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1)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高山流水乐逍遥 2024-01-19 发布于陕西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雪梅》
        南宋诗人卢钺,因为爱梅痴迷,被人称为卢梅坡。
        他的这首《雪梅》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争香争春,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
  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诗歌写的妙趣横生,诗意盎然,是宋代咏梅诗中的精品佳作。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凌寒绽放的梅花,千百年来一直慰藉着国人的精神世界,也一直浸润着国人的文化审美。
  人们喜爱梅花是有理由的,在寒冬腊月,其他的花卉经受不住严冬旳洗礼,在枝头早已没了
  踪影,而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在风雪中傲然绽放,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气息。
        在雪中绽放的梅花,为暗淡色调的冬日带来一抹青春靓丽旳色彩。正是因为梅花有着这
  样的品质,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人们为梅花的美丽而点赞,文人墨客也会以独有的方式表达
  对梅花的喜爱。

        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咏梅作品精彩纷呈,梅花也一直是艺术中被表现、讴歌的形象。人们
  喜爱梅花的情感还可以从书画、诗词中得到关照。
        但是说到爱梅,宋代文人对梅花的爱可以说是超过了前代,宋代的咏梅词更是呈现出百
  家争鸣的状态。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墙角数技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王安石的《梅花》中的
  名句,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
  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是苏轼
  在《红梅》诗中的描写。
        在苏轼眼中,梅花的色泽俨然醉美人的韵致。对梅花品格和姿色的专注也会随着诗人的
  人生阅历的改变而改变。
        “冰层雪积,独伊点绛凝脂,应冷笑海棠醉睡。”这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在《汉宫春》
  一词中写的梅花。刘克庄笔下的梅花是如此娇羞孤傲,情趣盎然,在词人眼中,梅花也是
  幸福吉祥的象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
  游笔下的梅花。
        陆游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的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咏梅花
  精神的同时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林逋最美的梅花诗:

        以梅花寓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梅花以其凌寒而立,傲雪绽放
  的自然属性而被人们深深喜爱,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甚至拟化为高尚品质的代名词。
        梅花的色、香、味、形,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咏梅诗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在诸多的宋代咏梅的词中,有一首梅花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咏梅词中不可复制的上乘之
  作,获得了无数人的高赞和评论,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谓形
  神兼备,唯美动人。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姿态美、生长习性、情趣和境界,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还着意刻画
  了前人不曾描摹过的梅花的枝干。原文如下: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知其人,论其诗

        《山园小梅》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诗,这首诗该如何解读呢?正所谓“知其人,论其诗”,
  也像《孟子》中说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说,如果想要把一首诗歌解
  读好,就要从作者谈起。
        林逋(?-1028年),字君复,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市),生活在北宋初期,林逋也是
  一位诗人,后人称他为“和靖先生”。林逍性格孤傲,洁身自好,他喜欢过恬淡平静的生活,
  自甘贫困,看淡名利。成年后,林逋遍游江淮一带风景名胜,这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见闻。
        大约40岁后,林逋隐居杭州西瑚畔的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瑚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经常
  唱和。林逋以湖山为伴,寄情山水,吟风弄月,足迹20余年不曾踏入城市,布衣一生。
        林逋选择隐逸的生活,与他怡淡的性格有关。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进入仕途,
  林逋一生未婚,也没有后代。他在孤山种植了大量的梅花,庄园里还养了很多的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每当有客人前来拜访林逋时,叫门童子纵鹤放飞,在湖中泛舟的林逋看见飞鹤之后,知道
  是有客人来了,然后他就掉舟归来。
        林逋交游广泛,他与范仲淹、梅尧臣也有诗唱和,宋真宗闻其名,赐予了林逋一些必要的
  生活物资,并迢告府县要时常关照林逋的生活。
        林逋并没有因为享受特殊津贴而沾沾自喜,他也没有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还是过
  着与梅为伴,与鹤为伴的隐士生活。
        至圣六年(1028)林逋去世,当地官员向朝廷上报了林逋的死讯,宋仁宗听闻后嗟悼不已,
  赐谥“和靖先生”,坟茔就建在了林逋生前居住的孤山故庐侧。
        现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是纪念林逋的景胜。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山园小梅,名不虚传
  
         林逋的《山园小梅》是一首有感而发的诗歌,表面看,诗歌字字句句在写梅花,透过表象
  看实质,则字字句句在写隐士,诗中的梅花就是隐士,隐士就是梅花,一笔一墨无不意在隐士。

        首联两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大意是说: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
  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很显然这是在描写梅花生长环境,实际上也点明了梅花的主人所居住的环境--小园。
        在百花凋零的季节里,只有梅花不惧严寒、傲雪独立,在孤独寂寞的小园中占尽风情,使
  得众芳的平庸与梅花的独特形成对比。
        梅花清丽脱俗的风姿和傲寒而立的形象,更是诗人隐士人格的象征。这是诗人用其他的花
  和梅花作比,梅花傲雪独立的形象正是诗人孤傲、洁身自好的性格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就是诗中的“占尽风情”四个字的含义,位于孤山的小园是梅花所处的环境,也是诗人
  林逋这位隐士的居住之所。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林逋隐居孤山小园,对世俗之事并不反感,他有不少身在官场的朋友。对于世俗,林逋始终
  满怀包容之心。侄子林宥中进士,他还满心欢喜地作了《喜侄宥及第》一诗。
        生活在孤山小园之中的林逋,他的思想和视野并未与世隔绝,他过的不是与世隔绝的生活。
        因为这里不仅有山园,还有山园里的梅花,更有山园和梅花的主人,山园,梅花,隐者,
  三位一体。
        诗歌的首眹虽然很隐喻,但却是不同凡响的开篇,是诗歌的神韵与格局的高光时刻。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意是说:稀疏的梅花影,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这两句描绘的是园中梅花在溪边月下的美丽身影,实际上还是写隐士的高洁品德。梅花的美
  丽姿态和清香吸引人,喻指诗人闲适的隐居生活状态和美好的品德。
        上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描绘梅花的姿态。“疏”写出梅花五叶花朵在枝头的稀疏之感,诗
  人欣赏的就是梅花稀疏的状态,也暗喻出隐者的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真正的隐逸
  生活应该就是远离喧嚣,归于淡然恬静的状态。
        在赏析的时候“横斜”这个词语也是有寓意的,“横斜”是对梅枝曲折形态的生动描摹,是
  一种闲适之态,寓指隐士随意自在的生活状态。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水清浅”说明园中溪水澄澈,道出隐士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与俗人不同。

      “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写梅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诗意美轮美奂。梅香喻指隐士的美好
  品德,隐士的品德之美正如梅花,香气四溢,打动旁人。
       “暗” 字强调梅花淡雅香气无迹可寻的微薄感觉,说明隐士品德之美是通过隐士的人格
  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身边人的。 
       “浮动”和“暗”字又相互照应,淡淡梅香慢慢扩散,弥漫在诗人的周围。月下赏梅,
  梅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诗人写梅不直接刻画梅的姿态,而通过写梅花在水中的倒影、梅的暗香,再通过周围
  溪水和月光的环境描写渲染出来的,这样就将梅的风韵刻画的异常精彩了。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两句大意是说“鸟儿也在远处偷偷地看
  着梅花和赏梅的诗人,粉蝶也陶醉在梅花的美丽姿态和清香中。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两
  句写梅花对自然生物霜禽和粉蝶的吸引。

       “欲”和“偷”这两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精彩,将鸟儿想靠近梅花却又不敢靠近的神态表现
  得很传神。鸟儿偷看与蝴蝶陶醉,都说明梅花的风姿绰约是如此令人神往。
        梅花与隐者一样,都有迷人的魅力。世俗之人对隐士高洁人格的慕名也是如此。他们想来
  拜访隐者,却又不敢轻易地接近。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大意是说,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
  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林逋虽然隐居孤山,但是他与外界的联系并未中断,而且他的朋友圈都是文化圈的名人文士,
  与他相庆之人都是志同道合的高雅之士,林逋和他们保持着书信往来和诗歌唱和的活动。
        从今存的林逋诗歌来看,其中如《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送范寺丞仲淹》、
  《病中谢冯彭年见访》、《酬昼师西湖春望》、《寄梅室长》、《答谢尉得替》、《和酬泉南陈
  贤良高见赠》等诗歌,都是和他人的唱和酬答之作。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梅圣俞是诗人梅尧臣,他清高爱民,以诗著称于世;范仲淹为政清廉,也以诗文著称;
  陈尧佐为人宽厚,是士大夫中的楷模。
        与林逋唱和的这些人都是以人格操守和诗文著称与世的,所以诗人说的“幸有微吟可相狎”
  就很好理解了。
        隐逸的生活少了城市的喧嚣,少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但是隐居的清静,隐逸带来的闲适与
  自得其乐是城市生活所没有的。
        再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常能一起吟诗作赋、共赏梅花、泛舟湖中,未尝不是生活中
  美好的事情。
        诗人说“不须檀板共金樽”,这又如何赏析呢?
        檀板与金樽象征着仕宦身份,而那些不是诗人的追求,或者说不是诗人想要的生活状态,
  他想要的只是平淡自然,是与梅为伴,与鹤为伴的清静自然的隐居生活。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这是一首表达自己心迹的诗作,透过诗作,可以看到林逋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
  诗人洁身自好的品德。
        傲寒而立,高雅脱俗的梅花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美好的寓意,梅、竹、松是“岁寒
  三友”,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梅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而林逋的《山园小梅》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位直接用梅花写隐者的人,从此梅花在高雅脱俗、
  坚韧不拔之外,又多了一种文化标签--隐逸之人的代称。
 宋代诗人林逋写下一首梅花洔,颔联美如画境,堪称千古绝唱

                                                                                              文图来自 小话诗词 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