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一堂研究生研讨课印象

 李伟荣 2024-01-23 发布于湖南

有朋友招呼说今天中午12:00-14:45之间有包弼德(Peter Bol)老师的一门研究生研讨课,课程名称是Ming Intellectual History,即“明代思想史”。

我找教室找了半天,去得稍晚点。我到教室坐定时,包老师问大家“What is close reading?”和“What is distant reading?”

大家似乎对此不是很熟悉,包老师听了一会儿大家的发言,就自己稍微解释了一下,说Franco Moretti于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如果说close reading是针对具体的文本而言的,那么distant reading却并不针对具体的文本,而是分析海量的数据。这样一来,可能AI就会发挥作用,并且问大家是否使用过ChatGPT 3.5版本。他建议大家,如果没有使用过的,最好能够尽快使用上。

然后他列举了三个来自《论语》和《孟子中的例子:

例一: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例二: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例三: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何如斯可谓之乡愿矣?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 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愿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 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愿,恐其乱德也。

然后逐条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解释,包老师则引导大家尽可能正确理解。

首先,他希望大家只专注文本本身,而不考虑上下文以及其他语境,也无须考虑这三则例子来自何处。

比如说,在理解第一个例子时,则问“之”指代的是什么,“博”和“约”是什么关系,“博学于文”和“约之以礼”是否是一对“parallel”,等等问题,尽可能做到每一个字都落到实处。

有同学在回答时,还想将这些例子还原到原神语境中,都被包老师制止了,然后要求大家只针对具体的文本本身来理解,不发散,也不过度引申,一步步让各位同学逐渐理解了什么才是close reading。

以上只是我个人听课的印象,不一定传达了包老师的初心。但是,我觉得这样上课还是蛮有意思的,故而特意追记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