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考量高三老师业务标准就两条

 daoge6302 2024-01-2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考量高三老师业务标准就两条|文 孟繁伟

前几天朋友圈发了一段话。衡量高三老师的水平有两点,一是对高考题动向的把握,二是对学生心态的调整。这话说的有些绝对,也知道会得罪人,但说还是说了。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得罪人就得罪吧。也不是第一次了。

老朋友酒坛子给我点个赞,我回复他,第一个条应该换两个字,“把握”二字修改为“体悟”更为恰当。

千说万说,高三教学必须考虑成绩,一说到成绩似乎就不是素质教育了。某些人总是这样的抬杠。我认为高考成绩与素质教育不矛盾,二者是包含的关系,能考高分本身就是一种高素质。有人曾经说过,高考成绩都没抓好还能抓好素质教育?考试本身就是能力的PK,没有能力是考不出来好成绩的。别说什么高分低能,没那么回事,高分高能才对。

合格的高三老师,对高考动向的把握必须是精准的,怎么才算精准?就是清楚高三应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等。这是战略战术的问题。这种复习不是只做题,而是通过做题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审题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能力。为何说老师要把握高考的动向?因为高考命题在不断的变化,从短时间视角看,一两年内或许看不出什么变化来,但是,把观察的时间视角放长一点,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从试卷的结构上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试题的命题立意上看变化就更大了,从考核的角度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从考核记忆到考核能力与素养。以素养为立意的考题中也有记忆内容和考核能力的内容,因为是包含的关系,这也是必然。高三教师对高考命题的体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也不是看看教材作做试卷就能清楚的。要在不断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以前是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历年试题的基础上达到的。即,高考要选拔什么样的人,高考要出什么样的题,课标是怎么规定的,教材是怎么提供范例的,然后才是高考命题是怎样体现这些要求的。这样说吧,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一点不假,也是必须的。例如高考试题的选拔性和区分性,要想选拔就要有区分,但是以什么为区分就太重要了,要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素养为区分进行选拔,要以能否适应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为区分进行选拔,这样试题的区分性就要以所需的能力素养进行区分,例如高考语文学科中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辨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语文老师如果对这些能力不熟悉,在教学中不能有意地进行设计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生成这些能力,在高考中能够得到高分数就是偶然的。对高考试题深入的反复的持续性的研究才能体悟到高考命题的动向,才能使高三复习有的放矢。

上面说了第一条,高三老师仅能体悟高考命题的动向还不行,还要能调整好学生的复习心态。高三复习时间通常是一年多点,复习过程是艰苦的,复习过程是枯燥的,复习过程是焦虑的。因此高三教师就要善于调整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平稳而愉快的完成高三的复习备考。高三上半年的复习还好说,一是学生有新鲜感;二是一轮复习基本是以知识点为节点展开复习的;三是考试的频度不是很大。而高三下半年就不一样了,三月份寒假刚结束还好点,四月分有一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后一部分人的心态就急躁了,五月份又要进行二模考试,一部分人就要放弃了。所以说下半年每个月有每个月的心态表现。任课教师既要知道普遍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要知道某些特殊学生的心态特点。班级里的学优生与班级里的学困生心态是不一样的,班级里的学优生与年级学优生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对不同心态的学生是否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这才是对高三老师备考能力的考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考试后找年级学优生谈话的方式和内容与班级学优生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同的,一样的鼓励、批评和学习指导可行吗?肯定是不行的,他们的心态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心态影响考试成绩在正负30分之间,这还不包括极特殊的考场心态崩溃情况。做学生思想工作太难了,真的不如讲几个高考题简单。即让学生感到有收获又不是刻意的针对他们做思想工作,这个尺度太难拿捏了。好的谈话像春风一样,不知不觉的就把柳条吹绿了,嫩叶出来了。

高三老师难,高三老师把握考题动向和调整学生心态更难,所以说这两条才是检验他们能力的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