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认真假穴概说 辨穴的真假,要先认星体之病。 “盖星有八病,折首项下拖一病,碎脑石嵯峨二病,断肩有水穿膊出三病,剖腹 陷长窟四病,折臂左右低五病,破面浪痕垂六病,坠足头 脚 窜入水七病,吐舌生尖嘴八病。”此是星体大有亏,误用者,灾祸百出。 穴面有四般病,有病皆恶证。“贯顶脉从脑上抽,星峰不用头,一病。坠足脉从脚下 去,灵光何所聚,二病。面横脉数条,生气自然消,三病。饱肚但如覆箕样,丑恶那堪相, 四病。”此略为剖析,其他尚多,不胜枚举。 又如颈长翅短, 童头翁弦,竹篙水楫, 鳖裙牛轭,拥膝摇拳,反肘露骨,弩嘴锹面,仰瓦空窝,玄武壁立,白虎入堂之类。总之 ,穴无化气形体恶相,若像以上模形者,务宜注意,切勿大意为是。 “告君点穴先乘气,首从龙势分强弱,次别出体坐立眠,又次脉上现荣削。” 荣者,脉气融和,自然发福; 削者,枯槁细小,瘦弱强硬败穴。凡地理,虽分“龙穴砂水” 四字,而法不外葬乘生气,地理千言万语,只此数字,包括净尽。是故龙行生气者,气之所来,穴以聚此生气,气之所自止。砂以卫此生气,气之所自和;水以养此生气,之所由蓄。而其妙要在于龙乘,或乘以泥丸,或乘以两耳,或乘以腰腧,或乘以涌泉,乘气不同,但总不外龙势、山体、气脉三者而推之。 宋代辜托长老静道云:“泥丸即脑顶,腰耳,皆乘气中间之事,而其妙处要在人能善为之,能字功夫全在点穴时, 取其龙势山体气脉三者,一线贯串合而推之,则贯之之中, 虽当乘定气脉,正不知费几多心血矣。又不可硬取其脉气, 忘却消纳功夫。亦不可因消纳功夫趋避太过致失却龙气, 或无意而省斡旋之力,或有意而失自然之用,尽此四不可之功自然点穴无差无误。此确是至理,学者宜反复思之才可。是以龙势趋左,则左为生气;龙势趋右,则右为生气; 无龙趋处为死气,此为从左右求生气法。龙顺来逆受,或逆 来顺受,此为从顺逆求生气。斜势正安,正势斜插,此为从 斜正求生气。直龙却向横中撞,横龙却向直中接,此从横直 求生气。此皆为用龙势趋向以求生气之法。 山看星辰,耸者气在高结;峰峦正者,气在中凝;势如偃仰气在低下。形顾左右气闪两边。肥体取瘦,饥体取饱。一个星辰有三体坐立眠各异,“立是身耸气上浮,天穴此中求;“眠”是身仰气下坠;“坐”是身屈气中藏,人穴最相当。此为从山体 推之,可得乘气之法。 砂亦有坐、立二体,人所易知;惟眠体,人有暗受其福 而不知者。在山垅中,不过丁 财旺而已;若在平洋,竟能发贵显者甚多。注:平洋无坐、立二体,若得坐砂、立砂更妙, 亦不必如老山之高耸,只要高二、三丈,福便大,所谓“穷源干丈不如平地一堆”即 是讲此。 凡山脉的形势,以活动入穴者为“生”,硬直者为“死”, 尖削等形易看,散脉取聚好辨,惟显现取隐最难,非法眼不 易得其真谛。 又点穴须分辨四煞。诀云:“留心莫乱挖,恶煞无过直,为尖真个得人嫌,两边圆净 得全吉,藏煞为第一,无饶无减穴居中,撞法夺神功(此为第一诀。穴下如还生直脚,穴宜坐压煞,骑龙高下自无凶,挨全法一同(第二诀。气脉直来形势急,脱煞穴宜玄,须知怪穴落平夷,休嫌穴水泥 。 第三诀,一边尖直来相从,闪煞穴宜用,从来倚穴亦如然,莫道穴居偏(第四诀,以上为自气脉详之,而得乘气之穴。) 二、辨认穴四真三法 四真:即龙真、穴真、砂真、水真。 三法:一日高不斗煞,二日低不犯冷,三日闪不离脉。 识此三法,则气真穴暖。 真龙真穴:顶上—线之脉,如丝如带,若隐若现,滴落穴内而有龙虎护穴,此即“真龙”。葬口上下之间,有毡有檐, 如覆如仰,生气融结,此即“真穴”。 真砂:蝉翼牛角即是。穴无蝉翼以蔽于后,则其气寒。 穴无牛角以抱于下,则其气散。此二者即为真砂。 真水:虾须蟹眼金鱼即是。穴上无蟹眼之分水则怕淋 头;下无金鱼虾须之合水,则割脚。此三者所以为真水。 真龙既降,真水夹抱,天心涌突,必有真穴。立穴之处,必有真砂,真砂即应,穴正无差,砂关两路,水对三叉,合之 即可知四真之有关于生气。 斗煞:破球谓之斗煞。脉强而不知饶减,或腹缓而过于吞缩之故(上是有心斗煞,下是无心斗煞。破檐为犯冷,脉柔而不知吞缩;或脉急过于吐之弊。上之犯冷是不用心,下之犯冷是过用心。凡点穴时不可过用心,亦不可不用心,切记宁伤其穴,莫伤脉龙;伤穴冷退,伤龙致凶亡,故此吞吐不可不慎。 吞吐:例如人家穴山,上上下下乱葬,欲得挨闪之法。来有股明股暗,不可不审;到有先到后到,不可不辨。气有先到,不可不挨,挨闪得宜,则气可乘。收砂收水,乃为葬法之主,或左或右,随砂水之住,不但明与暗界,先到必须挨,若会明暗挨闪法,左右任君裁,合之可得偏正闪挨之法。 是以龙无脉不成,高起则成龙;穴无气不成,气现则成穴。细软活动者为“脉”,脉爱其清;露肉露唇者为“气”,气爱其肥。认脉可以观龙,识龙可以点穴。气之不现亦不一,有穴后见者、穴中见者、穴下见者、左右见者。穴后见者破球, 气注于上;穴中见者凑球,气注于中;穴下见者就气,气注于下;左右见者挨生,气闪左右为生。上观其脉之来,下观其气之受,上以盖胎言,下以乘胎言,旁观其界以夹胎言。阳来取球,阴来取窝,葬顶休伤脑,取球不可斗煞,葬窝莫破唇,此可得气胜形状之附于此。 凡学地理,明了四落、认气、点穴后,再讲求四真三法, 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则得其要领。语云:“寻龙十年易,点穴百年难。”语虽俚俗,每见看地者,一生一世,不能扦一穴。古人云:“人生百岁稀。”故凡点穴,先看龙气从何处来,何处止。气脉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穴在其中,此为正来正受。 如人之相貌,有上停、中停、下停。穴亦如是,在上点上, 在中点中,在下点下。又看两旁,有偷结闪结者为怪穴,如 人身之上,不在顶门,而在太阳。 又看龙之缓急,急来点下,缓来点上,不急不缓点中间。 急者,如人之勇壮力大,上不能受穴,穴在下三停点之;缓者,如人之微弱,力小气不足,穴在上顶门点之;不急不 缓者,如人温和,不急不缓,不强不弱,穴在中窝,从中点之。 将人体部位比山龙之穴则易点,眼目易识。凡有穴处,总不离窝、钳、乳、突四字,又有金星开窝结穴,无乳突,有弦棱,即于弦棱点之。 龙不束气,穴亦无龙,有束气,穴不模糊,有穴自然束气,无穴无龙山是孤。古人看地,首重龙气,要取“阳龙阳向阳水,阴龙阴向阴水。”此一定不可移者。但龙行转东过西, 无法皆得净阴净阳,故常见有阳龙来阴水阴向而多发者,二又见有阴龙来阳水阳向兴者,是以龙不拘阴来、阳来,只要在到头一节结穴处,及来龙束咽过小峡处为主,此即真龙, 其余都是闲龙。又凡龙之结穴,必要有“束咽”,方可为真龙, 无咽则无穴,无穴则无龙。 束咽:如人体的颈部,一上一下,由咽孔鼻进出,上贯头顶,下止丹田,一呼一吸,循环不已。而龙之有束咽,则地气贯于穴,穴得地之气,有如人之得生气。先贤云:“葬乘生气,脉认来龙。”识此者,便是得看地之真诀。 凡龙结穴,必成局,其来龙主星高拱,两旁有飞蛾抱穴, 穴的左右有龙虎排列,穴前有案山对照,案外要朝山拱峙, 俱要面面有情。龙虎外或有一二生旺砂照穴,穴前两旁必要两股金鱼水流入小明堂,本局内穴前有窝坦,即小明堂。内水 尽归于其间,左右外水,要来长去短,龙虎外围之水, 尽归于中明堂;对面案山下之水,或层层朝拜,拜至中明堂,得四水归聚,方出外明堂。外明堂外,又有罗星;或北辰星抱住水口,名为“关锁”。 前贤立说,无非教后人寻地之法,而“龙穴砂水,左右 龙虎朝案”十个字,看来团团一个太极圈,不管是与人寻地 或自己寻地,其局穴,必须如此,自然吉利生福。 三、辨认阴阳相配法 宋代静道云:“天生真穴自有奇,定有阴阳分窟突。阳来阴受窟中突,阴来阳受突中窟。突中复突是纯阴,窟中复 窟是纯阳。孤阳不长理自然,独阴不生岂虚语。阳宜配阴阴 宜配阳,阴阳配合始为良。上阳下阴阴中取,上阴下阳阳中 求。阴多阳少莫凑球,阳多阴少凑球间。阴阳平半中间取, 片阴片阳挨过阳。阴盛阳衰则就弱,阳盛阴衰则就强。阴阳 分辨皆如此,不阴不阳却枉然。” 此以龙定穴,须审入首阴阳,窟之中,突上光洁俊伟者, 太极静而生阳;突之上窟之中润泽雄壮者,太极动而生阳。所以三阴从天生,以阴根于阳,阴脉必上小而下大,其出口必尖,结穴必凸,皆脉沉而穴阴之故,其穴宜深。又三阳从地出,以其阳根于阴,故阳脉必上大而下小,其出口必圆, 结穴必凹,脉浮而穴阴者,地浅无阳气不生,山无阴脉不现; 峻为阴,平为阳;乳为阴,窝为阳;乳者葬其平,窝者葬其急,山龙之脉,其气属阴,多乘其上,故说“葬麓”。平原之龙,其气属阳,多取其顶,故说“葬巅”。葬颠有八分阳,二分阴者,有二分阳,有八分阴。阴多者收阳,阳多者取阴, 而收阳取阴,总不离窝、钳、乳、突四字。所以,点穴不离“窝钳乳突,葬乘生气,脉认来龙”十二字,为金科玉律, 不易之法门。金星要“窝、钳”则开口,“乳”要垂泡,“突”则是球,气要现形,脉则微起。上观其脉,下审其气, 左看其界,右察其情,如是则不得而自得,阴取窝,阳取球, 阴似女,阳似男,男女不可颠倒上下,此阴阳穴分受之至要。 又有盖、黏、倚、撞四法。 盖法:盖者,即是高。其龙为平原而来,故叫做“阳来阴受”。所谓高山千丈,不如平地一堆。结突穴之法,宜盖。 有盖,则脉气不被跌动,并无强弱顺动之分,穴略葬其顶下, 名叫“佛顶”。 黏法:黏者,即是速。其龙从高山而来,故称为“阴来 阳受”。结穴要开窝,穴法须用黏,黏者,其脉气转跌走动而 来,其气有强弱,穴法强来弱受,名叫“佛耳”。必须看其龙 虎缓急,前亲后倚,不离分寸方可。 倚法:倚者,即是偏。其龙必阴来,至穴必直硬,故倚 者,叫“阴来阳受”。结穴偏,其气忽转而来,要分顺逆,葬 法不可顺,名叫“法耳”。又当观其气脉动与不动,动则就下 扦之,不动就上扦之。 撞法:撞者,即是冲。其龙坪平而来,故称“阳来阴受”。 结穴之情必微长,下起微泡如乳,其脉气亦不转跌,走闪无强弱之分,法宜顺扦,名叫“佛顶”。取其气脉证佐,故法宜顺不宜逆。 盖黏倚撞乃葬法一大作用若失其情而吉地葬凶, 福未至而祸先来。穴法诀云:“阳来须要受阴胎,阴若来时阳内裁,纯阴纯阳为死脉,要借阴虚阳吸来”凡龙结穴, 有不周正的,必须用工以培补之,或过于饱满则开锄去之。 说明一:譬如“饱突、饿凹”二者,要裁制得宜,方可得房分均而富贵双全。或见太阳金星结穴,下开颜面, 又无窝钳,但龙真气确,水到砂抱,无穴场可扦,去之可惜, 用之有欠缺,只得用工凿开颜面开金取水,取生气以藏之, 避免风吹。 说明二:又如倒地木星穴地,既不开口,余气向前直敷数十丈,则木不开口,俗士不知,以为蟒蛇吐箭,殊不知水不上堂休问穴,下砂不护莫言龙,只得用工当穴面开出明堂, 则富贵绵远。又如土星结穴,结一腹内藏金,左水到右,右砂短缩,风来吹穴,将如之何?宜用工培土堆起一下砂,举左手一般样大,则发大富。 说明三:又如阴龙,山势雄急跌落,结地开大金水洋窝, 浮气于上,如是则用浮葬之法,将棺定向四围填土,堆起大突,取生气于阳中之阴,叫做“饥中取饱”。 四、辨认背面穴 寻龙到尽头处要看背面,而背面穴有三,一是正面, 二是仰面,三是侧面。诀云:“背面之穴告君知,背面无分穴不真,或正或仰寻窝窟,若适转侧须下唇,侧宜平夸和缓,背侧粗顽拱突,正在或心或口之裁抑,仰面如窝如盖之取,侧面多般,其形非一,有如瓜藤,转面节节可裁,有顺翻身而结者,有斜闪半月形横结者,但要有神气现之为真。有顺势翻身,而看地错认为背者,又或有闪于背后而结者。今人以背而言,殊误,是不知其脉归于何处又哪能知山川之变化?不测穴之偷闪,怎能辨随机应变之别?是以必 须观其出脉,视其生气之变幻,不可执一而取,观背面在于 方圆,方则取动,圆则取静,如是则无差无误。 五、辨认穴之分合真假 大凡真龙之穴,必先抛假结,后出真踪。所谓假者,其脉反生龙虎,分合多是孤阴,无分背面,有脚无唇,即或有之, 亦不为良。大势若聚,则奇形怪穴愈真;大势若散,则巧穴天然反虚假。 真龙即结,真水夹注,天心涌凸,必有真穴。穴星下承, 八字项下,对合水交,此为一直,两边蝉翼砂相对为一横, 一横一直为十字,故说“天心十道”。十字上微微有生气滴落, 此为“真龙”。天心上有隐隐隆隆之状,此即真穴。十字左右有影无形蝉翼,此即真砂”。十字上下,有影无形分合,此即“真水”。由是内乘生气,外接真水,左右相对有真砂,中间 坐真空,穴得此四真,然后造化之妙无穷,此之所谓“真龙 真穴”。 次者,上有来,下有合,为真。上无分,下无合,为假。有来有应,交合分明,为真。 今人见砂水有情,或说合玄空三元卦理,挨得旺山旺向, 不管有龙无龙,妄与人安葬,口说好地,朝贫暮富,误人误己,实为不德之至。因无龙无脉,则气不来;无气无脉则尸骸易坏。 六、辨认生死动静 凡来龙结穴之场,必微高微动,便是“有气”;若平板不 动,是“死气”。诀云: “龙穴隐隐如为生,脉小微微是正形。隐隐隆隆方是穴,蠢蠢粗粗死无情。” 定穴之法,须辨别生死,死则静,生则动。不显于前者, 须观侧动,中观其脉,静察其气。动静之间,气脉须分明, 势求动中之静,穴取静中之动。点穴有三静,三静者,案静、 龙虎静、水静。安穴得此三静,则万事亨通。地理之道,性有生气难认,因生气之外,上下左右,莫非是死气。辨气者, 要在百死之中求一生,一生之外识其百死,趋生去死,脱煞就和。此为真正学理,不要模糊不明误用,以免遭其祸。 七、辨认穴之前后左右砂 穴前看明堂,明堂者,砂水会聚之处。凡势来形止之地,不问山谷平原, 必有小明堂,方位聚气之地,即是外接堂气。堂气者,小 明堂内得金鱼二水交合之气。有此二水则得穴,即所谓小明堂。在圆晕立穴,再辫真假龙虎,是中明堂,交会要消 详。大明堂在案山内,不须四水会合。 次者,中明堂在龙虎里。若本山结穴到头,左右前出二砂,名“飞蛾帐”,勿错认作龙虎,其本穴前微茫之水,仍作小明堂,看小明堂之水,无非辨穴的真假。会合在龙虎内明 堂的砂水,关系甚大,富贵贫贱寿天穷通,祸福生死,总在 于此。看外明堂则不过于苛求。因为明堂即是财库。贵在平 静窝聚于其中,四时不干为吉。停聚穴前为最佳之水,要悠 扬平静,全在立向得法以收纳之。 穴前堂中宜窝聚,穴后要防有仰瓦形,更看前官后鬼之砂,便知其结穴是否虚花。神坛宜居水口,罗星切忌当胸, 最忌者水尾源头。见大路江边,龙逆水,水到左侧,则依龙; 虎逆水,水到右,则穴依虎,此逆水向。右单提,龙长虎缩, 水到左侧,穴在右点;左单提,虎长龙缩,不到右侧,穴在左点。左仙弓(左砂作案,水到右,则穴在右;右仙弓(右砂作案,水到左,则穴在左。 穴法须知穿弓架箭,龙虎高,穴亦高;龙虎低,穴亦低; 不高不低,穴结在中。龙欺穴,依虎扦;虎压穴,依龙葬。龙先到收龙,虎先到收虎,有龙无虎,依龙扦;有虎无龙, 依虎下。“龙长虎短水右来,穴居左扦向向右,虎长龙短水左来,穴在右立向向左”,此四句乃仙弓单提之法。 要看包裹,包裹穴不破,问君穴后何为空。背后仰空卷 瓦势,仰瓦之势如何观,顶后漏槽窝底寒,钳口穴为第一, 前面切忌车槽形。 诀说:“穴前流水似车槽,妇人杀夫不用刀。”平原之穴,须得水聚;山谷之地,要能藏风,不可把水来定穴,但求穴里藏风。到此着眼须仔细,若见穴旁重重凹风射穴,定有翻棺之验。左右无包围,定主白蚁满棺材。案若低微,则风吹骸骨往上;穴如仰箕,则风吹骸骨往下。得水藏风之处,体魄自然安慰;风吹水劫之地,不免水蚁满棺箱。.葬乘生气, 则观风水来去,无护则风来,水来则风去;风来凶,水来合于纳甲吉方则吉。风来则生气散而穴寒,风去则生气凝而穴暖;暖则丁财两旺,寒则子孙俱穷。高山不论水,平地怕风, 不是不怕,所指为平面之风。无水则无财,有风骸不安。 山谷平原本有龙,阴阳交合认仙踪,藏风聚气为真穴,风吹水劫寿夭穷。”风者,乃耗散神气之物,高山属阴, 阴常凝,故高山风以其散气为病;平地属阳,阳常散,故得水收之为美。歌说:“江湖河海是平洋,风水原来别有行,避风避水真妙地,风吹水劫寿不长。 平地不怕风的,非不怕,因亦有前后高低,或田地高起, 方可下穴。若四围全无半点护卫,一个光秃之丘,是怕风的。 其凶有甚于狼虎。因为平地有此坑风,即高山的兜风。水由田中行,而风乘之则来,名叫“地风”朝前之水直去,龙虎相对而去,则为“肋下之风”。反吹入穴,前案低远,不顾当胸吹来,名叫“剪刀风”,主无人丁而绝后。天有阳风,地有阴风。“阳风”者,风从谷而起,则易起易散,其力缓,非龙不猛,雨从云起。山气上升而成云,云盛则成雨,风与雨随天地之气而变,阳气盛即生风,阴气盛则生雨,阴阳两盛而相薄,则风雨至。 “地风”者,即是“阴风”,风在地中藏, 则难消难灭,其力急,地气下降而生湿,盛则生蚁,蚁与湿秉阴阳之脉气而生,地气弱则生湿,脉气无则生蚁,地脉两衰而无气,则风蚁两全,地气贯尸而不贯冢,山川朝冢而不朝尸。故有等人家,安葬坟地后,多有灾祸者,此因术士不识其窍之所致。 男形:穴前之砂,其形状有剑、印、旗鼓、玉笏、报捷、床第等,便知是男形。男形者,必有圆光石, 白色莹洁自分明,或如鹤鹅卵大小,或有光圆紫石英。如有钩竿似渔翁,似弈棋,似仙人,或有石如孩儿样,宜急埋葬不可轻失。或武器古器及刀剑,皆为英灵之器,僧形必有舍利子藏,软坚随宜变化,其地不问文武圆石,乃是灵气所成。 女应乐:如前砂有妆台钗梳、镜形等,乃是“女应乐当有乳石见白雪光莹,亦非石,石中有黄胎女物;或有石如滴酥白,若见此等之物,凿穴宜急停。 龙型:必有龙珠石,红润晶光不可名;或如五色光灿烂; 或有五色土捏成;或有火焰石破碎,尖锐如火形。得龙形真者,孝子地,其人必先有灵应之梦,方能得之。 虎形:有石如雀卵;或如玛瑙含光晶,不能圆石亦足 验,断然不虚是地灵,虎与龙均为神物,若得真形而下之, 定主杀师,蜈蚣亦然。 风形:有石赤如珠;或如五色光彩色;或如鸡肝赤红色, 不出白石黑自无,更有丹砂细碎粒,多是红赤色不渝,不然金星与云母,或如猪石灌杂铺。 狮形:当有铜锡器;或如古瓦器皿精;或有石如球形; 或有鸡而色星,若有古铃为第一,不然有石灿金星。 象形:亦有圆白石,大而不一甚易识;或有金星光彩现; 或有鹅冠鸡肝石;或有黑丸如马眼,或有实物皆先兆。 羊形:有石如鱼肝;又如羊肾皆白色;或如石块紫斑纹; 或有石丸黑白色。 狗形:穴中圆长石;或有圆骨兼破筋;或如埋藏牙骨样; 或有奇怪木植根。 牛形:定有石如舌,有土却也带黑色,红黄砂子土之色,若能放光富敌国。 兔形:有砂细如粟;或聚如块香簇簇;或如牙屎间豆子; 红黄之土发真福。 鹰鹞:断有鸡肝土,黄紫红微光洁足。 蛇鳖形:有石如雀卵;或有白石小且长,不然便有粉白土,切莫狐疑不相干。 蛇形:亦有蛤子石,黄紫微红圆且光;或有赤石如蛙鳖; 或有斑石似槟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