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第一百回领读

 积沙成塔0u3svg 2024-01-21 发布于天津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同 学

无论将来远走何方

一定记得关注“初柒领读”

想念和大伙在一起的读书时光

……

字数统计   本文大约3950字
阅读时长   读完本篇文章大约需要16分钟

《西游记》第一百回领读音频

录制:杨春宁

图片
图片

大家好,我是领读人杨春宁,我今天领读的篇目是《西游记》的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书接上回,唐僧四众趁着夜色偷偷的逃出了陈家庄,到了早上,那庄内众多的庄客僧人都来献果子和菜肴,却不见了唐僧,众人叫苦连天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想来没有办法,就把物品都放在了楼上,且从此以后每年都四大祭,二十四小祭。那告病的、许愿的,无时无日,文中这样说:“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从中我们看出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尊重他。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将来才能受人尊敬。

却说八大金刚把他四众送到了东土,望见了长安。太宗皇帝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建起了一座望经楼接经。太宗皇帝每年亲自到城楼上观望,这一等就是一十四载。金刚在空中将师徒四人送至望经楼。太宗下楼迎接,领着唐僧等四人共入长安。那洪福寺中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头向东,原来是当年唐僧走时曾说:“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东向,我即回矣。” 众僧听唐僧旧徒说后都急急跑到街上找唐僧。却说唐僧同太宗上了金殿,太宗皇帝询问了有关取经路上的种种以及唐僧徒弟的来历,唐僧都一一回答了他,却原来唐僧这一去就是十万八千里,取得真经共计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依次途径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最终到达灵山。并将经过的国土的通关文碟取上来,太宗览毕收了。随后带领着师徒四人去东阁赴宴去了。当日天晚,唐僧等归于洪福寺中,那大小寺僧磕头迎接,众僧又把早间松树头俱向东的事告诉了唐僧,唐僧则喜不胜收,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原来是因为他们道果完成,自然是安静。

次早,太宗皇帝升殿,因念唐僧取经之功劳,为他写了一份表彰,由于此文在全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此文部分内容做如下释义:

普度众生,脱离四八相苦难等经论遗训,在东土弘扬,受到众多僧俗景仰遵循,使众生免遭三途之劫,而达到生功德之十地。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之地;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他凭着对佛祖的诚心,视付出的辛苦为小事,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四年。他对于“三乘”“六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中,对“一藏”、“百箧 ”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他取得真经一共三十五部,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以宣扬。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洒在大唐的国土上。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不再迷失方向;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莲花依附的本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却不能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希望这部《真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写完后,太宗皇帝宣唐僧进见,将文字赐予了他,对其说:“我才学品德远不能比圭璋玉质,有愧拙文不能圆满表达衷情,至于佛学经义尤缺知闻,昨作序文很拙劣,唯恐污秽经典,又如置瓦砾于珠玑经典上。承蒙大师错爱,来书褒赞。抚躬自省,惭愧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我的序文不值得称颂赞美,空劳法师致谢。”说完,并为这篇文章取名《圣教序》。这篇《圣教序》是太宗皇帝对唐僧的表彰,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其实这篇文章就相当于作者对全书的总结,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历尽艰辛,不仅是对他们意志的考验,而且也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成熟,一开始,师徒四人中只有唐僧是一心向佛,到后来,他们都能做到个个稳重。其实,师徒也各自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心态,在西游记中,有很多人都喜欢猪八戒,为什么呢?只因为他最为乐观,从不以自己外貌丑陋而自卑,即使被贬也没有过半点落魄样。他勤劳肯干,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处事,很容易收获快乐。孙悟空则是一个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任何处境的人,每一次遇到妖魔,当唐僧都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然而,孙悟空却能够镇定自若。这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处处都能够称心如意,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有所作为。师徒四人中,沙僧无疑是一个若有若无的人,但是当我们仔细的看过西游记之后,才明白其实沙僧粗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的心,但柔软不代表软弱,他总能以柔克刚。唐僧是一个拥有清净心的人,他能排除一切杂念一心向佛,在他的心中,他的目标总是非常的明确。

唐僧接过《圣教序》谢了恩。太宗皇帝又叫唐僧演诵真经,长老闻知雁塔寺是清静之地,方欲讽诵,却被那八大金刚带到了灵山。想这一来一去只用八天,可是取经路上却用了整整一十四年,作者用此点化我们,学习的路程即艰苦又漫长,可是当你经历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会学业有成。到那时再繁琐的知识在你面前也会变得简单易懂,做任何事情都会游刃有余。

此时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八大金刚把师徒四人带进去与如来交了旨。如来遂叫唐僧等近前守职:

唐僧,前世本是如来二徒,名唤金蝉子,因其轻慢大教,被贬下界,如今秉持迦成,取来了真经,被佛祖正果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教,在取经路上隐恶扬善,炼魔驱怪,被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酒后戏了仙娥,被贬如下界,身为畜类,幸亏大教,入了沙门,但在取经路上色情未泯,佛祖因其挑担有功,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本是玉帝面前的卷帘大将,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被贬下界,落入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在取经路上,登山牵马有功,被佛祖封为金身罗汉。

白马,本是西洋广晋龙王之子,因其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在取经路上驮负圣僧西去又驮负圣经东去,被佛祖封为天龙八部。

长老四众俱叩头谢恩,马也感激不尽,揭谛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其中,瞬间,那马打个转身,即退下毛皮,换了头角,浑身长满了金色鳞片,腮下生银须,般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此时孙悟空已成佛,他那《紧箍咒》早已不见了。最后所有的佛,菩萨都各自归方位,大众合掌皈依共同念诵经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章回是全书的最后一节,交代了唐僧师徒终于历尽了魔难,取来了真经,且最终修成了正果。但是,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和唐僧成佛,在情理之中。可是,猪八戒和沙僧能够成为菩萨的原因却十分的让人费解,他们一个是挑担的,一个是牵马的,这样的理由让大家都不信服。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们能够持之以恒,我们也知道,取经之路长十万八千里,这么远的距离,不是一般人能够走下来的,这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持才能做到,更何况他们在取经路上也曾帮助悟空一起打妖魔。所以,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图片

《西游记》第一百回阅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杨春宁   撰文   杨春宁

图文编辑   初柒领读工作组

图片

即将发布的下一部书《骆驼祥子》 老舍 作品

自去年12月17日初柒领读公众号发布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回开始,到今天发布的最后一回截止,整整度过了4个月14天。对于我们来说,虽没有唐僧取经一十四载春秋的长久,但在这短短四个多月的时光里,我们同样经历着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磨难,这里所说的“磨难”,它有时候是青春期的叛逆,有时候是学习中的懒惰,还有时候是耍小聪明时的自负等等。总之,在我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幸遇到了《西游记》。它的出现,就像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清了藏在内心深处的恶魔;它还像一面仪容镜,不但帮助我们修饰了外在,还帮助我们修正了内心,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回想一下,在整个读书和创作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十万八千里取经路途的遥远和凶险,但是我们每个人同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并最终求得了正果。这里我所指的“正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从读书的理解方面,我们对文章的解读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本百回的章回体小说被我们越读越厚,几乎每个故事都能展开很多书外知识,从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第二,从情节梳理概括方面,平时看似复杂的思维导图,现在做来得心应手。第三,在写作方面功力大涨,写人、写景,金句频出,用词造句不拖泥带水,引经据典也是恰到好处。真是一本书读出了多重境界。冥冥中,似乎我们也在迎合着唐僧取经的脚步,最后的14天恰好对应了他取经度过的14年。《多心经》中讲,取经不在路途遥远,而仅在一念之间。这也帮我们证明了,凡事只要不忘初心,一心坚持到底,就必定会修成正果。

怎么样,对阅读“胃口大开”的你是不是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要急,马上我们就要把神魔变回现实,把时间拉近到离我们不到百年的民国时期。去了解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如何在坎坷的道路上一次次挣扎再一次次被打压的悲惨命运,以及他身边依次出场的各阶层人物命运的变化。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猜到了。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骆驼祥子》。话不多说,从明天开始就来开启这部新书,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老舍笔下的祥子其人。

图片

初柒领读

愿景


一个人读

一群人读

最终坚持下去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读书伴随我们成长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