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小食

 zhangshoug 2024-01-18 发布于浙江

腊八吃的这个小食是天然抗菌素,从年前吃到初春!补阳祛寒、消积行气、强正气防流感

中医养生 2024-01-18 09:01 发表于云南    土豆微信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到了农历腊月初八,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八节,你们家会吃些什么呢?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豆腐,还是吃饺子呢?

图片

图片

北方有些地区到了腊八节当天,一定要制作一道小零食,不是腊八当天吃,而是腌渍到除夕那天再打开,可以吃到初春的。

这就是翡翠碧玉的腊八蒜

把剥了皮的大蒜头放进罐子里,倒满米醋,也可以加点糖,盖上盖子,放进冰箱里冷藏半个月,待蒜变绿即可食用。

图片

而从中医来讲,大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之功。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

所以,辛温的大蒜,既能散掉体内的风寒邪气,还能起到杀菌、防流感的作用。

在外感风寒阶段,如果出现怕冷、流清涕、打喷嚏、舌质淡白等症状时,可以用大蒜宣肺散寒、除湿冷

图片

此外,大蒜还能行气消积、化食滞

我们都知道,肉食吃多了很容易腻住,难消化。而搭配大蒜一起吃,就能够解油腻、帮助消化。

但大蒜虽好,也有一部分人是不能多吃的,那就是内热比较重的人。

而腊八蒜用糖和醋来泡,能解一部分生蒜的辛辣和热性。醋是酸收的,能把大蒜的燥热之性收敛。

蒜是辛味,能补阳气,但也容易上火。加入糖和醋,酸甘化阴,刚好能平衡大蒜的热性。

图片

因此,冬天吃腊八蒜,辛温能通阳祛寒、暖中除湿,顾护自身正气、增强防病能力,尤其适合体质虚寒的人。

不过,如果您体质偏热、容易上火、舌质比较红还是少吃为好,还有生病期间也要忌口。

图片

除了腊八蒜,人们最熟知的就是腊八粥啦。

腊八节喝粥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宋代时,才形成家家户户喝腊八粥的习俗。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与腊八的“八”相吻合。

如今,随着饮食种类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粥的食材花样翻新,愈发争奇竞巧。

图片

一般来说,腊八粥的料分为这三类:

🔸米类:小米、粳米、糯米、黑米、薏米、玉米、高粱等

🔸豆类:红豆、绿豆、黑豆、黄豆、豌豆、赤小豆等

🔸果仁:核桃仁、红枣、栗子、瓜子、莲子、花生、葡萄干、桂圆、腰果等

其实,腊八粥的料不必拘泥,家中有什么豆子和米,都可以煮进去,不过传统的腊八粥配方里必有糯米和红豆。

腊八时天寒地冻,糯米补虚固肾、益气健脾,御寒效果好;红豆补心养血,理气活血,很贴合时令需求。

图片

如果我们了解自己体质的话,还可以适当做些加减:

🔸 气血虚多加大枣和桂圆;

🔸 阴虚可加百合和银耳;

🔸 湿气重的多放薏米和芡实;

🔸 脾胃不好可加小米和山药;

🔸 如果消化不良就要少放豆类。

家家户户腊八粥的料各不相同,但幸福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想动手,腊八也是个好日子。传说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参悟,终在腊月初八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腊八当天,大部分寺院都有舍粥的活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讨一碗佛粥喝。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土豆微信         编辑:三七小妹

藏在腊八里的养生密码,做好这几点,祛疫纳福,健健康康迎新年!

中医养生 2024-01-18 09:01 发表于云南

图片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作为腊月的第一个节日,腊八,对于中华儿女们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一岁之末为“腊”,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到了,意味着离过(fang)年(jia)的日子又近了一些啦~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既然如此,腊八养生,那咱们就从一碗粥说起......


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
图片

俗话说的好,“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每到这时,家家户户熬上一碗腊八粥,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习俗和饮食文化。

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口腊八粥,不仅能够刺激食欲,增加人体热量,还能暖胃消寒,故受众人喜爱。

在中医理论里,“粥”不仅是美食,更是养生佳品。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因腊八粥的主要原材料是各种谷类,合理搭配可驱除体内寒气,有一定的保胃气、存津液的作用,从而可以起到扶阳补气的效果。

腊八粥虽好,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对于一些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选择腊八粥的材料时要注意,比如对于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肺气肿病人等特殊人群,小编另有安排!

推荐不同人群的腊八粥

图片

1
高血压病人粥方
(以健脾化湿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小米20g,眉豆20g,赤小豆20g,薏米20g,鹰嘴豆20g,陈皮3g,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加水2000ml,煮开后先放入黑米、小米,再煮开后改为文火,放入眉豆、赤小豆、薏米和鹰嘴豆及陈皮和生姜,共同熬煮1小时后即可食用。

2
冠心病病人粥方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糯米10g,核桃20g,赤小豆20g,红枣10g,山楂干10g,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加水2000ml,煮开后先放入黑米、糯米,再煮开后改为文火,放入核桃、赤小豆、红枣、山楂干,共同熬煮1小时后即可食用。如无糖尿病者可放入红糖进行调味,益气养血功效更胜一筹。除了山楂干外,猕猴桃干也可选用。

图片

3
糖尿病病人
以益气养阴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新鲜玉米粒50g,马蹄20g,黑豆20g,玉竹20g,百合20g,藕粉50g,淮山10g, 薏米10g,乌梅10g。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马蹄切粒,先煮开黑豆、玉竹、淮山、薏米后再放入玉米粒及马蹄粒、山楂干和百合,熬煮20分钟后放凉10分钟左右,倒进藕粉中一起拌匀即可食用。

4
慢支肺气肿病人
(以润肺通肠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燕麦20g,百合20g,红豆20g,玉竹20g,松子仁10g,核桃50g,苹果干20g。

做法:红萝卜切粒备用,水2000ml,煮开后放入红萝卜、薏米、核桃和苹果干,同煮30分钟后放入百合再煮20分钟即可。如最近有咳嗽,咳痰较为粘稠,可将苹果干换为雪梨干。

腊八不止腊八粥噢

图片

对于腊八的习俗,大家是不是最先想到的是腊八粥呢?没错,在这一天能喝一碗妈妈亲自熬制的腊八粥,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喝了妈妈熬制的腊八粥,一定会暖暖的过完这个节日的。那么,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还有什么习俗呢?

图片

1
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图片

2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图片

3
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

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

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腊八吃四果,来年红红火火

图片

腊八时节,正值三九,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适合养生的日子,故又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之说。

冬三月里,饮食、生活习惯和情绪上都应正确掌握进补方式,为来年春天阳气生发储备能量。

图片

1
吃红枣——调和气血
红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自古就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

常食红枣可缓解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等症状。而且红枣是个温补的食物,还可以调和气血,达到暖身的效果。

图片

2
吃板栗——养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是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图片

3
吃桂圆——养阳暖心
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小寒大寒期间应注意养阳,可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

桂圆粥做法:取桂圆肉15克,大米50克,紫米50克,淘一遍加水适量,同煮至米烂为度,可以每天食用一次。

图片

4
吃萝卜——清淡饮食
萝卜有“小人参”之称,日常经常吃萝卜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藏养生至关重要


冬春之交,往往是许多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此时防病至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增加睡眠时间。关于冬三月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提及: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以此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 调整饮食习惯。在冬天可以食用温性的食物,以此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除了红肉类,粗粮是更好的选择。

● 冬季运动好处多。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

● 多穿衣服,注意保暖。特别是近期,很多朋友感冒,免疫力低,更是要添加衣物,避免寒邪进入身体,造成病情反复。

腊八,养胃艾灸吉日

图片

腊八是不可错过的艾灸吉日,艾灸纯阳之性,给人体初生阳气以生发之光,调和脾胃以为春季风生水起储备能量,孕育能量。

中医认为,寒属阴邪,冬季需要通过艾灸扶阳补气。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的作用,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

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腊八节艾灸,能有效抵御严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图片

1、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培元固本、预防衰老、健脾和胃、滋阴养血的作用。关元穴是人体的元气、正气聚集的部位,可以稳固人的正气,温助补阳,驱除外邪。

图片

2、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经、补肾壮阳的作用,能强壮肾气,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的功能。

图片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疏理肝气的作用,能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协调脏腑及各种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片

4、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具有温经散寒、补充阳气、消肿散瘀的作用,足三里是人体全身保健的重要穴位,可以补充人的元气,能够起到调节免疫力的效果。

随着年味越来越浓,腊八节正入隆冬,天气严寒,此时最是伤人的阳气。

《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是要在疾病出现之前进行调养,提早预防。所以说腊八节是冬季养生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在此刻世间万物都在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勃发做准备。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藏在腊八里的养生密码,做好这几点,祛疫纳福,健健康康迎新年!

中医养生 2024-01-18 09:01 发表于云南    土豆微信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图片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作为腊月的第一个节日,腊八,对于中华儿女们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一岁之末为“腊”,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到了,意味着离过(fang)年(jia)的日子又近了一些啦~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既然如此,腊八养生,那咱们就从一碗粥说起......


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
图片

俗话说的好,“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每到这时,家家户户熬上一碗腊八粥,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习俗和饮食文化。

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口腊八粥,不仅能够刺激食欲,增加人体热量,还能暖胃消寒,故受众人喜爱。

在中医理论里,“粥”不仅是美食,更是养生佳品。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因腊八粥的主要原材料是各种谷类,合理搭配可驱除体内寒气,有一定的保胃气、存津液的作用,从而可以起到扶阳补气的效果。

腊八粥虽好,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对于一些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选择腊八粥的材料时要注意,比如对于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肺气肿病人等特殊人群,小编另有安排!

推荐不同人群的腊八粥

图片

1
高血压病人粥方
(以健脾化湿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小米20g,眉豆20g,赤小豆20g,薏米20g,鹰嘴豆20g,陈皮3g,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加水2000ml,煮开后先放入黑米、小米,再煮开后改为文火,放入眉豆、赤小豆、薏米和鹰嘴豆及陈皮和生姜,共同熬煮1小时后即可食用。

2
冠心病病人粥方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糯米10g,核桃20g,赤小豆20g,红枣10g,山楂干10g,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加水2000ml,煮开后先放入黑米、糯米,再煮开后改为文火,放入核桃、赤小豆、红枣、山楂干,共同熬煮1小时后即可食用。如无糖尿病者可放入红糖进行调味,益气养血功效更胜一筹。除了山楂干外,猕猴桃干也可选用。

图片

3
糖尿病病人
以益气养阴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新鲜玉米粒50g,马蹄20g,黑豆20g,玉竹20g,百合20g,藕粉50g,淮山10g, 薏米10g,乌梅10g。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马蹄切粒,先煮开黑豆、玉竹、淮山、薏米后再放入玉米粒及马蹄粒、山楂干和百合,熬煮20分钟后放凉10分钟左右,倒进藕粉中一起拌匀即可食用。

4
慢支肺气肿病人
(以润肺通肠为法进行选材

材料:黑米20g,燕麦20g,百合20g,红豆20g,玉竹20g,松子仁10g,核桃50g,苹果干20g。

做法:红萝卜切粒备用,水2000ml,煮开后放入红萝卜、薏米、核桃和苹果干,同煮30分钟后放入百合再煮20分钟即可。如最近有咳嗽,咳痰较为粘稠,可将苹果干换为雪梨干。

腊八不止腊八粥噢

图片

对于腊八的习俗,大家是不是最先想到的是腊八粥呢?没错,在这一天能喝一碗妈妈亲自熬制的腊八粥,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喝了妈妈熬制的腊八粥,一定会暖暖的过完这个节日的。那么,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还有什么习俗呢?

图片

1
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图片

2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图片

3
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

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

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腊八吃四果,来年红红火火

图片

腊八时节,正值三九,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适合养生的日子,故又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之说。

冬三月里,饮食、生活习惯和情绪上都应正确掌握进补方式,为来年春天阳气生发储备能量。

图片

1
吃红枣——调和气血
红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自古就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

常食红枣可缓解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等症状。而且红枣是个温补的食物,还可以调和气血,达到暖身的效果。

图片

2
吃板栗——养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是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图片

3
吃桂圆——养阳暖心
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小寒大寒期间应注意养阳,可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

桂圆粥做法:取桂圆肉15克,大米50克,紫米50克,淘一遍加水适量,同煮至米烂为度,可以每天食用一次。

图片

4
吃萝卜——清淡饮食
萝卜有“小人参”之称,日常经常吃萝卜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藏养生至关重要


冬春之交,往往是许多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此时防病至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增加睡眠时间。关于冬三月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提及: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以此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 调整饮食习惯。在冬天可以食用温性的食物,以此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除了红肉类,粗粮是更好的选择。

● 冬季运动好处多。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

● 多穿衣服,注意保暖。特别是近期,很多朋友感冒,免疫力低,更是要添加衣物,避免寒邪进入身体,造成病情反复。

腊八,养胃艾灸吉日

图片

腊八是不可错过的艾灸吉日,艾灸纯阳之性,给人体初生阳气以生发之光,调和脾胃以为春季风生水起储备能量,孕育能量。

中医认为,寒属阴邪,冬季需要通过艾灸扶阳补气。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的作用,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

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腊八节艾灸,能有效抵御严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图片

1、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培元固本、预防衰老、健脾和胃、滋阴养血的作用。关元穴是人体的元气、正气聚集的部位,可以稳固人的正气,温助补阳,驱除外邪。

图片

2、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经、补肾壮阳的作用,能强壮肾气,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的功能。

图片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疏理肝气的作用,能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协调脏腑及各种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片

4、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具有温经散寒、补充阳气、消肿散瘀的作用,足三里是人体全身保健的重要穴位,可以补充人的元气,能够起到调节免疫力的效果。

随着年味越来越浓,腊八节正入隆冬,天气严寒,此时最是伤人的阳气。

《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是要在疾病出现之前进行调养,提早预防。所以说腊八节是冬季养生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在此刻世间万物都在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勃发做准备。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