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智商的孩子,未来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

  平凡的人 2024-01-18 发布于内蒙古
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是为智商100的人准备的;
而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
还可以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对此,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俄罗斯有一位男童,自称来自火星,并说出了一些关于宇宙的惊人的事情,曾引起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神学家的高度关注。
该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对英国官方媒体时称:无论他是否来自火星,但这个'火星小孩对宇宙和天文的认知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相信全世界权威的科学家都有这种认识。
目前科学还无法解释这件事。按照霍金的说法,无论他是否来自火星,这个神童都无疑具有超高的智商。
近日我在北京参加会议,期间与朋友谈及此事。由于我的学校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神童,后来竟然出家了。大家好奇的是,像火星小孩这样高智商的人,在地球上应该怎么生活?
以下的对话,供大家消遣——
问:他刚7岁,应该上学,读博士,以后当院士?
答:他不该这样选择。你说的这条路是为智商100的人设计的。对于智商高的人,它的弊大于利。
问:什么是智力和智商呢?
答:智商是人们为智力设计的一个标签,并不完美,但对非专家讲起来方便。
智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无论宗教,还是认知科学,都长篇累牍讨论它,仍然不令人满意。然而从进化论角度看,这个问题又极其简单,无人不懂。
在一本名著《大脑如何思维》(威廉-卡尔文著,杨雄里,梁培基译)中说:所有具有复杂神经系统的机体都不时面临生活所提出的问题:下一步我该干什么?''智力是你不知怎么办时动用的东西'。这就是说,归结到底,智力就是一件事:看清楚面临的情况,找出最合适的应对做法。
前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即去除杂念,
所以古人把它叫作
后者需要生出正确的图像,
因此古人把它叫作
智力与佛学的止观是紧密关联的,智力是止观的结果,止观是智力的过程。佛学的由定生慧,就是由止观得出智慧。
问: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是为智商100的人设计的?
答: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不同之处,在于发明了语言文字,把历代的、大量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分条理记录下来,给大家学习。这些经验又叫知识。
这样能够通过文化将知识代代相传、人人相传,使人类免于从零开始发现世界,对世界的认识不受个体大脑运算能力和个体生命周期长度的限制。据此人类战胜了地球上的所有其它物种。
最近百年来,为了大规模有序地传播知识,现代人设计了学校教育。这条路的基本做法是,教师把课程知识消化之后,讲给学生听。这就像母亲把食物咀嚼后送进婴儿口中那样。这样做适合智商100的学生,使他们容易理解接受。
问:上学之路的弊病是什么呢?
答:盲人问色的故事讲,一个盲人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颜色,所以无论别人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他最后还是误会了。
走上学之路的人,习惯于光靠语言概念获取知识,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因此他们得到的知识,就像盲人误会了的颜色。
比如现在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在开始办医学院。这些新办的医学院,连解剖学教研室,或者教解剖所必须用的尸体解剖房都没有。病理科没有病理标准、标本。(见2021318日《新闻1+1》专访巴德年,聊聊医学热)。
其实,现在几乎所有大学的理工科学生,也都难得亲手做物理实验。因为在大扩招中,教学实验室的条件很难跟上规模扩大的步伐,被一再缩减,很多学校干脆就没有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得的知识就像盲人对颜色的了解一样。
问:知识与智力有什么关系?
答:知识本来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自身的智力,然而这样上课传授知识、考试、博士学位,却使人把知识当作目的,反而看不见智力这个更根本的东西。
现代人几乎把知识当做智力的同义语,这是一个极深的误解。知识不是智力。知识告诉你遇到什么事该如何做,然而智力却是当知识——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无计可施)时,你需要的应付能力。止观就是这种能力。
一流人才与庸才的区别在于:当遇到新情况,学过的知识-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无计可施)时,一流人才可以动用智力来解决。
问:怎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相呢?
答:真正的知识都来自观察。观察的过程就是一种止观。亲自体验了如何用止观来观察得出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古代的智者早就发现这类问题,他们说这是以手指月——错把手指当月亮,既没有认识月亮,也错认了手指。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说过: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智力如月亮,手指像帮助提高智力的知识。错把追求知识当目的,不知道用止观怎样得来知识,就是把手指当月亮。
问:智商高的人应该怎么学习呢?
答:他们不断提高智力、善于应用智力,这样接受知识很容易,自学就行了。
现在的学校中,有些聪明的学生不爱听课,自己一看课本就懂了,教师讲反而太啰嗦。有些天才科学家,例如前苏联的朗道,不爱看书和杂志,只要听说大家关注什么,有人做出了什么,他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智商高的人,知识仍然是有用的。因为止观能力与模式识别有关,而知识在本质上是认知模式。但是他们需要的知识,自学就可以轻松得到,不必去系统听很多课。就像去名胜旅游,不必听导游啰嗦一样。
问: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呢?
答:按照进化的设计,中枢神经系统就是用来做这件事的,办法非常简单。中枢神经系统资源聚焦得越好,事就做得越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中枢神经系统资源分散了,同时做许多事,每件都做不到最好。
因此,提高自己的智力,就是要学会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注意力空间的聚焦使用。
问:什么是注意力空间呢?
答:如果把大脑看作一台计算机,注意力空间就是它的内存,即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被称为工作记忆。它是我们大脑的暂时存储器或剪贴板,在信息被处理时用来暂时存储信息。
在任何时刻,只有少数信息进入注意力空间,成为被注意到的信息。中枢神经系统不处理未被注意的信息,只集中处理进入注意力空间的信息,同时运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建立联系等功能。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想像成一个探照灯,它的光照亮的东西就是进入了注意力空间的、被注意到的信息。
问:怎样聚焦使用注意力空间呢?
答:要聚焦使用一台计算机的内存,只需要把内存中的其它任务都停止,进入待机状态就行了。这相当于大脑处于无杂念、无任务的静息状态。这时注意力的探照灯持续照着,虽然无法不让川流不息的信息进入光照区域,但是灯光可以不停留在任何无关信息上。而且通过训练可以使灯光越来越强(相当于进入相应脑区的血流越来越多)。这样一旦注意某件事,马上就能把它的其实相看清楚。
总之,聚焦使用就是尽量不使用,让它们保持待命状态,并且加强警觉程度,以便一旦使用时可以全体同时启动。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里有一段黄龙宝觉禅师的话,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况:
汝见世间猫捕鼠乎?
双目瞪视而不瞬, 四足踞地而不动;
六根顺向,首尾一直,然后举无不中。
诚能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聪寂静,端坐默究,
万不失一也。
他说的猫捕鼠的做法,就是注意力空间聚焦使用的例子。
图片
问:禅法的历史悠久,它怎样教人聚焦使用注意力空间呢?
答:禅学在数千年中积累了大量实用的方法,教人如何使自己的大脑处于无杂念、无任务的待机状态。
禅宗牧牛图中说:我有芒绳蓦鼻穿,就是拿个绳子套进牛的鼻子去制服它,用此比喻大脑不被杂念散乱。《清净道论》让人专注观察四十种所缘,即四十业处,就是四十种栓牛鼻子的绳子。
下面简单分析一些例子——
《金刚经》中讲的方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品庄严净土分),和 应生无所住心(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无所住就是忽略一切念头,但不是强迫,而是在任何念头出现时,观察到它是幻象,就不理会它,不跟随它,让它自然消失。
念头是进入注意力空间中光照区域的信息,注意力不抓住它、任何信息在这个区域都不停留。这时生其心,这个对任何念头都不迎不拒的,就是注意力空间本身。
禅宗主张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在吃饭时专注吃饭,走路的时候好好走路,清楚地感觉走路、穿衣、吃饭时每一念的生与灭,杂念不生,保持觉察、觉照之心。在这里觉察、觉照着我们的所有行为和念头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注意力空间本身。
内观禅法,如其本然地观察事物。视觉、味觉、触觉、乃至思想念头,都是进入注意力空间中光照区域的信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能够与它们分开,那种能够观察它们东西,就是注意力空间本身。
在念佛法门中,聽到念佛聲是意识,知道自己聽到念佛聲音的,是比意识更高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注意力空间本身。
大圆满禅修的要点,可以归纳成:在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时,中间那个当下的意识,一种光明而纯真的宁静状态,这就是计算机的待机状态,也就是注意力空间本身。
在佛学中,觉性即本觉,是产生意识或念头的本体。一切念头的生起都是觉性的光芒,用计算机来比喻,它们都是计算机执行的任务。觉性就是与一切感觉、乃至思想念头分开的那个东西,所以觉性对应于注意力空间本身。
问:为什么禅法觉察到注意力空间本身,就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资源聚焦呢?
答:用现代人最熟悉的手机来比喻我们的大脑,大家容易理解。
保持手机效能最佳的做法之一,就是打开手机的设置程序,检查所有App的通知设置,然后关闭所有完全不必要的通知。
如果大脑的注意力经常脱轨,也要找出哪些信息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干扰,然后把它们彻底卸载。
觉察到注意力空间本身,就可以观察其中充斥的信息都是什么,然后就能把绝大多数无关紧要的彻底卸载。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只需觉察到占用注意力空间的内容,就可提升我们的效能。
问:按照你的说法,像火星小孩这样高智商的人,在地球上生活,去上学听课并非好办法,应该注重通过止观提高智力。
对需要的知识,自学就行了。但是人的快乐来自考上好大学、得博士、当院士这样的奖赏,不走这条路的人,生活快乐吗?
答:他们有另一类的、更高的快乐。注意力空间太局促,你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注意力空间很宽敞、干净,你就会感到头脑清晰。
注意力空间越整洁,你的思维就越清晰。我们就可以保留足够的空间有意图地工作和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
这种快乐,一流的运动员、赛车手、画家、棋手都体验过,就是现代心理学称为心流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