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方子并不是我自创的,是恩师的遗物里留下的。 每年,我都会去祭拜恩师,虽然人们常说人走灯灭,但师父对我来说,不光是老师,更是亲人,也是我从医路上的灯塔,为我指引着前方的路。 还记得我10年前去祭拜师父的时候,遇见了恩师的儿子,可惜的是,恩师的一身好医术,他的儿女们并不愿意继承。 寒暄几句之后,我正要离开,恩师的儿子叫住了我。 他说:家里的老房子被拆了,前几天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了几本我爸当时的笔记,你要是想要的话,我回头寄给你。 我自然是愿意的,隔天我就收到了快递,拆开之后,里边是一个破旧的小木头箱,箱子里面放着几本发黄的纸本子,还有一些凌乱的散页,我随手翻了翻,都是一些行医记录。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作用已经不大了,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就想着翻出来看看。 后来我看到了师父重点标注的一篇,上面写着“化腐朽为神奇”,仔细一看,原来是张治疗肩周炎的方子。 起初,我并不觉得这张方子有什么神奇之处,直到后来治好了第一个患者,之后就是第2个、100个、200个...... 随便说个案例吧。 有这么一个患者,当时是57岁,他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四年来,右侧肩膀疼痛。 一开始,程度还比较轻。到后来,问题越来越严重:右侧手臂干脆不敢上举,否则疼痛难忍,梳头、洗脸、脱衣服,这些事儿几乎都做不了。尤其是最近这一个月来,患者不慎受了寒,好家伙,疼痛升级,导致他晚上难以入睡。 这可怎么办?四年来,针灸、按摩这些办法都用了,这一回,患者决定看中医,喝汤药试试。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涩,舌淡苔白稍厚。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羌活、防风、当归、桂枝、赤白芍、鸡血藤、片姜黄、地龙、黄芪、细辛、秦艽、甘草、生姜、大枣。 结果如何? 患者服用第一剂后,感觉到肩部温热。三剂以后,疼痛减轻,功能有所恢复。用到第15剂,诸症悉平,肩部功能恢复如常。四年顽疾,到这里竟然烟消云散。而且,患者接受随访一年,未曾复发。 这里的道理,我想和你好好说说: 对于肩周炎,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它属于痹症。外部风寒湿邪的侵袭,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就诊之前受寒导致问题加重,这也表明,外邪侵袭是诱发此病的主要根由。 但是,你别忘了。这个患者从最初有症状,到右臂无法上举,连穿衣都不行,这历时四年之久。这肩周炎,如果拖上个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容易在病理上出现变化。 什么变化呢? 首先是久病致虚。长期的疼痛,打乱了身体气机运转的常态,这就会影响到患者脏腑功能,使得正气受损。患者就诊时,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这就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另外一个,就是久病致淤。长期的疼痛,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于是生成了淤血。淤血阻滞,反过来进一步加重疼痛。就诊当时,患者脉象沉细的同时,尚有涩感,这就充分说明其淤血阻滞的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 除了外散风寒湿邪,更要注重补益和化瘀。一个“补”字,一个“散”字,是立方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再来看看当时的配伍: 这里头,羌活、防风、秦艽、细辛,用于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姜黄,用于活血养血、化瘀止痛。 黄芪补气,配合当归、鸡血藤,用于补益气血。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 最后,再以桂枝温通经脉,以地龙通经活络,促进淤血化散。整个配伍,可以说在化瘀和补益气血方面,做足了文章。 这个方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也没有什么名贵药材,但效果拔群,可谓是经济又实用。 治了这么多年病,我不敢说能治好每一位患者,但我敢说,我是用心的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