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古稀老人赵 2024-01-27 发布于北京

嗨,我是樰熳,一起来读诗吧。

1961年11月6日,担任毛主席秘书的田家英突然连续收到主席的三封来信,要求帮忙查找一首古诗。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他说,这首诗的作者他已经记不得了,也许是宋人,也许是清人。

他说只记得前两联,其中一联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在信息极为不发达的时代,秘书咨询了文史馆的老先生们,才找完整这首诗的全文及作者。

原来,这位诗人既不在宋,也不在清,他是明朝。

原来,他写的梅花诗还不止一首,而是一组九首。

读完九首梅花诗后,主席批注曰:“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这位诗人名叫高启,今天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来赏读。


《梅花》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那玉骨仙姿原本应属于天上,是谁让她来这江南处处开放?

大雪满山,它清逸如处士高卧,明月照林,它娴静如美人闲伫。

腊冬时节,寒花怒放,她的疏影依偎在潇潇翠竹旁;

春气乍暖,寒花谢去,她的残香凋落在漠漠苍苔上。

这孤高的花呀,自从南朝的何逊之后,再没有好的诗歌能配她得上;

这孤寂的花呀,在清冷的东风里,又有谁知道她曾经多少回的怒放?

全诗除了题目,通篇没有一个梅。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但是在读者眼中,他却写出了梅独一无二的神韵和气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以为主要在于他化典技术的圆润运用。

化典,顾名思义就是化用典故,即引用历史掌故来丰富或开拓诗歌内涵的一种手法。

化典的种类很多,有直接挪用的,称之为“引用”;有改造使用的,称之为“化用”;有借意而用的,称之为“借用”;有反意而用的,称之为“反用”。

化典的技能有高下之分。低能的生搬硬套被戏称为“录鬼簿”,高能的则往往让人辨别不出化用的痕迹,人称“化典无痕”。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这首诗化用了三个典故,描摹了梅花的三大人格象征。

雪满山中高士卧。

此句化用了“袁安高卧”的典故。

大雪成灾,家家因断粮出门向县衙乞食,唯袁安在家僵卧不动。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汝南先贤传》

于是袁安成了身处困顿而坚守节操的高士的标志。诗人将梅花比作“高士”,就是彰显梅花在大雪面前坚守从容的气度。

月明林下美人来。

这句化用了柳宗元作的一个神话故事——《龙城录》。

说隋人赵师雄游学罗浮山,一日在松林间睡着了,梦见一清丽女子前来,两人入小酒店喝酒,推杯换盏,相谈甚欢,不觉醉倒睡去,醒来却发现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

这个典故也称罗浮梦。诗人借用这个典故与首句的“琼枝”、“瑶台”呼应,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仙姿,超凡脱俗的气质。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一联两典,各有化用,各有寄意。合起来则对仗工整,内涵深广,手法运用十分高妙。

曹雪芹也很喜欢这两句诗。他在《红楼梦》判词中又作了化用,进行二次改造。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身误》

雪,谐音薛宝钗:林,指代林黛玉,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这一词也贯穿了两人的命运始末。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自去何郎无好咏。

这里借用了南朝诗人何逊的典故,他是一个酷爱梅花的诗人。

传说他在扬州做官时,衙署后院有一株梅花。每当花开之时,他必呼朋唤友 ,饮酒赋诗,十分畅快。

后来迁官到洛阳,却因思梅过盛,请求调回扬州。

与梅花重逢之际,他百感交集,写下一诗,后两句云: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此番知音情谊,为后人推崇敬仰,致使“何逊扬州”成为爱梅人的最高境界。

这里诗人借用何逊的典故,意在感慨何逊之后,梅花再无知音的孤高和孤冷。同时也借梅花,抒发自己无人可相知的孤独和悲哀。

这三个典故的运用,从三个角度写出了梅花的从容、高洁、孤冷的特质,这是诗人对梅花的理解,也借梅花来暗喻自己的人格特征。

以物喻人是咏物诗常用的手法,但此诗能在短小的篇幅中叠用典故,而不让人感到堆砌,化典于无痕,不能不赞叹其行文的技巧。


高启(1336 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江苏苏州。元末明初诗人,他和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高启学问渊博,诗名远播,但他的理想却只是做一个隐逸的闲人。

在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的元朝末年,他先在张士诚部下谋过事,又在朱元璋手下得到过重用。

但俗世的功名利禄都无法捆绑他那颗闲云野鹤的心。

明朝统一之后,他正在朝中呆了三年,修了一部《元史》,就辞官回乡了,那年 他才33岁。

后来他在江苏吴淞的青丘隐居,自号青丘子,终于过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可是,在他39岁的时候,却飞来一场不及预料的横祸。

原来,当时有个叫魏观的人做了苏州知府,他是高启曾经的上司,与他十分要好。

魏观把他的苏州府邸建在了败将张士诚的旧宫址上,朱元璋以为其有二心,就处死了他。

抄家的时候,爪牙们发现一篇为新府写的《郡治上梁文》,作者是高启。

因文章中有“龙盘虎踞”的描述,又触怒了朱元璋的逆鳞。

于是,39岁的高启惨遭腰斩极刑,成为大明皇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其实,高启一辈子都在逃避权利的禁锢,俗世的玷污,追逐隐逸的自由,人格的独立。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梅花》其二

“骑验客醉风吹帽,放鶴人归雪江舟。”《梅花》其三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梅花》其四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梅花》其五

明代最美梅花诗 ,颔联被曹公化用,更被主席表扬

但可惜的是,他终于未能逃脱权利的魔爪,他的理想也只能凋落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