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4-01-20 发布于河北

学习养生的朋友多在乎呼吸、练气,而这又指向“真气”和“真息”。

说实话,讲方法的太多,各种修行法门从汉唐到近100年,儒释道都在讲,但是其中修行的关键往往被忽略,最终只留下方法和技巧。这也造成真息被误解,甚至被批判。“真息”从来都不是靠某个取巧方法得来,宋代第一女真人曹文逸先生早就给出了答案。

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非常推崇曹文逸(曹希蕴),称她为留有专著的第一女真人。曹先生《灵源大道歌》系统讲述了真息修行的关键和步骤。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1.“真息”是什么?

《灵源大道歌》开篇就说: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生命至关紧要的,是“真息”。

“真息”是什么?

陈撄宁注释说:“真息与凡息不同。凡息粗,真息细。凡息浅,真息深。凡息快,真息慢。真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真息的发泄。”算是比较通俗地讲解了真息凡息。

曹文逸是这样写的: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致柔”是出自《道德经》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真息自悠悠”则是解释《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自悠悠”真的就是啥都不管得来的嘛?肯定不是,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曹文逸又说:

“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是训练,但又不是一种得来的知识或技巧、技术。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2.世人不得真息的真正原因

曹大师说凭人的日常习性无法得到“真息自悠悠”是因为人们: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

我们多数时候都在自己摧残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精神多处于悲喜胡思乱想忧虑愁苦中;身体在放纵、劳累交错中内部逐渐衰败病变。

但是还沉迷其中:

“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不是不知,而是被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裹挟驱动,偶有叹息,但仍旧沉迷其中。精神如河中漂浮干草没有办法停止,随时飘来飘去。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

结果是身体和精神都慢慢垮了,内在的精气神耗尽,或后半生醒悟开始养生,或与医院药物为伴,生命失去基本的自由自在。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3.“得真息”的关键下手处

不少人认识到消耗的真相,开始学习养生,但是却不愿意花苦功夫,不愿意专研大道,只想随意凑合差不多。

因为,他似乎掌握了真理:“我已经看山还是山”,随意最好。

曹老师讲:

“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就你门都没有入,别扯犊子说啥行也可以坐也可以,哪来的禅?一个几个月的小娃娃站都站不稳,都已经准备参加马拉松比赛了。

曹老师说其中的前提在于:

“蹉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就连种个庄稼也要辛苦去除杂草,才能有好收成,更何况养生大道,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坏习惯,顺着习性去,咋可能有成绩。

得真息需要有一种心理状态: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

不动不静恰恰是需要动和静的结合,不方不圆恰恰是需要规矩和圆融,在动静结合、方圆相撞之中,探求“中和”、“致柔”的道理。

其关键下手功夫在于:

“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

需要勤奋刻苦,但是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勤苦本身,始终不忘根本“和柔”之道,始终在一种放松、自在的“闲闲”状态中温养精神之道。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4.得“真息”真正的成就是这样的

照此指导下,最终能够达成什么成就呢?

曹大师说:“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

对于普通人而言,您始终在精神平和温柔的状态下,大概有个八九年,火候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将这种状态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那么功效更快一些。

修炼有成,身体大概是: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关节、血脉、筋骨都像被蒸融化了一样,发生了改变,全身气脉通畅,没有闭塞的地方。什么关节炎、颈椎病肯定都没有了。

精神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已经可以认清神和气,不由自主把精神当成生命的核心,气息流动延续着健康的生命;已经可以做到虽经历诸多现象,但神不驰骋,所谓气定神闲。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5.真息修行的难点和误区

曹文逸老师讲到这里,感叹: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

道理容易懂,但是真正行动时却不是那么容易。曹老师说这话时肯定有很多心酸和磨难隐藏在背后。即便能够刻苦精进,但远远不够,还得“行忘所行”才差不多。

曹大师说容易出现的错误:

“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这其实也是南怀瑾所讲的安那般那呼吸法时所说,“出入息”之间的“止息”。止息是很重要,但你不能把这个当成根本啊。“数息”是数息法,是譬喻。“按图”是按照各种周天运转养生守气的既定练法当成根本。

曹大师还指出另一种常见的错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异。”

这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想现在没有时间,以后有时间找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再好好修练;另一种时,必须去荒山野岭隐居修才行。曹老师说,你心有千千绕,放下外尘劳也起不到作用。

即便你养生功法修行到了一定水平,但是:

“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苦辛。”

如果神气不安,心没有修到,一切都是白瞎。自己一个人躲着都好,一面对现实全部露馅。

“真息”才是长寿关键:宋代曹文逸真人给出了完整答案

“得真息”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理想,曹文逸说:

“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于人终不负。”

它属于那些“坚心一志任前程”的牛人们!

由此可见,仅凭几个绝招想修成真息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曹大师修行理论主要来源于老子《道德经》,这也给我们当代学习养生气功,学习所谓秘法的朋友一个提示,回到经典,才真正走向大道。


卫昌国学

2024年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