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2期【教法指津】品味生命中的愁绪——《声声慢》教学设计

 新用户37829311 2024-01-28 发布于陕西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生平、创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赏析词中主要意象,感受词作的意境美。
3.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哀婉低沉的音乐为学生学习本首词作创设情境。
一曲充满着浓浓愁绪的《声声慢》,把我们带入今天的课堂,也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个秋天的黄昏,菊花凋零,梧桐秋雨,一位心怀愁绪的女子举杯销愁黯然神伤,她,就是李清照,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那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那,到底是怎样的愁绪使她消损殆尽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走进她充满无限愁情的内心世界,品味易安生命中的浓重愁绪。
一个人的心情、心境,由他的经历、遭遇直接决定,李清照愁绪缘何浓重,我们试着在她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明愁因
学生活动1: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需要突出南渡以后的遭历。
预设成果:
1101-1126年(17-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此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1127年(42- 43岁):金兵入侵并灭北宋,京城沦陷;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45岁)年:丈夫赵明诚病逝,时值中年又成遗孀。
113046岁)年:为赵明诚辩通敌之冤,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6772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教师小结: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图片
靖康之变,宋国都汴京(今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押往金国,从此半壁江山沦陷。宋朝政权仓皇南逃,北宋灭亡。宋高宗偏安一隅,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妇也随之从北方流亡到南方。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入狱。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她愁绪浓重的主要原因。
学习任务二:涵咏诗韵感愁情
学生活动1:学生标出每句诗词的节奏起伏、轻重缓急,投入情感,反复吟哦。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学生活动2:教师给出节奏,指导学生诵读推敲,品味词作的梗塞压抑的凄愁,以声传情。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低沉哀婉 —— 悲苦愁绝)
那种茕独凄惶的境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句,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
学习任务三:赏析意象悟愁浓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愁绪,但我们只会说“烦滴很”,苦于表达不准确、不形象。那我们来学习李清照表现愁绪的方法,看她是如何将愁绪艺术化的?如何选择意象、通过意象表现情感。
学生活动1:结合词作首句十四字叠词,想象易安创作的过程。用文字写出词人创作的画面。参考思路: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成果: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赌书消得泼茶香”,“沉醉不知归路”,“徒要教郎比并看”……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寄托。
寻觅的结果:冷冷清清。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既明指环境,又暗指心境,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境。
运用叠字的妙处:
①形式上:回环往复,加强韵律感,富有音乐美、音韵美
②内容上:强调悲苦愁绝的情感
学生活动2:学生找出词作中的重点意象,说出意象特点,谈谈意象如何体现愁情。
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愁”的象征。
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思考: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风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雁象征离愁,音信之盼、离愁别恨、思乡念亲。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①雁声凄惨
②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③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
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点点滴滴:愁丝不断,愁苦漫长,似雨敲心头。
思考:既然是细雨,为何作者听得那么清楚?
以动衬静,写出来环境之寂静,作者愁思不断,夜不能眠,听了一晚的夜打梧桐的声音,更生悲凉。
学生活动3:品味词作中的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预设成果: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最后由入狱到悲死。这些事情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愁: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孀居之悲
小结:南京大学教授郦波谈《声声慢》时说,易安的词一般不敢轻易触碰,一旦触碰,便欲罢不能,沦陷其中,难以自拔。他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生李易安,清辉照古今。李清照是用她曾经多么幸福的人生、后来多么沉痛的命运,为我们留下了那些千古传颂的不朽的精品。
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厄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着面对生活。
作业布置:
必做:每个小组推荐两位同学参加班级朗诵会。可以配上合适的乐曲和图片,增强诵读效果。
选做:我与易安的精神唱和。读完《声声慢》,撰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易安居士或者她的词作的评价。

图片

【作者简介】
                         段春妮
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未央区教学能手,未央区骨干教师,高二年级副组长。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等各级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参与多个省级、市级、区级课题。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