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学的:中医24问 必背的经络歌诀 !

 chi_ping 2024-01-19 发布于陕西

一、必学的中医基础24问
1.何谓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举例说明。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的季节不同,治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而在治疗时常须用一些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这与其它季节的感冒治法就不一样。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

2.阴阳学说是如何指导治疗的?
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阳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具体为阳偏胜——热者寒之,阴偏胜——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具体为阴偏衰——阳病人治阴,阳偏衰——阴病治阳(2)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者为阳,沉降者为阴。



3.何谓肝主疏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所谓肝主疏泄,泛指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实际上主要是指肝脏对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
(2)通利气血水。
(3)促进脾胃的运化。
(4)调畅情志。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等亦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4.津液代谢与哪几个脏关系密切?为什么?
津液的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脾主运化水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方面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另一方面,则将津液上输于肺。

肺主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津液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此外,肺在呼气中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

肾主水。全身的津液,都要通过肾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使“清者”蒸腾上升,从而向全身布散;“浊者”下降化为尿液,注入膀胱。

5.如何从临床表现鉴别肺阴虚、心阴虚和肾阴虚?
三者均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的阴虚表现。但心阴虚证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为主要特征,肺阴虚证以干咳或痰少而粘为辩证要点。肾阴虚证以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为辩证依据。

6.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简要说明?
(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消长的过程,没有消长,也就没有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之中,故说“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7.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所确立的治则与治法是什么?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补母和泻子,即所谓: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等。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抑强、扶弱。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缺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等。

8.简述气的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
(2)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着正常的循环运行。
(3)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4)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9.何谓七情?七情致病特点是什么?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图片



10.试述舌色的变化与主病。阴阳失调与疾病寒热的关系是什么?
淡红舌: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舌质淡白而瘦小——气血亏虚,血不荣舌而致。舌质淡白而胖嫩——阳气虚衰,经脉收引而成。
红绛舌:主热证。苔黄燥或芒刺,多因邪热亢盛,热入气分而舌红;热入营血,血液浓缩而舌绛。苔少或无苔,多因热病人伤阴,或阴虚火旺所致。

青紫舌:主气血运行不畅(即血瘀证、热证、寒证)
①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多属阳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
②知青紫深绛,苔少而干——多属热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
③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

11.何谓宣发?肺主宣发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所谓“宣发”,即是宣发和布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12.血液的运行与哪几个脏关系密切?为什么?
血液的正常循行,与心、肝、肺、脾关系密切。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肺主宣发和朝会百脉,肝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的肝的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13.何谓六淫?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2)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4)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者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14.试从组织结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阐述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组织结构: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但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决定了机体在组织结构上的整体统一性,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作用而实现的。

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个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而每个脏腑组织各自不同的功能,则又有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此外,生理上的整体观,不体现在中医学的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方面,充分反映了机能与形体的整体统一关系

图片




病理反应的整体分析:
主要体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和传变方面。如脏腑功能失常病变,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脏腑。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

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
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其主要理论概括是“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治疗学强调要从整体出发,从调整机体全身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病理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15.何谓五行相生、相克?其顺序是什么?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抵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16.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反之肾的主不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因此,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而至尿少,甚则水肿;肾的气化失司,关门不利,则水泛为肿,甚则上为嘴呼;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

此外,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是相互资生的,紧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所以肺阴虚可损及肾阴。反之,肾阴虚亦不能上滋肺阴。

17.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18.气与血的关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气和血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其中气对血的作用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血对气的作用为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19.何谓潮热?临床常见的潮热有哪三种类型?
潮热: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潮热常见有三种类型:
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更甚,常兼腹痛拒按,大便燥结。多属阳明腑证。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常兼头身困重,苔黄而腻,多属湿温病。
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即发低热,常兼五心烦热,骨蒸发热,多属阴虚内热证。

20.五行学说是如何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
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疾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即“反侮”)两个方面。

21.五行学说是如何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
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藏血与藏精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即是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说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称之为“精血同源”。在病理上,精与血的病变亦常相互影响。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

图片




另外,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亦在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若二者失调,则可出现女子月经周期的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22.何谓瘀血?瘀血病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但其临床表现归纳起来则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如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外伤肌肤局部,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在望诊方面,久瘀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等征象。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23.如何区别结、代、促三种脉象?
结脉脉象:脉率缓慢而有歇止,止无定数。代脉脉象:脉率缓慢而有歇止,止有定数。促脉脉象:脉率急速而有歇止,止无定数。

24.何谓反治?反治法有几种?举例说明。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

热因热用:例如《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就是热因热用的范例。

寒因寒用:例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脉沉,很似寒证,但有壮热心烦,口渴而喜冷饮,小便短赤等,因为热盛是其本质,故须用寒凉药治其真热,而假像方能消失。这就叫“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例如脾虚病人,常出现脘腹胀满、时胀时减,不拒按,纳呆,舌质淡,脉虚无力,且并无水湿、食积留滞等征象可循,故以健脾益气治之,脾气健运,则腹胀自消。

通因通用:如瘀血所致的崩漏活血祛瘀的方法。

二,必须背的经络口诀

长强龈交廿八寨,督脉有穴28个,起于长强,止于龈交 

分部主治脑神志,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诸阳经 

急热肛鼻脊柱排。督脉行脊中,入脑,主阳热、脏腑、脊柱诸疾 

长强尾骨肛 门间,长强在尾骨端与肛 门中点 

腰俞骶管裂孔陷,腰俞在骶管裂孔凹陷 

阳关十六平髋量,腰阳关在第4腰椎下 

十四命门平肋旁,命门在第2腰椎下,平第12浮肋 

十三悬枢脊中央,悬枢在第1腰椎下 

十一脊中十中枢,脊中在第11胸椎下,中枢在第10胸椎下 

九椎筋缩七至阳,筋缩在第9胸椎下,至阳在第7胸椎下 

六灵五神三身柱,灵台在第6胸椎下,神道在第5胸椎下,身柱在第3胸椎下 

陶道一椎之下乡,陶道在第1胸椎下 

七椎之下大椎取,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颈一椎下聚,哑门在第1颈椎下 

风府一寸陷中央,风府在后发际上1寸,枕外隆凸下 

脑户枕骨粗隆上,脑户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 

强间后顶寸半量,强间在后发际上4寸,后顶在后发际上5.5寸 

百会前五后七乡,百会在前发际上5寸,后发际上7寸 

前顶囟会寸半长,前顶在前发际上3.5寸,囟会在发际上2寸,以上诸穴皆相距1.5寸 

上星前发一寸按,上星在前发际上1寸 

神庭五分发际上,神庭在前发际上O.5寸 

素髎鼻尖陷中央,素髎在鼻尖正中 

水沟人中沟上取,水沟在人中沟上1/3 

兑端唇上沟下聚,兑端在上唇尖端 

龈交上唇系带底。龈交在唇系带与上齿龈相接处 

图片

◎任脉经穴分寸歌 

会阴承浆起止停,任脉有穴24个,起于会阴,止于承浆 

泌尿生殖肠腹病,任脉总任诸阴经,经脉过胸腹 

宽胸理气强壮能。任脉可调脏腑诸疾 

会阴两阴之中间,会阴在前后二阴之间 

曲骨耻上毛际陷,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 

中极关元及石门,中极在脐下4寸,关元在脐下3寸,石门在脐下2寸 

相距一寸中线连,任脉诸穴位于正中线,相距1寸 

气海脐下方寸半,气海在脐下1.5寸 

阴交一寸脐下联,阴交在脐下1寸 

神阙即为脐中央,神阙即肚脐 

脐上六穴一寸量,任脉在上腹部诸穴皆相距1寸 

水分下脘与建里,水分在脐上1寸,下脘在脐上2寸,建里在脐上3寸 

中脘上脘巨阙历,中脘在脐上4寸,上脘在脐上5寸,巨阙在脐上6寸 

鸠尾胸剑下一寸,鸠尾在胸剑结合部下1寸 

中庭胸剑结合从,中庭在胸剑结合部 

膻中就在两乳中,膻中在两乳之间,平第4肋间 

玉堂紫宫华盖重,玉堂平第3肋间,紫宫平第2肋间 

适平三二一肋中,华盖平第1肋间,中线上 

璇玑天突下一寸,璇玑在天突下1寸 

天突胸骨上窝中,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 

廉泉舌骨上缘陷,廉泉在舌骨上缘凹陷 

承浆颏唇沟中间。承浆在颏唇沟中央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少商十一行,肺经有穴11个,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主治胸肺咳喘痰,肺主气、司呼吸,肺为贮痰之器 

发热咽喉皮肤病。肺合于皮毛,主表,通肺系 

中府云下一肋间,中府在云门下1寸,第1肋间 

云门锁骨下窝现,云门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 

两穴距中六寸偏,中府、云门皆在中线旁开6寸 

天府肌间腋下三,天府在肱二头肌桡侧,腋下3寸 

侠白府下一寸间,侠白在肱二头肌桡侧,腋下4寸 

尺泽肘纹肌腱外,尺泽在肱二头肌腱桡侧肘横纹中 

孔最腕上七寸边,孔最在腕上7寸,桡骨尺侧边 

列缺腕上一寸半,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肌、腱之间 

示指交叉茎突陷,简便取法为两手虎口相交,示指所指处 

经渠茎突动脉间,经渠在腕上1寸 

太渊掌纹动脉见,太渊在桡动脉搏动处,腕横纹上 

鱼际掌骨中央边,鱼际在第1掌骨中点桡侧 

少商拇指外甲缘。少商在大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 

图片

图片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商阳迎香二十藏,大肠经有穴20个,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可治头面五官窍,大肠经循行于头面、五官部,又称齿脉 

眼鼻口齿热肤肠。阳明多气多血,主阳热 

商阳示指桡侧边,商阳在示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 

二间掌指本节前,二间在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 

三间节后关节陷,三问在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 

合谷虎口歧骨间,合谷在1、2掌骨问,第2掌骨桡侧中点 

阳溪腕上肌腱陷,阳溪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偏历腕后三寸安,偏历在腕上3寸 

温溜腕后去五寸,温溜在腕上5寸 

池下四寸下廉看,下廉在曲池下4寸 

上廉池前三寸边,上廉在曲池下3寸 

三里二寸曲池前,手三里在曲池下2寸 

曲池尺泽髁中间,曲池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中央 

肘髎一寸肱骨边,肘髎在曲池上1寸,肱骨边缘 

池上三寸乃五里,手五里在曲池上3寸 

臂臑肘上七寸许,臂脖在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际边缘 

适当下缘三角肌, 

肩髃肩端举臂取,肩髃在肩峰前下方凹陷 

巨骨肩尖骨缝隙,巨骨在肩峰与肩胛冈之间骨缝 

天鼎扶突下一寸,天鼎在扶突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扶突喉旁肌中取,扶突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之间 

禾髎鼻外平水沟,禾髎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 

迎香唇沟翼中区。迎香在鼻唇沟中,鼻翼外缘中点 

◎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四十五穴宜记详,胃经有穴45个 

起于目下承泣穴,阳明经从头走足 

从头至足厉兑镶。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头面神志皮肤病,胃经起于头面,胃主中焦,为气机枢纽,主神志 

气血痰热及胃肠,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多气多血,主热与痰 

承泣眼球眶缘间,承泣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眶孔隙中现,四白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巨髎平鼻翼,瞳孔直下,鼻唇沟外侧 

地仓瞳下口角边,地仓在口角旁4分 

大迎肌前动脉陷,大迎在咬肌前缘,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咬肌隆起间,颊车在咬肌隆起处 

下关下颌切迹前,下关在颧弓下,下颌骨髁状突前凹陷 

图片

头维四五旁中线,头维在额角发际上5分,中线旁4.5寸 

人迎喉旁动脉动,人迎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动脉搏动处 

水突迎舍两穴中,水突在人迎与气舍中央,胸锁乳突肌前缘 

气舍胸锁两头间,气舍在胸锁乳突肌两头之间 

缺盆锁骨上窝重,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 

气户锁下正中行,气户在锁骨中点下缘 

相去中线四寸平,胃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 

库房屋翳膺窗接,库房在1肋间、屋翳在2肋间、膺窗在3肋间 

相隔一肋乳中停,乳中在4肋乳头处乳根在5肋间 

乳根乳下一肋处, 

胸部六穴记分明, 

不容承满与梁门,不容在脐上6寸、承满在脐上5寸、梁门在脐上4寸 

关门太乙滑肉门,关门在脐上3寸、太乙在脐上2寸、滑肉门在脐上1寸 

天枢正在肚脐旁,天枢平脐 

外陵大巨水道量,外陵在脐下1寸、大巨在脐下2寸、水道在脐下3寸 

归来气冲五穴平,归来在脐下4寸、气冲在脐下5寸 

相隔一寸旁二行,胃经上、下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2寸,每穴皆相隔1寸 

髀关髂下臀横纹,髀关在髂前上棘下,平臀横纹 

伏兔膝上六寸平,伏兔在髌底上6寸 

阴市髌底上三寸,阴市在髌底上3寸 

梁丘市下一寸记,梁丘在阴市下1寸 

犊鼻膝髌陷中取,犊鼻在髌韧带外侧凹陷 

膝下三寸足三里,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旁1横指 

再下三寸上巨虚,上巨虚在足三里下3寸 

膝下八寸条口举,条口在上巨虚下2寸 

条下一寸下巨虚,下巨虚在条口下1寸 

条口向外二指许,丰隆在条口外1横指 

却是丰隆穴当记,在膝与外踝中央 

解溪正当足背上,解溪在姆、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高骨动脉当,冲阳在足背高骨动脉搏动处 

皆在趾姆肌腱间, 

陷谷跖骨结前方,陷谷在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 

内庭次指趾蹼缘,内庭第2、3趾蹼缘后方 

厉兑二趾甲角旁。厉兑在第2趾外侧甲角旁1分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隐白大包廿一尽,脾经有穴21个,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遍治五脏生殖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血舌肠腹及尿频。脾主运化水谷,主血与水液,经脉至舌 

隐白大趾内角出,隐白在大趾内侧甲角旁1分 

节后陷中求大都,大都在第1跖趾关节前凹陷 

太白肉际关节后,太白在第1跖趾关节后凹陷 

公孙基底前下主,公孙在太白后1寸,第1跖骨基底前下 

商丘内踝微前陷,商丘在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中点 

三阴交上三寸间,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 

再上三寸漏谷是,漏谷在三阴交上3寸 

泉下三寸地机现,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 

胫踝后下阴陵泉,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后下 

血海膝上二寸悬,血海在髌底内侧上2寸 

适当股肌内侧头,血海正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 

箕门海上六寸间,箕门在血海上6寸 

冲门横骨动脉动,冲门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斜上七分中,府舍在冲门外上7分,中线旁4寸 

腹结横下寸三联,腹结在大横下1.3寸 

大横四寸脐两边,大横平脐旁4寸 

腹哀横上三寸续,腹哀在脐上3寸 

皆去中线四寸现,脾经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 

食窦适在五肋间,食窦在第5肋间 

天溪胸乡周荣连,天溪在第4肋问、胸乡在第3肋间、周荣在第2肋间 

四三二肋六寸远,脾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6寸,肋间隙中 

大包六肋胁中间。大包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 

图片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极泉始来止少冲,心经有穴9个,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血胸神志舌难眠,心主神明,位于胸中,开窍于舌 

痒疮热汗悸心痛。痛痒疮皆属心,心属火,主一身之阳 

极泉腋下动脉动,极泉在腋窝动脉搏动处 

青灵肘上三寸从,青灵在肱二头肌内侧,肘上3寸 

少海横纹内髁中,少海在肘横纹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 

灵道掌后寸半行,灵道在腕横纹上1.5寸 

通里腕后一寸动,通里在腕横纹上1寸 

阴郄腕后上半寸,阴郄在腕横纹上O.5寸 

神门横纹骨陷中,神门在腕横纹上,豌豆骨桡侧 

尺屈肌腱桡侧逢,心经前臂部诸穴皆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府在第4、5掌骨问,小指尖处 

小指内角取少冲。少冲在小指桡侧甲角1分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少泽听宫十九详,小肠经有穴19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耳目神热痛痒疮,小肠经至头面、颈肩,与心相表里 

液病痈肿及头项。小肠主液所生病,属火 

少泽小指甲桡缘,少泽在小指尺侧甲角旁1分 

前谷掌指关节前,前谷在第5掌指关节前凹陷 

后溪节后横纹陷,后溪在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 

腕骨掌骨钩骨间,腕骨在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 

阳谷三角茎突间,阳谷在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 

养老小头近桡陷,养老在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 

支正腕上五寸安,支正在腕上5寸 

小海鹰嘴内髁陷,小海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肩贞腋后一寸上,肩贞在腋后纹头上1寸 

臑俞贞上骨下当,臑俞在肩胛冈下缘凹陷 

天宗冈下窝中央,天宗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平第4胸椎 

秉风冈上窝中藏,秉风在天宗直上冈上窝中央 

曲垣窝内将手挡,曲垣在冈上窝内侧端 

胛冈二椎正中央,曲垣正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中点 

外俞三寸胸一下,肩外俞在第1胸椎下旁开3寸 

中俞七椎二寸旁,肩中俞在第7颈椎下旁开2寸 

天窗结喉肌后方,天窗在乳突肌后缘,平结喉 

天容肌前颌后藏,天容在乳突肌前缘,下颌角后方 

颧髎颧下平鼻乡,颧髎在颧骨下凹陷 

听宫屏前陷中央。听宫在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睛明至阴六七行,膀胱经有穴67个,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脏腑神志皮肤病,膀胱经行后部背腰,纵贯脏腑 

表证头腰筋痔凭。太阳主表,主筋所生病,经别至肛 

内眦稍上是睛明,睛明在内眦上方 

眉头陷中攒竹停,攒竹在眉头眶上切迹 

眉冲直上旁神庭,眉冲在前发际上0.5寸,中线旁 O.75寸 

曲差神庭旁半寸,曲差在发际上0.5寸 

五处上一平上星,五处在发际上1寸 

承光通天络却穴,承光在发际上2.5寸,通天上4寸,络却上5.5寸 

相距俱是寸半行,膀胱经头部诸穴皆旁开中线1.5寸 

玉枕挟脑一寸三,玉枕在枕外隆凸上缘,中线旁1.3寸 

发上二五隆凸平,玉枕在后发际上2.5寸 

天柱筋外发际陷,天柱在斜方肌外缘,中线旁1.3寸 

自此去中寸半明,膀胱经背腰第一侧线诸穴旁开中线1.5寸 

第一大杼二风门,大杼在第1胸椎棘突下,风门在第2胸椎 

三椎肺俞四厥阴,肺俞在第3胸椎,厥阴俞在第4胸椎 

心五督六膈俞七,心俞在第5胸椎,督俞在第6胸椎,膈俞在第7胸椎 

九肝十胆十一脾,肝俞在第9胸椎,胆俞在第10胸椎,脾俞在第11胸椎 

二胃三焦十四肾,胃俞在第12胸椎,三焦在第1腰椎,肾俞在第2腰椎 

十五气海六大肠,气海俞在第3腰椎,大肠俞在第4腰椎 

七关八小九膀胱,关元俞在第5腰椎,小肠俞、膀胱俞分别在第1、2骶后孔旁1.5寸 

廿中膂廿一白环,中膂俞在第3骶孔旁1.5寸,白环俞在第4骶孔旁1.5寸 

上次中下四髎穴,上髎在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第1骶后孔中,次髎在第2骶孔 

骶孔之中最难决,中髎在第3骶孔,下髎在第4骶孔 

会阳尾骨旁半寸,会阳在尾骨尖旁开0.5寸 

承扶臀纹正中陷,承扶在臀横纹中点 

殷门六寸腿中间,殷门在承扶下6寸 

浮郄委阳上一寸,浮郄在肌腱内侧,委阳上1寸 

委阳腘纹腱内缘,委阳在腘横纹外侧,肌腱内侧 

委中腘纹正中陷,委中在腘窝中央 

旁开三寸二侧线,膀胱经背腰部第二侧线诸穴旁开中线3寸 

附分第二椎下藏,附分在第2胸椎棘突下,中线旁开3寸 

三椎魄户四膏肓,魄户在第3胸椎棘突下,膏肓俞在第4胸椎棘突下 

五六神堂噫嘻乡,神堂在第5胸椎棘突下,噫嘻在第6胸椎棘突下 

七椎膈关九魂门,膈关在第7胸椎棘突下,魂门在第9胸椎棘突下 

第十平胆为阳纲,阳纲在第1 0胸椎棘突下 

十一意舍二胃仓,意舍在第11胸椎棘突下,胃仓在第12胸椎棘突下 

十三肓门四志室,肓门在第1腰椎棘突下,志室在第2腰椎棘突下 

十九椎下乃胞肓,胞肓在第2骶后孔中线旁3寸 

秩边骶四三寸旁,秩边在臀纵纹头旁3寸 

合阳委中下二寸,合阳在委中下2寸 

承筋合阳承山间,承筋在合阳、承山之间,腓肠肌腹中央 

腓肠肌中取承山,承山在腓肠肌腹下尖角凹陷 

飞扬山外下一陷,飞扬在承山外下1寸 

跗阳踝上三寸连,跗阳在昆仑上3寸 

昆仑外踝跟腱间,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 

仆参昆下跟骨边,仆参在昆仑下跟骨外赤白肉际 

申脉外踝直下缘,申脉在外踝直下 

金门骰骨下缘处,金门在骰骨下缘,外踝前缘直下 

京骨跖骨粗隆主,京骨在第5跖骨粗隆下方 

束骨跖趾关节后,束骨在第5跖趾关节后凹陷 

通谷跖趾关节前,通谷在第5跖趾关节前凹陷 

至阴小趾爪甲出。至阴在小趾外侧甲角1分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廿七涌泉止俞府,肾经有穴27个,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五脏生殖泌尿汗,肾为先天之本,主二阴及生殖 

妇科咳喘喉肠腹。肾主纳气,经脉至喉 

足心凹陷取涌泉,涌泉在足底前1/3人字缝交点 

然谷舟骨之下陷,然谷在舟骨粗隆下方 

太溪内踝跟腱间,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 

大钟溪后跟腱前,大钟在跟腱前,太溪后下 

水泉溪下一寸现,水泉在太溪下1寸 

照海踝尖下凹陷,照海在内踝直下 

复溜溪上二寸边,复溜在太溪上2寸 

交信复溜胫骨间,交信在复溜前5分 

筑宾五寸在肌边,筑宾在太溪上5寸 

腹部诸穴半寸出,肾经在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0.5寸 

横骨大赫并气穴,横骨在脐下5寸,大赫在脐下4寸,气穴在脐下3寸 

四满中注肓俞主,四满在脐下2寸,中注在脐下1寸,肓俞平脐 

相隔一寸循行逐,每穴相距1寸 

商曲脐上二寸疏,商曲在脐上2寸中线旁开0.5寸 

石关阴都腹通谷,石关在脐上3寸,阴都在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