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茶基础知识—入门篇(建议收藏)

 文香阁 2024-01-27 发布于河北

入冬之后,很多人都喜欢喝红茶,因为红茶性温,更适宜在冬天饮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红茶知识,让大家在喝茶的同时,对红茶有更好的了解。

什么是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一种。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呈红色而得名。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红茶的分类

以产地划分,往往能体现在名称里,比如有滇红(云南红茶)、川红(四川红茶)、祁红(祁门红茶)等。

以叶片大小划分,常见的有三类:大叶种红茶(如滇红)、中叶种红茶(如祁红)、小叶种红茶(如正山小种)。

以制法划分,一般分为小种红茶(如正山小种)、工夫红茶(如滇红)、红碎茶三类。

红茶的制作工艺

红茶的制作工序为: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渥红(“发酵”)一干燥,经过“渥红”这一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艺后,使红茶具有“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将茶叶鲜叶摊放在萎凋帘上,使其散发水分,由脆硬变为萎蔫、凋谢状态的过程。过程中重量,体积,水分大幅降低,韧性提高;同时,萎凋过程也伴随着发酵过程,是形成红茶特有的香气、滋味的基础工序。

揉捻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目的是使茶叶成型,茶汁溢出,增加茶汤的浓度,和绿茶相比,红茶揉捻程度较重,尽可能把茶叶的细胞破坏,以便充分发酵。

发酵这是形成红茶品质最关键的步骤。揉捻后的茶叶通过发酵,使茶叶内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茶多酚减少,茶黄素,茶红素增多,茶叶的叶色由绿变红,从而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干燥一般采用机器烘焙法,茶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为毛火,第二次烘干称为足火。毛火烘干,叶温较高,可使叶温短时间内升高到105℃左右,迅速破坏酶促氧化作用,烘至茶胚含水量为25%时下烘摊凉30分钟,然后再进行足火烘焙,足火烘焙采用90-95℃温度慢烘,以促进茶叶香味的充分发展,再烘至茶叶含水量5-6%即可,足火下烘后应立即摊凉,散发热气,待茶叶温度降至略高于室温时,即可装箱储藏。

中国有哪些代表性的红茶?

1.正山小种—红茶鼻祖,和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

2.祁门红茶—红茶皇后,产自安徽黄山祁门县,以“祁门香”著称。

3.滇红工夫—“高性价比”的口粮茶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简称,发源于云南凤庆县。“浓、强、鲜、爽”,是滇红工夫的最大特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