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第一难: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激流一舟 2024-01-17 发布于中国香港

过去的几年,市场中一些优秀的企业,虽然扛住了宏观、微观上的各种压力,贡献了还不错的年报,赚钱的是真金白银,但市场先生却没有给予其应有的价格。

面对这样的市场结果,投资人不免开始质疑,动摇或变换自己的选择,甚至是放弃离场。

看到这些现象和行为,不禁想起巴菲特所说的做好投资只需要学好两门课程:如何给企业估值和如何面对市场波动,而这两门课程中,第一难就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下行的市场,是最好的教学环境

采用芒格的逆向思维,反过来想,如果入市就赶上持续的上行,看着资产的浮盈,赚钱的感觉会让你变得膨胀和傲慢,错把东风当成自己的能力,认为个人具有看准和预测市场的能力,而忽略是因为水涨而船高,进而为未来埋下很大的隐患。

漫长的一生,未来总会遇到不好或长时间不好的年份,过去的成功会助长你养成预测市场,而忽略企业经营的本质,在潮水退去的过程中,在恐慌中裸泳。

目前的情形,市场、企业和个人的信心都处于冰点,这正是锻炼和判定个人是否真的适合投资很好的一个教学环境,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珍惜它,因为在未来不仅会遇到,而且会多次遇到。

入市就面对持续的下行,人在损失厌恶的心理和低落中,就需要反思到底适不适合做投资?持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是主观情绪在作用还是客观理性在起作用。

避免恐慌,不断增加自己的确定性

有部分投资者(其实是投机者)对于买的资产的了解可能就只有一串编码和名字,总想着与他人零和博弈,快速发财。

忽略企业本身的经营,那市场就简化成玩家、庄家、赌牌的赌场,庄家要收手续费和税费,不同玩家之家存在信息不对称,就算是有50%的概率赢,如何保证自己能一直赢?

从数学的角度拉长时间看,没有能赢的买家。这样的心态再面临下行的市场,能不恐慌吗?

刘润分享过一个观点:人对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恐慌,往往因为对事情本身不了解,内心不具有确定性。那关于投资,怎样增加确定性,增加赢的概率?

首先,建立所有权思维,选择赚真金白银的企业。把投资的公司想成创业参股的小店,市场上那么多小店,当然首先要选择正在盈利的店,同时需要选择优秀的人才(管理层和员工)在管理的店。建立正确的思维,保证方向是对的,赢面自然就大。

其次,选择好的商业模式,活得轻松活得久。还是回到创业经营小店,同样都赚钱的店赚钱的难度和风险是不一样的。假如小区楼下的房产中介,便利店、理发店和快递驿站,如果现在你要开店你会选择什么?

芒格和巴菲特多次分享:世界上有两种生意,第一种是每年赚的利润,但第二年需要全部投入再生产,第二种是每年赚的利润,只用投入很少一部分用于再生产,他们痛恨第一种生意。第一种生意可能某一年没盈利,经营现金流断了就没了。

最后,学会估值,买的便宜。大家都追求确定性,但很难有100%赢的概率,因为天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个人的有限理性、事情也总存在意外,因此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生活中一个例子就是赶火车,即使在火车的发车时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会提前到,虽然都提前到,但不同的人却不会在同一个时间达车站等车,住的近的更容易评估时间,通常更晚达到,住的远的更难评估路途中的不确定性,通常会更早到。

回到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实际上没人能准确告诉你,因而每个人在内心都有一个主观上的内在价值。

主观内在价值的评估,不同人有不同方法,比如:市盈率估值或自由现金流估值,但这个主观价值可能并不准,和客观内在价值之间有一定距离,因而在决定买入价格时,需要对主观内在价值再进行折扣(内心认为100的东西,不到50不买),保障更小概率输,这个过程中需要按捺不安分的手,耐心的等待。

再进一步来看,即使有了股权思维,也能大致给企业估值,买入价格也够低,但是不是一定拿得住,这就涉及事实和情绪之间的博弈了,而在这场博弈中理性要取胜,就需要一些基本功。

不从众,独立思考的能力

李录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分享中总结到,价值投资人所应该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独立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的决策不太在乎别人看法,比如:选择什么样的人当配偶?即使面对至亲父母的反对,许多人依然坚持,因为符合自己标准,自己认为合适。就如芒格所说:你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不因为别人赞同与否,而是看你自己本身的逻辑依据

回到投资,面对同一家企业,市场上有太多的声音,叠加上宏观上的一些事件:战争、疫情、政策等等,我们应接不暇,这些正需要投资人进行独立思考,建立内心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原则。

知道一家企业的基本面在哪?护城河在哪?当前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影响或动摇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何时买入和何时卖出,留够了足够的安全边际?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方能在市场情绪的波动中保持宁静。

写下来,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巴菲特把一生的所有投资机会当作一个只能打20个孔的纸带,每操作一次就少一个孔。巴老想表达就是每次操作要慎重,要认真的思考每次的行为。

对于个人而言,这可能过于苛刻,但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每次的决策写下来,去分析自己的决策行为。

在记录自己每次决策思路之后,再去学习了解面对同样的事件,其它顶级投资人如何处理和思考的,去学习别人做决策的方法,而不要照搬别人决策的结果。

以最近游戏行业为例,在12月22日的一份关于游戏行业监管政策的征询意见稿出台,有些人认为游戏行业会像教培行业,同时叠加大众思维中对于游戏的一种固有观念,因而市场当天如惊弓之鸟。

而作为对比,腾讯当天史无前例的开始将回购额提到10亿,段永平和方三文在雪球上对游戏本质的讨论,可以看出企业和顶级投资人的本质思考和决策。

因而投资者在面对这样下行的市场,面对市场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即使不进行任何操作,也应该珍惜这些现实教学机会,保持独立的思考,并把那一刻的想法和决策分析记录下来。

未来回顾这些思考路径,不要马后炮证明当时自己对还是错,而是通过历史所思所想的事实,不断修正和完善整个投资体系,并观察这个过程中原则的执行情况。

面对市场的波动,不管上行还是下行,唯有不断去接近事物的本质去记录、思考和决策,才能在面对疯癫的市场先生,不受其情绪所影响,战胜自己,行稳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