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湄洲女头饰服饰

 夏天杂志 2024-01-26 发布于福建

      湄洲妈祖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湄洲女头饰服饰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为福建三女(惠安女、湄洲女、浔浦女)之一的湄洲女传统服饰,有着较高的民俗意义和传统美学意义。湄洲女头饰服饰起源于湄洲岛,传说是妈祖自己设计的,有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包含着民众敬奉之心与祈祷之愿,上千年来“妈祖髻” 和“妈祖服”构成了湄洲女头饰服饰,有顺口溜为“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寄平安。” 

      妈祖髻:头的中后部,梳成一个高出10多厘米,成半弧形竖起的类似船帆的发髻,也叫“妈祖髻”。梳法是先把头发分成左、中、右3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头发梳成发髻,再梳左右鬓发。然后统一固定起来梳成船帆一样的髻。船帆状发髻左右两边各别一根波浪形的发卡,代表船上摇橹的船桨;头顶上盘一个圆圆的发笈,代表船上的舵;一根红头绳盘在发笈里,代表船上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笈,代表船上的锚;一根根的发卡和发绳代表船上的零件,这些要件组合则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风顺。

      大海衫,红黑裤子:一条特殊的外裤,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妈祖装是妈祖生前最爱穿的服装,上身是中式海蓝色斜大襟上衣,海蓝色象征大海;下身是上红下黑拼接的宽腿直筒裤,红色和黑色分别象征吉祥和思念。

      莆田湄洲女头饰服饰有着本地域文化、纪念妈祖、彰显妈祖心系大海、身许大海,以及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情怀,以及表示对妈祖的敬奉,祈求平安、具有沿海劳动生活的实用性和与海洋融为一体的海洋文化等特征。

      湄洲女头饰服饰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历史价值。有着纪念妈祖的情怀,而妈祖文化的影响重大,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有成千上万座妈祖分灵宫庙,数亿信仰者,具有妈祖文化价值。湄洲女头饰为妈祖女神生前设计的,妈祖女神的核心精神是:立德、行善、大爱,有缅怀纪念妈祖精神。色彩清爽明亮,大海衫、红黑裤子简洁大方,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致力于湄洲女头饰服饰的抢救和传承工作,成立保护机构,由林志华女士专人负责,每年举办三次传习授艺课堂,深入妈祖中学指导、培训初高中学生梳“湄洲女发髻” 技艺。以湄洲妈祖祖庙建筑群中的梳妆楼和天妃故里妈祖信俗传习馆作为湄洲女头饰服饰的传承固定场所。为了更好地传播妈祖文化,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充分体验湄洲女头饰服饰的美,让流传上千年的湄洲女头饰服饰薪火相传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于2021年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备注:以上图片皆由林成彬老师分享各位摄影大师拍照作品。

附:作者简介

     林成彬,1954年出生,仙游县游洋镇人。笔名尤里。197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写作专业,1987年毕业于电大图书馆学专业。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原副研究馆员,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副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群文学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会会员,中华佛教艺术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退休后,担任莆田学院工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莆田市传统手工艺商会秘书长。

图中人物林成彬

  成彬已出版专著二十几种。其中包括与妈祖文化研究相关的书籍有《妈祖的传说》《非遗保护与传承》《妈祖信俗》《湄洲祖庙志》《美丽的兴化湾》《农村文明论》等。

  成彬担纲非遗申报项目材料100多项,成功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其中,《妈祖信俗》类项目有国家级《湄洲祖庙妈祖祭典》;省级《妈祖信仰习俗》《妈祖海祭》《妈祖的传说》《湄洲女服饰头饰》《文峰宫妈祖三献礼》《涵江妈祖蔗塔》《妈祖筵席》《妈祖贡品》《妈祖回娘家》;市级有《妈祖道场》《妈祖香道》《妈祖斋菜》《妈祖颂经》《妈祖巡安》《妈祖家宴》《妈祖贡品》《妈祖走海》《妈祖元宵》《谒祖晋香》等。使妈祖信仰相关非遗项目做到应保尽保。

  成彬在艺术创作中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46项。其中与弘扬妈祖文化相关的艺作品有《忠门之歌》(福建省征歌二等奖)、《盼归》(中国电视音乐金鹰奖)、《海峡通途》(省委宣传部等授一等奖)、《妈祖女神应笑慰》(被中宣部遴选为全国唯一一首搭载神州七号飞船向宇宙播放的音乐作品。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和资料整理贡献奖,福建省文化厅文艺志书编纂表彰奖,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