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合医学一统之顽固便秘案

 原汁原味不可得 2024-01-22 发布于辽宁

病史简述 

患者,女,35岁。

主诉:便秘且无便意10余年

现病史多日不大便亦无所苦,只是自觉多日没大便自行用开塞露通便,手脚凉,口渴,面白皮细,易感冒,素疲乏,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苔微黄腻;左脉:寸脉弱,关脉弦涩,尺脉沉迟。右脉:寸脉短,尺脉沉。

辅助检查:肠镜提示无异常。

初诊 

1.诊断

(1)西医诊断:便秘

(2)中医诊断:便秘(太阴脾虚夹湿

2.治疗

(1)治法:通畅三焦,温补太阴少阴,清利湿热通络

(2)处方:五苓散加减

柴胡24g 黄芩9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0g 桂枝10g 生白术30g 白芍30g 炙黄芪30g 升麻10g 枳实20g 牛膝30g 制附子6g 大黄3g 艽9g 威灵仙30g 当归15g 炙甘草6g

中药汤剂,5剂,水煎服。

班群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处方思路

患者辨病为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辨证少阳三焦谷道不利,阳明腑实不通,太阴少阴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厥阴湿热阻络证,处方是五苓散加减。治疗便秘首先要清楚大便形成的原理,从中医方面,如《内经》中“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如“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些论述都跟大便形成有关系,看病时想到这些条文是对经典的复习与重新认识。从西医方面,大便形成首先食物要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而大肠几乎没有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就是中医所说的大肠主津液,最后形成粪便排出。大肠运动是分节运动,把粪便推送到直肠后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冲动就会经过盆神经或腹下神经,传导到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再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所以说排便受神经反射的调节,特别是没有便意的便秘,属于神经反射的问题。神经反射调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级中枢经常受到抑制,则会抑制低级中枢的敏感性,例如一些焦虑、抑郁患者,大脑皮层经常受到抑制,就会降低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容易发生便秘,处方如四逆散;二是低级中枢传导不到高级中枢,比如脊髓腰骶段的排便初级中枢不敏感,它也不会将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处方如湿热侵入经络脉隧方,这是两个不同的途径。

具体到这个病人怎么去辨病、辨证呢?首先患者口渴,面白皮细,容易感冒,舌淡,胖大,边有齿痕,左寸脉弱,右寸脉短,辩证属于太阴脾虚夹湿,“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鞭,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那就想到五苓散加炙黄芪和白芍,桂枝本为解肌,小建中汤、桂枝汤、桂枝加芍药都是可以促进排便的,“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实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加上炙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的架子。《千金》中说“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腹胀和少腹拘急就是和便秘相关的症状,所以五苓散加上黄芪、白芍就是黄芪建中汤的架子。患者手脚凉,尺脉沉,多日没有大便,属于少阴阳虚夹积滞,用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升麻、牛膝源自济川煎,一升一降,升降相因;枳实源自枳实芍药散,枳实促进肠道肌肉收缩,对粪便有推动作用。患者没有便意且左关脉弦涩,弦是柴胡、黄芩,“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三焦为谷道,合上柴胡、黄芩,左右关脉不弱,可以不用人参。

从西医角度怎么看这个处方呢?小肠主消化和吸收,脾虚夹湿就是五苓散加白芍,它主要作用于小肠;升结肠就是炙黄芪和附子,因为升结肠要克服重力往上走,需要阳气推动,用附子温阳,炙黄芪补气;横结肠是大黄、附子,一阴一阳、寒热错杂;降结肠是枳实、大黄促进肠道蠕动;还有直肠对粪便的感受器的敏感性,柴胡、黄芩、秦艽、威灵仙来改善直肠壁内感受器的敏感性,这一个方子把整个消化道都包括了,所有的药物都有它不同的作用部位。

这是一个综合因素比较多的便秘案例,处方中包括了中西一统、扶阳、补土、攻下,伤寒、温补、滋补等几方面的学术思想。

在临床上怎样提高自己的疗效呢?首先,一定要回归经典,经典就是《内经》《伤寒》《温病》《金匮》,要用经典去指导临床。患者主诉是便秘,就马上想到经典中的一些相关条文,六经都可以治疗便秘,比如太阳经的桃核承气汤;少阳经的四逆散、小柴胡汤;阳明病就更多了;太阴经的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少阴经的大黄附子汤、济川煎;厥阴经的温脾汤等等。当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临床看病就像是在做选择题,在患者身上逐一排除就行了。第二,看病一定要用张仲景的思维来看病,就是病脉;还有吴门的五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截断法来帮助我们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经的病,如果还是拿不准那就是一个套路,任何一个病都是六经合病,尤其是功能性疾病,逐一排除,没有的那一经就看作零。

重现一下当时看这个患者的思路,患者主诉便秘,面白皮细,马上会想到是太阴便秘,方就是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再看舌苔,舌淡多津,太阴脾虚夹湿就想到五苓散,这样就形成了五苓散加芍药大黄。先确定一个方剂,再六经逐一选择。    

首先从太阳经开始,太阳病有表实,表虚,但是也有虚实夹杂。比如说麻桂合方就是个虚实夹杂,桂枝汤经腑同用,桂枝汤是脏病的话,那表就有麻黄,右脉应该是个浮紧脉,但便秘患者,麻黄会抑制肠道蠕动,所以便秘有表证,麻黄是不合适的,就会想到羌活,润肠丸治疗便秘里头就有羌活。但患者右脉没有紧象,就不考虑太阳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患者没有太阳的问题,并不等于不去考虑太阳的问题,你去考虑了只是没有而已。患者左关脉弦有少阳的问题,少阳三焦是谷道气道水道,三者都跟便秘有关系;少阳有在经在腑、经腑同病,在经柴胡、黄芩,在腑有芍药、枳实、大黄,就是大柴胡汤了。三阳在经在腑,三阴在经在脏,有时候需要分开,但有时也不需要分开,比如桂枝汤、四逆散,是治经也治腑的;再考虑阳明,便秘本身病位就在阳明,有大黄、枳实,病位也指导用药;太阴,右寸脉短加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再考虑少阴,手脚凉、尺脉沉,加附子。少阴还要知道急则温之,缓则补之,用附子,大便通了之后,后期可以换成肉苁蓉,是急治还是缓治,要有全局观;再到厥阴,厥阴有体有用,厥阴体当归润肠通便,厥阴用有神经传导问题加秦艽、威灵仙。患者没有便意,舌苔微黄腻,就应该想到湿热入络,加湿热侵入经络脉隧方,清热利湿通络。

更简单来说,大便就是肠道蠕动的问题,病位在肠道就是大黄;肠道蠕动靠阳气,阳有附子,气有黄芪;感受传导的问题首先是肠道肌肉感受,是桂枝汤证;传导是神经的问题,包括少阳和厥阴,所以整个肠道就包括了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厥阴、六经都可以治疗便秘,整个肠道就是六经作用的组成。

按语

很多学友问,看病有什么捷径,其实没有捷径,就是一定要多读书,多学太湖的课程,我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脑子里有这么多的知识储备量,看病就是在做选择题。

 医案整理编辑:蔡作英、杜小倩

本医案仅限太湖学员交流学习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