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第7篇:读书有悟∣读蔡宗齐教授的《语法与诗境》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4-01-23 发布于广东

读蔡宗齐教授的《语法与诗境》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去年,张华老师向我推荐了美国蔡宗齐教授的《语法与诗境》一书,最近把这套上下两本的著作读完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读到的为数不多的诗词研究方面具有开拓创新价值的著作。在短短几天的阅读过程中,我似乎陷入了一种痴迷的状态,被书中作者那深刻的论述折服,被作者对古典诗词个案分析的独到眼光折服,也被作者严谨的考证态度与逻辑思维折服。过去我读到的诗词研究著作以内容阐发、艺术赏析为主,而这本书继承了梅祖麟、高友工等前辈在《唐诗三论》《美典》等著作中的观点,同时又对前辈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发。从书名上看,本书研究的是古典诗词的语法与诗词境界的观点,而语法主要指的是诗词的节奏、句式、篇章结构等,诗境指的是诗词的审美境界或者说美学意蕴。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自己概括的“内联性”与“互联性”特征。

所谓“内联性”,指的是古典诗词的节奏、语法、结构与诗境之间的内在关联。这要从汉字字音的特点说起,与西方语言相比,汉字字音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每个汉字都是单音字,二是每个汉字都有其固定声调,三是单音节汉字绝大部分既表声也表意。这些特征对诗歌节奏的影响最大。最初的汉字以单音节词居多,但汉字有一种特点,那就是不管是有意义的字还是含有意义但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素,都有与另一个单音节字组合为一个新的双音词的倾向。而在诗词中,双音节奏、三音节奏是两种基本的单位,不论是四言诗、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宋词小令,均是这两种基本节奏的组合,例如双音韵律自我叠加就形成了标准的四言、六言、八言等双数字诗行,双音和三音单位的交叉结合就形成了五言、七言等单数字诗行。

此外,作者还研究了韵律节奏与意义节奏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句法结构,这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根据词语的语序,作者区分出两种基本的句式,即主谓句式和非主谓句式,像“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都属于主谓句式。对于非主谓句式,作者称之为“题评句”,句中没有施事者和受事者,而是存在着一个话题、主题以及对该话题、主题的客观描述,同时也隐含着诗人情感活动的特征,像司空曙的“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杜甫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根据句式特征,诗歌就形成了线性章节诗篇结构、断裂性诗篇结构等,重复性使用断裂性结构,那就形成了重章结构,这一点在《诗经》中体现得非常突出,重章结构经过演变,又形成了二元诗篇结构、叠加诗篇结构等更为丰富的结构形式。而诗词的节奏、句式、篇章结构与诗词的审美追求之间,又形成了一种隐秘的结构,这也是本书研究的着力点。

所谓“互联性”,指的是诗词从《诗经》四言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到七言律诗、小令、慢词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内联性”的几个角度例如节奏、句式、篇章结构等。这也是本书最有魅力的部分,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就详细阐述了不同诗体之间的历史关联。《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其节奏以2+2为主,但由于双音节词有限,于是不得不使用语助词来凑够四字;汉代以后,双音节词和三音词组大量出现,这为五言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2+3的节奏,而“3”又分为1+2和2+1两种节奏,于是五言诗就有了更为复杂的节奏形式。在五言诗的基础上,七言诗形成了4+3或2+2+3的节奏。从句式上讲,作者从《诗经》中区分出四种简单主谓句和四种复杂主谓句,而五言诗成功发展处一系列组合单音字、双音词以及三音词组的理想句式,不仅扩展了原有简单主谓句的容量,同时又引入了各种复杂的主谓句式,六朝的五言诗经历了主谓句式的虚化,而唐代的五言律诗又经历了从虚到幻的创新。从句法上讲,韵律与语义的断裂,产生了题评句,《诗经》和楚辞中已有少量出现,到了五言古诗,题评句形成了“头小尾大”的特征,例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葵”“盈盈一水间”“皎皎河汉女”等,叠音词就是“评”,后三个三音节词是“题”。五言律诗的题评句的格式较为丰富,而七言律诗又形成了“头大尾小”的题评句,例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4+3的题评句。从篇章结构上看,《诗经》以线性结构和题评结构的原型为主,例如重章叠句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五言古诗形成了二元结构和叠加结构,最典型的就是情景分截;唐代的近体诗形成了线性结构、叠加结构、二元结构、循环结构等更为丰富的形式,唐宋词的结构则是句法、章法、篇法的相互交错。对于诗境而言,四言诗的题评章句形成了“文约意广”的诗境,五言古诗实句虚用形成了“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诗境,唐代律诗的句法虚幻化形成了“景外之景”“事外之事”的诗境,唐宋词形成了“文繁意愈深愈广”的诗境。

总之,因为本书写得过于精彩,本篇随笔只是简要阐述了大致的内容和脉络。而与本书的精彩相比,这篇随笔显得过于卑陋。因此,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的老师,除了阅读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诗词赏析的著作,更要花时间读一读蔡宗齐教授的这本《语法与诗境》。我刚拿到本书,看到作者的国籍是美国,便想放弃阅读,因为外国汉学家翻译过来的著作,总是感觉有一种学术隔膜。但是读到前言部分,我怎么也读不出翻译的晦涩感,突然读到作者说本书是用汉语写成的,我又立刻对本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古人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句话用在我阅读本书的感受中,也是十分贴切的。特写一篇拙劣随笔,向同行师友推荐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