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带孩子丨陪伴孩子走出抑郁,父母应该怎么做?

 心智家园教育 2024-01-23 发布于广东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条令人痛心的新闻,北大六院的儿童精神科人满为患,挤满了因精神健康问题无法上学的孩子,即使夜晚也灯火通明。

与此同时,我们能在很多视频里看到,一个个稚嫩的孩子熬夜写作业,眼神黯淡无光,完全没有那个年纪该有的活力与童真。

孩子们在童年时期本该无忧无虑,却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反而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严重的甚至不想活了?

一、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健康的,对世界有着无限的期待和热情。

但似乎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他们就偏离了原本快乐的人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和几十年前相比,这样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相当于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可能抑郁。《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也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至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这说明,是当前的时代造就了孩子的状况,这其中既有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影响。

例如学习压力与日俱增,作业多到做不完,甚至连课间休息的时间都被剥夺;

校园霸凌的现象频发,被排挤、难以融入校园环境等等人际问题日益显著,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

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长与孩子之间也缺乏课业之外的交流。

对儿童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孩子只是宅、懒散、不爱学习、不听话,却没有意识到,也许孩子正在通过种种症状求助。

如果你身边有出现下列症状的孩子,建议多留意他们的精神健康,及时做好干预:

(1)长时间情绪低落;

(2)经常出现诸如头痛、肚子痛、发烧等症状,去医院也未能检查出病因;

(3)出现焦虑、担忧、恐惧等情绪;

(4)行动力变差,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

(5)消极悲观,甚至关注自杀、自伤等内容。

二、孩子的症状,都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关于孩子出现抑郁状况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读:

一方面是他们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或者需要爱的时候得不到,甚至很多时候被父母批评、打骂,导致内心压抑、缺乏价值感。父母只在意物质上的关爱,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与链接。

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无法给予孩子能量,导致他们会在生活中遇到状况的时候产生情绪,又不知如何处理,不知道向谁诉说,久而久之成为无法释怀的心结。

孩子只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现偏差,应该从原件上查找来源,进行修改,即通过单方面治疗孩子来解决抑郁症,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根源仍旧在父母身上。

当父母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会给孩子带去哪些影响,并改变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时,孩子的抑郁症作为一种暂时的状态,自然可以得到改善。

案例:父母改变自己,孩子从重度抑郁中走出来

伍女士的孩子以前十分优秀,总是保持在全班前十名,并且被任命为班级干部。但是,他在初二那年开始疏离父母,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学习状态也每况日下,从一开始不按时完成作业,到后面甚至完全不做作业。

当发现孩子开始无故缺课时,伍女士决定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尽管她带着孩子努力寻求帮助,接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但是孩子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孩子越来越沉默,味觉逐渐变得迟钝,体重也从115斤减少到了90斤。

后来,老师来家里做家访,让伍女士签署了一份确认书,放弃孩子参加中考的权利。看到这份确认书,伍女士感觉很痛心。班主任提议她联系一位认识的阿姨,阿姨的女儿曾经有过类似的状况,但现在已经恢复,正在美国读书。

伍女士联系到这位阿姨后,参加了心智家园的用心带孩子公益课,跟随包丰源老师学习亲子教育。包老师提醒她要了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支持。

受这句话启发,伍女士夫妇尝试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并认真学习包老师的课程。在完成“生命智慧”课程后,她发现孩子的状况开始慢慢改变,变得愿意和父母交谈,甚至主动关心父母。

伍女士意识到,通过理解和接纳孩子,能够建立起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并帮助他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生命智慧”课程帮助她理解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也帮助她学会如何接纳和支持孩子。现在,孩子已经恢复到了112斤的体重,并且已经开始参加学校活动。

这也说明,孩子的状态只是暂时的,反射出的是父母内在的思想。父母的思想转变,孩子的症状自然随之改变。

三、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可以做什么?

首先,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背后是传递好的能量给孩子,因而父母需要好好说话,放下情绪,并且懂得蹲下来与孩子对话。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他们期望得到大人的平等对待。当父母愿意屈身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时,孩子会在眼神的交流中感受到父母希望和他们交谈的愿望,也会视父母为在人格和感情上平等的朋友,乐于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分享出来。

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感受链接彼此,沟通才真正有效。

其次,父母需要主动修复好家族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支持和力量。

中国的文化是家族的文化,我们每个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身在家族之中,受到家族能量的影响。如果能从小带领孩子了解家族的历史,孝敬家族中的长辈,孩子自然能从中接收到更多的能量。

尤其父母要以身作则,修好与自己父母、长辈的关系,多行善事,积累福报,孩子也就越来越有力量。

第三,父母要给孩子健康的爱的环境。

一颗种子埋进土里,只要有阳光雨露,它就能茁壮成长。关键在于,环境能为种子的生长提供支持。

孩子的生长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是种子,都具备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的能力,父母则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好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在其中汲取养分,长成善良正直、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第四,父母需要自我成长,提升生命智慧。

父母如果懂得养育孩子的规律,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呈现出当下的状态,也懂得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孩子慢慢就能活出他该有的生命力和精彩。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抑郁困扰,其实是给父母们的一个提醒:是时候该提升自己的维度了。只有父母转变教育孩子的思维方式,修习为人父母的智慧,孩子才能在一个有爱、有力量、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