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二聚体

 空谷幽兰80 2024-01-25 发布于广东

漆泓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指标正常值

D-二聚体

<0.5mg/L或<0.3mg/L(阴性)

指标概述

指标偏高

相关检查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

缩写

D-D

检测价值

D-二聚体是诊断DIC和血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也可辅助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同时,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定缺血性血栓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D-二聚体偏高主要由疾病因素所致,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等。

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非疾病因素

妊娠也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就诊科室

如引起D-二聚体增高的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建议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或急诊科;若为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建议就诊血管外科、呼吸内科、急诊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及时就诊于急诊科、血液科。若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则建议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诊疗建议

若由于妊娠导致D-二聚体增高,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处理。若由于疾病因素导致D-二聚体增高,如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等疾病,应采取溶栓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根据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采取治疗决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采取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对于D-二聚体病理性偏高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饮食调理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不同病因辅以不同饮食调整方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血栓性疾病患者要合理补充营养,宜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应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饮食宜忌

1.原发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可多进食谷类、豆类及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如紫菜、香菇、木耳、山楂等,少食用动物脂肪类食物及腌制食品。

2.原发病为血栓性疾病患者可适当进食谷类、豆类以及蔬菜水果,如洋葱、四季豆、菠菜、芹菜、苹果、葡萄等。

3.原发病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进食含有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忌烟熏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1.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患者应戒烟、戒酒,可根据疾病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遵医嘱服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来院复查。

相关检查

血浆D-二聚体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