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噜,很多人可能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除了吵到枕边人,对实际生活影响不大,因此不太重视。 但中医一直说有诸于外,必形于内,睡觉打呼噜,旁边的人一听就知道打鼾的人气道不是很顺畅,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那里一样,不上不下的,让人非常担心这个堵塞物会不会突然发威,真的把气道给完全堵住,让人无法呼吸。 事实上,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有些人一晚上会被憋醒好几次,这还算好的,严重的人会有呼吸暂停的风险。一旦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就比较可怕了,因此还是需要引起重视。 那为什么睡觉的时候会打呼噜呢? 一般来说要么是有外邪入侵,使得肺气失于宣降,从而导致鼻窍不通。 要么是脾肺气虚引起的。 第一种我们大家都经历过,每当感冒的时候鼻子往往不通气,这个时候不要说睡着了,即使醒着,很多人也能听到自己口鼻中发出浑浊的声音。一般来说感冒好了,症状也随之消失了。 我们重点来说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为什么会引起打呼噜呢? 脾气虚,运化不利,容易痰湿内生,肺气虚,宣降不利,这生出来的痰湿不能被推着往下走,就会往上涌,来到肺部或者干脆更上一步,来到气道。 气道里面充满痰浊,呼吸的空气不能顺畅通过,就会发出响声。 我们都知道,痰生百病的道理,打鼾只是其中一个表现,不把痰解决,迟早会衍生其它的疾病,因此,在鼾声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想着解决它。 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炒杜仲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焦神曲30克,竹茹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6克,辛夷花10克(包煎),丹参20克,合欢皮15克。 用法: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毫升,每次100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例一疗程即可,极少部分人需要2—3个疗程。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所以要解决痰,肺脾肾三脏都要照顾到。 用盐炒杜仲壮肾阳,肾阳足了,就好像锅底下的火力大起来一样,不仅能帮助脾胃腐熟食物,也能增强自身水液代谢的能力,这样,即使有湿气产生了,肾也可以开足马力把它排出去,不让它留在身体里为患。 用炒白术,焦神曲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除湿用了茯苓和泽泻。 茯苓从上到下把湿气往下带,然后用专注于下焦的泽泻让它们从小便排出。 祛痰用了葶苈子,竹茹,石菖蒲。 用葶苈子帮助降肺气,祛痰,这样一来,痰一方面是少了,另一方面是随着肺气的肃降往下走了,不会再上涌。 用竹茹清热化痰。 石菖蒲通窍豁痰。也就是说,有时候这个痰藏在孔窍里,藏得太深了,用上点石菖蒲能把它们搜剔出来解决掉。 清热还用了黄芩。 为什么要清热呢?这是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在身体里停聚了,就必然郁而化热,所以要加点清热药。黄芩专清上焦热。 当然,我们说痰浊,并不单指津液,体内的瘀血也是一种。因此,这里又用了两个活血化瘀药。 一个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丹参。 另一个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合欢皮。 合欢皮除了活血,还有安神的作用,在活血的同时,还能让睡眠更加好。 最后,还需要通鼻窍。 用了苍耳子和辛夷花。这两个药是治疗鼻炎常用药,就是取它们能通鼻窍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个通窍药,那就是前面说过的石菖蒲。石菖蒲具有香气,能通九窍,鼻子属于九窍,用石菖蒲当然也能通。 脾肺肾强健了,解决了痰浊的来源。湿气除了,痰瘀去了,鼻窍通了,打呼噜的原因就基本都解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