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之秘在于量:黄芪,30克利尿,60克缩尿

 文库asd 2024-01-25 发布于陕西

一、黄芪的基本信息

黄芪,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是历代医家手里的宠儿,补益药材中的骄子,如《伤寒论》之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之身体不仁;又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的玉屑膏,黄芪、人参,用于尿血、尿痛、尿道结石等;还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载补阳还五汤,其中重用黄芪治疗中风后之半身不遂。

中医之秘在于量:黄芪,30克利尿,60克缩尿

二、黄芪的配伍使用

1.黄芪+当归——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2.黄芪+白芍——补气固表,益阴和营

3.黄芪+桂枝——健脾合营,止汗利水

4.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5.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6.黄芪+饴糖——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7.黄芪+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8.黄芪+地龙——补气不壅,活血不伤正

中医之秘在于量:黄芪,30克利尿,60克缩尿

三、黄芪制法不同,效果有何差异?

生黄芪,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

炙黄芪,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中益气,利尿托毒排脓。

黄芪皮的功效,和生黄芪类似,但黄芪皮更善于走表(皮肤),可以固表止汗,用于气虚水肿。

中医之秘在于量:黄芪,30克利尿,60克缩尿

四、黄芪的剂量问题

一般来说,黄芪小剂量(一两半),用于治疗虚劳不足;黄芪中剂量用(三两),用于风痹、身体不仁;黄芪大剂量用(五两),用于水气、黄汗、浮肿。

从医多年,我一般根据张仲景的药量来加减,黄芪5~10能升阳举陷,15~30用来利尿,用到50~60可以缩尿

中医之秘在于量:黄芪,30克利尿,60克缩尿

比如说老年人气虚不摄、夜尿或尿频清长,就要用到50~80。

举个例子来说,常见的用于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我通常只用15~30;如果是浮肿患者,量可达60~100;如果是骨质增生,或者半身不遂的患者等,我会用到30~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