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易经,知晓阴阳

 马希顺mxs 2024-01-27 发布于浙江

先说说易经的易字,上网一查现在的解释,有几种版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解。很明显,易字是日月结合的理解最贴合易道的本意。易经起源于远古的结绳时代,那时,人类智能刚刚萌芽,古人最先感知对于生存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一天的明暗变化,天明时一切可见,视野开阔,可以觅食,并且可以很好的躲避敌害,这一习惯延续了几千万年,就是人们都知道的日出而作,当时以绳表示为,绳上无结。天明后,最明显的标致为太阳升起,因此,绳上无结又叫做阳。夜晚时,视线模糊,视野有障碍,以绳表示,就在绳上打结,表示不通,在这种时候人们就休息,也就是日入而息。由于当时天文知识的匮乏,人们以为,夜晚的月亮是黑夜的原因,所以,月亮在古代又有太阴一说,月亮是阴暗的标志,故,阴又可以以月表示。象形造字,易表达为日月,用以表示易的意思是阴阳的转化。

图片

后来,随着人们天文知识的充实,人们发现,阴阳观点可解释一年寒暑变化,一月月亮阴晴圆缺,又可解释生与死,天与地,等等。人们越来越发现,易道(阴阳转化之道)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模式,大自然万物之理难脱其范围。

子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人们利用易来生活,易道逐渐融入了民族的认知体系之中,形成了炎黄子孙独有的易学方法论和世界观,趋吉避凶。君子静则观其爻而玩其辞,动则观其象而玩其占。即可做为行为规范防患于未然,又可作为实用技术应用于具体方面。现代,人们又将之应用于现代科学,简单的阴阳规律依旧显出神奇的光彩,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和易经阴阳有异曲同工之妙。

顺便提一下,易经核心:简易,变易,不易。综而言之,就是用简单的原则解释生生不息的万物不变的发展规律。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易经,而不是周易?有人说易经是周易加上十翼来的。其实,周易,是周文王对易经的解释,其中掺杂了文王的主观意志,有社会学和政治意义,它注重于扶阳抑阴,以为阳是好的,阴是坏的。因此,我用易经表示与周易的区别。周易的观点是易经的一部分,它不能代表易经。

图片

易经可以说是解释阴阳的学说,先圣伏羲画卦,后人的解释历代不绝,各有见解,虽都欲解经明理,然而越说越杂乱,以致现在研易者派别林立,互相攻讦,在故纸堆中探讨,很少有像诚明易学这样的介绍易经真谛,让世人显而易见的实用道理,走进了神秘的殿堂。在众多的典籍中可以看到,不管何种研易者,他们最初的出发点都是阴阳,具体到卦上就是阴爻,阳爻。所以说,返璞归真,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从阴阳开始探讨,就像高楼大厦是由简单的一砖一瓦构成一样,易经能贯穿全文的就是阴阳。

阳。一切可见的,热烈的,温度高的,运动的,白昼,文明,生长,等这一类,都属于阳的范畴。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万物阳的总根源在太阳。地球万物的能量来源在于太阳,不论处于食物链的哪一级,都直接,间接依靠太阳生存。阳的特性是给予,无私。

阴。一切不可见得,隐伏的,卑微的,温度低的,静止的,死亡,狡诈,被动的,等等这些都属于阴的范畴,地球阴的本源是地球本身的宇宙温度,阴的属性是地球本身的自然属性,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这么说,阴是地球本身具有的阴阳惰性。

图片

在易的观点中,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一个矛盾体,无阴就无所谓阳,阴阳的对立,统一,相胜,转化,是宇宙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祖先以一个看似简单的太极图就表示的一清二楚,淋漓尽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天之道,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阴阳趋于平衡的动力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法则。

阴阳有共同的特性,具体到具体事物上,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阴阳,这就是物质或事物的寿命。生物有生物的寿命,矿物,有矿物的生命,星球有星球的寿命,宇宙有宇宙的寿命,当然,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也有他自己的寿命,友谊,婚姻,企业,行业,集团,国家等等莫不如此。

言归正传,就我们生存的地球来说,也有他自己的自然寿命,那就是太阳系的寿命,据现代科学研究可知,地球的生命就是太阳系的寿命,当太阳坍塌为红矮星,成为黑洞时,太阳系的一切将进入太阳,进行一种与现在完全相反的能量运动,那时,地球将不复存在,那时也就没有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