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深林 4 - 2

 夏天微语789 2024-01-24 发布于江苏

仁地 仁地物语 2024-01-22 09:56 发表于辽宁 5人听过

四,

我们的汽车兵登场啦。

盘山公路、冰雪路面、陡坡、悬崖、急转弯,险象丛生。

汽车运材是一个即辛苦又危险的工作。连队第一次到林区担任运木任务,连长谢长安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汽车运材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成为林业运材的主要方式。大小兴安岭开发历史距今已有100多年,最早始于俄国人修西伯利亚铁路,在铁路沿线大量采伐木材。1931年918事变以后,东北林业资源落入日本人手里。那时没有公路、铁路,木材往外运输全靠水运,以流送为主要运材手段。每年十一月小兴安岭普降大雪,大地封冻,伐木工人把大树放倒,赶着牛马套子,利用冰雪的滑力,将一根根木头集运到河边,堆起高高的“楞垛”春天,冰雪消融,桃花水下山时候,也是木材放排季节。水运工人用绳索把原木连成木排,一切准备就绪,一声吆喝:“开排了”!工人们解开缆绳,木排浩浩荡荡向大河驶去。抬眼望去,大江上下,木排首尾相连,沿江而下。

这种木材运输方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汽车运输逐渐成为林业运材的主要运输方式。那时发达国家林区运木,是用大马力履带汽车,林区不用修路,树在哪里采伐,直接装上车,不管地面如何泥泞,崎岖难行,不管上坡下坡,前行倒退,车辆运行自如。但那时我们国家做不到,运木就是就是靠解放141和东风汽车,还有抗美援朝下来的苏联嘎斯69汽车。虽然落后,但在林区,庞然大物运材车,是林区最美的车。

八十年代初期,为了支援林区建设,原沈阳军区后勤某部汽车团奉命到沾河执行运木任务。

连长谢长安所在汽车某团,是一支英雄部队。1952年在中国西北茫茫大戈壁滩,汽车团刚刚组建,就风尘仆仆,驱赶万里,从大漠深处,直达弥漫战火硝烟的鸭绿江边。在朝鲜战场,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和弹药补给,锻造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抗美援朝结束后,为保卫祖国安全和支援经济建设不断建立新功。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强烈地震,团队奉命到达海城投入抗震救灾,连续5天4夜,官兵睡在车上,吃在车上,为灾区人民及时送上急需的帐篷和粮食。1979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特大地震。接到命令,官兵冒着瓢泼大雨,抢修车辆,装载救灾物资。在开赴唐山途中,他们遇到一条宽仅2·6米,长达1000多米的木桥,长年失修,还不时在余震中发出吱吱声。过还是不过?如果绕道走,将耗费许多时间,可灾区人们,一分一秒也等不得。余震间隙,干部在车前喊路,车队拉开距离,一尺尺,一米米,终于开过去,提前一小时,到达唐山震区。全团出色完成唐山抗震救灾任务,谢长安所在一连受到总参总政通报表彰。

这次汽车团接到运木命令,部队正分散在24个村落支援农业生产,接到命令,全团官兵和车辆,仅用一个半小时就集合完毕,急行军一昼夜就赶到指定地点登车出发。汽车团到达林区以后,沿运木路线设置了三个站点,提供人员食宿、车辆维修和各种保障。山下点在北安制材厂,中间点在沾中营地,山上点在南沾河林区。

汽车团一连就驻扎在南沾河林区。每一车木材从这里运到山下,通常一台车两个驾驶员,一人驾车上山到棱场装满木材,返回到中间点换班;另一人接力开车到北安棱场卸下木材,再空车返回中间点换班。如此往返,人歇车不停,昼夜繁忙。

这是连队第一次到林区,第一次担任运木任务,连长谢长安感到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安全圆满完成任务,刚到林区,还在修整阶段,谢长安就带领干部和骨干,抓紧时间勘察路况。从运木场到火车站,有四百里路,沿途经过几个陡坡、山洞、桥梁、急弯、狭路、深渊、悬崖,这些情况他很快摸得清清楚楚。他还让连部文书画了一张运输联络图,发给驾驶员,要求每人做到安全行驶四清楚:任务指标清楚,行车路线清楚,危险地段清楚,安全要求清楚。

全连第一趟运木,担任第一车长,自然是他。一连有个传统,每次执行艰巨任务,走在全连最前面的第一台车,是全连技术最好的驾驶员,大家尊称第一车长,这是全连最高荣誉。只要谢连长在,第一车长准是他。不光因为他是连长,他也是全连公认驾驶技术最好的汽车老兵。他当材料员时,全团大比武,他对解放牌汽车500多种、1500个机件如数家珍,百问不倒。他开车十年,行驶里程九万公里,从没出过事故。

运木车队出发了。

车队通过老虎涧。一边是狼牙舞爪的石壁,一边是悬崖陡峭的山涧。坡陡路窄,坎坷不平。从预先绘制的联络图看,这里上山下山有十二弯,弯弯是急弯。即使晴天白日,驾驶员路过这里,也都小心翼翼。

此刻,狂风卷着大雪呼啸而来,气温骤降到零下40度。哈气成霜,滴泪成冰。战士们到林区虽然时间不长但都知道,小兴安岭的风是有记性的,今天这儿刮,明天还在这儿刮。风夹杂着雪粒迅速翻滚,如烟雾腾起。这样的天气当地老百姓叫“大烟泡”,有一句顺口溜:来了“大烟泡”,只能在家泡。有的干部心里在犹豫:这样的天气出车太危险,等风头过过再走吧。谢连长说,运木汽车能等,火车不能等。运木火车车皮计划早就安排好了,我们这边耽误,后面麻烦更多。他给全连作了简短动员,就上了第一车。

从运木场到火车站,四百多里路。大雪覆盖,一望无际,茫茫一片,不见人迹。车队沿砂石山路,慢慢行驶。谢连长坐在头车付驾驶的位置,仔细盯着路面。砂石路面,原本就是坑坑洼洼,被冰雪覆盖,更是路滑难行。车过一处,上面是冰,下面是雪,上硬下软,车轮轧上,猛然下陷,跳荡颠簸,就像扭起秧歌,车上木材有甩下危险。

夜深了,山路弯曲坎坷,车速很慢。司机突然发现车灯前头有个黑影在移动。是野猪?那这野猪个头可够大了。这时又见那黑影站起来走了几步。是黑熊!司机惊讶地叫到。林区野兽很多,部队到林区有纪律,不许随便开枪打野兽。怎么办?驾驶员问连长:我加大油门,把它吓走?谢连长非常冷静,他摇了摇头。他知道,林区遇到熊,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他想如果加大油门可能会激怒熊,把它惹急了,它冲过来,就算把车头水箱撞坏,这车也就撂在这里啦。他吩咐司机再慢点,不要靠近熊,与熊保持距离。过了一回,黑熊终于慢慢走开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亮了,还飘起一点细雪。在一个山坡前,车队停了下来。谢连长跳下车,查看情况。只见一台运木车加足马力向山坡上冲,可眼看要上去时,轮胎打滑怎么也冲不上去,无奈退下来,弄的主车和炮车上沉重的木材左扭右摆,嘎嘎作响。司机说,这车装的太重。连长没说话,他对司机说,你下来。他上了车。他把车向后退了退,挂了前进挡,车慢慢加速起来,径直向山坡顶上冲去。就在冲到刚才车轮打滑的地段,奇迹发生了。他抖轰着油门,那车轮竟然像啃地一样滚动,硬是把车给啃上去。

他在坡上停好车,这时司机小跑上来了。他对司机说:动点脑筋,别总往一个车辙上压,换个车辙不就好了吗。司机信服地点了点头,他打心眼里佩服:关键时刻还是谢连长!

险路终于闯过去!弯弯的山路响起整齐的汽车鸣笛声。


五,


冬天,是运木的黄金季节。

驾驶员孙林柏和战友们一起,开着几十辆汽车,满载红松条木,浩浩荡荡走出沾河大山,过了转弯处,迎面就是落熊峡。

伐木筑路,落熊峡是工程兵眼里卡脖子地方;抢运木材,这里又是汽车兵眼里的鬼门关。

车过落熊峡,上面是盘旋道,下面就是大沾河。盘旋道路窄坡陡,落差很大。山高坡陡,急弯众多。在这急弯之中,中间有一个遮挡视线的山嘴,这里事故发生的机率,远远大于别处。特别是冬天,冰雪路面如何保证驾驶安全,是他们来到林区遇到最大问题。

车队通过落熊峡,向山下开进。漫天大雪,看不清路面,只能沿前面的车辙慢慢行进。不一会儿,就进了原始森林,山上是白雪皑皑,山下是山涧,车窗外茫茫一片。雪天路滑,路面结起一层
薄冰,将使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车辆在这里行驶,很容易侧滑跑偏,车辆就要“掉屁股”,严重的就会导致刹车失灵,车上运的木料都是大树锯成的长圆形的树段子,路况差,滚动性特大,甩起来相当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孙林柏提醒助手:注意观察瞭望。话音刚落,原本空无一物的视线中,一个黑点迎面而来。孙林柏察觉不妙,但是已经来不及。一块黑色的铁块击穿了车前的玻璃,狠狠的砸中了他的腹部。他在一阵颤抖之后,感受到了腹部传来的剧痛。他明白,这时汽车如果失去控制,就可能造成整个车队严重追尾,后果不堪想象!就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他死死的握住了方向盘,将右腿伸直,踩住了刹车。汽车刹住了,停在了路边。一场可能发生的严重汽车追尾事故避免了,而他却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昏厥了过去。最终通过调查发现,突如其来的黑点,是对面而来一辆汽车轮毂突然破碎,爆射而来,飞向孙柏林的汽车所在方位,带有巨大冲击力的碎片轻松击碎了双层挡风玻璃,随后砸在了他的身上。助手事后描述,令大家非常感动。他说,事情发生非常突然,当时他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时间是10点30分20秒,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击中孙林柏的腹部。孙林柏被这突如其来的“块状物体”弹了一下,先用右手捂住腹部,挣扎着将右腿伸长,踩住刹车。不到八秒钟,他解开安全带;二十二秒,停车,左手拉手刹三十二秒,昏厥过去。他告诉助手最后一句话是:安全啦。

冬天运木,驾驶员最怕蹲坑。

蹲坑就是运木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半路抛锚,驾驶员自己修不好车辆,只好等待救援。

汽车团官兵,原来长期在辽东半岛执勤,那里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小兴安岭的冬天,严酷的冰雪世界,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困难。1982年冬季,第一次执行运木任务。先遣部队在荒无人烟、雪深没膝的林区设营,塔锅灶找不到一块石头。因为这里的冻土层很深,冬天无法挖开地面找到石头。炊事员只好扒开积雪,刨出冻土,放在锅里煮化,水分蒸发后,再用垒成锅灶。喝水只能破冰取沼泽地里的水饮用。沼泽地的水混杂着腐烂的树叶、草根,红酱酱,臭哄哄,战士们开玩笑说这是“小兴安岭的红茶”。

小兴安岭的冬天,气温平均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最低到零下五十度。白毛满天吼,山林像虎口。一进三九天,棒打也不走。到了这个季节,伐木工人也歇山。但是这个季节,正是运木的黄金季节。因为原始森林到处是沼泽地,化冻季节,车辆无法通行,只有冰封大地,车辆才能通过。

第一次上山运木,有人手脚冻肿了,有的脸冻破了皮。一辆运木车途中油管堵了,驾驶员用油管吸油,不慎把油吸进嘴里,造成食道冻伤。一个战士在野外修车,嫌手套笨拙,光着手握扳手,结果扳手冻在手上。用喷灯把扳手考热,扳手拿下来了,手也烤伤了。驾驶员曲发明在野外修车,不小心螺丝掉进油桶里,他一着急,用手去捞,结果手被冻掉了皮,肌肉坏死,骨节僵硬,留下残疾。有个战士走在冰上,不小心滑了一个趔趄,他顺势抓住身边一个铁架子,没想到手被铁架子粘上拿不下来。大家赶紧用喷灯在铁架两头上烤,忙活了好一阵子,才帮他把手拿下来。为了战胜严寒,大家把运木车驾驶室靠发动机一侧掏开一个方洞,让行驶中发动机的热流涌进车内,热流进来了,可废气一氧化碳也进来了。时间一长,司机呕吐,吐出的净是黑黄的东西,下车就昏晕,倒在雪地上。

对汽车团驾驶员来说,这些考验不是天天都能遇到,蹲坑却是每时每刻都能遇到的考验。

贾搏是一连新驾驶员,技术还不很熟练。拉第一车木材,车就掉进冰河,熄了火。他一人修了三个小时,修好跑了20公里,水箱又坏了。这个在家走夜路都害怕的小战士,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坚持着。白天他翘首远望,盼着战友路过这里;夜晚蜷缩在篝火旁,烤着胸前后背寒,烤着手心手背凉。黑暗中狂风呼啸,野兽怪叫。困意袭来,他一边抓把雪搓搓脸,一边嘟嘟囔囔:我不能睡,不能睡!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瞌睡几分钟,都会冻僵在这里。直到救援组赶到,他已经在野外熬了三天三夜。

驾驶员运木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半路抛锚,自己修不好车辆,只好原地蹲坑,等待救援。等待救援期间,风雪天气,深山老林,一两个人,一蹲就是一、两天,两、三天,这个时候,驾驶员一刻也不敢合眼,一刻不敢离开车辆,只能眼睁睁等待救援。冬天运木,蹲坑常与死神相伴。连队刚到林区,就听说一位地方驾驶员运木,被大雪困在山里,外面救援人员进不去,里面被困人员出不去,水尽粮绝,活活冻死。1982年,部队刚到林区执行运木任务,友邻部队一名汽车驾驶员,在运木途中半路抛锚,小兴安岭的冬夜,天气奇寒。为了取暖,他在发动机运转的车里睡着了,结果被汽油熏死在驾驶室里。为了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发生,连队停运一天,专门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

孙林柏和贾搏都是一连驾驶员,贾搏是新驾驶员,孙林柏是老驾驶员。新驾驶员摊上蹲坑,如果说是技术不熟练,那么老驾驶员摊上蹲坑,那只能怨点背了。

那天大雪刚过,天气格外寒冷。车队满载红松原木,沿着工程兵战友修建的山路驶过。大山里的天气,亮的早,黑的早。下午三点多钟,已经阴暗了。转过山道,下坡时,突然孙林柏的车熄火了。车队停下来,谢连长检查了半天,汽车仍是趴窝,一动不动。车队行动,连里修理班都跟随行进。修理班鼓捣半天,汽车还是趴窝,一动不动。车队距离火车站还有五六个小时的路程。火车站装车运木是有时刻表的,车队必须按时到达。那时通讯联络十分落后,一时和车站、团部都联系不上。无奈,谢连长只好决定,孙林柏的车留下来。等他们到火车站以后,用铁路电话和团部联系,由团修理连派人修理。临走时,谢连长给孙柏林和付驾驶留下十个面包,三盒罐头,两兜咸菜,叮咛说,沾河天气太冷,野兽又多,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出事。

连里车队,缓缓驶去。大山深处,一片寂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刺骨寒风吹来,孙林柏觉得心都在发冷。汽车熄火,驾驶室像冰窖。他们找来干枯树枝,点起火堆。刚有点暖意,副驾驶小韩突然看到远处闪出幽暗的光亮,他吓得小声说,班长,有狼!

狼,是林区最凶恶的野兽。孙林柏到林区以后,一次连队到团部看电影,回来很晚了。突然一个战士大声喊道,狼,狼。大家一看,一只老狼,带着两个小狼,在车后面向他们紧追不舍。战士人多,倒是不怕。有人从车里找出木头绊子,向狼群扔去。小兴安岭酷寒的环境磨砺出了狼群彪悍的野性,狼见状仍然紧追不舍。车队走远了,老狼幽暗的眼光在孙柏林的心里打下深深印象。

为了安全,孙林柏带着付驾驶回到驾驶室,锁好车门。孙林柏听连长讲过,狼害怕火光,在狼的认知里火焰会给它们带来巨大伤害,因此避而远之。因此在野外遇到狼时,可以点燃篝火来驱赶狼,还可以打亮车灯吓走它。于是,孙林柏把车灯打得通亮,又使劲按响车喇叭。熄了火的驾驶室,就像冰窖一样,不一会,他们就冻得不行。

山上运木点得知孙林柏蹲坑的消息,立即派出六个人,开一台东风240和北京吉普,冒着危险,迎着暴风雪,向深山开去。东风240开足马力,二三十分钟,也只能趟出二三里路,雪越下越大,车干脆冲不动了。六个人跳下车,用铁锹开路,一小时过去,前进不到一公里。他们一商量,这样不行,就这个速度,等他们赶到,救援可能太迟!于是排长带了一名战士,背着麻袋,装上急需的饼干、罐头,先给他们
送去。

天已经完全黑了,雪下的越来越大。在暴风雪中,排长和战士背着麻袋,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走去。几次掉进雪窝,又爬了出来,两脚几乎冻僵了,谁也没有后退一步。他们两人走了一夜,天快亮了,终于看到了孙柏林抛锚的车。

此时孙林柏他们在林海雪原里蹲坑,已经两天了。

谢连长给他们留下的十个面包,只剩下一个。当排长打开车门,两人正在驾驶室里,你一口我一口,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面包。看到排长,两个人嚎啕大哭。可是,他们哭不出声来,只能张开大嘴,没有眼泪!

六,

三月,是运木的高峰季节。

连长谢长安带领全连官兵日夜兼程,多拉快跑。

从山上把木材运到山下火车站,运输线单程200公里,路况不好,往返需要40多个小时。每运一车木材,至少要两天一夜在野外度过。运木车只要上路,就得连续驾驶40多小时,两个驾驶员轮换开一台车,困了换班开,饿了赶到那吃到那。由于过度疲劳,驾驶员经常开着车打瞌睡,收车回来进屋还没等上床铺,一头栽倒地上就呼呼睡着。汽车团左付团长在连里蹲点,和驾驶员一样睡大通铺。一天半夜起来上厕所,正赶上两个驾驶员收车回来,两人困得一头倒在左付团长睡的位置。左付团长上完厕所回来一看这情况,不忍心把驾驶员叫醒,他自己就在火炉边坐了一宿。

几十辆汽车,满载红松条木,浩浩荡荡走出沾河大山,过了转弯处,迎面就是落熊峡。车队通过落熊峡,向山外开进。漫天大雪,根本看不见路,只能看着前面的车辙慢慢行进。不一会儿,就进了原始森林,山上是白雪,山下是山涧,车窗外茫茫一片。驾驶员人人情绪饱满,斗志昂扬。他们高唱:

我在雪浪里奔波,
驾驶着颠簸生活。
我在困苦中奋斗,
为了可爱的祖国。
林海雪原是我坚守的阵地,
绿色汽车是我战斗的哨所。
困难算得了什么,
危险算得了什么,
心中牢记战士的职责,
天大的困难也要拼搏!

这是汽车兵自己编写的《运木之歌》,全团驾驶员人人会唱,人人爱唱。听着驾驶员嘹亮的歌声,看着他们个个饱满的精神状态,连长谢长安喜在眉梢。

他刚探亲回来第一天,顾不上休息,就带领部队投入紧张的冬运中。

谢连长是四川农村人,部队来沾河,爱人正要临产。三十多岁的人了,就要做父亲,这是男人一生最重要时刻。就在这档儿,连队接到命令,立即开赴沾河。就在这档儿,他接到妻子电报:即将临产,摧他速回。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是一个军人,是一连之长,是全连战士的主心骨。他给妻子回了一封电报,只有16个字:对不起,此刻我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连队。他瞒着全连,悄悄将电报揣在怀里,和战士们一起踏上运木道路。

不久,家里来信,说媳妇给他生了小子,他乐得不行;高兴没几天,家里又来信,说孩子又廋又小,还没有奶水吃。见到信,他愁得不行,但连队刚到林区,他不能离开;过不久,丈母娘来信,说爱人身体有病,孩子奶水不足,刚生下体重6斤,第二个月5斤半,村里人都怕孩子活不成,让他赶紧回来想办发。这下子他紧张了,请了探亲假。回到家,陪着爱人上医院看大夫,用竹篓子背着孩子找奶吃。今天到这家吃一口奶,明天到那家吃一口奶,探亲一个月,他用竹篓子背着孩子吃了38家人的奶。第39家还没说好,探亲假满了。

他按期返回部队,又投入紧张的冬运工作。冬天的林区公路,大自然给它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运材车在这层厚厚的积雪上跑出一条深深的冰沟。一条条盘山公路、一个个冰雪路面。这是一段十公里的沼泽地。大雪下面,是草根冻成的一个个大冰疙瘩,运木车在上面慢慢行驶,车却颠簸摇晃厉害,别提人在里面有多遭罪。

驾驶员把这条路称作“万蹲路”。山上山下,白茫茫一片,人最容易犯困。从运木场到火车站,三四百公里路,技术再好的驾驶员,也要两三天跑一趟,常常是车刚返回运木场,还没打开车门,驾驶员已经睡在方向盘上。车晃来晃去,把驾驶员晃悠了,瞌睡虫上来了。为了防止犯困,驾驶员上车,都带上干辣椒,困了就咬一口,辣的一身汗,强迫自己醒一醒。再就是困虫来了,就把车窗打开,让刺骨的寒风吹开迷糊的眼角。

谢连长的办法是大声喊歌。他停下车,在路边抓了一把冰雪槎了脸,上车,还犯睏。于是,他大声喊起歌来: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这是他家乡有名的《康定情歌》,只不过,此时他不是在唱,而是在喊,他想用大声喊叫,把睏意喊跑。唱完《康定情歌》,又一首歌在山谷中响起: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挑起扁担郎郎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

这是他家乡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小子会唱的歌还挺多,还都能记住词。只不过,此时他不是在唱,还是在大声喊。他想用大声喊叫,把睏意喊跑。喊声跑调,难听,他全不在呼意。喊着喊着,突然,不但歌曲跑调,也歌词也变了:

哎吆想起我的娃,郎罗;今天喝到奶了吗,郎罗;
哎吆想起娃的娘,郎罗;今天吃完药了吗,郎罗,郎郎罗!

他想起家乡的媳妇,想起吃百家奶的孩子。一边大声喊着歌,一边偷偷抹去眼泪。

此刻,凌晨两点半。小兴安岭万籁俱静,只有谢连长的歌声在大山中,苍凉回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