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易经》?

 一人一心一念 2019-11-13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什么叫《易经》?

“易”是指变化,指简易的意思。

“经”是规律,是法则,是方法。

“易经”的意思就是变化的规律和法则。易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专门研究变化规律的学问,不管是什么事务,天地万物宇宙自然。人类社会,过去未来。只要它在变化,就归入到了《易经》的研究范畴之内。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都有一个内在的变化规律,有些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看到《易经》能够揭示出他们所不知道东西,就认为《易经》很神秘,实际上对于人类来说。但凡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都会认为很神秘。但一旦我们了解了潜在的规律,神秘性就会转化为实用性。

《易经》能够传承近三千年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因为他神秘,而是它的实用价值。

孔子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只要事物的本质没有改变,那么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法则就不会改变。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不管是三千年前的人类社会还是三千年之后的人类社会。只要人的本性没有改变,没有进化为另一种生物,那么他们必将遵循同一规律向前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事业是否有成,婚姻是否美满,家庭是否幸福,是财运亨通还是时运不济,是志得意满,还是沮丧失落,是青云直上,还是落魄潦倒都取决于他对人生规律的把握。遵循规律就能够顺流千里。和规律顶撞就如同逆水行舟。孰难孰易,一目了然。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易经》。把它的神秘性转化为实用性,让《易经》为我们人生与未来服务。

易经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群经之首,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代表,她的起源和演变历来有三古、三圣、三易的美丽传说。
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近古
《易经》的产生、创作、传承和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大历史时期。上古指的是伏羲、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中古是指夏、商、周(西周)三个时期;近古是指春秋战国(东周)时期,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
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伏羲为上古之圣。伏羲和女娲是华胥氏的儿女,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有学者称“八卦”为中国文字的起源,郭沫若就主张中国的有文字时代应从易的起源算起。可见伏羲始作八卦对华夏文明起源的伟大贡献。
周文王为中古之圣。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狱中,悉心演绎上古八卦,即《连山易》和《归藏易》,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新的六十四卦,并为每卦撰写了卦辞。他的儿子周公旦为三百八十四爻撰写了爻辞。自此,卦便有了文字,图文兼善,象意参照,为《易经》的成书奠定了基础。
孔子为近古之圣。当周文王的《周易》传至孔子时,孔子得之恨晚,他从五十岁开始,潜心研习《周易》,并使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三次磨断。孔子对卦辞和爻辞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几万字的解读文字,孔子的文字便称为“易传”,又称“十翼”,共十篇。
三易是指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周礼﹒春官﹒大卜》所谓“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传说连山易为神农氏所创。神农氏即炎帝,神农氏对周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将八卦每两卦一重,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因炎帝又号连山氏故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归藏易为轩辕氏所创。轩辕氏即黄帝,又号归藏氏。黄帝演绎的六十四卦以坤卦为首卦,因坤卦象征地,地是万物的归宿和载体,故名归藏易。
周易为周文王演绎的六十四卦。周易以乾卦为首卦,表明天地初开,万物始生,又以未济卦为末卦,表明一事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的开始,周而复始周行不止,故名《周易》。
此外,三易还有一种说法,即汉代纬书《易纬﹒乾凿度》所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简易。易经所表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它把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用易简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个阴爻和一个阳爻就把整个宇宙给简化了,以五行方式概括了宇宙间五种能量场态,以八卦方式概括了宇宙间八种时空存在模式。
乾卦为天,坤卦为地,震卦为雷,巽卦为风,坎卦为水,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兑卦为泽。所阐释的理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如震为雷,雷为动;巽为风,风无所不入等。
其数更为简捷,只讲一个数“一”,其余诸数皆由一递增而得。其计算方法只有两种,即加法和减法,因为万物的变化不是增加就是减少。八卦和六十四卦演绎了宇宙、人类社会和人生的无穷变化,而表现这些变化的仅仅是两个简单的符号:阳爻“____”和阴爻“— —”。
就像今天的计算机中的脉冲二进位“01”,科学家用“0”“1”两个符号,演变出无穷的信息数据。这正体现了越是简易越有变化的功能,越是复杂的变化,其法则越是简易。大道至简。
变易。变易的意思有四层:
一是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演绎出来的,如损卦上卦象征山下卦象征泽,表示湖海中的山在水的冲击浸蚀中一点点消损。
二是说明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如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初爻象征事物的初始,二爻象征事物有成,三爻象征事物发展至一定阶段会停滞不前,四爻象征变革,五爻象征兴盛,上爻则象征终极,趋向衰微。
三是说明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变化。如困卦本义为困难艰险,而卦辞却说“险以说(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难君子乎,贞,大人吉”。意指虽处于风险之中,但心里愉悦,信心不失,只要矢志不移忠贞不渝,终究会战胜险阻而达至亨通。所以说以天下为公,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虽得困卦而终为吉利。
四是指六十四卦的本身,六十四卦显示了六十四种自然静态现象,三百八十四爻演化了三百八十四种动态的变化,而其中的错卦、综卦更显示了事物的错综复杂。
不易。不易是指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是不变的。如道分阴阳,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统一所以有发展,因为对立所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不易的另一个意思是,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遗憾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后仅存周易,也是现在我们所接触和学习的易。



第一讲《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三位伟大圣人,在三个不同的时代共同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由“易”、“经”、“传”三大部分组成。从时间跨度来看,“易”产生于上古时代,即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经”发展于中古时代,即五帝及夏、商、周时代;“传”撰写于近古时代,即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易经》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历经了五千多年,这还不包括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易学研究者新的成果。任何一部经书,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专著,而是一个时代、一群人共同创做的产物,但都有其代表人物,《易经》也是如此。上古圣人伏羲创立了“易”即太极图、阴阳观和“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推演成为“经”即《周易》。近古圣人孔子进一步创作出了“传”即《易传》。
历经上古、中古和近古,由三位伟大圣人创立的《易》《经》《传》,就是今天学习的《易经》。《易经》不仅为中国的文明和发展,而且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一、关于伏羲创立的“易”

1、什么是“易”?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就是日月,人们的宇宙观就是日月观。《说文》“《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也有人说,“日月为易,刚柔相推”。从象形字的角度讲,易的上面是日,代表太阳,下面是月代表月亮,日为阳,月为阴,易就是阴和阳组成的统一体,易就是阴阳观。 “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同日月一样,白天是太阳,晚上变成月亮,阳变成阴,阴变成阳。
在《易经》中,“易”是由太极图,阳爻“—”、阴爻“--”,八卦和进一步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六十四卦。

2、什么是“太极图”。 
“太极图”也就是“无极图”。“无极”就是阴抱阳,阳抱阴,阴阳尚未分离,天地尚未形成时期。伏羲认为,在天地没有分离之前,宇宙是阴阳混沌于一体的“无极图”,在混沌状态下,是没有极可分的。

太极图
“太极图”俗称为“阴阳鱼”。描绘的是开天劈地之前乾坤的浑浊状态,其中蕴含了对称哲理、阴阳平衡哲理等深奥的无字语言。这种混浊状态大致分为“未见气”、“气之初”、“形之始”、“质之成”四个阶段。一旦由气而形,由形而质,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轻清之气上浮成为大气层,也就是天,重浊之物下沉凝聚成为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从盘古开天地”,描写盘古手持一柄板斧,挥手一砍,将混沌一劈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是对宇宙形成和人类形成的美好传说。
太极图中两个美丽的阴阳鱼,也是人们早期对人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开天劈地之前,阴阳就已经在孕育了,产生人类生命的物质就孕育了。开天劈地产生了生命,并且是分出了阴阳、雌雄的生命,这种具有阴阳之分、雌雄之分的鱼类就是人类生命的前身。
《易经》是讲形象的,我用一个更为直观的形象比喻,通过人类生命产生过程的四个阶段,使大家隐约感受到宇宙形成的四个阶段。
一是“未见气”阶段。在成熟女性的卵巢内,经过长时间的化合,最终形成了阴气高度聚集的阴卵子,成熟的阴卵子开始寻求阳精子,最终进入了子宫。在成熟男性的睾丸内,经过长时间的化合,最终形成了阳气高度聚集的阳精子,成熟的阳精子通过男女之间的性爱活动,也最终到达了女性的子宫若把子宫比喻为太极图,那么这个阴卵子和阳精子就好像是太极图内的两条阴阳鱼,鱼眼则是精子和卵子的核心部分。如果这个女性生理上没有问题,男性的阳精子也是健康的,阴卵子和阳精子最终会相互吸引到一起。从阴卵子和阳精子的逐步成熟和最终吸引碰撞到一起,这个阶段就是“未见气”阶段,感觉不出来。
二是“气之初”阶段。阴卵子一旦和阳精子发生碰撞,就相互结合在一起象太极图内的两条阴阳鱼一样,开始发生新的化合。这种化合又象两个人在缠绕着打太极拳一样,你来我往。这种新的阴阳二气化合性质不一样了,是将要产生生命的化合,这种化合在子宫内是剧烈的,吸收着母体内最精华的营养,对母体带来很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人类生命的雏形。这就是女性的“妊娠反应”期,这就是阴阳化合的“气之初”阶段。
三是“形之始”阶段。小生命一旦形成,就在子宫内通过母体的阴阳化合和自身的阴阳化合,不断吸收营养,慢慢成长为“婴儿”。但严格地讲,这时的“婴儿”还不能叫婴儿,只能叫有生命的阴阳化合物,而且在子宫内高兴时或不高兴时就动一动,为母体带来一些不安。这就是“形之始”阶段。
四是“质之成”阶段。这个阶段既是慢慢形成的,又是突然爆发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这个意思。新生命一落地,“哇”地哭了一声,好一个新的婴儿诞生了。这就是“质之成”阶段。
人们对太极图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为了帮助大家对太极图的认识,这里介绍一下太极图的画法原理。其实,画好一个太极图,只要有一把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就行了。首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根据需要的太极图大小,确定适当的直径。然后以直径的一半为半径画圆,这就是太极图的周边。严格意义上的太极图是没有周边的,因为宇宙是没有周边的,是向往扩散的,所以这个周边只能化成虚线。现实中人们为了直观,也有的太极图画出了周边。直观和美观就在这一个圆上,有圆是直观,无圆是美观。再以半径的一半为新的半径,在通过圆心的直径上面,从圆心到圆周的一半为新的圆心,以新的半径为半径,画半圆。太极图圆心的左边画下半圆,右边画上半圆。两个半圆形成一条弯曲的“S”形曲线。两个新的圆心经过适当扩大,就是阴阳鱼的眼珠,再涂上黑白两色,就画成了一幅美丽的太极图。
《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伏羲在长期对天、地、人的观察研究中,“悟”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现在人们无论学易也好,学经也好,学道也好,重点在“悟”。星云大师说,“悟”是一种内在本质,是既无法形容,也无法传给传达,更是急不得的。大家学习《易经》,学不会不要紧,不要急,慢慢来,慢慢“悟”。 

3、什么是太极生两仪。
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图中清、浊物质开始分离。用直观的形象表示就是:
用更加直观的阳爻和阴爻表示,就是:
▅▅▅▅▅            ▅▅ ▅▅  
一画代表的是太阳,是白天,称为阳,二画代表的是月亮,是夜晚,称为阴。

4、两仪为什么又叫做阳爻和阴爻。
“爻”,字义从交,形如网,是由我国古代结网、结绳等活动而萌生的象形字。爻如网中经纬之线相互交叉,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无穷。爻也是指是渔网中结成的一个一个眼,即目,古代眼就是目,实际现在仍然称眼为目。目和两画相对应,代表阴,人的双眼不是很象阴爻吗?仅有网还不行,必须有绳子把网贯穿起来,撒出去。绳子是纲,网眼是目,成语“纲举目张”就是比喻绳子和网眼的关系。古代“纲”和“刚”是通用的,所以,许多书也把阳爻称为刚爻。纲是起引导作用的,为阳;目张开是一个一个的眼,为阴。这就是代表绳子的阳爻和代表目的阴爻。阳爻是实的,阴爻是虚的。阳爻、阴爻是组成八卦的最基本符号。

5、什么是两仪生四象。
用直观的形象表示,四象就是阴阳爻的进一步组合,阳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太阳;阴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少阳;阳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少阴;阴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太阴:
▅▅▅▅▅   ▅▅▅▅▅     ▅▅  ▅▅    ▅▅  ▅▅
▅▅▅▅▅      ▅▅  ▅▅    ▅▅▅▅▅    ▅▅  ▅▅
太阳         少阳           少阴          太阴

太阳是日,太阴是月。在阴阳的进一步化合中,不断产生新的物种。
四象就像是父母生育了两个子女。太阳为父,太阴为母,少阳为男孩,少阴为女孩。
四象又代表了一个昼夜中间的四个不同阶段,太阳(也称老阳)代表正午少阳代表日出时的早晨,少阴代表日落时的旁晚,太阴(也称老阴)代表午夜。
四象又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少阳代表温暖的春天,太阳代表炎热的夏天少阴代表阴凉的秋天,太阴代表寒冷的冬天。
四象,还代表了方向中的四方,因为伏羲生活的地方在赤道以北,所以太阳代表炎热的南方,太阴代表严寒的北方,少阳代表日出的东方,少阴代表日落的西方。

6、为什么四象生八卦
四象仅两层,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实在。伏羲在四象的基础上,即在太阳的上面再加一阳爻,再太阴的上面再加一阴爻,分别成为纯阳、纯阴的三层画象;其它六个卦象是通过纯阳、纯阴的变化产生出来的:
▅▅▅▅▅    ▅▅  ▅▅    ▅▅▅▅▅    ▅▅  ▅▅
▅▅▅▅▅    ▅▅▅▅▅    ▅▅  ▅▅    ▅▅  ▅▅
▅▅▅▅▅    ▅▅▅▅▅    ▅▅▅▅▅      ▅▅▅▅▅ 
天象          泽象         火象           雷象

▅▅▅▅▅    ▅▅  ▅▅      ▅▅▅▅▅   ▅▅ ▅▅
▅▅▅▅▅      ▅▅▅▅▅    ▅▅  ▅▅     ▅▅ ▅▅
▅▅  ▅▅      ▅▅  ▅▅      ▅▅  ▅▅      ▅▅   ▅▅
风象         水象           山象           地象

伏羲为什么把四象再推演为八象,这也与自然现象中有八种物象存在的最为普遍有关,即自然现象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人有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方向不仅有东、西、南、北,而且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等。
大家都知道,伏羲时代是没有文字的,这八个画象就好比是无字天书。下面的画是最初画的,称为初爻,上面的画称为上爻。

八种象的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文字的创造过程中得出的。
“乾”字是简化字“干”的繁体字。我们现在大街上的店名“干洗店”,在台湾仍然用“乾洗店”。“乾”字在古代表示的是意思是“上面”,指的是相对于地球的宇宙天空.直到现在,在壮族语言中,“乾”仍然有“上面”的意思。所以后人把伏羲的天象称为“乾”象或者“乾为天” 
▅▅▅▅▅ 
▅▅▅▅▅ 
▅▅▅▅▅ 
乾为天
“巽”是消散之意,“风起云散”,风又起消散的作用。古代,巽也是传说中的一种风神。所以,后人把风象称为“巽”象或者“巽为风” 
▅▅▅▅▅ 
▅▅▅▅▅ 
▅▅  ▅▅ 
巽为风
“离”的本义是隔开的意思,而火象是由一阴爻把二阳爻隔开了。所以,后人把火象称为“离”或者“离为火”。 
▅▅▅▅▅ 
▅▅  ▅▅ 
▅▅▅▅▅ 
离为火
“兑”字从口,是说话、喜悦的意思。而泽的卦象是一浪接着一浪,好像人说话时上下嘴唇一张一合的样子,所以,后人把泽象称为“兑”或者“兑为泽”,是一种无心的喜悦,泽水在说话,泽水在喜悦。另外,兑也指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好比水从这一个湖泊流入下一个湖泊,所以,把泽象起名为“兑” 
▅▅  ▅▅ 
▅▅▅▅▅ 
▅▅▅▅▅ 
兑为泽
“坤”字,《左传》的解释就是“土也”,而地字也是“土也”,所以“坤”字就是代表大地,后人把地象就称为“坤”象或者“地为坤”。另外, “坤”字的左边为土,右边为申,申的部首从田,所以申也代表田。“坤”字既有土又有田,就是田地,就是地球。
▅▅ ▅▅ 
▅▅ ▅▅ 
▅▅ ▅▅ 
坤为地
“震”字的意思除了特指的“地震”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指“疾雷使物体振动”。古代人不知道地震,只知道地下在打雷。所以,后人就把雷象称为“震”象或者“震为雷” 
▅▅  ▅▅ 
▅▅  ▅▅ 
▅▅▅▅▅ 
震为雷
“坎”字的意思,直观上看就是“欠土”,另一层意思是“陷”,而水的卦象就好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所以,后人把水象就称为“坎”象或者“坎为水”。 
▅▅  ▅▅ 
▅▅▅▅▅  
▅▅  ▅▅ 
坎为水
“艮”字有“止”“静止”的意思,而山的最大特点就是静止不动。“艮”字还有“坚固”“坚硬”之意,大部分山都是由坚硬的石头形成的。所以,后人把山象称为“艮”或者“艮为山” 
▅▅▅▅▅ 
▅▅  ▅▅ 
▅▅  ▅▅ 
艮为山
至于伏羲为什么把八象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后,就不在扩张了,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也很难讲解清楚。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就已经不再是人们传统理解上的“三”,而是指很多,包罗万象。伏羲画到八象为止,每一卦分三层伏羲认为,八象到此就已经足矣,它完全可以包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万象了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魅力。这里的三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层”,而是多层,不是吗?直到现在,人们还有“九重天”的概念,九也是指多的意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这个数字,与其它数字不同,它既可以理解为三,又可以理解为多。而《易经》、《道德经》中的三,基本上都是代表多的意思。
另一方面,八卦的三层,正好又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上面的一画为天中间的一画为人,下面的一画为地。为什么古代称国家的元首为“王”,因为“王”最大,代表这个人上顶天(乾),下立地(土)。
由于爻分阴阳,由爻产生的卦也分阴阳。所以就有“阴阳八卦”之说。凡是单画的卦都是阳卦,如乾、坎、震、艮;凡是双画的卦都是阴卦,如坤、离兑、巽。除了纯阳卦乾、纯阴卦坤之外,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系辞从卦德方面对此做了解释:“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由于易反映的是日月变化、宇宙变化、人世变化,所以易集中代表的也就是变,易的变化是无穷的。《周易》中的“易”实际上包含了简易、变易、不易三种情况。
所谓“简易”,阐释的是宇宙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它只有阴阳两种符号所组成。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越是复杂的变化,其法则越是简单。问题是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伏羲把这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穷的东西找出来了,这就是“阴”和“阳” 
所谓“变易”,是说世界一切事物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都是有规则、规律可循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这种规则、规律,人的意志就可以来适应、变革和决定事物的变化。
所谓“不易“,是说,有些自然法则的变化有些看起来是永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一哲理,人们要顺其自然法则,不能违背自然法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7、八个画象为什么又称“八卦”。 
人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口头禅,比如当别人思考问题时间太长或太细致时,你会开玩笑地说,别“算卦”了;当别人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或主意时,你又会开玩笑地说,你怎么又“变卦”了。
学习或者研究《易经》离不开卦。卦是什么意思?《说文》讲,“卦,筮也”.“筮”的基本字义就是古代用蓍草占卜。再划分,“龟为卜,策为筮”。也就是说,古代人把龟甲烧裂,然后根据上面呈现的裂纹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等为“卜”, 把蓍草折断成一节一节,然后用50根进行起卦为“策”。策的意思是谋划、筹划,显然,古代“筮”法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古代人为什么发明卜筮呢?这与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代人主要靠外出捕鱼谋生,古代没有现在先进的天气预报,渔民外出打鱼遇到台风、遇到暴雨怎么办?除了跪在地上祈祷上帝保佑外,他们还要发明一种自己的预测方法为未来进行一些预测。伏羲就是把古代民间的预测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八卦”。用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话说,伏羲是上古时代最大的气象台台长。
“卦”字是由“圭”和“卜”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象形字。“卜”,最早是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和方位,创造的一种计时和定向方法。人们在地上树立一根标杆“|”,日影就是“、”,测量影长的尺是用泥土做的,长五寸,取名叫“圭”。“圭”也取“龟”音。就是用大龟的龟甲烧成纹,然后根据纹理来推断。
《吕氏春秋》曰:“卜,择也”,就是选择的意思。在古代“卜”与“择”以及“测”三个字是通用的,所以,现代人们又把“占卜”称为预测。因此,圭和卜在古代都是占卜的工具。
“卦”,是由“圭“和“卜”组成的,说明伏羲创造“八卦”最早主要是用来预测,所以,后人把伏羲的八个画象就称为“八卦”。 
“算卦”是对得出的卦进行推演,根据卦象为未来寻找依据。
“变卦”是指某一爻变动之后得出的新卦。比如乾卦的下爻变,得出的新卦就是巽卦。
八卦产生之后,由于排列顺序不同,又分为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与方位是这样对应的:乾代表南方,坤代表北方,震代表东北,巽代表西南,坎代表西方,离代表东方,艮代表西北,兑代表东南。
与先天八卦图所对应的还有先天八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先天八卦数在用于预测起卦时非常重要,大家必须牢记。

伏羲先天八卦象,经过夏商时期的演变,并且由周文王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用阴阳五行学说对先天八卦进行了系统改造,最终形成了现在常用的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从方位上从新进行了对应,即:乾西北,坤西南,震东方,巽东南,坎正北,离正南,艮东北,兑正西。后天八卦图更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方位的认识。
后天八卦图也非常重要,现在的九宫八卦就是用的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和八门、八方对应,西北乾为开门,北方坎为休门,东北艮为生门,东方震为伤门,东南巽为杜门,男方离为景门,西南坤为死门,西方兑为惊门。在八门中只有两个最好的吉门,就是西北乾所占据的开门,东北艮所占据的生门。研究《易经》的人为什么说毛泽东非常懂得《易经》,就是他首先占据了开门,接着占据了生门。当然这是后话,今天不多讲了。
后人从预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各种物像都纳入到了八卦之中,最典型的就是《梅花易数》。

二、关于周文王创立的《周易》

1、文王之父,即先王西伯侯把西周(岐地)治理的越来越强大。
2、岐地的强大导致了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中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监狱”。周文王忍辱负重,历时七年,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不朽著作,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六十四卦及其文字解释。
3、周文王及其周公的伟大贡献。如果把伏羲创造的太极图及其八卦看做是无字天书的话,那么周文王就是最早找到密码,创立《周易》,揭开无字天书的第一人。
《周易》从六十四卦的排列上,开始以乾卦为首卦,以坤卦为第二卦,表明天地初开,阴阳交合,万物初生;又以既济卦和未济卦为结尾卦,表明一事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的开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周易》以反映天地的乾卦为起点,说明周代人对天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研究天体对地球、对人的影响,揭开了宇宙对立统一规律,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宇宙观。周文王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后天八卦,而且发奋著作,对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撰写了精辟的卦辞”。他的儿子,即周公,接着周文王的事业,又经过苦心研究,为每一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写出了爻辞。64卦象和卦辞、爻辞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就是产生于周朝时期的《经》。“经”就是道,就是理,是天地间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道、人道的书,才能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最伟大的著作、最权威的著作,也是一切道理的源泉。

三、关于孔子解读的《传》

《易传》是大圣人孔子在《周易》产生七百年之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后,对每一卦、每一爻的卦辞和爻辞做出的进一步详细解释,既是对文王卦辞的补充和理解,又包含了孔子的发挥和创造。《易传》共分十大部分,简称“十翼”。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这“十翼”中,有的是孔子自己撰写的,有的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的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是在孔子之后,由孔子的弟子们完成的。这里面充满了孔子后半生的心血,充满了孔子的巨大贡献。
《论语》中记载有孔子这么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的意思是说, 假如多给我数年的时间,让我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我便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是在接近六十岁时,也即到了晚年才开始对《周易》做深入研究的。孔子在周游列国,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用易学去解释、判断事物的真伪、真谛的方法。也有的人说,孔子前半生周游列国,一直在追求做官,希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宏大志愿(这些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出),但一直不遂心愿。五十知天命五十多岁开始,孔子带领弟子发奋研究《周易》。《易传》就是在对周文王“易经”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孔子为世人留下的最大贡献孔子之所以称为圣人,与《易传》的产生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也有的人歪曲了《论语》中孔子这一句话,说“五十以学易”是指《易经》这部书,只有超过五十岁的人才可以读,五十岁以前不宜读《易经》,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曲解。
由卦爻、卦形、卦象组成的“易”;由卦名、卦辞、爻辞组成的“经;由“十翼”组成的“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易学著作,这就是《易经》。现代有人把《易经》同时也理解为《周易》,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现在我们所说的《易经》,就是源自于周朝的《周易》,而不是夏商朝的《连山易》和《归藏易》。

探索《易经》背后的奥秘(二)

易经是怎么完成的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三位伟大圣人,在三个不同的时代共同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由“易”、“经”、“传”三大部分组成。

从时间跨度来看,“易”产生于上古时代,即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经”发展于中古时代,即五帝及夏,商,周时代;“传”撰写于近古时代,即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

《易经》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历经了五千多年,这还不包括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易学研究者新的成果。任何一部经书,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专著,而是一个时代、一群人共同创做的产物,但都有其代表人物,《易经》也是如此。上古圣人伏羲创立了“易”即太极图、阴阳观和“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推演成为“经”即《周易》。近古圣人孔子进一步创作出了“传”即《易传》。

历经上古、中古和近古,由三位伟大圣人创立的《易》《经》《传》,就是今天学习的《易经》。《易经》不仅为中国的文明和发展,而且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易经》,笔者先从《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开始,使大家认识和了解《易经》,今天先给大家介绍第一大部分:关于伏羲创立的“易”。

1、什么是“易”?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就是日月,人们的宇宙观就是日月观。《说文》“《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也有人说,“日月为易,刚柔相推”。从象形字的角度讲,易的上面是日,代表太阳;下面是月,代表月亮。日为阳,月为阴,易就是阴和阳组成的统一体,易就是阴阳观。 “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同日月一样,白天是太阳,晚上变成月亮,阳变成阴,阴变成阳。

在《易经》中,“易”是由太极图,阳爻“—”、阴爻“--”,八卦和进一步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六十四卦。

探索《易经》背后的奥秘(二)

2、什么是“太极图”。

“太极图”也就是“无极图”。 “无极”就是阴抱阳, 阳抱阴,阴阳尚未分离,天地尚未形成时期。伏羲认为,在天地没有分离之前,宇宙是阴阳混沌于一体的“无极图”,在混沌状态下,是没有极可分的。

探索《易经》背后的奥秘(二)

3、什么是太极生两仪。

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图中清、浊物质开始分离。用更加直观的阳爻和阴爻表示,就是:

▅▅▅▅▅       ▅▅ ▅▅

一画代表的是太阳,是白天,称为阳,

二画代表的是月亮,是夜晚,称为阴。

4、两仪为什么又叫做阳爻和阴爻。

“爻”,字义从交,形如网,是由我国古代结网、结绳等活动而萌生的象形字。爻如网中经纬之线相互交叉,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无穷。爻也指是渔网中结成的一个一个眼,即目。古代眼就是目实际现在仍然称眼为目。目和两画相对应,代表阴,人的双眼不是很像阴爻吗?仅有网还不行,必须有绳子把网贯穿起来,撒出去。绳子是纲,网眼是目,成语“纲举目张”就是比喻绳子和网眼的关系。古代“纲”和“刚”是通用的,所以,许多书也把阳爻称为刚爻。纲是起引导作用的,为阳;目张开是一个一个的眼,为阴。这就是代表绳子的阳爻和代表目的阴爻。阳爻是实的,阴爻是虚的。阳爻、阴爻是组成八卦的最基本符号。

5、什么是两仪生四象。

用直观的形象表示,四象就是阴阳爻的进一步组合,阳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太阳;阴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少阳;阳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少阴;阴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太阴:

探索《易经》背后的奥秘(二)

太阳是日,太阴是月。在阴阳的进一步化合中,不断产生新的物种。

四象就像是父母生育了两个子女。太阳为父,太阴为母,少阳为男孩,少阴为女孩。

四象又代表了一个昼夜中间的四个不同阶段,太阳(也称老阳)代表正午,少阳代表日出时的早晨,少阴代表日落时的旁晚,太阴(也称老阴)代表午夜。

四象又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少阳代表温暖的春天,太阳代表炎热的夏天,少阴代表阴凉的秋天,太阴代表寒冷的冬天。

四象,还代表了方向中的四方,因为伏羲生活的地方在赤道以北,所以太阳代表炎热的南方,太阴代表严寒的北方,少阳代表日出的东方,少阴代表日落的西方。

6、为什么四象生八卦

四象仅两层,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实在。伏羲在四象的基础上,即在太阳的上面再加一阳爻,再太阴的上面再加一阴爻,分别成为纯阳、纯阴的三层画象其它六个卦象是通过纯阳、纯阴的变化产生出来的:

探索《易经》背后的奥秘(二)

伏羲为什么把四象再推演为八象,这也与自然现象中有八种物象存在的最为普遍有关,即自然现象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人有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方向不仅有东、西、南、北,而且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等。

大家都知道,伏羲时代是没有文字的,这八个画象就好比是无字天书。下面的画是最初画的,称为初爻,上面的画称为上爻。

八种象的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文字的创造过程中得出的。

“乾”字是简化字“干”的繁体字。我们现在大街上的店名“干洗店”,在台湾仍然用“乾洗店”。“乾”字在古代表示的是意思是“上面”,指的是相对于地球的宇宙天空。直到现在,在壮族语言中,“乾”仍然有“上面”的意思。所以后人把伏羲的天象称为“乾”象或者“乾为天”

▅▅▅▅▅

▅▅▅▅▅

▅▅▅▅▅

乾为天

“巽”是消散之意,“风起云散”,风又起消散的作用。古代,巽也是传说中的一种风神。所以,后人把风象称为“巽”象或者“巽为风”

▅▅▅▅▅

▅▅▅▅▅

▅▅  ▅▅

巽为风

“离”的本义是隔开的意思, 而火象是由一阴爻把二阳爻隔开了。所以,后人把火象称为“离”或者“离为火”。

▅▅▅▅▅

▅▅  ▅▅

▅▅▅▅▅

离为火

“兑”字从口,是说话、喜悦的意思。而泽的卦象是一浪接着一浪,好像人说话时上下嘴唇一张一合的样子,所以,后人把泽象称为“兑”或者“兑为泽”,是一种无心的喜悦,泽水在说话,泽水在喜悦。另外,兑也指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好比水从这一个湖泊流入下一个湖泊,所以,把泽象起名为“兑”。

▅▅  ▅▅

▅▅▅▅▅

▅▅▅▅▅

兑为泽

“坤”字,《左传》的解释就是“土也”,而地字也是“土也”,所以“坤”字就是代表大地,后人把地象就称为“坤”象或者“地为坤”。另外,“坤”字的左边为土,右边为申,申的部首从田,所以申也代表田。“坤”字既有土又有田,就是田地,就是地球。

▅▅ ▅▅

▅▅ ▅▅

▅▅ ▅▅

坤为地

“震”字的意思除了特指的“地震”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指“疾雷使物体振动”。古代人不知道地震,只知道地下在打雷。所以,后人就把雷象称为“震”象或者“震为雷”。

▅▅ ▅▅

▅▅ ▅▅

▅▅▅▅▅

震为雷

“坎”字的意思,直观上看就是“欠土”,另一层意思是“陷”,而水的卦象就好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所以,后人把水象就称为“坎”象或者“坎为水”。

▅▅  ▅▅

▅▅▅▅▅

▅▅  ▅▅

坎为水

“艮”字有“止”“静止”的意思,而山的最大特点就是静止不动。“艮”字还有“坚固”“坚硬”之意,大部分山都是由坚硬的石头形成的。所以,后人把山象称为“艮”或者“艮为山”。

▅▅▅▅▅

▅▅  ▅▅

▅▅  ▅▅

艮为山

至于伏羲为什么把八象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后,就不在扩张了,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也很难讲解清楚。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就已经不再是人们传统理解上的“三”,而是指很多,包罗万象。伏羲画到八象为止,每一卦分三层,伏羲认为,八象到此就已经足矣,它完全可以包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万象了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魅力。这里的三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层”,而是多层,不是吗?直到现在,人们还有“九重天”的概念,九也是指多的意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这个数字,与其它数字不同,它既可以理解为三,又可以理解为多。而《易经》、《道德经》中的三,基本上都是代表多的意思。

另一方面,八卦的三层,正好又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上面的一画为天,中间的一画为人,下面的一画为地。为什么古代称国家的元首为“王”,因为“王”最大,代表这个人上顶天(干),下立地(土)。

由于爻分阴阳,由爻产生的卦也分阴阳。所以就有“阴阳八卦”之说。凡是单画的卦都是阳卦,如乾、坎、震、艮;凡是双画的卦都是阴卦,如坤、离兑、巽。除了纯阳卦乾、纯阴卦坤之外,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系辞从卦德方面对此做了解释:“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由于易反映的是日月变化、宇宙变化、人世变化,所以易集中代表的也就是变,易的变化是无穷的。《周易》中的“易”实际上包含了简易、变易、不易三种情况。

所谓“简易”,阐释的是宇宙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它只有阴阳两种符号所组成。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越是复杂的变化,其法则越是简单。问题是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伏羲把这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穷的东西找出来了这就是“阴”和“阳”。

所谓“变易”,是说世界一切事物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都是有规则、规律可循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这种规则、规律,人的意志就可以来适应、变革和决定事物的变化。

所谓“不易“,是说,有些自然法则的变化有些看起来是永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一哲理,人们要顺其自然法则,不能违背自然法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先天太极八卦图正误

分解正确的《先天太极八卦》和《后天太极八卦》图统一规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