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仙”陈抟(tuán)其人其事

 凤凰山居士 2024-01-29 发布于江西

贵仁堂1232021-09-10 09:29

陈抟(tuán)故里在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陈朱园村·《宋史·陈抟传》:“陈抟是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汇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871-989),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唐末、五代隐士,亳州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十月十五日陈抟生于亳州城南12公里陈庄,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化形(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享年118岁。

陈抟少年时便阅读经史,精于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遂以山水为乐,后归隐湖北武当山、陕西华山等地。

《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隐居20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辟谷服气之法。他的"睡功"是以老子的"捐情去欲,静笃归根"思想作为理论出发点和核心的,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他富有经邦济世之才,有"明皇帝王伯之术",在五代的动乱之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幻,每遇改朝换代,都要颦眉数日。

《水浒传》、《喻世明言》、《宋史·陈抟传》等书都记载了他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间的故事。传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他曾多次推辞入仕为官的诏书,世人谓其:不徒为高隐,而实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

  他在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

陈抟主要著作:

易经类有:《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

养生类有:《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的《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

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

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其一生多著诗词,有诗词600余首。

1、睡仙雅号由来:

  陈抟在武当山九石室隐居20年,每日精研《周易》八卦,演练辟谷服气之法,每天仅饮酒数杯便可度日。有一日,5位白须白发的老叟向陈抟请教周易八卦,陈抟取《周易》在手,与之剖析微理,传其要旨。讲罢,陈抟见五老面如红玉、动若仙童,反问其健身之术。五老便将世间少见的蛰龙法即睡功传给陈抟。五老说:"每到寒冬季节,天气转冷,龟蛇之类就蛰而不食。析其理,都是服气所致。先人从中探得原理,引入人身反复习练,创得蛰龙法,用此法辟谷服气,尤能健身延年。"传说这5位老人是日月池中5条龙化身而来。陈抟自得此蛰法以后,每日修炼,睡功渐渐大成。

  武当山上有一道士,几年来没见过陈抟生火做饭,便心中生疑,细细观察,见陈抟根本没有锅灶,每天只是鼾睡而已。有一次,这位道士几个月不见陈抟踪迹,以为他下山去了,但无意中却发现他正在柴房的一大堆柴火下面鼾睡呢。又一日,一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个尸骸。上面盖有一寸多厚的尘土,樵夫心生怜悯,欲取出埋了。扒开土一看竟是陈抟,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得快活,何人吵醒我?

  后周时期,陈抟隐居西岳华山,深修睡功之法,被人称为"华山高卧"。《宋史·陈抟传》记述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一个月之后,见陈抟仍在熟睡之中。

  陈抟曾作《对御歌》一首,歌曰:"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冤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闲思张良,闷思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闲气。争似臣向青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么红轮西坠。"这生动地勾画出他潇洒尘外的睡仙之像。

2、四辞朝命:

  后唐时,唐明宗下"手诏"召见陈抟,并赐号清虚处士,还赐他3名宫女,但他认为明宗不是同路人,于是让宫使给明宗带去一首诗,悄然遁去。其诗日:"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解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后来周世宗对道教的"黄白之术"(炼丹术)素有兴趣,华州州将罗彦威向他推荐陈抟。他便于显德三年(956年),召陈抟到京城,留他在宫中住一个多月。想向他请教道教的方术,但陈抟对周世宗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周世宗没责怪他,还封他为谏议大夫,赐号"百云先生",陈抟固辞不受。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之后,想起了老朋友陈抟,屡次差人迎陈抟入朝,陈抟不肯。后来赵匡胤发出"手诏",陈抟向使者说:"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辞,则违吾性;若不下辞,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并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曰:"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朝如实禀报,太祖知其禀陛,只得笑而置之。

  宋太宗赵匡义曾想拜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要求回山。宋太宗知道挽留不住,便当殿设宴,召朝臣赴宴作诗,为其送行。在陈抟还山之前,宋太宗再次向陈抟请教治国方略,陈抟写了四个字:"远近轻重。"太宗不解其意,陈抟解释说:"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

3、陈抟识匡胤:

  后唐年间,契丹侵犯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一日,陈抟下山,看见从河南到襄樊的大道上,到处是拖儿带女逃难的饥民。陈抟发现,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挑着两个竹筐,筐内各坐着一个男孩,妇女疲惫不堪,艰难地行走着。此时的陈抟隐居武当山20年,潜心研究《周易》,对于易道相术可谓炉火纯青。当看到两个竹筐里的男孩时,他慈颜微笑,拦住去路,暗自祈祷,并拱手道贺说:"夫人好福气!"夫人惊疑地说:"我们母子三人逃难至此,衣食无着,性命难保,哪有什么福气?"陈抟周济她一些银两,对过路的人群吟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说完转身而去。在场人都说陈抟是个疯道士,无人信以为真。原来筐中坐的两个孩子,大的是赵匡胤,即后来的宋太祖,小的为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军中担任一名小军官。这位挑担的妇人是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即后来的杜太后。

  事隔数年,陈抟依然在华山玉泉院修炼。有一天,他扮成农夫,挑了两筐桃子下山,迎面碰见赵匡胤。陈抟看他身材魁梧,面阔耳垂,龙鼻凤眼,大有帝王之像,便有心点拨。此时的赵匡胤因在家乡打死了人,潜逃至此,正饥不可耐,见陈抟挑着桃子走来,便上前问道:"老人家,你的桃子我能吃点吗?"陈抟说:"吃吧!"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赵匡胤吃过问:"我吃的桃子,要多少钱?"陈抟说:"你吃了大半筐,没有数,图个吉利吧,我只要一文钱!"赵匡胤一听很受感动,可他搜遍全身,一文钱也没有,羞惭得纳首便拜。陈抟长叹一声说:"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陈传说:"观你五官气色,好比龙困沙滩,虎落平原,走投无路。当今天下大乱,自古乱世出英雄。眼下,柴荣正在潼关招兵买马,你可前去投军,日后必能大贵"。赵匡胤听后,心中顿时燃起激情,施礼告别,投奔柴荣去了。赵匡胤有勇有谋,军功显赫,步步升迁。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奉旨抗击契丹与北汉联军的进攻,大年初三,三军将士进驻陈桥驿,次日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迫使后周恭帝让位,成为一代君主。

4、华山不纳粮:

  赵匡胤一日闲暇无事,想到卖桃的恩人,遂跨马提刀,带着银两来到华山脚下,到处打听卖桃老人的下落,结果一无所获。他信马由缰,来到华山峪口玉泉院,但见一片松竹翠柏之中,有一座古朴清雅的道观。观内香案蒲团,烟火氤氲。他正看得出神,见一老道从后堂走来,鹤发童颜,宛若仙人,不觉肃然起敬,便举手擎拳说:"打搅了",老道请赵匡胤坐下喝茶。赵匡胤见桌上摆着一盘棋,便问:"老仙翁善下棋否?"老道说:"会下,但棋艺不精", 赵匡胤便邀老道下棋。老道说:"下棋要赌银子的",赵匡胤一听正中下怀,于是各取出一两银子,两人便下开了。第一局老道赢了,第二局老道故意输了,说:"今天有缘相会,咱到山顶上手谈如何?"赵匡胤欣然应允。他们来到一处孤岭的顶端,四周悬崖绝壁,白云生于足下,云山雾海,气象万千,真是人间仙境啊!喜得赵匡胤连喊:"妙哉!"老道说:"此乃汉朝时期卫叔卿博台,在此对弈,颇有雅趣",叫来清风、明月二童子,摆好棋盘,斟上山茶,又下起棋来,一局,二局,三局,赵匡胤局局皆输,越输越急,越急越输,连银子、马匹、战刀全都输光了,老道不愿下了,可是赵匡胤仍然不服,但已无物可赌,望着华山,信口开河地说:"咱赌华山,我输了把这华山归你"。"好!"老道早有准备,把文房四宝都带来了,叫清风、明月磨墨展纸,写好文约,二人又下起来了。这一局赵匡胤每走一步都异常认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了上风,可最后的结果还是输了。赵匡胤无可奈何地说:"你真是个神仙,我算服了"。老道稽首说:"谢主龙恩!"赵匡胤一愣,问道:"你说什么?"老道说:"我主日后必有九五之尊,封我是神仙,故而谢恩"。赵匡胤顿时后悔起来,我如果真是真命天子,还未登基就封了神仙,输了华山,这华山将来岂不成为我管不了的地方啦?忙伸手去抢文约,不料文约没抢到手,反在文约上印了个指印,老道哈哈大笑说:"我主既写了文约又按了指印,君无戏言",把道袍袖子往上一扬,吹了一口气,见文约飘飘荡荡飞到南天门对面三公山上,贴在一块长方形大石上面,上不沾天,下不着地。赵匡胤一看无法挽回,便耍花招说:"华山算我卖给你了",指着一棵柿树说:"柿(是)树不卖"。老道这时才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卖桃老者,姓陈名抟"。赵匡胤闻言大喜不禁。

  后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降旨免去华山所有田赋。可是,树却不许砍伐。从此,民间开始流传"山是道家山,树是皇家树,华山不纳粮,不准乱伐树"这四句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