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故里在淅川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1-2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最近几年,“屈原热”在淅川周边的郧县、西峡、丹江口、老河口等地悄然兴起,且方兴未艾,唯独屈原真正的故里淅川沉默不语。

2014年8月25日,与淅川毗邻的十堰郧阳区(原为郧县)召开了全国性的屈原文化研讨会,研讨论证的主题为“屈原与郧阳”;自2015年至今,与淅川毗邻的西峡已经举办了三届“屈原故里中国(西峡)端午文化旅游节”,宣称屈原故里在西峡;2016年6月至7月,学者李敦彦多次撰文表明屈原故里在老河口市……笔者认真研读了这三地的所有论文,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无论是郧阳,还是西峡、老河口,他们所有的观点都离不开四个词:丹江、丹阳、淅水、淅川。因为离开了这四个词,他们所有的观点都站不住脚。这也为“屈原故里在淅川”揭开了冰山一角。

淅川人,屈原的后裔们,不能再沉默了。否则,就对不起九泉之下的老乡屈原先生了。

图片          以讹传讹,留下千古谜案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关于屈原的出生时间,中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考证为“约在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年)”,百度百科记载“约公元前340年。”,前后相差5年,因为,前面都有一个“约”字,大约均为推测罢了。但是,关于屈原的故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通史》及其它历史典籍大都记载为:相传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第一,何为“相传”?

相传就是民间口头传说,非正式记载。

第二,“相传”的内容是啥?

“相传”的内容就是“相传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楚国始都丹阳在秭归,二是因为屈原出生在丹阳,楚国始都丹阳在秭归,所以屈原故里在秭归。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相传”二字?

这个“相传”源于屈原死后700多年的一部书,那就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郦道元在写《水经注》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到过秭归,而是引用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而《宜都山川记》的作者袁山松也没有亲自到过秭归,也是用的“相传”。所以,此后的屈原秭归说追随者用的都是“相传”二字,包括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

由此看来,“屈原故里在秭归”不过是一个传说。既然是“传说”,那就可以讨论,可以研究。而随着淅川周边的屈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观点指向“淅川才是屈原真正的故里”这一事实。

图片       楚国始都丹阳的论证,确立了屈原故里在淅川

咱们再回到刚才“相传”的内容,之所以出现“屈原故里在秭归”,这是因为“相传楚国始都丹阳在秭归”。也就是说,如果楚国始都丹阳没有在秭归,那屈原就不是秭归人;如果楚国始都丹阳在郧阳、在老河口、在西峡,那屈原就是郧阳人、丹江口人、西峡人。归根到底来说,楚国始都丹阳在哪儿,屈原就是哪儿的人。所以,在论证“屈原故里在哪儿”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楚国始都丹阳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

楚国在建国前,已经在丹阳居住了数百年。具体观点笔者已经在《丹阳古城,沉没在丹江湖下的大楚风云》(刊发于2014年《中华遗产》11期,后被收录为百度百科)一文中表述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楚国国姓为芈(mi)姓,熊氏。自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册封楚国为子爵诸侯国,至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亡,楚国先后经历了42位国君,819年。楚国曾在丹阳、郢(荆州)、陈、矩阳、寿春等地建都,其中,在丹阳建都时间最长,大约在353年左右。楚国42位国君,有18位国君在丹阳生活和工作过。可见,丹阳在楚国历史上的位置非常重要。

图片

楚国始都丹阳究竟在哪儿?近代学术界主要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现在公认的是丹淅说。关于这些历史公案,现在已经明朗,我就不再一一引述,只说两个方的公认证据。一是公认的地望。古时候,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丹阳,顾名思义,就是丹水之北。而丹水就是丹江。而丹江只有淅川境内的大石桥至小三峡段为东西走向,符合“丹水之阳”的地望。二是公认的文献。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正史。在《中国通史》第三卷第1007页第一段:“(丹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百度百科说的更直接,“关于古丹阳的位置,近代学术界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现在公认的是丹淅说(即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这个丹水与淅水交汇的地方现在隶属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其具体遗址名叫双河镇,已经在1971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被丹江水淹没。

既然楚国始都丹阳在淅川,那么,屈原故里就在淅川。

图片          屈邑的位置,论证了屈原故里在淅川

屈姓源自屈邑,其祖先为楚武王的儿子屈瑕。楚国国姓为芈(mi)姓,熊氏。其后代因为随封邑姓,后分为白、景、屈、昭、熊等姓,其中,景、屈、昭三姓势力最大。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家庭的子弟在没有入仕前,一般都是在封邑成长。因此弄清楚屈邑在哪儿,对于屈原故里在哪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遗憾的是《史记》上并没有明确屈邑的具体位置。但是,屈邑是楚武王登基后封给儿子屈瑕的封地,因为,在屈暇之前,就是楚武王,没有屈姓之说(或没有楚国屈姓之说)。我们可以根据楚武王时期的楚国地盘来推断屈邑的大致方位。

图片

第一,屈邑册封时间和楚国疆域范围佐证了屈邑在淅川。楚武王是楚国第十七代君王,名熊通,公元前740年登基,在位51年,是楚国第二个在位时间长的君王,仅次于楚惠王(在位57年)。

在楚武王登基前,也就是公元前740年前,楚国的疆域面积很小,《史记》记载,楚国“土不过同”。“同”为春秋时期的计量单位,100里为1同。也就是说,那时候,楚国的疆土面积方圆不超过100里,大致在现在淅川的老城、滔河、大石桥、荆紫关、马蹬、盛湾、上集、香花等地,可能包括与淅川相邻的郧阳部分地方。楚国是自楚武王以后才大范围扩展疆土的。

屈邑是楚武王登基后封给屈瑕的封地,屈瑕在得到封地后才改姓为“屈”姓。不可能提前多久,也不可能推后多久。因为,楚武王给屈瑕的官职是“莫敖”。“莫敖”是一个仅次于令尹的军事指挥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元帅级别。在此后楚武王南征北战的战役中,屈瑕每次都是主帅,并且从《史记》等史书上记载来看,在征战中,屈瑕这个名字已经在使用。由此,可见,屈邑就在淅川境内,且距离丹阳不远。

图片

第二,楚始都丹阳不在秭归,屈邑不可能在秭归,而是在淅川。因为,在公元前740年,秭归还不属于楚国的疆土。老河口市学者李敦彦的撰文更直接,他用的标题就是《屈原一生疑从来没去过秭归的乐平里》。李敦彦还在文章中引用韩隆福教授的话:“ 2012年6月,屈氏宗亲11省代表统谱会议在秭归召开,没有一人愿去乐平里参加虚设的祭祖活动。连荆州著名学者张世春在多年考证后也得出了'秭归并非屈原故里的结论”。

第三,屈邑不可能在老河口,楚始都丹阳更不可能在老河口,而是在淅川。学者李敦彦的《屈原一生疑从来没去过秭归的乐平里》一文,首次提出“丹阳老河口说”和“屈原故里老河口说”、“屈邑老河口说”等三个学说,这就有些牵强附会了。首先,硬把汉江作丹江。稍微懂一点地理的人都知道,丹江是汉江的支流,丹江在丹江口并入汉江。因此,老河口没有丹江,只有汉江。李敦彦老先生为了自己的学说,硬是把丹江往南圈了100余公里,看来这位老先生也是够拼的啦。其次,硬把东西当南北。随便在电脑上搜一个地图,不难看出,丹江只有在淅川境内的大石桥到小三峡段是东西流向;过了淅川境内的小三峡,就变成了南北流向。并入汉江后,自丹江口以下,一直到茨河镇,还是南北流向。这看起来是一条河流的流向问题,但是,丹阳在丹水之阳,也就是在丹江的北边。如果真如李敦彦说的丹阳在老河口,莫非这座古城建在汉江河里不成?再次,一切不攻自破。既然“丹阳老河口说”不成立,而李敦彦老先生的“屈原故里老河口说”、“屈邑老河口说”都是建立在“丹阳老河口说”之上的,一切都不攻自破了。不过,李敦彦老先生说的屈原到过老河口,到过丹江口,到过郧阳,这些观点我还是赞成的。

图片

第四,屈邑不可能在西峡,楚始都丹阳更不可能在西峡,而是在淅川。西峡自举办“屈原故里中国(西峡)端午文化旅游节”以来,引起了全国学者的质疑,特别是“丹阳老河口说”持有者李敦彦老先生更是撰写了《十大楚史证:“楚国丹阳屈原故里西峡说”荒谬之极》一文,还画出了地图作证。这里,我想说的有三点:首先,西峡只有淅水,没有丹水(丹江)。虽然有一个乡镇地名叫丹水,但是,那里只有镇,没有水。这在地理位置上是不成立的。其次,西峡在公元前740年前属于古鄀国。古鄀国是一个位于秦楚之间的小国,直到公元前622年才被楚国灭亡。古鄀国的贵族被楚国人挟持前往湖北宜昌,成了楚国的附庸国,故有了上鄀和下鄀之说。而此时,已经到了楚穆王时期,距离楚武王封屈瑕封地已经至少过了119年。再次,李敦彦老先生的谬误。老先生为了论证汉水就是丹江,为了证明楚始都丹阳在老河口,硬是不顾实际,把百度地图生生地撕裂,把丹淅交汇之处硬是画到了丹江口(实在淅川境内的老城镇杨山村一带,原名双河镇)。不仅如此,他还说西峡、淅川不属于汉北,不是屈原流放地。试问,难道丹江口以下的汉江叫汉江,而丹江口至郧阳县城段就不叫汉江?而恰恰是,丹江口以下的汉江是南北向,丹江口至郧阳县城段是东西向。无论怎么说,淅川、西峡都在汉江之北。不过,屈原自郢都流放汉北,途径老河口也是必须的。这就印证了郧阳、西峡等地有以屈原和屈原故事命名的地名了。

图片

第五,屈邑不在郧阳原为郧县),楚始都丹阳更不可能在郧阳,而是在淅川首先,地理位置不相符。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郧阳与淅川交接的部分区域可能为楚国疆域,可能是和氏璧产出地荆山山脉,但绝对不是楚始都丹阳。因为,这些地方在丹江之阴,而不是丹江之阳。其次春秋时期,郧阳为麇,不属于楚国。楚武王时期,采用的是“近交远攻”的策略,麇国一直存在到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此后,再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是说,麇国在公元前611年之后才被楚国灭亡。既然这样,楚国的都城丹阳当然不可能在郧阳,屈邑不可能在郧阳,屈原故里更不可能在郧阳。再次,必须把古郧国与郧阳区分开来。公元前701年,莫敖屈暇带领楚国军队与郧、随、绞、州、蓼等国联军展开大战。这里面的郧是汉阳诸姬之一,位置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一带。

图片        大量诗句,佐证了屈原与淅川千丝万缕的联系

屈原流放汉北创作了《楚辞》,汉北是一个大概念,在历史学家中,认为汉北包括现在的郧、襄、南阳甚至更广的地区。当然,也包括现在的丹江口、淅川、西峡等地。屈原故里在淅川,这个问题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经叙述很清楚,但是,屈原流放汉北究竟到没有到过淅川?其实,屈原的《九章》之《抽思》中大量诗文已经印证了屈原曾经到过淅川,并在登临淅川境内的岵山,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国殇》。

图片

第一,《九章》之《抽思》中的诗句,符合淅川的地溶地貌。首先,“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一句,说明淅川属于汉北之地。其次,“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符合淅川丹江地貌特征。这两句诗说明了当时屈原是自南向北逆江而上。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狂顾南行”这句诗的意思。“狂顾南行”是坐船逆水而行的时候,不停地向南远望。因为,郢都在南方,屈原思君优国,可绝对不是向南行走。那么,具体行走的江水究竟是汉江还是丹江?这个应该从行走路线和地貌特征来研判。诗句里面描述的位置绝对不是丹江口以下老河口段,因为丹江口以下为平原,没有“轸石崴嵬”之地。只能是丹江口至郧县段或丹江口至淅川小三峡段。而丹江口至郧县段是东西走向,而丹江口至淅川小三峡段为南北走向。自南向北逆江而上只能是丹江了,并且“轸石崴嵬,蹇吾愿兮”的地理特征最符合淅川丹江小三峡地貌特征。再次,“低徊夷犹,宿北姑兮”一句明确表明了屈原夜晚就住宿在淅川的岵山。“姑”是通假字,通“岵”。“北姑”就是江水北面的岵山了。为啥屈原自南向北走而又住宿到了江北面的岵山?这是因为丹江自小三峡以上,又变为东西走向,岵山当然在丹江的北边了。

图片

第二,屈原在流放汉北时候,写下了爱国诗篇《国殇》。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一是从地容地貌分析,屈原是在流放汉北时候登临岵山写下了著名爱国诗篇《国殇》。通过上文分析,屈原在流放汉北的时候曾经“夜宿北姑”。但是,屈原为啥要夜宿淅川境内的岵山?这是因为岵山脚下就是丹淅大战遗址。秦楚丹淅大战也叫丹阳之战,地点就发生在淅川境内的丹江与淅水交汇之地的丹阳。丹阳不仅是楚国始都,而且是楚国的宗庙所在地,更是屈原的故里。这场大战造成楚国宗庙被毁,楚人逃离,丹阳古城变成了残垣断壁,一片瓦砾。屈原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二是从历史事件时间分析,屈原在岵山写《国殇》与历史事件完全吻合。《国殇》出自屈原《九歌》。《九歌》全是祭祀的诗歌,题材多为鬼神,是屈原在淅川、郧阳、丹江口一带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唯独《国殇》是纪实性的祭祀诗歌。屈原流放汉北是在楚怀王25年,也就是公元前303年左右。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12年,距离屈原登临淅川岵山已经过了整整10年。时间逻辑完全符合。

由此可见,《抽思》诗句佐证了屈原是自老河口到丹江口,自丹江口逆水丹江而至淅川,登临岵山写下了《国殇》。但是,笔者并不否定屈原去过老河口、丹江口、西峡等地,更不否定屈原到过郧阳。因为,“沧浪之水”就在丹江口与郧阳之间的汉江,只不过另外有诗句佐证罢了,但绝对不是《抽思》里的路线了。

图片

综上所述,笔者的观点是:楚始都丹阳不在郧阳、老河口、西峡,更不在秭归,而是在淅川;屈邑不在郧阳、老河口、西峡,更不在秭归,而是在淅川;屈原故里不在郧阳、老河口、西峡,更不在秭归,而是在淅川。《抽思》与《国殇》论证了屈原流放汉北登临淅川岵山而写下了《国殇》。

淅川人,应该记着屈原,纪念屈原。因为,他是淅川人亲亲的老乡呀!

后记:笔者撰写这个文耗时两周,查阅了大量文献。必须说明的是:笔者只是一位草根文人,不是史学家,也不是考古专家。只是一种观点,拿出来与大家讨论,分享,交流,欢迎批评。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