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罗盘上的太阳“方位”和“时辰”(二)

 战略与时政 2020-07-21

司南演变为指南针、罗盘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

《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组成。

图 司南

汉代,三式之一的“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

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

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

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

罗盘的前身叫做“六壬栻盘”。

六壬栻盘大约创制于秦汉时期,早期多以木髹漆为之,至东汉方有以铜为之,由于木之易朽,故存世甚少,世人知之者无多。

《唐六典·太常寺·太卜署》:“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丞为之贰。一曰龟,二曰兆,三曰易,四曰式。 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式,并禁私家畜,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凡用式之法。(《周礼》:‘太史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云:‘抱式以知天时也。今其局以枫木为天,枣心为地,刻十二神,下布十二辰,以加占为常,以月将加卜时,视日辰阴阳以立四课:一曰日之阳,二曰日之阴,三曰辰之阳,四曰辰之阴。四课之中,察其五行,取相克者,三传为用。又辨十二将、十二月神。十二将以天一为首,前一曰螣蛇,二朱雀,三六合,四勾陈,五青龙;后一曰天后,二太阴,三玄武,四太常,五白兽,六天空。前尽于五,后尽于六,天一立中,为十二将。又有十二月之神:正月登明,二月天魁,三月从魁,四月传送,五月小吉,六月胜光,七月太卜,八月天闰,九月太冲,十月功曹,十一月大吉,十二月神后。凡阴阳杂占,吉凶悔吝,其类有九,决万民之犹豫:一曰嫁娶,二曰生产,三曰历注,四曰屋宅,五曰禄命,六曰拜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

《唐六典》卷十四记载,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栻盘者,古之天文仪器也,上圆下方两盘重叠以合天圆地方,上刻北斗、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旋之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非知识渊博者莫能解也,亦非凡夫俗子所用之物。以一小器,便知天文地理,体现了古人高深的智慧。

六壬式盘分为天盘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

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

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四隅。

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

国博藏有一面六壬栻盘,武威出土;另在安徽淮南一带出土一件,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西汉六壬栻盘(安徽汝阴侯墓出土)

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栻盘,上为小圆盘(即天盘),直径9.5厘米,厚0.15厘米。圆心有小孔,孔上安一铜泡钉,与下面的方盘相通6面刻北斗七星星座。边缘分三层刻划.外层按逆时针方向刻二十八宿中宸刻二十八个圆点于各宿的顶上3里刻十二月次。下盘的方盘,即为地盘,边长13.5厘米,厚1.3凰米。中间放小圆盘的地方特稍尖起。方盘边至圆盘间刻两道方框线,框内外有三层文字:外层是二十八宿,每边七宿;中层十二地支,每边三个;内层是天干,每边两个,而把戊己刻在四角。天干地支的顶上都刻有一个圆点。圆盘和方盘的背面都是素面无文字。这个栻盘出土时放在一个漆木盒内,盒已残歧,仅存盒盖。
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县磨咀子62号墓中出土漆木六壬式盘一件,经推算年代为西汉末期。天盘直径6.0厘米,由里向外依次为北斗七星、十二月将、二十八宿。地盘边长9.0厘米,由外向里依次为二十八宿、十天干之八干(无戊己)和十二地支。
1931年在朝鲜乐浪遗址彩箧冢石岩里201号墓和1925年在乐浪遗址五官掾王盱墓中各出土木胎髹漆六壬栻盘一件,均残缺不全,经推算年代分别为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天盘由里向外依次为北斗七星、十二月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二十八宿。

到了唐代出现《黄帝宅经》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

“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相同。  

《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将罗盘的来历说的很清楚:“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

关于二十四分法,古代曾既用以定向,也用以纪时二十四时作为一种纪时制度,名称与时序,全同罗盘上的“二十四山”即二十四向或“二十四至”、“二十四到”。

如东汉张衡等用“古浑仪法”,在浑仪赤道圈上“署以维辰”即以四维、八干、十二辰,合分二十四时刻划;又在地平圈上以“方位维辰”即二十四向表示地平方位;二十四分法既纪时,又标向

而且,除按罗盘二十四山向正中点即子午中线取作正山向、即“正针”取向法外,又有“缝针”,即把罗盘上丙山(即丙时)和午山〔即午时)的分界线,作为取向的正中心线,这叫“应先天之气”的“前缝针”,使太阳到方较“正针”取向法在时刻上提前了30分钟

此外,又有所谓“应后天之气”“后缝针”取向法,即以罗盘上午山与丁山的分界线作为取向的正中心线,这一取向法又使二十四时较之“正针”取向法延迟了30分钟

这种“正针”、“前缝针”、“后缝针”制度,流行于风水术,也以唐代为始,延续至明清以降。

南宋曾三异的《同话录》是最早提出罗盘的名称,书中说:“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里的“地螺”地罗是从古地盘向罗盘过渡的名称。

“旱罗盘”真的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吗?

古人在没有发现磁石之前,是用“立竿见影”,也就是“圭表测日影”,即日照方位的“土圭”,先定东西方位再定南北方位的。

最初用磁针指示方位的工具是以先天十二支为地盘,后天八干四维为天盘,合并为天地盘的司南。司南的形状类似汤匙。

针形的磁针直到唐朝晚年才有的,廖禹《阴契阳符》还称为土圭

据古书说,罗盘有水罗盘、旱罗盘之分。

也就是,罗盘的制式上有水罗盘和旱罗盘的区别,“水罗盘”是浮体磁针,“旱罗盘”是中轴支撑式磁针。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形式,后者据说是明代以后由国外传来。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时有4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碗唇法用于航海的多是水浮法指南针

一直以来,都认为“水罗盘”即磁针浮在水中的水罗盘与指南浮针一脉相承,是中国的发明

而磁针用支轴支承的“旱罗盘”欧洲所发明,后者经由日本船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旱罗盘是16世纪以后的事了。

不过,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张仙人俑与旱罗盘(文化史海拾零)》提到:

“长期以来,旱罗盘的诞生国度及时代悬而未决。有人认为旱罗盘欧洲发明,直至16世纪初日本传入我国然而,1985年5月,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朱济南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大部分陶俑底座有墨书题名。其中有一件题名“张仙人”的俑,高22.2厘米,手捧一件大罗盘,是古代风水先生的形象。此罗盘模型磁针装置方法与宋代水浮针不同,其菱形针的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形象地表现出采用轴支承的结构。一件文物解决了学术界多年未决的问题,它雄辩地证明:早在12世纪,我国就已使用旱罗盘确定方位,较传统说法提前了三四百年

图 张仙人俑与旱罗盘

1985年5月,江西省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在窑背山发现一座古墓。该墓出土文物丰富,除金质饰件、水晶佩挂、文房用具、陶瓷、铜器等之外,还出了七十余件各式瓷俑。其中有座底墨书“张仙人”的张仙人俑一式两件,瓷土作胎,胎土细匀,素烧,火候偏低,系侍立状圆雕,由模印贴塑而成,高22.2厘米。风水先生“张仙人”俑,“眼观前方,炯炯有神,束发绾髻,身穿右袵长衫,左手抱一罗盘”。

事实证明,不管是水罗盘还是旱罗盘,都是中国发明的。罗盘上涉及的三种测定东西南北方向的技术(太阳日影、地磁和北极星方向),而这只有中国人才拥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