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巾群雄小传9-如今真有四万多姓明的韩国人,他们的先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皇帝

 省愚杂谈 2024-01-27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7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9 分钟)

各位看客,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这里是您的老朋友,“鉴往纠昨非,读史知未来”的省愚杂谈。

首先,冒昧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告诉您,如今的韩国有着四万多“明”氏后裔,他们的先祖居然是中国历史上元末民变的一位皇帝,您敢相信吗?

这还真不是地摊文学的以讹传讹,此乃实情。或许您要问:“哪位皇帝姓明啊?我怎么没听说过。”恕我直言,这“明”姓皇帝在整个中华恢弘的历史上的确不知名,他曾割据一方,在历史大环境的被迫驱使下,他与他的儿子先后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皇帝。最终,他们的政权在朱元璋称帝后成为拼凑成明王朝广袤大地的最后版图。

言及此,就不再继续卖关子了,今日文章之主角便是元末红巾群雄之一,建立起明夏政权的明玉珍,及其儿子明昇有一说一,这父子二人的故事鲜有知晓,史料记载也不多,部分引用如有差错,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大夏皇帝明玉珍

·明玉珍与朱元璋同岁

公元1328年10月2日,明玉珍出生于湖北随州。在元朝中期那民不聊生的周遭环境下,明家的家族背景,现已不可考。

从明玉珍后来称帝后追尊先祖为帝的文献可以察觉出,其父亲名叫明学文,祖父名叫明如海,曾祖父名为明子成,高祖父名讳明郎,显然这明家几代人都是普通的社会基层人士,不仕且不第,这一点毫无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与明玉珍的家族展开纷繁复杂的争夺大戏的朱元璋,与明玉珍实为同岁,朱元璋生日为公元1328年10月21日,较之于明玉珍,朱元璋小19天。冥冥之中,这元文宗天历元年(也即是1328年),成为左右元末历史走向的重要年份。

时间轴来到了1350年,这一年,明玉珍22周岁,他参加了徐寿辉的红巾军,并且因为自己出色的军事将领进而获得徐宋政权的统军元帅职务。成为元帅后,这位平民子弟明玉珍所具备的军事才能愈发被激发,得到徐寿辉的授意,明玉珍奉命领兵西征,并且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

紧接着,明玉珍以重庆为根据地,派兵四处讨伐,彻底击败了当时屯兵于川内的元朝官军,至此基本上平定了川蜀。显然,当时的他较之于同岁的朱元璋更加成功。

·不服不通陇蜀王,大夏天统仿周制

黑天鹅事件总会不经意间到来,对于明玉珍来讲,这场突发事件便是公元1360年,徐寿辉的突然去世。

徐寿辉去世后,以徐宋作为正朔的红巾军,一时间群龙无首,此时陈友谅率先站出来,自立为帝。其实,陈友谅的狐狸尾巴早已露出,早在一年前,他便挟持徐寿辉,自立为汉王。陈友谅此番称帝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便是割据西蜀一带的明玉珍。

明玉珍不服陈友谅,并且声明,绝不与陈友谅相通,也不承认陈友谅的帝位。公元1361年农历十月,明玉珍看准时机,在重庆自立为王,称陇蜀王。一年多后的公元1363年1月16日,是为明夏政权天统元年正月初一,在这个喜庆万分的日子里,明玉珍正式称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年号天统,仿周制,设六卿,立妻彭氏为皇后,立儿子明昇为太子,立太庙,同时追尊五代先祖为帝后。由于明玉珍姓明,所以其大夏政权也被称为“明夏”。

·中道崩殂明昇嗣,十岁孩童见真章

仿照周制,明玉珍其官制设六卿,分属地为八道,颁布历法为先天历,奉弥勒教为国教,并铸铜钱流通。至少从现有的民间史料看来,当时的川蜀一带的居民,在明玉珍政权的护佑适当地过了几年没有战乱的日子。目前,已经不可考当时明夏政权的税赋如何,能够确定的为,天统元年至天统四年,这四年时间内,有明玉珍坐镇重庆府,能够给四川一带的民众避免战争的纷扰。

天统四年二月六日,也即是公元1366年3月17日,又一件黑天鹅事件袭来,这一次轮到了明玉珍自己。明玉珍于当日病逝,享年38岁。其病因为何种,目前已无从考证,逝世后,明玉珍被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其陵墓名为叡陵,该陵墓为如今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夏为明玉珍上庙号太祖,谥号钦文昭武皇帝。

见证历史了

明玉珍去世后,明夏政权太子,他十岁的儿子明昇继位,继续为大夏的皇帝。十岁孩童难以就世间万千进行定夺,便由明昇的母亲皇太后彭氏摄政。

可不要小觑了这位十岁的孩童,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所受到的教育与理念冲击显然并非是常人能体会的。后来,朱元璋北伐成功后,曾遣使者劝明昇归降,居然遭到了拒绝。这显然也为后来的结局做了铺垫。

·洪武四年大军至,出城投降归义侯

洪武四年,是为公元1371年,明军由汤和、傅友德率领大军攻破重庆府,大夏皇帝明昇率领群臣出降,大夏国灭亡。这一年,明昇15岁;这一年,大夏政权8岁。

同年,朱元璋制授明昇为归义侯,赐冠带衣服及居第于京师。说是封侯,显然这样的人,朱元璋要说舍不得直接杀掉,也不会让人长期待在京师的。不过,这个“归义侯”的名字倒是显得些许意味深长。如今的史料,已经不可考当时明军攻破重庆府后,是否给当地民众带来涂炭,如若明昇自己决断见难以抗衡主动请降并且避免了战火影响百姓的话,明昇的作为,反而是值得推崇的。

·翌年流放至高丽,落地生根亦溯源

上一段,咱们提及过,朱元璋显然不太可能让明昇长时间生活在京师。公元1372年,也即是洪武五年,明昇全家被明太祖流放至高丽,受恭愍王礼遇。高丽当地的首领李成桂封其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定居开城兴国寺。

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昇娶总郎尹熙王之女尹氏为妻,生四子,分别为明仪、明伣、明俊与明信。自此以后,明昇的后裔便在高丽落地生根。

1982年明玉珍墓“睿陵”与“玄宫之碑”于中国四川重庆出土,而当时专家研究,中国明姓族人已无明玉珍嫡系后裔。相反,在韩国的明氏族人听闻明玉珍墓出土,便开始前往中国寻根。1993年,韩商明在律,为明玉珍24代孙,携带《西蜀明氏细云洞一家便览》至中国寻访明氏遗迹。

亭台楼阁 岁月沧桑

1993年,在韩明玉珍后裔,也于京畿道坡州郡坡平面斗浦里建立“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景慕祠”,奉祀始祖明玉珍、二世祖明升、三世祖、四世祖牌位,并藏有《西蜀明氏细云洞一家便览》、《延安明氏家谱》、《明氏大同谱》等明氏族谱。

如今,整个朝鲜半岛,明氏后裔总共达到六七万人,

在史料极为缺少的情况下,元末红巾军中的明夏政权皇帝父子二人明玉珍与明昇,或许怎么也没能预料到,他们的子孙后裔如今是朝鲜半岛的望族。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否有后代在国内呢?还真有,按照染色体追溯,目前国内部分甘姓应该为明玉珍后裔。

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会得到半点延误,明玉珍与明昇父子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就犹如过眼云烟,没能留下过多的痕迹。但是这也根本不影响如今您通过鄙人这简单的两千余字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如若您还有很多的史料提供,还请不吝赐教。

读到这里了,您或许已经累了,在此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觉得在下言之有理,还请路过关个注,下次不迷路,高兴点个赞,下次还能看,翻翻省愚所发表的其他作品,给茶余饭后增添一点谈资,如有纰漏,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祝愿各位朋友幸福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