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文东茅:利己利他利天下,我怎能不“着急”?

 sun918 2024-01-2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文东茅,1968生,男,湖南桃江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1990年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张楚廷教授,并成为张楚廷教授在教育学领域指导的第一位硕士生,1996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师从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汪永铨教授,199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北京科技大学,后回北京大学任教。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担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2009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正文】

1、因喜而急

我在2016年3月15号开始学习致良知,学习之后非常高兴,当天中午,我就对我爱人说:我们俩要一起学习致良知;当天下午,我就把我的学生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我们要开始学习致良知。

学生们感到很奇怪,很犹豫,但是老师让他们来,他们不能不来。于是四天之后,我就着急地带着14位学生开始学习了。这是我当“着急人”的第一个阶段,我想这个阶段应该叫做“因喜而急”——我高兴啊!

2、因悲而急

我觉得世界上过得苦的人真多:孩子们很苦,家长很苦,就连北大的学生甚至教授都很苦。我怎样才能帮助这些苦海里的人?可能做千手观音还不行,1000只手也只能拉1000个人。我要变成一座灯塔,告诉大家岸边在哪个方向。我还要变成一个大喇叭,告诉大家要安静下来,用自己的力量就能够游到岸上,否则,相互纠缠、挣扎,淹死的会更多。

这是第二个阶段,我觉得可以叫做“因悲而急”。自从有了悲悯之心,我就一直挺着急的,从最初的高兴马上就沉了下来,我开始好好思考要怎么帮助更多的人。

3、因事而急

很快,我就有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发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地区高中生。我在北大、清华招了60多位贫困学生,他们来自江西、贵州、广西等地。5月1日,我们在清华成立了“传习路学业发展志愿服务团”,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学习致良知,计划让他们先学100天,学完以后,就把他们派到这几个中学里面,去帮助那些贫困高中生。

随后,我就受到了很多挫折:因为要考试,学生不得不中断这个计划。即使有一些报酬,也没能使他们坚持下来。我也去联系各个中学,但中学校长不相信:平白无故做这些事情,不会是骗子吧?所以中学也不配合。我急啊,我这叫做“因事而急”。

4、因明而急

再往后,我把很多心思放我自己的学生身上。我开始探索“水课”,要求学生每日三省吾身: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每天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水滴石穿的功夫“修”德;我要求学生写论文的时候,要对教育有“切肤之痛”,要念念不忘,把写论文当成一场磨炼自己的修行。

我意识到,我之前做那些事,多多少少都有点求名的成分在里面。做这些事有好口碑啊,可以得到学生的赞美啊。我意识到自己不明、不懂的太多了,要抓紧时间学习啊!我又着急了,所以这个阶段应该叫做“因明而急”。

后来,随着我慢慢明白一些道理,我又有一些新的着急了。我发现自己以前带学生的过程中有好多问题,因为我以前给学生主要就是讲专业知识、写论文,很少真正讲“德”。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相当于是一个加工厂,有很多产品不太合格,已经被推到社会上去了,所以我要把他们召回来。而且我真的把他们召回了,我要求所有我直接指导论文的学生,不管毕业没毕业,都必须回来学习致良知。有很多学生回来学习致良知了,到这个时候,我才逐渐觉得心里踏实了。

5、因爱而急

到最近,我又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我组建涌泉学苑1701班的时候很顺利,因为学员都来自试点地区和学校。但是我组建第二个群时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一个以北大的师生、校友为主的学习群。我在北大当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十几年,口碑一直不错。我想我总有一点感召力吧,而且致良知是大好事,我发个通知不说“一呼百应”,总该有不少人报名吧?然而主动选课的不到10人。这个时候我就有点急了。

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坚信学习致良知真的可以让人更幸福,所以我就真的应该把那些我敬爱的人请进来呀。于是我一个一个向老师们去讲,或者打电话,有的一讲就是两个小时。我说:你看,我们都认识一二十年了,你相信我不会骗你吧?就这样,又有一些人加入了。

其中有几位很有意思。有一位是旁听我课的学生,这个学生大概初中读完就到菜市场卖海鲜,做了四年以后,他就觉得要学知识,然后他就跑到北大蹭课。上学期听了我的课以后,就觉得特别好,一直跟了下来,也与我们一起每天打卡、每天读圣贤书。这个学期得知我们要继续学习致良知,他颤颤巍巍地说:文老师您说我能学吗?我说行啊,你赶紧来。于是他就进来了。

还有一位,是我们学院合同制工人,她在我们学院做了十多年的清洁工,兢兢业业,口碑非常好。她见到我就说:文老师,我知道您在学王阳明,其实我也挺喜欢王阳明的,我家里就有王阳明的故事(书)。我赶紧说:那你跟着我学呀。她说我怎么学得懂?我只初中毕业。我说没事儿,我看你勤勤恳恳工作的态度,你那个纯朴,就知道你一定会学得好,你一定要来学。我反复动员,打消她的疑虑,然后她也加进来了。我们涌泉学苑“有教无类”吧?当然,还吸收了不少“重量级”的人物,就不一一细说了。

到这个阶段,我可能叫做“因爱而急”。我真的爱他们,真的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生活从“小确幸”变为“大幸福”。前几天1702班举行了开班典礼,我讲话的主题就是:让我们自信地走向伟大。只有北大的师生和校友都伟大了,我们校长的“建设伟大的大学”的理念才能实现。

6、因急而急

回顾以上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我真的一直在“急”,各种急,是名副其实的“着急人”。那我将来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今天早晨,来致良知四合院的路上,突然一句话从我脑海里蹦出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当一个人是小德的时候,会川流不息,跳跃不止,呈现非常着急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有大德的时候,就会像长江、黄河的水,静水深流,流量巨大,能量巨大。

我想,我以前急,可能因为还是小德。我将来想要变成大德,就要静下来,深深地流,要能“敦化”。所以,如果要描述我现在“急”的状态,我觉得可以称为“因急而急”。我不应该太急,有朝一日我真的不急了,说明我真的笃定了,我相信我们致良知的事业完全可以水到渠成。

一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着急人”的境界还不够,真正的高境界要求我们回归到“召集人”。“召集人”是什么意思?这个“召”,就是“感召”,当我们变成大德之后,就有感召力,有感召力,就能感化人!

将来我们作为致良知志愿者,不是因为嗓门大,不是因为做事多,而是“行胜于言”。当感召力提高以后,不用做任何事情,都能把其他人“化”了,这就叫“感化”。这才是要修的内功,是我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所以最后我想说,我们是“召集人”,但“召集人”的职责不仅仅是打电话、发材料,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内功,要为自己的内功不够而“着急”。当我们内功修炼好后,一定能够“水到渠成”、“大德敦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