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的足迹》之​(我和女儿话当年)

 雄风847 2024-01-18 发布于河北

我和女儿话当年

作者:张克蕊

       照片上的我和女儿,年龄相仿,都是二十一二岁,那时风华正茂的我,高中毕业下了乡,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看,站在丰产田中的我,充满将获丰收的喜悦。而今女儿高中毕业通过国家高等教育考试,跨入了大学校门。看,站在火车站即将起程的女儿,对大学校园充满憧憬。女儿常翻着我下乡时的照片问这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考大学?”“你们在农村都干什么?”甚至还会天真地问:'农村好玩儿吗?······”是呀,30年前的上山下乡已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已浓缩成一

个历史线段,深留在我的记忆中。对于1977年出生的女儿来说,那段历史太遥远了。然而下乡生涯却在我的生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常和女儿谈起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思绪自然回到了30年前。

那是1968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开始了。到处可以看到敲锣打鼓的人群,到处可以看到欢送知青下乡的车队。我们17人也坐着披红戴花的卡车来到迁安赵店子大队插队落户。历史以其特定的方式使我们不是一家人却走进了一家门,成为全村最大的户——知青集体户,并以姐妹相称。大家都叫我们“十七姐妹”。从此我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锹、镐、锄、镰成了我们谋生的工具。从未离开过家门的一群女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新的生活刚刚开始,困难就接踵而来。首先是不会烧火做饭,光冒黑烟不起火苗,害得我们不是用扇子扇就是趴在地上用嘴吹。有时火苗呼地一下窜出,把眉毛、头发都燎煳了,还呛得泪流满面;饭做得不是生就是煳。那时很少有细粮,多是贴玉米面饼子。看到老乡一个人又烧火又贴饼子很是清闲,可我们干起来却手忙脚乱。贴上去的饼子一个个都出溜下来。我们就爬上锅台用手捂着,简直乱成了一锅粥。贴出的饼子根本没法吃;挑水又是一大难题,在城市用惯了自来水,现在却要用井绳把水桶系到井底,晃满水后往上提。看着黑咕隆咚的井底,我们几个女孩子吓得直往后退,生怕掉下去…来到乡下,真是连生存的最简单的事情我们都不会干,是贫下中农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们这些基本的生活本领。再者干农活我们一窍不通不说,那个累就能让我们回味一辈子。天天累得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总是盼着快下一天雨好歇歇。

       日复一日地劳作,我们习惯了干各种农活,也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在那个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年代,我们奉献青春,无怨无悔。因为那时的教育和信念是“志在埋葬帝修反,广阔天地炼红心”,还常以“晒黑了脸,炼红了心”自我鼓励,在革命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那时讲“抓阶级斗争”。一次下地干活,我们收工较晚。回来路过一片栽种白薯的地时,发现满地白薯叶子。秧子都被剪成寸把长插在地里。“这是阶级敌人搞破坏!”我们顾不得一天的劳累,马上报告了民兵队长。他找来人,跟我们去了“现场”一看,原来是为了明年育秋而剪插的叫“白薯吊子”。大家趴在地上笑得直不起腰。看,我们的无知闹出了多大笑话,不过,贫下中农还直表扬我们“觉悟高”。

清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简陋的环境与我们在校勾勒的梦幻和憧憬相差甚远。有时到晚上,我们也谈理想,谈将来。有时也会彷徨,也会想家。屋里会哭声一片。在哭声中进入梦乡。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我们坚物不拔和迎难而上的性格和情操。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深刻在我们脑海里。苦苦乐乐几年,祖国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知青陆续安排工作,推荐上学,病退返城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观念开始动摇。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化,走到一起的知青又各奔前程。

我常回忆起下乡那段宝贵经历。回忆不仅仅是再现当年下乡的生活场景,而是借助那段特定历史的时空内蕴,给后代人以道德的熏陶和哲理的启迪。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得新的参悟,其中诸多收获和体会将给我更多更有益的启示,帮我战胜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女儿也似乎明白了祖国那段不幸的历史,她更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学会了面对压力和困难。我虽然在农村磨炼了品格意志,却失去了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也正是农村那段宝贵经历,演绎了我和女儿共圆大学梦的故事。

女儿升入高中学习特别紧张,她羡慕医生的职业,以考取医科大学为奋斗目标,决心靠自已的努力圆一个大学梦。学习枯燥而忙碌,看教材做练习,翻资料,听辅导,每天都要午夜才能入睡。她既有求知的欲望,又有怕落榜的恐慌,我真不知怎样帮女儿一把。

文革时我正上高中,也想靠自己的努力圆一个大学梦。然而十年动乱我痛失学业,留下的只是遗憾。自学考试给我带来了契机和希望。靠自学我取得了大专学历,而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下乡时的磨练。我想:女儿要成功不正是需要我们知青那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吗?我何不用自学圆我本科梦,与女儿共拼搏。面对工作忙,家务多,年龄大,记忆差等诸多困难,我深知:这是一条艰辛之路,更是一条自强之路。读书、求知把我和女儿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制定了共学共勉计划,开始了共苦共乐的艰难攀登。

白天女儿去学校上课,我到单位上班,忙碌后的晚是我和女儿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我俩深知不经过痛苦的“炼狱”,就不能步入快乐的“天堂”。没有辛勤地耕耘,就不会有丰硕的成果。夏天,别人在外边说笑乘凉,我和女儿在斗室里挥汗苦读;冬日,别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熟睡,我和女儿在桌前挑灯钻研。我和女儿漫游在知识的海洋,每当攻克一道难题,每当理解一个概念,每当取得一次好成绩,我们都感到快乐和充实。记不清有多少次,困了用冷水洗洗脸,提提精神,累了互相拍拍背解除疲劳。最难时传递过眼神以示鼓励。我们共学共勉。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能克服。

女儿英语基础不好,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而我古汉语基础不好,《中国法制史》中的苦文象天书,我学起来是那样费劲。我们互相学习,我指导女儿英语学习方法,女儿给我当古文翻译;我们互.相鼓,在同学习中,各自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女儿的英语成绩逐渐提高,增加了她的学习信心。高考取得了114分的好成绩。我的法制史也通过了及格线。两年来,苦乐伴我母女同行苦苦乐乐构成了我们丰富而成熟的一段人生。

艰难的跋涉无悔的付出,给了我们母女俩丰厚的回报。1996年女儿被河北医科大学录取,圆了她的大学梦。做母亲的我也不示弱,两年四进考场,已通过了法律本科12门课程的考试,本科梦离我越来越近。在共喜共庆的日子里,我捧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热泪盈眶;女儿看着我的12科成绩合格单也是泪水盈盈。女儿紧紧地拥抱着我说:“妈妈,感谢你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它将使我受益一生!”我也动情地对女儿说:“谢谢你给了我自豪和希望。”

如今,女儿已远在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深造,我仍在自学的道路上冲击目标;女儿已是大三的学生,我也还差一科学完法律本科的全部课程,我和女儿靠迎难而上的精神,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圆了各自的大学梦。

人生经历是一份宝贵财富,我珍惜下乡那段美好时光,珍藏那段宝贵情感,珍爱那时培养出的知青精神!

作者:张克蕊,

唐山女中68届高中。现工作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