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㐭”与“廩”字、“廪”字之间是一种什么样关系

 亘心为上 2024-01-18 发布于安徽

今晚来说“㐭”字,读lǐn。

“㐭”字, 在《说文解字》里,许慎言:“谷所振入也。宗庙粢(zī)盛,苍黄㐭而取之,谓之㐭。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凡㐭之属皆从㐭。,㐭或从广从禾。

许慎言“㐭”字为“谷所振入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即言:

“谷者,百谷总名。《中庸》注曰:'振,犹收也。’《手部》曰:'振,举也。’《周礼》注曰:“米藏曰廩。”

此处的“谷”意为百谷,乃谷物的总称叫法;“振”,据《中庸》记载为“收也”,这样一来,“谷所振入也”这句话即是指谷物所收藏的地方

在“谷所振入也”之后,许慎接着说道:“宗庙粢盛,苍黄㐭而取之,谓之㐭”这句话。在《说文解字注》中,“宗庙粢盛”的“粢”是禾字底的“”字,段玉裁并说:

“'秶’各本作'粢’,今正。粢、稻饼之或字也。秶者,稷之或字也。'甸师以共齍()盛’,郑注'齍’作'秶’,云'秶,稷也’。谷者,稷为长,是以名云,在器曰盛。……齍、秶,古今字。《礼记》多用'秶盛’,故许从之,与郑同也。”

根据段玉裁的考证,“宗庙粢盛”当为“宗庙秶盛”,“秶”、“齍”为一对古今字,因为《礼记》多用“秶盛”,所以许慎就采用了“秶盛”的版本。所谓的“秶盛”,从段玉裁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就是指盛在容器里的谷物。

至于许慎所说的“苍黄㐭而取之”,段玉裁则注曰:

“'苍’旧作'仓’,今正。'㐭而取之’之'㐭'当作'癛’,',寒也’。凡戒慎曰,亦作'懍懍’。《汉书》通作'’。许云'癝而取之,故谓之㐭’。㐭,叠韵。如上文'苍黄取而藏,故谓之仓’,'藏’、'仓’叠韵也。”

这句“苍黄㐭而取之”翻译一下,即意为“快速而谨慎地收回谷物”。

在许慎说到“㐭”字字形的时候,讲“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对此,段玉裁是这么说的:

“谷所入,故从入。回之训转也,而此从回之意则如下所云。'象屋形’,谓外囗(wéi);舍下云囗,象筑。此云'象屋者,屋在上者也’。㐭之户牖多在屋。'中有户牖’,谓内囗。小徐曰:'户牖以防蒸热也。’”

面对小篆的“㐭字,段玉裁即认为,上部为“入”,代表着谷物进入粮仓;外囗指的是屋子,内囗是防蒸热用的窗户。

但是有一个问题,许慎和段玉裁的训释毕竟都是基于篆书“㐭”字出发的,要想准确知道“㐭”字本义,我们还是有必要看一下甲骨文“㐭”字。甲骨文“㐭”字字形,如下所示:

此甲骨文“㐭”字,像尖顶的盖子,像存放的谷物。于是文字学家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里说:“(卜辞)㐭,象露天的谷堆之形。今天的北方农人在麦场上,作一圆形的低土台,上堆麦稈(秆)麦壳(殼),顶上作一亭盖形,涂以泥土,谓之'花篮子’,与此相似。㐭是积谷所在之处,即后世仓廩之廩。”后来,在“㐭”字基础上加“广(作左偏旁时读yǎn)”、“禾”就构成了新的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如下所示

​​​​

这样我们就不仅知道了许慎在《说文》中所提及的“㐭”字“或从广从禾”这种说解的可靠性,还确证了“㐭”、“”是一对古今字,其中的“㐭”字为古字,而“”字为今字。在“㐭”字随后的文字发展中,仍产生了多个不同的异体字版本,比如“示”字底的“廪”字与“米”字底的“”字。在宋代的时候,郑樵在其 《通志▪六书略一》就记载说,“'㐭’即'廪’”字。于是就这样,作为本字的“㐭”逐渐地被废弃使用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古人对粮仓的叫法,“仓”也好,“㐭(廩、廪)”也好,统称无差别,具体而言则有区别浑言无别,析言有差在《周礼》中就曾说:“米藏曰。”后来在《玉篇▪㐭部》中也有“,藏米室也,亦作廪”的说法。再后来,在通志▪六书略一》中,郑樵还指出过“仓”与“㐭(廩、廪)”的区别,即方形的叫“仓”,圆形的为“㐭(廩、廪)”(“方曰倉,圆日㐭)。

总结一下,“㐭”字即为“”、“廪”等字的初文,其本义就是收藏谷物之所。我们人类从史前到现在,一步步走到现在,从狩猎采集到定居生产,储存食物、收藏物品可以说是我们在千百年来当中积累下来的最宝贵的生产、生活经验。因为这样的缘故,曾经的仓廪,也就逐渐地从物质层面上升到和我们人精神层面有关的高度,“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既是一句普通的话语,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

关于“㐭”字的就讲到这,感谢阅读晚安,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