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5)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1-19 发布于甘肃

1.鸦片战争是近代史开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开端。

解读:近代史是叙事时间定义,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为学术主流,但并非唯一解释。近代化是历史进程事件定义,只有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相关的活动才能说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是标志事件。

2.近代外交发展是屈辱性的,也是逐步近代化的。

解读:近代外交由传统的宗藩关系变为条约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是在被动的融入近代外交体系的过程中,清政府也逐步学习了西方的外交规则,这就叫外交近代化。主要包括:平等外交观念、设立正式外交机构、履行条约义务、遵守国际法规则、建立正常海关制度等等。

3.《南京条约》是商品输出,《马关条约》是资本输出。

解读:商品输出适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资本输出适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条约》之后列强的商品倾销并不理想,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获得较大优势;《马关条约》签订只是资本输出“合法”,不等于甲午战争以前列强没有在中国投资。

4.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门户开放是列强共管中国

解读:列强试图瓜分中国是看到甲午之后中国政府腐败羸弱,放弃瓜分中国既是看到中国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是看到中国地大人多和近代化水平较低会带来过高的管理成本。

5.清政府两大败笔:中央集权削弱、近代化不彻底。

解读:中央集权削弱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不平等条约、地方督抚势力壮大。

近代化不彻底表现:缺乏民族国家意识、缺乏近代治国能力(政治制度、军事体制、金融能力、外交观念)

6.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虽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解读:洋务运动推动了经济、外交的近代化,清末新政推动了政治和军事的近代化,但是都不够彻底。

7.太平天国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义和团是民族矛盾。前者落后在封建观念,后者落后在愚昧顽固,都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上也都推动了近代社会变革。

解读:太平天国虽然曾经和洋人作战,但并非主观目的,义和团运动虽然专门针对洋人,但是过于激进。两个运动都是革命的但是也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破坏客观上有利于旧体制的瓦解和近代转型的实现。

8.洋务运动失败不等于洋务经济结束

解读:甲午战败所标志的更多是洋务派富国强兵梦想的破灭和洋务派政治的失势。洋务企业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仍然在继续发展,直到清政府结束转型为近代官僚或民族资本主义。

9.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为了收税。

解读: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并非真正支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是因为《马关条约》赔款数量巨大,朝廷亟需用钱,所以也不能说明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有近代化色彩。

10.自然经济不断解体,但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传统手工业的衰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解读: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耕织分离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进程,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旧经济结构生存空间很大。小农经济最终结束是三大改造以后,自然经济则零星的仍然存在。

11.洋务企业成也特权败也特权(商帮、十三行、官僚资本主义)

解读:洋务企业和商帮、十三行、官僚资本主义有诸多相似,都享有政策优惠或垄断地位,所以过分依赖特权,忽视技术进步,没有持久的竞争力,未能推动中国技术上的进步,这是今天我们都要警醒的教训。

12.民族工业分官办和民办,民办的才叫民族资本主义。官办企业中洋务经济既能与洋商争利,也能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解读: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不能画等号,做题需要细心区分。洋务经济的“争利”主要指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具有垄断地位的洋务企业的成就,并非所有洋务企业。至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只是客观的社会效果并非洋务派主观意愿,不曾积极调动民间力量是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工业化作用上差距巨大的关键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