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月廿五谈缅甸经济:兼论国际盟友体系的发展

 专打抄袭勾 2024-01-18 发布于陕西

缅甸主要外贸仍然依赖海运,特别是仰光港。缅甸的经济很落后,之前我们也谈过这个问题(缅甸政府军为什么无法击溃北部的民地武?),但缅甸建立不起来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才是最大的问题。

仰光是1755年建立起来的,如果用孟人建立的渔村算,则可以前推两千多年,但这并没有太大意义,缅人国家的核心仍然在曼德勒,而仰光不过是扩张过程中建立的一个新据点,直到英国殖民时期,重心才出现了南移,这与英国海权对沿海控制力强的殖民特质密切相关。仰光在勃生棠溪和仰光河之间的三角洲上,以仰光为中心的仰光省和伊洛瓦底省是全国主要的稻米产地,他们生产出来立刻就能通过海港出口出去,缅境内一多半的稻米都产自此地,并且通过占外贸吞吐量80%的故都港出口。其余的则主要是血汗工厂纺织业,至于玉石,则是民地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没有国家管理,更没有中央集权,导致即便在仰光、伊洛瓦底这样的核心区,产权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豪强更加依赖兼并土地来扩张财富、巩固自己地位。所谓的分配土地,几乎从来没有实现,而且虽然菲律宾等国也没有进行实质有效的分配,但他们因为亲西方的态度,可以接收不少的投资,因此,他们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很差。整个东南亚,除了印支三国外,多多少少都有些弟煮经济,甚至可以说很多都是完全没有改变的那种,只不过因为外部植入了现代性,所以才看起来是风景宜人、秀色可餐的样子,实际上情况如何,只有当地人冷暖自知。

由于没有一个“公共投资者”对豪强进行信心投资,豪强既不会觉得自己搞夺權办法阶层跃升会遭受多么确定且严厉的制裁、惩罚,也不会觉得只有通过商业投资才能实现财富与地位的跃迁,所以他们的民族工业是发展不起来的;此外,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也使得他们的后续资本投资无法由内生渠道实现。除此之外,从外部看,越是要求社会分工、比较优势,缅本土的资萌越会被扼杀,原因很简单,一个是社会上的豪强形不成成规模的创办工场乃至发展成工厂的动力;二个是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肯定是挖矿、种地,他们的比较优势更大,而开厂实际上是最不确定、不稳定,风险因此也是最高的;三个则是外资带来的入股食利的办法稳赚不赔,最符合他们的经济理性,因此,豪强更容易变成买办而非自主投资者,如果无法实现豪强转化为成规模的自主投资者,自主投资者无法形成一种经济生态,那么也就难以实现生产社会化,没有这个社会化,也就难以形成增长模式的变革,没有这个变革,金融本质上还是高利贷,而非投资转化的杠杆。

同理,很多人责备说商人为什么有钱了就去搞地产和金融,而不是去扩大再生产,投资实业,这其实也是经济理性的问题,他们个体的理性和整个经济体增长所需要的那种明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要求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时时刻刻统一起来,这是不可能的。英国也是这样,他们的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剥离,根本契机是郁金香泡沫中所反映的商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超克的威胁,为了对付这种威胁,金融资本才选择与产业资本挂钩,而非维持与商业资本的联系。这种挂钩,如果不是像德国那种,凭借干预意志强行联系(将金融与工业特别是军工带动的重工业体系联系起来),或者美国那种,没有条件在殖民地依靠商行、放贷套利,只能对内工业垄断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才有可能催生第二个概念,那就是资本社会化,这也是英国后期虽然有了一工,但二工时期就落后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是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的不信任,这是非常要命的。

缅甸连最初级的政治集权都没有实现,无法催生生产社会化,更谈不上后来的资本社会化了,所以他们的物质生活、经济增长模式几乎没有任何质变的可能,它注定是一个体系依附者,因为对于缅甸、印度这样的经济体来说,他们不可能真的改变、解决政权与弟煮的关系,两者是表与里的关系,历史上也不存在丰厚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惯例,所以想要在现行体系之下实现政治集权,进行信心投资,乃至转型为金融集权,进行资本投资,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事。

所以,对待小国,固然要有尊重,但是你也得清楚他们自主的意愿有多高,很多他们也自知,不可能真正崛起,所以他们对于外资、外军进入他们的领域,并不是完全或真正排斥,当然,这些不要里子的,还是要面子的,面子给足了,他们做喽啰也就是心甘情愿了。而且要给他们一定的资本输出,做一下消费信贷,这样他们的经济表现还可以,那么他们也乐意跟着你,事实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现在很多花活,实际上不过是包装后的老一套——“金融科技”“数字创新”“绿色经济”,就是消费信贷繁荣、商业网点推广和为发达经济体适配的排他性高技术门槛,而这些花花绿绿的词语就成了一堆小国的迷魂汤,他们的经济学家也十分迷恋这些糖纸。

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小国有没有崛起的潜质与独立的意愿?因为只有这种需求和适配的背景,才有可能需要一定的政治集权或金融集权,如果都不需要的话,其结果只能走这些“糖纸经济”路线,他们的经济是注定不能有实质发展的,也不会真正成为一个发达乃至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强国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之后强国也是虚的,所以他们注定是被支配和被纳入的经济地位,所以做一些统筹,实际上是没什么问题的。缅甸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都差不多。至于有人吹越南,越南现在自我肢解、自毁长城,后面也做不了信心或资本的内生投资了,因此,东南亚看似“生机勃勃”,实际上就是一块未来的拉美、东欧。别忘了,在这片土地之中,还有个吸血的小国,那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也就是炼油和船舶修造,但转口贸易、金融资产管理都做的很多,他们和东南亚的关系就类似于威尼斯和东地中海的关系,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其金融命脉实际上就被新加坡控制了。

此外,新加坡本身还是美国亚太盟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属于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堡垒,而韩国和日本只能算是美国军力投射的前线之一。美国不希望日韩这种相对健全、具有战略纵深的家伙去控制东南亚,而乐见被人包围的新加坡这种弹丸小国在铁定依靠美国的同时去控制东南亚,那样东南亚就是被美国控制得了的了,美国对日韩的控制更有趣,美国允许日本在资本方面相对韩国有一定优势,但日本经济经过80年代末的冲击与现世sino产业升级的打击,早就失去了内生增长的潜质,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外生增长经济体;韩国则属于“发展中经济体”,即只实现了生产社会化,但难以依靠初级内生增长实现经济升级与彻底内生的,拥有一定的技术和企业竞争优势,但整体经济实力和日本比不了。这样两个蛇就可以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谁也不可能真正比得过谁。至于说某岛,定位和韩国类似,吃不饱,饿不死,相对停滞,这是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

新加坡也属于外生经济体,所以它也必须依附于体系,美国在盟友体系的逻辑中,就是尽可能的使金融依附者和“夭折的发达经济体”越多越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驯服,又不至于特别差劲,有了这种不肥不瘦的实力,他们就可以依靠畸形的军工产业成为美国撕咬域内不受控制大国(例如sino和俄国)的鹰犬。本质上说,只要一个国家实现了完全的内生增长,那么它就有底气脱钩,玩彻底的孤立主义,脱钩都可以,只要军工和后勤领域足够,那么就可以随意发动战争。但是,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它仍然有一些“利害区域”。我们分析可以包括如下几类:

(1)战略物资获取的来源;

(2)自身金融集权或政治集权得以辐射乃至高度影响的国家或盟友;

(3)联系以上两类区域的中间走廊与过境区域。

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外体系都是如此。

美国作为一个完全内生的经济体,他的海外体系又是如何呢?

(1)核材料、能源与粮食供应国:刚果金、中东与泰国、印尼等;

(2)日韩、西欧与澳新,除了韩澳新,剩下的都是美国曾经的手下败将。澳新韩则是英国、日本被击败后的“战利品”(英日在二战中都被美国在金融上战胜了);

(3)运河国家,如巴拿马、埃及;海峡国家,如新加坡、吉布提、阿联酋等。

第二点是被击败的旧对手,第一和第三点是围堵其他现存对手的工具。这是美国盟友体系的一个特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