们就提前将红薯窖的盖子打开通风换气,人下去清理之前还要用绳子绑把火伸进窖底部,如果燃烧正常人才敢下去否则责就有二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清完后还要用烟熏盖上盖子闷窖,准备工作完成后轰轰烈烈的刨红薯开始了。

图片

       刨红薯是个气力活通常是大人干的,小孩们的主要工作是择红薯把码子和泥去掉,干活累了,大人们在旁休息,小孩就拿着细一点红薯当水果吃,生红薯是不敢多吃的容易拉肚子。将近晌午时就把红薯装上架子车,装红薯的车很沉,大人负责拉车,大点的孩子在前边曳绳子,小的则在后面推,最小的走路慢的坐在红薯车上高高兴兴回家去。

      红薯拉回家后就要分成堆,好的完整的下红薯窖保存,刨烂的刮干,下窖通常是大孩子的事,可以自己蹬住红薯窖壁上的脚窝下,也可以让大人用绳子系着下去。窖里的孩子负责将大人系下来的红薯倒在窖里并摆放好,以便盛下更多的红薯,窖装满后就盖上盖子随吃随取了。

图片

    窖里盛不下的和破损不便于保存的红薯就要刮成干,以便保存更长时间以备不时之需,刮干的农具叫刨子,是由一块厚长的木板制成,在木板的头部装上刨刀,手拿红薯在刨刀处来回推,红薯就被刨成一片一片的红薯干,湿红薯干还要撒到地里晒干。

图片

  撒到地里的红薯干还得摆,防止摞在一起晒不干,晒几天后还得给红薯干翻个身,便于更快晒干,晒红薯干最怕的是下雨,一旦被雨淋很容易发霉,遇到下雨天随时就得把红薯干收起来,很多孩子经常是夜里睡得迷迷糊糊的被喊起来拾红薯干。

图片

     一个星期左右红薯干就晒好了,晒好后的红薯干体积大不适合装袋子,人们就在自己家房子的顶棚上存放红薯干,吃的时候就搬个梯子爬上顶棚拾取。红薯干可磨成红薯面,红薯面蒸的馍比较硬,但是糊碣儿就比较好吃了又香又甜,红薯面吃多了会胃酸,人们就用姜、蒜放在擂臼里搉碎放上香油和盐沾着吃中和胃酸,红薯面还可加工成面条吃。红薯干丢稀饭锅是有面又甜,耐饥耐饿。等到过年的时候红薯干还可以换粉条,还能加工成淀粉加工成凉粉食用。

图片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红薯已经退出了主粮的行列,种红薯的人越来越少,但红薯任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红薯的保健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南阳冬天吃红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情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