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功进|西汉汝阴侯墓太乙九宫式盘用法复原的几个关键问题

 鑫:我为书狂 2024-01-2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孙功进,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4部。

摘要:明确式盘要件的功能并确定圆盘的旋转方式,是式盘用法复原的关键。圆盘的功能在于借助旋转体现“太一日游”并在占法中确定太一居中宫之日;方盘正面刻文体现出式盘占法所据历法和四分历的调和,方盘背面刻文的意义在于为式盘使用者据其时所用历法确定圆盘旋转之理论起点的冬至日,方盘的功能是为圆盘旋转确立一岁八节、八宫轮转的天文历法框架,并以刻于其上的占辞配合圆盘旋转完成行占。圆盘的旋转规则以1-9的宫序为周期进行,与之相关联的九宫与太一“岁游”的八宫具有不同内涵。出土太乙九宫式盘可行三种占法,即“太一移日占”“五宫占”以及兵阴阳的“八风占”,式盘上仅刻有五宫占的占辞,“八风占”须配合类似银雀山汉简的《八风图》共同完成。式盘使用者首次确立的冬至日体现在圆盘的连续旋转上,每4年需多转1次,即每4年须将关联圆盘旋转的冬至延后1日,以调适其时实际所用四分历365¼的岁实与式盘刻文一岁365日的差值,除冬至日外,式盘使用中其余七节的日期,须据确立的冬至日为起算点并依方盘上的46日或45日及其累积进行推定。
关键词:太乙九宫式盘;九宫;八风;太一日游;兵阴阳
1977年安徽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M1出土了两件漆木式盘,其中的一件被整理者称为“太乙九宫占盘”(图一)【1】,本文据此类出土文物的一般命名,称其为“太乙九宫式盘”。从式盘刻文来看,其与《灵枢·九宫八风》存在密切关联。【2】太乙九宫式盘如何依据数术原理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疑难问题。【3】本文从式盘的内容和功能出发,参照《灵枢·九宫八风》及银雀山汉简等相关文献,对出土太乙九宫式盘的操演方法进行复原,以就教于方家。
 
一、太乙九宫式盘的内容和功能
 
复原太乙九宫式盘的用法,首要的问题是明确方圆二盘的功能,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图片

图一:汝阴侯墓太乙九宫式盘摹图(1圆盘 2方盘 3方盘背面)【4】
 

图片

图二:太乙九宫式盘图版 (左 正面 右 背面)【5】
出土太乙九宫式盘由上下放置的圆盘和方盘构成,两盘中心有圆孔通连,圆盘过圆心划4条等分线,等分线两端分别刻“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绕圆心处刻“吏招摇也”四字;方盘外沿与圆盘之间划有方框线,框线内外按八方刻字,框线内刻“当者有忧”“当者病”“当者有喜”“当者有僇”“当者显”“当者死”“当者有盗争”“当者有患”。【6】框线外的八方刻文,察看式盘图版可见,每方刻字除立夏外皆为4列,自右至左按八节、八宫、“图片六(或图片)日废”“明日”的顺序排列,其中除“立夏”外的七节名称皆有重文符号。方盘背面过圆心划一十字线,在四等分里各划一直角平分线图形“图片”,在十字线端和直角平分线端分别以三列或两列的形式顺次刻有“第一夜半冬至右行”“第三夏至”“第二冬至平旦”“第四夏至”“第三七年辛酉日中冬至”“第四夏至”“第四冬至日入”“第二夏至”(图二之右)。其中“第三冬至”和“第四冬至”之间的“第四夏至”,当为“第一夏至”的误刻。【7】
式盘的方圆二盘以盖天说为宇宙模型。式盘正面内容和《灵枢·九宫八风》密切相关。《九宫八风》载:
 

图片

图三:《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8】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疾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9】
据《九宫八风》,太乙九宫式盘之圆盘上所刻数字,乃是9日行9宫的“太一日游”所据1-9的宫数。李学勤先生称“太一日游”为太一游宫的小周期。【10】圆盘所刻“君”“相”“百姓”“将”“吏”,应是《九宫八风》所言“各以其所主占贵贱”的“贵贱”,即不同的行占对象,“所主”指方盘上的占辞,是“占贵贱”的依据。方圆二盘圆心处的圆孔说明圆盘的使用是借助旋转实现的。从以上内容来看,圆盘的直接功能是通过使用者的旋转实现所谓“太一日游”,并在此过程中依《九宫八风》所言的数术原理配合方盘完成行占。
 方盘方框线外侧刻文与《九宫八风》对太一“岁游”八宫的说明形成参照。学者多将太一岁游八宫称为太一运行的大周期。【11】不过,与《九宫八风》太一于秋分始居仓果宫46日不同,方盘中太一居仓果宫的时段为45日,由此,方盘外侧刻文合一岁365日,与《九宫八风》太一依八节顺次居八宫而成一岁366日的周期少1日。据方盘方框线外侧刻文的分列特征及刻文中的重文符号,在李零的基础上我们将刻文整理为【12】:
冬至,汁蛰,图片六日废,明日立春;立春,天溜,图片六日废,明日春分;春分,仓门,图片六日废,明日立夏;立夏,阴洛,图片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图片六日废,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图片六日废,明日秋分;秋分,仓果,图片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图片五日,明日冬至。
上述刻文中的“汁蛰”“天溜”“上天”即《灵枢·九宫八风》的“叶蛰”“天留”“天宫”。刻文意在说明太一在一岁中顺次游居八节所分之八宫,本质上是一种天文历法观念。具体而言,这是太一极星通过《九宫八风》篇首示图或圆盘中心处的“招摇”星建时分节的观念。由于极星或代表极星的“招摇”是不动的,故与圆盘“太一日游”的规则不同,方盘上的太一运行只游八宫而不入中宫。当圆盘置于方盘之上形成式盘,圆盘就被置于一岁八节、八宫流转的时空模式中,圆盘旋转由此带有某种“活式日历”的特点。此外,方盘刻文还包括位于方框线内侧八方的8条占辞,这些占辞与八节、八宫的时空方位相关联并最终通过旋转圆盘得以贞定。由此,方盘的功能在于指示一岁八节、八宫的时空轮转,并以刻于其上的占辞配合圆盘旋完成行占。圆盘在固定的方盘上旋转游宫,反映了天动地静的观念。
理解太乙九宫式盘的功能,还要注意方盘背面刻文透露的信息。背面图形类似马王堆帛书《刑德》篇中的钩绳图,不过多了“图片”图中表示四维的斜线。程少轩揭示出方盘背面的16道线与四分历冬夏二至小余运算的关系,认为“式盘背面所绘图像,就是用来推算冬夏至小余,乃至推算冬夏至干支的”【13】,诚为当论。背面刻文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分冬夏至的原因,应如殷涤非据《淮南子·天文训》和《后汉书·律历志》所言,是以一岁365¼日计算一岁,经四岁成一周期使然【14】,是四分历的反映。方盘背面与“第三冬至”并列的“七年辛酉”,殷涤非推算为文帝七年【15】严敦杰认为“七年辛酉”所据历法与四分历之颛顼历为近。【16】背面刻文“第一子夜半冬至”是式盘占法相关的历元,“第三七年辛酉”当是式盘制造者刻画的推算冬至日的参照,“七年辛酉日中冬至”,应是式盘制做时所在年份的冬至时刻【17】,制造者将其刻于式盘上,说明作为圆盘旋转理论起点的冬至日的确定,是根据其时实际所用历法确定的,这一历法应属于四分历中的某一种。式盘刻画四个冬、夏至并特意标明四个冬至时刻,应是出于准确计算二至日特别是作为圆盘旋转起点的冬至日的需要。理论上四个冬至日经四年回到原点,由于式盘太一岁游八宫的历法观念为一岁365日,当式盘使用者以岁实365¼日的四分历推算冬至日,在据式盘365日的一岁周期内以“太一日游”的形式理论上连续旋转圆盘时,圆盘旋转累积形成的冬至日每4年会比使用者据四分历确定的冬至日早1日。如果仅就式盘的设计而言,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太一“岁游”八宫居留45日的某个时段调整为46日,如可将式盘仓果宫的时段由45日调回《九宫八风》的46日,至于具体调整哪一宫,应取决于当年式盘旋转体现的八节日期和其时据以推算冬至的历法之八节日期的最佳重合度。但这样一来就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式盘,从式盘背面标注的1-4冬至来看,这一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在连续的4年内增加圆盘旋转次数加以解决的。
由上亦可推断,式盘以一岁365日而非《九宫八风》的366日,乃是最大程度减小式盘占法所据历法和四分历岁实误差的需要。相较于式盘使用者推算冬至所据四分历365¼日的岁实,以365日而非《九宫八风》的366日设计方盘上的历法刻文,误差最小。应当说,太乙九宫式盘占法原理体现的历法原本应同于《九宫八风》的366日,方盘刻文合一岁365日乃是调和四分历和式盘占法的产物。这样,围绕式盘就存在三种历法,一是方盘正面太一岁游八宫、一岁365日(改造366日的结果)的历法,这在式盘中已是一种带有数术色彩的天文观念,其历法起源较早【18】;二是方盘背面所刻图文体现的以冬至为起算点的四分历;三是“七年辛酉”体现的式盘使用者据以推算冬至的历法,此一历法亦属于四分历。当然,后两种历法有可能重合。程少轩注意到了数术文献中的不同历法形式,区分了“编纂使用历法”“贞卜使用历法”和“实际所用历法”,【19】这一点亦适用于太乙九宫式盘。
由上可知,方盘背面图文在式盘中的功能,在于确立冬至的干支,从而为“以冬至之日”为理论起点的太一“岁游”和“太一日游”特别是“日游”这一体现于圆盘旋转的式盘操演提供依据。当然,冬至日确定后,其余七节日期以式盘使用者实际所据历法亦可确定,但这会出现与式盘太一居宫时段所成其余七节日期不一致的情形。本文认为,式盘使用中除冬至外的七节日期,应是以方盘所示太一居宫时段为推算依据。这样,方盘背面图文在式盘使用中的真正意义乃是确定圆盘旋转起点的冬至日。
 
二、“太一日游”对应圆盘的旋转方式
 
以上是对式盘功能的说明,这是还原式盘用法的前提。推演式盘用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圆盘在方盘中“太一日游”的方式问题。目前对式盘用法的不同观点多因在这一点上的不同意见所致。我们按照《九宫八风》的叙述,以冬至为起点来探究“太一日游”的法则。
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是《灵枢·九宫八风》描述的“太一日游”的法则。据此,“太一日游”的基本规则,是冬至日从叶(汁)蛰1宫始,依1-9的数序顺次游宫,至第10日返于叶(汁)蛰宫。这里作为“日游”起点的叶(汁)蛰宫,是“日游”模式下的九宫之一,体现为圆盘上的数字“一”,不同于“岁游”模式下体现于方盘冬至处的八宫之汁(叶)蛰宫。据《九宫八风》,“太一日游”的累积日期受到了“岁游”模式下太一居叶(汁)蛰宫46日的限制,故太一“日游”九宫的运行,需经“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的5个周期的循环后,于第46日返于九宫之叶(汁)蛰宫。上述“日游”观念体现在圆盘的转动上,则是冬至将圆盘的数字“一”转至方盘汁(叶)蛰宫处,之后每日依宫数顺次转动,至第46日时复将“一”转至汁(叶)蛰宫。由于此日“岁游”的太一仍居留于八宫之汁(叶)蛰宫,并未交节换宫即“太一移日”,故此日圆盘上代表九宫之汁(叶)蛰宫的“一”仍按本时段的“日游”法则转动。还需指出,“冬至之日”虽同为“日游”和“岁游”的起点,但在式盘的观念中冬至乃太一“岁游”而分八节的产物,故“在冬至之日”这一圆盘旋转的时间起点表明,“岁游”乃是具有鲜明数术色彩的“太一日游”的天文历法框架和前提。
以上是冬至起46日内“太一日游”的法则及对应圆盘的旋转方式。问题在于其余七节时段内太一以何种法则实现“日游”。关于此点,程少轩撰文对此前存在的两种方案提出了批评。这两种方案,一是金代道士闲邪聩叟《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中以太一岁游八节所在宫位为起点并依宫序游徙的模式,二是孙基然强调的不受“岁游”影响而以固定的1-9九宫数序游宫的“日游”模式,【20】以上两种模式本文分别称为A方案和B方案。程文强调“太一日游”的规则应是“以太一大周期所居宫位为起点,以按大周期旋转的天盘上的数字为序逐日游徙于九宫”【21】(本文称为C方案)。以立春始46日为例,程文认为第1日圆盘上的数字“一”应对准地盘上的“天溜”,该日圆盘数字指向方盘的宫位即此46日内“日游”的宫序,太一按此宫序逐日游宫,即第1日天溜,第2日仓果,第3日阴洛,第4日上天,第5日招摇,第6日汁蛰,第7日新洛,第8日仓门,第9日玄委,第10日复归天溜。【22】
程文提出的新“日游”方案C实际上仍存在问题。首先,依C方案,圆盘上的数字在式盘使用中仅具标示数字所指方盘宫位的作用,由此,圆盘上的数字与九宫的对应关系便不复存在,太一“日游”所居宫次就不再与宫数发生固定联系。但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圆盘的数字应源于《九宫八风》篇首示图中提示的宫数,据《九宫八风》篇首方图,九宫与数字的对应关系是确定的,这一点如同右侧圆图中八宫与八卦的对应关系是确定的一样。并且《九宫八风》篇首方圆图与式盘的方圆二盘本质上有同构性,从原理上看,圆盘上的数字应是据《九宫八风》方图提示的九宫数替换圆图中八卦的结果,之所以如此,应是出于以圆盘旋转的形式直观呈现《九宫八风》所言“从一处至九日”的“太一日游”的需要。也就是说,圆盘上的数字本身就是为代表九宫数而存在的。这样,剔除圆盘数字与九宫对应关系的C方案,不仅缺乏依据,亦与《九宫八风》的观念相悖。其次,C方案的“日游”模式中,太一所游宫位不再是圆盘上数字代表的九宫,而是方盘上显示的宫位。实际上,方盘上的宫位与圆盘数字代表的九宫是两种不同游宫形式的宫位,二者在意涵上有实质差异,一为“岁游”宫位,一为“日游”宫位,前者是太一分八节的历法观念,后者是太一游九宫的数术原理,【23】前者所游宫序依八节交替而非以宫数进行,后者按1-9的数序进行,C方案混同了两种宫位的区别。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太一日游”依1-9的宫序进行,除《九宫八风》的说明外,其他文献亦可参证,如郑玄注《易纬》及《五行大义》引《黄帝九宫经》皆言太游九宫存在一个自坎至离的过程,【24】此过程中的数字变化合于《九宫八风》篇首方图的宫数和后天八卦数,这说明太一游九宫反映在1-9的数序上有固定规则。这样,C方案抛开宫数1-9所对应九宫的“日游”模式就缺乏文献支持,这是C方案无法成立的又一原因。
“日游”模式的C方案是基于两点提出的,即“既可以保证太一运行的大小周期'本宫一致’,又可以与式盘天盘数字方位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相匹配”【25】。其所言“本宫一致”,是指圆盘转动行“太一日游”时圆盘上的起始宫位与对应方盘上的宫位相同。实际上,追求圆盘在方盘上转动时的“本宫一致”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因为体现在圆盘上的“太一日游”是神煞意义上的“太一”据数序逐日顺游九宫,由此产生的是数术原理,而体现于方盘上的“太一岁游”表达的则是极星通过招摇星依八节之序游徙八宫,由此产生的是天文历法观念。二者的区别使“太一游居某宫”在两种游宫形式下具有不同内涵:“岁游”模式下的“太一游居某宫”,意味着八节之某一节开始并延续46日或45日,而“日游”模式下,“太一游居某宫”意味着神煞太一在某日居九宫中的某一宫,两种游宫形式中的宫位已被置于不同观念之中而不可通约。也正是由于此,“岁游”模式下太一居八宫之某宫的同时神煞太一还能游徙于九宫,即使圆盘转动时数字代表的宫位与方盘上的宫位发生重合,二者的内涵亦不相同,这在根本上是由大小周期的不同所致。程文提出的“日游”方案对这种不同缺乏重视。至于程文认为其“日游”方案“可以与式盘天盘数字方位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本文认为亦不成立,因为这一想法试图将圆盘旋转的起始宫位体现于方盘上,事实上圆盘旋转游宫时的宫位变化是在圆盘自身内通过其数字变化体现的,并不能延伸和通约到方盘的宫位上,否则就会混淆圆盘和方盘宫位代表的不同内涵。
由此看来,有关“日游”的C方案并非太一游九宫的真实面目。我们再来看闲邪聩叟的A方案。《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以“岁游”八节的相应宫位为“日游”起点,九宫循环以此为起点并按宫序进行。这与C方案同样混淆了方圆二盘的宫位因“岁游”和“日游”而获具的不同内涵,只不过其非如C方案那样,以圆盘在八宫之某宫旋转的第1日圆盘数字所指方盘上的宫位为“日游”之序。二者皆试图寻找圆盘转动时和方盘宫位的某种对应,并不符合《九宫八风》和相关文献对“太一日游”的说明,同样不能作为圆盘旋转的规则。
程少轩(C方案)和闲邪聩叟(A方案)的两种“太一日游”模式均存在问题。在上述ABC三种方案中,孙基然的B方案以1-9的数序作为太一游九宫的规则,是符合《九宫八风》原意的。如前文所言,这种方案在郑玄《易纬》注和《五行大义》所引《黄帝九宫经》中皆能找到对应的说法。实际上这一方案在早期的太乙式盘研究中亦为李学勤、严敦杰等学者所遵循,【26】这是理解《九宫八风》的“太一日游”及对应圆盘旋转规则的正确思路。
总之,太乙九宫式盘之圆盘的转动规则,是依1-9的固定数序游徙所对应的九宫,其所游宫位与方盘上的宫位在意涵上无法通约,这一点源于太一游宫的大小周期差异。但二者并非没有关联,这种关联表现为太一行九宫是在八节构显的天文历法框架内进行的,太乙九宫式盘的圆盘在方盘上旋转使用,实已表明了这一点。由此就产生了圆盘在方盘上旋转的意涵问题。以立春始的46日为例,第1日按“日游”规则将圆盘的“一”转至方盘天溜宫处,其代表的意涵是:神煞太一在极星太一“岁游”居天溜宫46日的第1日,游居于九宫之汁蛰1宫。余仿此。
明确了太乙九宫式盘的功能和圆盘的转动规则,我们就可以对式盘的用法进行复原和推演。
 
三、太乙九宫式盘的操演方法复原
 
结合太乙九宫式盘的内容、功能和《灵枢·九宫八风》等文献的说明,我们可以复原式盘的用法。概言之,式盘的操演有三个步骤:一是据其时实际使用的历法确定当年冬至日,为圆盘旋转提供时间起点;二是转动圆盘,按1-9的数序周期性地从冬至起行太一游九宫;三是在旋转圆盘的过程中完成行占,图示如下:
使用步骤
具体内容
注意事项
第1步
确立冬至日
据其时所用四分历确立冬至日,每4年圆盘多旋转1次
第2步
旋转圆盘
从确立的冬至日始按19宫数依次进行
第3步
配合方盘行占
除确立的冬至日外,其余7节日期以方盘46(45)日的累积进行推定
式盘使用的第一步是确定其时所在年份的冬至日,这是式盘操演的前提。式盘背面的“七年辛酉”作为式盘制造时所在年份的冬至日,此年后的式盘使用者应据“七年辛酉”推算其时所在冬至日,并据与“七年辛酉”对应的“第三冬至”逐次调整其所在冬至日对应式盘背面的数序,即在式盘背面第1-4冬至中进行调整。理论上当使用者所在冬至日对应式盘背面的“第四冬至”而转入“第一冬至”时,经从“第一冬至”至“第四冬至”的四次轮转,日数总和就较体现方盘一岁365日的圆盘轮转总日数多1日,即会比方盘365日一岁所确立的冬至后延1日,这样,在自“第一冬至”始的方盘连续旋转中,至“第四冬至”结束时圆盘须多转1次,以与365¼日的四分历岁实相合。冬至日确立后,式盘使用时所据的其余七节日期,只能由方盘上的46日或45日及其累积依次确定,这是由方盘一岁365的刻文决定的。
式盘使用的第二步,是从上述冬至日始旋转圆盘行太一游九宫,并在第46日(或45日)的“明日”顺次交节换宫而体现《九宫八风》所言的“岁游”。理论上太一游九宫应每日旋转1次而游1宫。以冬至日为例,冬至当天将圆盘的“一”对准方盘汁蛰宫处,第2日将圆盘的“二”对准汁蛰宫,之后依数序进行,经5个9日循环后,第46日属“岁游”模式下太一冬至起居八宫之汁蛰宫的时段,故此日仍须将圆盘的“一”对准方盘汁蛰宫处。此后是立春始太一“岁游”八宫之天溜宫的46日。太一“岁游”居天溜宫的第1日,亦即此前岁游居汁蛰宫第46日的“明日,其时行太一游九宫,要将圆盘的“一”对准方盘天溜宫处,余8日依数序分别将圆盘数字对准方盘天溜宫处,如是经5个9日循环后,第46日再次旋转圆盘,将圆盘的“一”对准天溜宫。其余6节仿此。不过在包含45日的时段,第45日正好是第5个9日周期的结束,“明日”顺次移宫,如此圆盘数字“一”就不会在本周期内多对准方盘宫位1次。每日旋转圆盘行太一游九宫,是理论上的圆盘用法,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据当日距当年冬至日的天数,推算应于某一节起的八宫之某宫而行“太一日游”,并进而推算“日游”处于第几个9日周期的某日,以此判定小周期的太一居何宫位,从而将圆盘对应的数字直接转至“岁游”八宫的宫位处。
式盘使用的第三步,是在第二步太一游九宫的小周期运行及作为此种运行之天文历法框架的太一“岁游”过程中,据太一所在位置行占。结合《灵枢·九宫八风》和式盘的内容、功能可以判定,太一运行至下列位置时可以行占:一是大周期“岁游”八宫过程中太一居八宫位置的第1日;二是“岁游”八宫过程中太一居二分二至对应宫位的当日;三是小周期“日游”过程中太一居中宫之日。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太一“岁游”居八宫之某宫的第1日,即《九宫八风》所言的“太一移日”,据《九宫八风》,此日行占可称为“太一移日占”。在太乙九宫式盘中,方盘上太一居留八宫46日的宫位所对应刻文有“图片日废”句,这里的“废”字有的学者认为是此日太一不游宫或太一休息,【27】相应地表现在式盘操演上则是该日圆盘不转动。应当说,这种说法并无依据。从式盘带有的“活式日历”特征来看,一岁时日的推移理论上靠圆盘逐日旋转来体现,且《九宫八风》强调太一“日游”乃“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这样,“太一在第46日休息”的说法不可取,实际上“废”字非指此日太一不游宫,而是指该日没有行“太一移日占”的意义,因为在太一“岁游”八宫之45日时段的“明日”即第46日,恰是可行“太一移日占”的移宫之日,但在太一“岁游”八宫居留46日的第46日,太一在“岁游”时段上仍属本宫而无法行“太一移日占”,故言“废”,式盘的“废”字是就无实际行占意义而言的,其余刻文中的“废”字与此同。
当太一“岁游”居八宫之某宫的首日时,可行“太一移日占”。方盘外缘刻文中的“废”字,表明式盘保留了此种占法。据《九宫八风》,“太一移日占”以交节换宫日有无风雨及风雨相较该日的先后为占候,所谓“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此种占法以一岁之运为行占对象,一岁可占8次,这8次的行占日,是从式盘使用者确立的冬至日始并以46日或45日的间隔顺次推定的。“太一移日占”本质上是一种天人感应的气象占,占辞不见于式盘,需以《九宫八风》为参照。
除“太一移日”占外,太一在二分二至日及太一居中宫时亦可行占。圆盘所刻“君”“相”“百姓”“将”“吏”,与《九宫八风》“占在君”“占在相”“占在百姓”“占在将”“占在吏”的说法相应。据《九宫八风》,这五种对象的行占日分别在“冬至之日”“春分之日”“夏至之日”“秋分之日”以及“太一在中宫之日”。从《九宫八风》的说明来看,以上二分二至日是表示时间节点的概念,指二分二至当日,反映在式盘上,就是太一“岁游”(大周期)居方盘四正宫的首日。“太一在中宫之日”则指太一“日游”(小周期)行九宫过程中居第5宫之日。参照《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的说法,上述占法可称为“五宫占”。据《九宫八风》,“五宫占”皆以“疾风折树木,扬沙石”的“变”兆为占候,实质上是一种风占术。方盘于四仲、四维刻有五宫占的占辞,其中以“君”“相”“百姓”“将”为对象的四宫占因分别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进行,故其占辞是固定的,只有当上述二分二至日有“疾风折树木,扬沙石”的“变”兆发生时才需查看对应占辞,一岁内“君”“相”“百姓”“将”各有1次行占机会。“五宫占”中以“吏”为行占对象的中宫占在八节划分的每个46日(或45日)时段内太一居中宫时进行,每一时段太一有5次居中宫之日,一岁共40个行占日,其占辞随八节转换相应地有8种可能,【29】不过在每一个46日或45日的时段内,中宫占的占辞是固定不变的。
在式盘操演上,于二分二至日行“五宫占”中的四宫占。冬至日将圆盘数字“一”转至方盘汁蛰宫处,若该日有“变”,则查看圆盘“一君”指向方盘的占辞,即“当者有忧”,此日起顺延两个46日后的第1日乃方盘上的春分日,此日将圆盘数字“一”转至方盘仓门宫处,若该日有“变”,查看圆盘的“三相”指向方盘的占辞为“当者显”。此日起经太一“岁游”居八宫之仓门宫的46日和居阴洛宫的45日,“明日”太一将换宫而居上天宫,此日将圆盘数字“一”转至方盘上天宫处,此时圆盘的“九百姓”指向方盘的占辞为“当者有忧”。此日起经太一居上天宫的46日和居玄委宫的46日,“明日”太一将“岁游”换宫而居仓果宫,此日将圆盘数字“一”转至方盘仓果宫处,若该日有“变”,查看圆盘上的“七将”指向方盘的占辞为“当者显”。这样,“五宫占”之四宫占的占辞共有两种可能【30】,即“当者有忧”和“当者显”,前者的行占对象为“君”“百姓”,后者的行占对象是“将”和“相”。
“五宫占”之中宫占对应在式盘操演上,于太一小周期运行中的第5日进行。圆盘上并无数字5,这就有一个问题,即太一居中宫之日体现在圆盘旋转上以何标识与方盘对应。程少轩认为圆盘和方盘的圆心处原先应有铆钉,古文“五”与“×”相似,“五”应借用了“二八”与“四六”两条连线交汇的线条“×”,并表现在脱落的铆钉上。【31】从式盘形制上看,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圆盘旋转时仅以圆心处的铆钉为标识而指向方盘,因为据此种理解,式盘操演中表示太一居中宫时的圆盘圆心实际上无论圆盘是否旋转及如何旋转,其始终指向方盘的任一处,这样一来,“日游”的第5日旋转圆盘时,圆盘的旋转方式就有任意性。由此,孙基然以圆心处“吏”字指向方盘的说法【32】更为合理。
明确了中宫占的圆盘旋转规则,我们以冬至日始46日为例说明其操演方法。此时段内太一第1次居中宫之日为冬至始的第5日,此日转动圆盘,将圆心处的“吏”字指向方盘汁蛰宫处,若该日“有变”,则查看“吏”所指向的占辞,即“当者有忧”。在太一“岁游”居汁蛰宫的46日内,太一经“日游”于第14、第23、第32、第41日复居中宫,这几日若“有变”,占辞与太一首次居中宫时相同。也就是说,中宫占的断占结果,在每节始的46日或45日内是相同的,一岁8节有8种可能,分别为“当者有忧”“当者病”“当者有喜”“当者有僇”“当者显”“当者死”“当者有盗争”“当者有患”。
上述“太一移日占”和“五宫占”是据式盘的内容、功能和《灵枢·九宫八风》的说明相印证而推演的式盘用法。此外,《灵枢·九宫八风》还言及一种“视风所从来而占之”的占法,从“视风所从来”看,其与“五宫占”一样皆属风占的范围。在《九宫八风》中我们看到此种风占术的特点是“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这是一种太一居中宫时据吹向中宫之风的特点行占的一种占术。不过,《九宫八风》未详言此种占法,而是将其转化为理性化的医学观念,以“日游”居中宫之日由所在“岁游”宫位方向吹来之风为“实风”,与之方向相反的为“虚风”,阐明了八“虚风”对人身的致病之由,强调“避风,如避矢石然”。【33】式盘在此种医学观念中的作用是确定太一居中宫之日。从《九宫八风》“从其所居之乡来”看,其所言“八风”是一种与八节对应的季候风。值得注意的是,在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篇中,有一种据来风性质行占的“八风占”,简1977—1979载:
【风】从渘风来,疾而暴。击之,破军禽(擒)将,风从弱来,疾而暴。疾从而击之,破军禽(擒)将。【风】从凶风来,疾而暴,主人与客分。祸风北多则客胜,东多则主人胜。【34】
文中的“渘风”“凶风”为该篇《八风图》绘于八方的风名,八风分别为“大刚风”“晳风”“刚风”“凶风”“晳周风”“渘风”“生风”“弱风”【35】,此八风之名与《五行大义》《灵枢·九宫八风》基本相同【36】;文中的“客”“主人”在此是指战争中进攻和防守的一方【37】,这是兵阴阳的风占术,其据来风名称体现的性质行占,此在《八风图》中有明确说明,所谓“凡晳、晳周、刚、大刚、凶风皆利为客,生、渘、弱风皆利为主【人】”【38】。这种据来风性质判断兵战吉凶的思想,在《五行大义》和《乙巳占》中亦有类似说明,【39】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天人感应观念。银雀山汉简强调据来风性质、特点行占,但未言何日察风辨向,而秦汉间的《灵枢·九宫八风》【40】据以阐述八风医学观念的是一种“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视风所从来而占之”的方法,据此,银雀山汉简兵阴阳的风占术应如《九宫八风》一样,于太一小周期“日游”居中宫之日察风辨向是没有问题的。据汝阴侯墓发掘简报,墓主人为夏侯婴之子夏侯灶,【41】墓中与式盘一起随葬的物品还有铁剑、铜弩机、木弓、铜簇铁杆箭等兵器【42】,从这一点来看,太乙九宫式盘应具有军事功能,这亦符合夏侯婴因军功被封为第一代汝阴侯的事实。结合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中兵阴阳的风占术,汝阴侯墓太乙九宫式盘应是施行该种风占术时推演太一居中宫之日的工具。汝阴侯墓太乙九宫式盘的方盘未刻八风名,而银雀山汉简《八风图》标有八风方位、名称以及何风“利为客”“利为主(人)”的占辞,但却没有推演何日行占的工具。由此,本文推测,太乙九宫式盘这种兵阴阳的“八风占”应是与类似银雀山汉简的《八风图》一起配合使用的,前者用于确定太一居中宫之日,后者用作“八风占”的断占依据。可能由于盗墓【43】或腐烂等原因,汝阴侯墓中类似银雀山汉简的《天地八风图》我们已无法看到。
依上述推断并结合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有关兵阴阳风占术的说明,我们可以还原式盘用于作战的“八风占”的操演方法。首先,是确定太一居中宫之日;其次,以侯风之法【44】察视吹向中宫之风的性质;最后,据“利客”“利主”的原则断占。以“岁游”居汁蛰宫的46日为例,太一“日游”居中宫之日,是据其时实际所用历法确定的冬至日始推算的第5、第14、第23、第32、第41日,上述5日到来时,将圆盘的“吏”字对准方盘汁蛰宫处,以侯风法察视吹向中宫之风的来向并判断其为八风之何种风,假如来风为北方大刚风,据“凡晳、晳周、刚、大刚、凶风皆利为客”的断占原则,断为“利为客”,即于进攻的一方有利。“岁游”八宫的其余7宫内太一“日游”居中宫之日各有5日,占法仿此,一岁可占40次。显然,这种兵阴阳的“八风占”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强的机械性。
 
结语
 
方圆二盘的功能和圆盘的转动规则,是太乙九宫式盘用法复原的两个关键问题。圆盘通过旋转体现神煞太一的小周期运行即“日游”,进而与极星太一在方盘八宫内的大周期运行即“岁游”相契,从而模拟一岁时日推移,并在此过程中于特定时日通过圆盘上的数字或圆心处的“吏”字指向方盘相应占辞的方式行占。方盘正面通过刻画太一在冬至始以46日或45日为周期顺次居留八宫的“岁游”,为体现于圆盘的“太一日游”提供天文历法框架并确定“日游”起点,方盘背面刻文为推算圆盘旋转起点的冬至日提供参照,以推算的冬至日为起点连续旋转圆盘,每4年需调整旋转次数1次,这是由其时所用四分历365¼的岁实和方盘一岁365日的差值决定的。太一大小周期的差异,使圆盘旋转无需在式盘体现的八节当日遵循与方盘八宫宫位一致的原则,圆盘旋转按1-9的宫次进行,这符合相关文献对太一游九宫的记载。
太乙九宫式盘的操演,首先应据方盘背面“第三冬至”所在日“七年辛酉”推算使用者其时所在年份的冬至日,然后理论上应于此冬至日始旋转圆盘行“太一日游”,按1-9的数序转动圆盘并将相应数字指向方盘汁蛰宫处,第5日居中宫时以圆盘圆心处的“吏”字代替数字5,这一圆盘转动规则以9日为周期重复进行,在第46日时仍以圆盘数字“一”对准汁蛰宫。在太一“岁游”其余7宫时段内仍按相同规则转动圆盘,圆盘转动中数字“一”指向方盘的宫位同于“岁游”的宫位移换,只不过在45日的时段无需第6次转动圆盘的数字“一”对准方盘上相应的宫位。
出土太乙九宫式盘包含三种占法,即“太一移日占”“五宫占”以及兵阴阳的“八风占”,这三种占法在式盘使用者转动圆盘而带动的时日推移中据特定时日和占候进行。具体而言,于“岁游”模式的交节换宫日行“太一移日占”,在二分二至日行“五宫占”之四宫占;在“日游”模式的太一居中宫之日行“五宫占”的中宫占及兵阴阳的“八风占”,上述日期以推算出的冬至日及此日起据方盘的46日或45日顺次推定,式盘在“中宫占”和“八风占”中的作用是确立太一居中宫之日。其中,“五宫占”之四宫占的占辞有2条,“五宫占”之中宫占的占辞有8条,“八风占”的结果在太一“岁游”八宫的每一时段有“利客”“利为主(人)”2种可能。

注释:

【1】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12-32页。

【2】《黄帝内经太素》亦存《九宫八风》篇,李学勤先生注意到了太乙九宫式盘刻文中的概念与《太素》更为接近(见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238页。)《太素》的《九宫八风》与今本《灵枢·九宫八风》当是两个不同传本,从《太素》(日本仁和寺抄本)中《九宫八风图》的八卦配干支来看,今本《灵枢经》的“合八风虚实邪正”图更古朴,且其方圆二图恰与式盘有同构性。据此,本文以《灵枢·九宫八风》为参照,这也是目前学界研探太乙九宫式盘时的通行做法。

【3】李学勤、严敦杰、孙基然、程少轩等学者对此都有说明,但式盘的用法目前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4】见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25页。

【5】见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图版三,载《文物》1978年第8期。

【6】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16页。

【7】对此,严敦杰和程少轩已有说明。见严敦杰《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36页;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地盘背面图文新解》,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8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251页。

【8】图像采自中华书局1936年印《四部备要》之《灵枢经》卷十一,据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9】刘衡如《灵枢经·校勘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84-185页,该书以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文中“数所在……终而复始”句,当据涩江抽斋校本校订为:“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对此,笔者已有说明,见拙文《〈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游宫”的两个问题》,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第41页。“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句后据文意当为句号,指“五宫占”言,今据改。“如避矢石然”句,刘校本原作“如避矢石,然”,今据上下文及《中华道藏》所录《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据明道藏本)改,见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0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年,第519页。文中“后之则多旱”的“旱”、“疾风”的“疾”,均据刘校本页下注改正。

【10】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第236页。

【11】李学勤先生最早将太一“岁游”称为“大周期”,见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第236页。

【12】本式盘刻文参考了李零整理的刻文,并据式盘内容对标点有所修正。李零整理的刻文见《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98-99页。

【13】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地盘背面图文新解》,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8辑,第252页。

【14】殷涤非《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41-342页。

【15】殷涤非《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40页。

【16】严敦杰《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36页。

【17】李学勤先生认为刻文“七年辛酉”说明式盘是为该年使用而制造。见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第239页。

【18】《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见王世舜、王翠叶译著《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7页。

【19】程少轩《马王堆帛书〈刑德〉、〈阴阳五行〉诸篇历法研究——以〈阴阳五行〉乙篇为中心》,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2分,2016年,第315页。

【20】参阅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74-76页。

【21】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76页。

【22】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77页。

【23】参阅孙功进《〈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游宫”的两个问题》,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

【24】《五行大义》引《黄帝九宫经》:“其数则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太一行九宫,从一始,以少之多,顺其数也。”郑玄《易纬》注:“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分别见[隋]萧吉著、钱杭点校《五行大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9页;林忠军《易纬导读》,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第94页。

【25】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76页。

【26】见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第239页;严敦杰《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36页。

【27】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丛论》,第239页;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77页。

【28】严敦杰较早指出了“废”字的正确意涵。见氏文《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载《考古》1978年第5期,第336页。

【29】孙功进《〈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游宫”的两个问题》,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第45页。

【30】经用式盘模型演练,得出的结论是四宫占的占辞有2种,而非此前笔者据《九宫八风》文字推演的4种(见孙功进《〈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游宫”的两个问题》,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第44-45页),现予修正。

【31】程少轩《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九宫运行复原》,载《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81页。

【32】孙基然《西汉汝阴侯墓所出太一九宫式盘相关问题的研究》,载《考古》2009年第6期,第78-79页。

【33】孙功进《〈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游宫”的两个问题》,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第46页。

【34】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233页。

【35】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二],第232页。

【36】杨安《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图”的再复原及相关说明》一文中的八风对比表,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1期,第60页。

【37】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二],第195页。兵阴阳中的“主”“客”还有其他含义,如《乙巳占·五音客主法第八十七》:“日辰为客,加时为主人,六甲为客,以其行本位不动为主人……两军对,先动为客,后动为主,两人相击,先举手为客,住者为主人,外来为客,在内为主人……。”引文见陆心源辑《乙巳占》卷十,光绪二年刻本。

【38】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二],第232页。

【39】《五行大义》:“大刚、小刚客胜,大弱、小弱主人胜,凶有凶害之事,谋有谋逆之人,折为将死,婴儿风主人强,此并兵家观客主盛衰,候风所从来也。”见[隋]萧吉著、钱杭点校《五行大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05页。《乙巳占》有关以八风占断主客情势的说明,见卷十《占八风知主客胜负法》,载陆心源辑十万卷楼丛书《乙巳占》,光绪二年刻本。

【40】章太炎认为《灵枢》作于始皇并天下前的战国后期,魏尧西认为《灵枢》编写于秦始皇时。见潘文奎等点校《章太炎全集·医论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98页;魏尧西《<灵枢>为秦始皇时代官修医典》,载《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6月号,第254-255页。

【41】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18页。

【42】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14页。

【43】据发掘简报,M1墓椁室有盗洞,M1 和M2均有盗掘现象。见王襄天、韩自强《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8年第8期,第12页、第13页。

【44】参阅《乙巳占》卷十《侯风法第六十八》,载陆心源辑十万卷楼丛书《乙巳占》,光绪二年刻本。

图片

此文原载《周易研究》2023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