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老师教你写作文:怎样详略

 衍水文学 2024-01-19 发布于辽宁

胜专栏刊首语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达。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想获得公众言说的权力和能力。因此,从人性角度看,任何人都有写作的冲动,言说的欲望!

那为什么经过我们语文老师的正规教学,反而不少人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失去了写作的冲动呢?那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总是把孩子的习作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必须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文采飞扬!换句话说,绝大多数老师都写不出名家一样的文章,凭什么要求初学习作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按照名家经典的文章高度对照要求呢?为什么不能降低要求,首先激起孩子的表达欲望呢?为什么批改习作时,不着眼在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呢?哪怕是一句经过老师修改的好词好句呢?

孩子费了很大的劲,到了老师手里,一通挑错,贬低的一无是处,别说是孩子,就是成人也受不了。三五回之后,孩子们哪还有写作文的冲动呢?作文批改,需要语文老师带着放大镜去阅读,从通篇废话中找出闪光点,找出激起孩子继续表达的欲望!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而不是父母的责怪,更不是父母教给孩子走步的方法。顺拐又怎样?跌倒又怎样?经历过几次失败又怎样?在父母的鼓励下,最终孩子们没有正规体育老师的教导,也都会走步。

习作也一样,只要会说话,就该会写作。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哪有那么难?废话多了,又怎样?错别字多了,又怎样?文不通字不顺,又怎样?谋篇布局不好,又怎样?语言不优美,又怎样?毕竟,孩子们愿意学作文。写了一堆的文字,老师能看懂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从小作文挑出闪光的点,才量语文老师该干的活!才是彰显语文老师的水平!一个鲜活的词语,一句生动的句子,一段结构严谨的文采飞扬的自然段,一篇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的小文章,都是我们语文老有理由可以大书特书,予以重点表扬的闪光点。学优生的一篇好作文和学差生的一个好词语或者好句子,从学生角度看,都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都应该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孩子们持续写作文的动力。

有了写作文的动力之后,才是点滴向学生渗透写作的方法,慢慢养成规范写作的能力。文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搜集整理的这些文章都是应学生、家长要求做的,属于方法范围,但这些方法绝不是唯一的。暂定名为“王老师教你学作文”,也可以叫“怎样写作文”吧,共计22个部分。


内容上传到公众平台后可以添加音乐

怎样详略

文|王志胜

一、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详略典故】这个雕像——没有手?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没有手。雕像的手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给砍去了!

原来,在一个深夜,罗丹完成了此雕像后,连夜叫醒他的徒弟们来欣赏。徒弟们反复看像,后来就把目光都集中在雕像的手上了: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徒弟们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们可从来也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评〗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是作品的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作文也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渲宾夺主”。

作文时,都会遇到一个如何安排文章详略的问题。在写人、记事的的文章里,在叙时,就有个详略的安排问题。不能想到哪能儿,写到哪能儿。不作详略安排,就会造成详略不当。

从选择题材、安排结构,到刻画人物、运用语言……处理得当,方能使文章匀称和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反之,文章就难免主体不显,失去平衡,非但不能感染读者,甚至令人难以卒读。可见,处理好文章详和略的关系,是何等之重要。

古人对此就有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墨如泼”、“惜墨如金”。

只有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

究竟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到什么程度,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能随意安排,这主要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

二、详略的实质和关系

1、详略的实质。

如何安排、落实详写、略写,既是一个写作理论问题,也是个实际操作问题;它既是个选材、组材问题,更是一个表达的问题。

2、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相同点〗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略写: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不同点〗详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更好地反映主要内容。略写:是简要地介绍次要内容,补充说明主要内容。

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如何正确理解详略与中心(文章主题)的关系,如何具体落实详写和略写,这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大问题。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所以,不论写人、叙事,均应详略适度,衡量的尺子,就看是否有利中心思想的表达。

2、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四、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四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动物特点,要详写。(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四看“表达方法”:描写、叙述,要详写。抒情、议论,要略写。

五、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

哪些地方要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事情的主要片段,要详写(能突出个人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叙述部分,要详写;

5、文章的重点,要详写(如人物思想品质、成就;事情的经过;景物、动物特征等,要详写);

6、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详写;

7、正文部分,要详写;

8、能直接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1、在操作时,应注意详略要得当。作文时,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能信马由缰。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2、应注意,能突出中心、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有一定关系的材料,应略写。

3、事情的主要片段,在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一般情节,要略写。

4、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5、叙述部分要详写,抒情、议论部分要略写。

6、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要详写;“面”上的材料要略写。

七、【详略训练】题目《春节饺子》〖构思〗:

题目:以事物为题(“春节饺子”)。

主题:新旧社会两重天,还是社会主义好!

开头:开宗明义、开篇点题(春节饺子不一样,新旧社会两重天!)

表现方法:对比法。

详略安排:重点记叙在旧社会过春节时,吃饺子很困难.所以要详写;

当今,过春节,吃饺子很平常.做为次要内容来概述,故略写,仅用了一句话:“当今,白皮,肉馅的饺子,很普遍。”关键词只用4个字:“白皮,肉馅”,真可谓:“惜墨如金。”

结尾:用一个感叹句“真是,今非昔比呀!”结束全文,首尾呼应,突出中心思想,意味深长。

〖具体文章〗——《春节饺子》

春节饺子不一样,新旧社会两重天!

我今年七十岁了,小时候过年吃饺子时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那时,有个旧习俗,即在正月里不能动刀剁馅子。于是,在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剁馅子。各家的饺馅大同小异,酸菜馅居多,白菜馅的较少。馅里加点猪油,就算是春节的好饺子馅了。

饺子皮可颇有讲究。我们家一般年景分为两种:初一,十五,早上要吃荞面皮的.这种面有粘性,味道可口。此面产量很低,加工复杂,农民很少种荞麦,这样它就成了人们改善生活的"珍品"了;再有就是高粮面,为了增加其粘性,再往里加上些榆树皮面即可.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头,便可以提前买上几斤白面,等到年三十晚上,放完辞旧岁的鞭炮,接回发家致富的"财神爷",再给长者一一叩头,拜年,就可以上炕吃饺了。若能吃上白皮的饺子,那可太美了:色白,皮薄,馅香。

次日,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皮变"黑"的了.我例外,因为我跟爷爷吃年三十剩下来的白皮饺子,这是当时的"优惠政策"!可见,尊老爱幼的优良传自古有之。

当今,白皮,肉馅的饺子,很普遍。

真是,今非昔比呀!(史振声)(本文曾刊登在2003年月8日《北票市报》头版)

再选我的获奖征文《车的故事》【构思】

主题:赞美北票建市20年来的巨大变化;以车的变化为主,来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详略安排:描写本市20年来巨变,我用了4个事实材料:车、楼、路、灯。重点放在描写车辆的发展变化上,故详写;而路、楼、灯的叙述,只是一句话:“现在北票城,真是车多,路宽,楼高,灯亮……”这三件事的关键词,只用6个字:“路宽,楼高,灯亮”高度概括。

我对主要内容地描述是“用墨如泼”;对次要内容的叙述则是“惜墨如金”。

线索:以情感为线索。

【具体文章】——《车的故事》

回首建市前,北票县车辆的状况,历历在目;建市后,车辆的迅猛发展,更是记忆犹新。(开篇点题“车”)

小毛驴车队挑大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有个出名的北票镇运输队。那时,人们在大街上,总能看到由小毛驴车组成的车队,像一条长龙似的在马路上跑运输。他们常常是三五台一串,或七八辆一排,在街面上奔驰。细看,这些赶小毛驴车的车夫均为女性,她们为了确保街道卫生。每头拉车的毛驴都带上一个备用的粪兜。这个小毛驴车队,即是当时县城短途运输的主力军,又是城镇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最初,城内车辆落后,作者也习以为常,感情上并没有多大反映)

“县太爷”乘坐三轮车

1976年初的一个傍晚,我们在桃花吐渡槽施工,迎接前来视察工作的县领导。只见一辆三轮车,嘎然而止。车上下来的正是省下派干部原县委副书记,他历来讲究规格、级别、排场和尊严。今晚,他从三轮车上下来,就显得格外冷清、寡言。片刻,他就坐车返城了。(我叙述了当年政府机关公车甚少,而个别领导干部,以无车而显得甚是掉架,于是便以极其气愤的心情揭示之。)

北票撤县建市前,下乡一律是步行,或使用机关有限的几辆破旧自行车。原北票镇的81名国家干部及十二名镇党政领导,均未乘坐过什么公家的专用车,因为,当时全镇只有一辆130,还是专门为运输服务的。(补叙一笔,进一步说明车少.)

北票“公汽”显神通

“公汽”本来是大中城市的用语。可是在公元1992年,却破天荒地在北票煤城竖起了“北票公汽公司”的大牌子,它是在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地关心和协调下,组建起来的新的运输管理机构,从此,填补了北票没有“公汽”的历史空白。

“公汽”的诞生,立刻就显示了它那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十几条公汽线路上,就有几十辆公共汽车,在有秩序地运送着城乡旅客。(作者满腔热情地讴歌新事物,对城乡车辆的快速发展,感到高兴!)

建市20年来,全市汽车猛增,更新换代的七八百辆色彩艳丽的子弹头式小汽车,正在煤城的马路上悄然出现,不久它将取代原有的三千余辆陈旧的三轮车。私人养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住的28户人家的点式楼,现有8户家庭都有车,其中一个个体户,夫妇各有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这些车主,每天驾着自己的专用车,到城乡自己的企业去经营,去为北票城乡建设添砖加瓦。(随着感情的发展,又补叙一笔,更说明车辆发展之快,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

回顾二十年来北票的城乡建设,可谓是翻天覆地,不是吗?现在北票城,真是车多,路宽,楼高,灯亮……(史振声)


作者简介:王志胜19802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笔名青松,辽阳市骨干教师2018年8月援疆,主持敏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2020年2月结束援疆,参与伊晓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辽阳市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喜爱散文创作,累计发表近50万字,作品散见《辽海散文》《辽阳日报》《鞍山日报》《塔城日报》《现代家庭教育》《作文阅读》等报刊杂志。主持编辑《衍水文学》公众号近300期,约500万字。



衍水文学
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