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节专刊】‖ 郝立群:腊八节的美意

 天津实诚人 2024-01-18 发布于天津

腊八节的美意

天津 郝立群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这是腊八节的美意,提醒人们,年的脚步近了,中国人一年当中最大最重要隆重的节日——春节进入倒计时。春节不仅是最红火最热闹最具烟火气的传统节日,而且有着最多最长最复杂的前奏和后缀,也可以说,一年一度的中国年是从腊月初八这天开始的。

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也称腊冬。处于年末岁尾的十二月,是新旧交替、承前启后的月份,正所谓“腊尽春来”。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古人要举行祭祀活动,因此有了“腊祭”之说。

腊祭者,岁终大祭,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祭祀。腊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一些地方已有腊祭的风俗,被后人视为腊八节的起源之一。相传腊祭的对象有农事八神、列祖列宗、五位家神等等,说法不一,但都是要表达一种敬意,感谢祖宗的庇荫,感谢诸神的护佑,感谢天地的赐予。腊祭的另一层意思是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保佑丰收,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但当时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腊祭当天也并不喝粥。

喝腊八粥的习俗与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有关。佛教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祖成道日,每年这一天,寺庙要举行法会,煮粥供佛,称“佛粥”。佛教徒视佛粥为良药,每年这一天,寺庙还要将佛粥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此粥因此流传到民间,慢慢成为民间习俗,逐渐演变成专在腊月初八食用的“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其实民间还有许多传说。上古时期就有“赤豆打鬼”之说,相传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人们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也有说在秦始皇修建长城时,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要靠家里人送粮。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民工们合伙凑杂粮,熬稀粥,最后还是饿死不少人,后人便用五谷杂粮熬成的粥凭吊纪念。再有说西晋民间有一懒人,坐吃山空,到了年末十二月初八,家里即将断炊,那人收集米缸面袋中残留之物,勉强煮成一碗糊糊,喝下后幡然醒悟。后来当地人每逢这一天都煮粥喝,借此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还有说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岳家军在外征战,百姓送粥劳军,岳家军吃了千家粥,获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每到这一天,民间便以杂粮杂豆煮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另有说是当年朱元璋落难,在老鼠洞中找到一些粮食,熬成粥,吃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当年事,便叫御厨依法熬制,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和腊八粥的传说很多,历朝历代各有说辞,比较多的人认为,把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始于南北朝,而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距今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现在的腊八节,最终落脚在吃上。熬腊八粥、泡腊八醋、腌腊八蒜。说起腊八醋、腊八蒜,买来的比自家做得好,不是给厂家做广告,我不认识他们,这是品尝比较后的实话。但腊八粥一定要自家熬,不怕得罪商家,自己熬,比饭馆里熬的八宝粥和超市里卖的速食粥,不知要好喝多少倍。腊八粥的食材也一定要自己配,市场上专门为煮腊八粥配好的粥料不要买,我这么说又得罪了商贩。话又说回来,这些不过是个人感觉,听不听两可。

过腊八节的重头戏是煮腊八粥。腊八粥很讲究,一碗五谷杂粮混搭,香飘四溢,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包含了多少温馨,有亲情,有乡愁,能召唤已远去记忆,能描摹当下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碗腊八粥,能让我们慢慢品味那份属于岁月的醇香,这又是腊八节的美意。

煮腊八粥的食材配方并不固定,丰俭由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地域物产随意搭配,品种当然越多越好。北方地区讲究的腊八粥,食材少说也得二十几种,分米、豆、干果三大类,其中常用的米八种:大米、小米、江米、薏米、黑米、紫米、高粱米、黄黏米。常用的豆八种:红小豆、赤小豆、绿豆、黑豆、黄豆、芸豆、豇豆、花生豆。常用的干果也需八种: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菱角、白果、葡萄干。

煮腊八粥的过程,就像是在烹饪一个故事。临近腊月初八,人们便开始筹备煮粥的食材。在腊月初七这天洗米、泡豆、剥皮、去核,进行各项准备。腊八粥要从腊七晚上开始煮,先大火煮开,再微火慢熬,直到腊八清晨,腊八粥才能熬好,上桌前还要撒上青丝玫瑰,喜甜口的加红糖,一锅香甜黏糯的腊八粥就此完成。当然,这是过去的做法,现在有高压锅、电饭煲,人们自然免去了通宵熬粥的辛苦,但腊八喝粥的仪式感,丝毫不减。当所有的食材在锅中慢慢融合,浓郁的香气从厨房飘散到整个单元,人们的思绪也会随之弥漫开去。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数九寒天,手捧一碗色泽红艳、味道醇厚、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暖,从唇齿到胃肠,热乎乎、暖融融的感觉真是太美妙。窗外是冰天雪地,人们的心头却因腊八粥而升温,这还是腊八节的美意。此时的腊八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碗里升腾的也不仅仅是热气,从筷子搅动内容丰富的腊八粥里,品出熟悉的滋味,生出深深的眷恋,那是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家的味道,家的温度。

大多数人了解腊八节是从一首“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儿歌开始的。这首儿歌我小时候就说,是我姥姥教的,女儿小时候也说,是她的姥姥教的,现在外孙还在说,是我教的。最爱听我外孙把“沥沥拉拉二十三”,说成“咿咿呀呀二十三”,思绪就在这“咿咿呀呀”中飘忽,从眼前飘去从前,又从从前飘回眼前。

每当这首儿歌响起,预示着过年的各项准备正式启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家像儿歌里说的那样:“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别说在城市,就是乡村也已经不再恪守这些老例儿,但扫天扫地大扫除,买东买西办年货,还是必不可少。伴随着新年将近而燃起的兴奋,心被撩动,那是一年又一年的向往,是孩子兴奋的巴望,是长辈盼团聚的叨念,是即将到来的姐妹间唠话家常、兄弟间吹牛抬杠。

节前这半个月,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单位,都显得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人们心里是不是总感觉有那么一点儿失失慌慌的,混合着对分红、年终奖金以及压岁钱的期盼,夹杂着年末未了必了之事的牵绊,怀揣着来年会比今年好一些的憧憬,等待着“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的到来。

这仍然是腊八节的美意,告诉你,日子,来了又过了。生活,苦了又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