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里应外合的方子,让身体轻健

 当归与地黄 2024-01-30 发布于四川

古代医书常能见到一些小方子,专用于某类症状的治疗,这类症状不限于某一种疾病,故而用这些小方子的时候,通常是在疾病治疗方基础上加味运用,属于一味药或两味药用得好,整个方子就灵了的那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宋代医家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有一个两味药的方子,用于治四肢肿满,就属于这种情况。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疾病性的四肢肿满,在甲状腺病、心脑血管病、肾病、肝病等中,都是可见到的呀!

比如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可因血瘀引起水液代谢障碍,这些水液于是不循常道,渗入肌肉皮肤,形成水肿。

肾病则可见于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这是因肾主水,肾有过滤水液血液的作用,若肾生病,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体液积聚,易出现四肢浮肿。

那么这个方子是如何消除四肢水肿的呢?

首先,脾主四肢及肌肉,故而方子虽仅两味,脾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

健脾的中药那么多,本方选中了厚朴,且是姜制厚朴。

姜是温中和胃的,姜制厚朴温中作用更强,这有助于将脾的湿气像烘干机一样干燥掉,从而化湿利水,减少四肢肌肉的水肿。同时,厚朴之厚重,具有下气导滞的作用,脾胃不滞阻,也对健脾是一种助力。

其二,作战讲究里应外合,厚朴温中属于里应,炒牵牛子利水消肿,就属于外合了。

牵牛子属于有小毒且生猛的中药,炒后药性缓和,对于虚人友好,且毒性降低。

上入肺经,下入肾与大肠经。肺主气,肾纳气,肺主行水,肾主纳水, 所以《本草纲目》介绍它:

“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能达到利水轻身之效,所以单纯性肥胖用它是妙药呢。

少用可以入大肠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力强,而本方与厚朴的配伍,正属于多用,主打利水,治水肿。

组成:

姜制厚朴15g

炒牵牛子60g

制作为细末,每次服6g,加适量姜枣煎汤调服。

用姜枣汤,一则为了健脾,二则是为了缓和牵牛子泻下力猛,且量大的牵牛子苦寒,盖过厚朴的温,加姜枣则药性和缓,若是畏寒者,可加大姜枣的用量。且因牵牛子小毒,宜中病即止。

前文说了,这是只针对四肢肿满的用法,若还有相关疾病,可将这个方子视情况加味运用。

这个方子也让我想到一些中成药尤其是单方中成药,有人会觉得效果差强人意,这其实是运用不当造成,方子尚且讲究加减,中成药也是由药制成,自不能从这个理论跳出。一个中成药不见效,可视情况加味相关中成药一种甚至两种联合运用,效果会好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