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来说“弟”字。 “弟”字,在《说文解字》里,许慎言:“韋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属皆从弟。 ![]() 许慎说的“韋束”,用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话讲就是“以韋束物”,这“韋”即是一种捆扎东西用的,所以“韋束之次弟”就等于说“用韋捆扎东西时的次第和顺序”。注意,“次第”的“第”与“弟”有着一定的渊源,下文会继续讲到。 “从古字之象”,段玉裁纠正说这里的“字”当为“文”,故而在其《说文解字注》里这句话即为“从古文之象”。段玉裁不仅纠正,还接着讲道:
![]() ![]() ![]() ![]() “弟”、“革”、“民”,这三个字,在《说文》中,许慎皆言其像其古文字形。不过这里的“像”只是相似,比如小篆“弟”虽像其古文,但是仍有区别,用许慎的话说即是“从古文'韋’省,丿声”。 古文的“韋”字字形,昨晚我们说过,即 我们再来看一下“弟”字的甲骨文、金文: ![]() 从甲金文中的“弟”字字形来看,“弟”字呈现的就像是绳索捆扎东西的样子,所以文字学家朱芳圃在其《殷周文字释丛》中就说:“弟象绳索束弋之形。绳之束弋,展转围绕,势如螺旋,而次弟之义生焉。”朱芳圃先生这话即是说,“弟”字就像绳索绑束之形,而绳索绑束,需要辗转围绕,螺旋缠绕,这样一来,“次弟”的意思就产生了。 其实,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里也这么指出过,其原话如下:
所以,我们现在就来总结一下,“弟”字就像绳索次弟缠绕之形,其本义即为“次弟”、“顺序”,后来由本义引申出“兄弟”义,人们为了表示它的本义,于是专门加了“竹”字头造了“第”字,“弟”与“第”也就这样成了一对古今字。 至于许慎所言的“弟”之古文字形“从古文'韋’省,丿声”,则明显是受到金文“弟”字的影响,而且“弟”的本义与“韋”字也无关,也不是丿声。 关于“弟”字的就讲到这,感谢阅读。晚安,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