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谦是如何炼成的

 杨林湖畔 2024-01-23 发布于北京

杭州的历史名人有很多,其中于谦是很值得说道的一位。他生于杭州,长在杭州,葬于杭州。在皇帝被俘、整个朝廷文武精锐几乎覆亡时,却能死守孤城、不惧外敌。有人说,是西湖的山水给了他灵气,江南的人文锻造了他的坚韧,而他也用他的骨气、硬气、正气回馈了这块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此地有硬朗之筋骨,此城有铁血之汉子。

于谦为世人所敬仰,是北京保卫战展现的辉煌一幕;为世人同情,是夺门之变后无辜被杀身亡;而为世人所熟知,是那首流传极广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的一生是如何炼成的?

图片

于谦祠 图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号

虽然和岳飞、张煌言一起,并称为“西湖三杰”,纵使《石灰吟》也进了课本,但了解于谦的人并没有想象的多。在网上搜于谦,也常会被另一同名的相声演员的信息所遮盖。在杭州,于谦祠是西湖边难得的幽静场所。

于谦生在杭州的钱塘太平里,是地道的杭州人。他从小通诗文,写出“今朝同上凤凰台,他年独占麒麟阁”这样的对子;背诵解缙的文章时,更是展现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引得满堂喝彩。

指引他人生之路的是文天祥。他幼时笃定志向,要像文天祥一样,成为一个为家国事业献身、留存正气在天地之间的人。有回除夕之夜,他感慨道,“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而这一声叹息,成了他日后人生的注脚。

23岁考上进士的于谦,成了吏部的遴选人才。年纪轻轻,被任命为山西道的御史,成为朝廷插在地方的一把利剑。

那时风气很差,地方官给朝中权贵送礼是司空见惯,而于谦进京时却是两手空空。好心人劝他说,“老兄你金银不带,带点当地的土特产也算礼节”。于谦爽朗一笑,指着自己的袖口说:“吾唯有清风耳。”他写了《入京》一诗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对于百姓,他极为关爱。在江西巡按时,他明察秋毫,洗清冤情,让数百人死里逃生。在河南、山西期间,当地闹饥荒,他便积极赈灾、纾解民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宏愿集中写在他的诗句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安得天瓢都挽取,化为甘雨润苍生”。

对于贪官,他毫不留情。江西王府官属在当地骄横无边,常常在市场豪取强夺。他不惧权势,据实上奏,数十人被绳之以法。当地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在镇守过的地方,他都是祛除奸、举贤任能,被当地百姓称为“于青天”“于龙图”。

因为刚正不阿,于谦得罪了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太监王振,被打入监狱,最后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

从少年立志到一生践行,从地方历练到入朝为官,表面温文尔雅的于谦一直清廉正直、铁骨铮铮。正是这种品行,才让他在碰到土木堡之变后,异常坚强、充满斗志;在碰到夺门之变、遭遇诬陷时,表现得无懈可击。

51岁之前的于谦,若放在中华历代万千仁人志士中,只算是杰出,还不算伟大。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上,一个人的伟大和价值,往往只有在家国危难时刻,才能更加凸显。土木堡之变的发生,让明朝经受了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也把于谦推到了历史前台。

土木堡之变的根源在于明英宗年少轻狂,听从宦官怂恿,御驾亲征劲敌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附近,被瓦剌伏击,瓦剌还俘虏了明宗,一路以皇帝名义破关斩将,席卷而来。

而此时的北京城只剩下一群残兵老将。大兵压境,都城危如累卵;六宫上下,全员一片动摇;京城内外,百官六神无主。举朝上下,唯有于谦镇定自若,力排众议,认为“京师,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帑藏、仓储咸在,若一动则大势尽去,宋南渡之事可鉴也”,极力反对迁都。

北京城能否守得住,是一道未知题。但于谦目光如炬,他认为若是迁都,必然导致覆没,至多也是南宋之结局。唯有死守,尚有一丝生机。

于谦并非只有勇气,更有谋略和战术。

强保障。当时京城军中将士有盔甲者仅仅十有其一,他一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将126万件的南京库存兵器调入北京,还派出专人到土木堡附近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武器。除此之外,他更让京城上下全体动员、日夜兼程,将东郊通州的数百万石储备粮抢运到城里。

壮队伍。他重组京军,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十个团营,这种变阵更适合防御作战。他急调外地军队,加强勤王力量,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

靠百姓。他将全城军民动员起来,备战备荒,将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增修了京城九门。在瓦剌军即将破城的危急关头,居民们纷纷登上房顶,以砖石迎战瓦剌军,赢得了宝贵的增援时间。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共存亡。他采用了背城决战、忘却生死的方略,将大军列阵京城9门之外,与瓦剌军于北京城下一决生死。他还立下了雷霆万钧的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有这么无懈可击的于谦在,瓦剌军除了在北京城下留下了数万具尸体外,一无所获,只得打道回府。于谦挽救了大明朝,而他也经受住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用钢铁意志阐释了什么叫“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