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岞后里举行“正顺王信俗”活动,纪念正顺尊王诞辰797周年!

 沙堤李氏 2024-01-25 发布于福建

惠安县三十都黄坑铺小岞后里正顺王宫“隆重纪念正顺尊王诞辰797周年”信俗活动,于癸卯年十一月廿六日举行。

据了解,“正顺王信俗”列入惠安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后里正顺王宫进香团(后内村、螺山村)一行前往南安市洪梅镇灵应寺进香礼圣,为后里境内乡民祈福消灾!合境平安!

后里正顺王宫,位于惠安县小岞镇后内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冬,奉祀南宋爱国志士、诗人、抗元民族英雄谢枋得。

宫庙坐东朝西,由养鱼池、观台、主殿、后楼、尊王阁及叠山书院牌坊等组成,占地720平方米,其中主殿100平方米,现状为单檐歇山式。目前尚存有明代风格的覆盆式石础,20多条花岗岩地板,部分印制有“正”“顺”“王”“庙”“宫”等明代凸字瓦、瓦筒等遗物。宫中还有石香炉一个,正面浮雕石麒麟,阴刻敕封“天上圣母”“正顺王”。庙宇还奉祀“天后圣母”妈祖娘,有木雕“天后圣母”等字匾遗物。

印有“正”“顺”“王”“庙”“宫”的古瓦

庙中内殿和外殿有谢枋得的正、副木雕各一尊,高 1.49米,其雕像由檀香木雕制而成,二尊雕像各雕配有四肢,灵动自如,雕像身穿龙袍,头戴王帽,“正驾”端坐内殿正中,“副驾”坐于殿外特制的轿中。

庙外大埕右侧竖立一方高2.2米、宽0.8米、厚0.15米的石碑,碑额篆刻“小岞后里之城碑记”,记及后里筑城、抗倭建庙事,碑文已风化,竖碑时间为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至今已460多年历史。

正顺王宫历代都有修葺,因年代久远,无从查考,有记载的是宣统庚戌年(1910年)和民国三十年(1941年),最后于1992年按原貌修复。2002 年增建史料研究室,2004年增建后楼,2017年再建第三落尊王阁及叠山书院碑坊。并设谢枋得纪念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基地。

2006年6月10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正顺王宫”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月9日,“正顺王信俗”列入惠安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正顺王宫仍作为后内村及螺山村(旧称龙兴境)主神(境主),并分炉至小岞新桥、前内两地。

新桥正顺尊王

前内正顺尊王

正顺王谢枋得,《宋史》有传,著名爱国诗人,与文天祥合称“文谢”。原籍江西弋阳人,宋亡,避居福建建阳。元初被强行征召入京,绝食而终。

正顺王民俗信仰,系小岞民众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在抗倭中鼓舞村民斗志有功的谢枋得,至今已460多年的历史。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四处侵扰,盗贼横行。当时后里村居住着李,陈等十多个姓氏,村民于嘉靖二十八(1549)年协力筑成小岞后里之城堡(现正顺王宫外大埕右侧还竖立着一方“小岞后里之城碑记”)。

时倭寇由辋川直窜小岞,强寇压境,村民一片惊慌,纷纷请示村中诸神明,群神无主。为了给抗倭寇斗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经由各姓氏派人协商,一致推举供奉在李雄后裔家中的谢枋得像作为抗倭主神,在村民中广泛宣传他矢志抗元、不事二主、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来凝聚人心,果然群情激发,村民凭借着后里城堡的有利地势,依靠险而有泉的古井泉水供给,同时有了精神上的寄托,最终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

抗倭胜利后,后内各姓氏村民一致商议,把原来城堡里供奉的苏王爷、蒋王爷、舍人公等小宫庙通通拆除,筹资筹劳,协力新建宫庙,以纪念抗倭中鼓舞村民斗志有功的谢枋得。按照传说谢枋得曾被明朝宣宗皇帝敕封为正顺尊王,就称谢枋得为正顺王或正顺公,大部分村民直接称为“公”,并奉为后里境主,宫也就叫正顺王宫,至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后内各姓氏村民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廿七日正顺王诞辰前后三天,都举行挂香、巡境、办筵、演戏等活动,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爱国志士、著名诗人,至今香火不断。正顺王宫现仍作为后内村(旧称龙兴境)主神(境主),并随后内村民迁移而分炉至小岞镇新桥、前内两地。

正顺王民俗信仰与惠安抗倭斗争具有密切关联。在艰巨的抗倭斗争中,任何不测都有可能产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抗倭军民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支持。人们将谢枋得奉为主神,借助这位南宋抗元爱国志士的威灵振作军民的抗倭斗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