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考略六则

 RK588 2016-06-23
2016-06-14 李正中  罗海燕 国学茶座

《说文解字》考略六则

李正中 罗海燕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标明音读的字典,也是一部重要的训诂学专著,更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杰出的文字学专著,在我国文字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书中小篆字形与来自于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古文籀文,为后世古文字学家考释两周金文和殷墟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且书中所保存的大量的古形、古音、古义材料,也为后世字书或直接吸收,或间接转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所处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许慎看到的多是当时的文字,再加上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或因为形近而讹变,或因文字本身发展演变规律的制约而发生变化,这就使得他尽管参考了当时见于山川鼎彝的古文,但是终归有限,不能如今日学者可将甲文至小篆进行历时排列整理。时代的局限使《说文解字》也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如许慎将九千多字分别纳入五百四十部首之中时在编排体例方面显得有些不够科学,其将“伐”归人部,而“戍”归戈部,“吠”归口部,而“鸣”归鸟部等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再就是许慎主要以小篆为主来分析字形和说解字义,因而无疑会限制他对文字本义的分析以及字形的说解。例如把“为”说解成“母猴”,把“行”说解成“行走”,把“止”说解成“下基”,把“元”说解成“始”等。这是今日之研读《说文解字》者就不能不慎重对待的。

数百年来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不断新出土与被发现,并且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及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等煌煌著作次第问世,推动着古文字学的持续发展,这为我们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重要保证。笔者今则根据古文字字形以及用例情况,结合研读《说文解字》的体会,对其中“一”“異”“戴”“皮”等字作一简单考辨与解析,以此求教于方家。


    一、“一”

   《说文解字》一部:“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许慎于篇首开明宗义:“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但此处以道立意却不妥。许慎关于“太始”与“道一”的思想应是源自道家。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这种思想后来又演绎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上传》)南唐徐锴发挥许慎的思想,进一步解释道:“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极生两仪。一,旁薄始结之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说文系传》)但实际上,“一”的出现远远早于道家思想的产生。比《说文解字》早五六千年的二里头文化时的陶文已有表示数字的“|”,早于道教学说出现三千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上也使用了“|”的字符。另外,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成熟文字甲骨文中也频繁出现了“一”的数字。


一是最小的整数,是原始记数符号和算筹。如《仪礼?乡射礼》云:“却手自弓下取一个。”再如《论语?公治长》亦曾载:“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最初人与人之间交流用手指表示简单的数字,伸出一至四个指头分别表示一二三亖。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一均是一横画。后来人类发明了算术,改用竹木做的小棍表示。因此“一”在“说文古文”中写作,即“弋”,是在一横画上加一枚数撅。“弋”在这里既是一的声符,也是一枚用作算筹的木棍。这也反映出文字萌芽时期人类在树木上刻画痕表示一的最古老的记数方式——契符。后随着陶和青铜器皿的广泛使用,金文、小篆又借“一壶”义作“一”的大写。小篆在“壶”内加“吉”作声符成“壹”。金文则写作。汉印写作。汉隶书也随之出现了“一”(见西汉《校官碑》)和“壹”(见西汉《史晨碑》)两个汉字数词。受许慎误导,后世一些学者多等将“一”视作指事字。如段玉裁注:“一之形于六书为指事。”王筠、朱骏声等人也都视“一”为指事字。其实,指事字的特点是在载体字上加指事符号,指出字义的所在。“一”不是指事字,而是象形字,它不是具体的某一事物之形,而是一根棍、一枚算筹的共同之通象,是所谓的通象象形字。


二、“異”

《说文解字》共部:“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

许慎这段话偏失较大,他将異释作“分”,是误把小篆的“”(異)与“畀”(畀)混淆。而这主要是由于许慎没机会看到甲骨文和金文的異字写作“”与“”所造成的。“異”其实是“戴”的初文。原形意为古人在举行或发生重大事件前举行的祭祀活动中,将所供神主的面具用双手举在头上(后改作套在头上),以供人祭拜。商周时的甲骨文、金文是双手戴一面具的形象。所以说異并非许慎所谓的会意字,二是象形字。“说文籀文”与小篆在“異”基础上另加一“??”而成“戴”。“??”表示灾祸的苗头。两者合起来是即将发生兵灾祸乱的意思,而这正是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原因。故将“??”与“異”合起来是“戴”的全部意义。


三、“戴”

《说文解字》共部:“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声。都代切。,箍文戴。”

“戴”其实是“異”的衍生增义词。上文辨析“異”字时,已提到“戴”字的本义是“顶、套在头上”。甲骨文像一个人双手将面具戴在头上。而许慎在这里仍错误解释为“分物得增益”,依然是因其历史文献资料占有不足而致。他并没有见到甲骨文、金文的“異”字字形,箍文的字形又与可见到的小篆的“戴”不尽相同。或是茫然中见到了《毛传》“蓁蓁,至盛貌。孽孽,盛饰。”故而勉强借用之。正如段玉裁所注:“《释训》曰:‘蓁蓁、孽孽,戴也。’《毛传》云……是皆为加多也。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四、“皮”

《说文解字》皮部:“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凡皮之属皆从皮。,古文皮。,箍文皮。”

许慎认为,“皮”义为剥下兽皮。并且受他误导,后世学者也都或认为皮乃“革之半字也”(王国维《史籀篇疏证》),或认为“像以手剥去兽皮之形”(林义光《文源》)》。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皮”是手持一种武器的象形字。这种武器为“铍”,皮字形乃“铍”之象形初文。其理由为,“皮”字商金文作或,与“戈”商金文作,“戎”商金文作,下部几乎完全相同。此说参见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考释四则》(《河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实际上,经过仔细考辨会发现,皮金文“”更像是由“克”与“又”构成。其中“克”是一个人(的变形)张着大口惨叫,反映了远古时代杀人流血以祭天的传统。所以皮的造字本义应为:远古时代的残忍酷刑,剥去人体表面的软组织。皮的籀文即是将金文的“克”(张着大口惨叫、身体蜷缩的人)写成了,将金文的“口”写成一圆圈。而皮的篆文,又将籀文的“人”写成,同时将籀文的“口”写成。皮的篆文异体字则将篆文的“又”写成“人”,强调“皮”是剥人体的表面软组织。发展到皮的隶书时,变形更大,其“人”形与“口”形都消失了。这也是后人总产生歧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输”

《说文解字》车部:“输,委输也。从车俞声。”

许慎认为,“委”是依靠,依靠“车”来运输,“输”字义为运送。并且视“俞”为声旁。这种观点其实不够全面。从字形演变来看,“输”之金文写作,秦刻《诅楚文》写作,篆文写作,隶书写作,其左边是“车”,右边是“俞”。车是陆上运输工具,俞则是水上运输工具。俞本指独木舟,多由榆树的树干挖出凹仓而成,故有“空中木为舟也”之说。从字形演变来看,俞之金文写作,小篆写作,秦刻《诅楚文》写作,其左边是船舟的形状,即舟字。右边是削尖头挖空船舱的独木舟的形状。造字者将“车”和“俞”合并在一起表示为:用车船运送货物。因此,“输”之“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而“输”自然也应是会意字,而非“从车俞声”的形声字。


六、“亥”

《说文解字》亥部:“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怀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属皆从亥。,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说文解字》解释“亥”字,或以阴阳铺垫,或旁征博引文典。令后学茫然不知所云。故历来学者释义不一致。有人接受《说文解字》二首六身说,释作怪兽者,如《春秋左传》上说:“‘亥’字上部有二画为首,下部有六画为身。”有人根据《说文解字》荄字说,而解释为草根,如白话版《说文解字》:“亥,草根”。同时,由于“亥”与“豕”字形相似,总被人混淆,所谓“鲁鱼亥豕”就是缘于此。其实,从甲骨文字形来看,“亥”是甲骨文在人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其表示头重脚轻的小孩。又有的甲骨文在人的颈部再加一短横指事符号,其表示喉咙发出声音。所以,亥的造字本义是指幼儿在未学会语言之前,从喉部发出清亮的“呵呵”笑声。而非许慎所说的“古文亥,为豕,与豕同”本义应是猪。许慎断定“亥”与“豕”相同依据的是古文。古文亥()与古文豕()确实形近,但是古文并非最早的文字,它是经过简化和符号化的。要想认清“亥”的真实面目,就需上溯到更早的甲骨文。亥,甲骨文作,金文作,而豕甲骨文作,金文作,可见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现存《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时期,经历代流传至今难免存有传抄讹误,同时,它反映的只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许慎的知识水平。今天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较之前代已是天壤之别。历代学者的研究逐步深入和数百年来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新发现,不断推动古文字学的向纵深发展。故今天重新研读《说文解字》,我们必定会发现它存有不少“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而对这些“误释字”加以考辨无疑非常有意义。

(节选自《国学茶座》第10辑第35-40页,微信编辑 尼山学堂杜凯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