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于肝腹水的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式

 植物小花园 2024-01-30 发布于北京

在中医学中,对于肝腹水的治疗,谢华医师强调根据不同体质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谢华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气滞湿阻型:

表现为腹部胀大而柔软,腹筋显露,两胁胀痛,食欲下降,进食后感觉腹胀,肢体沉重,小便短少。

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除湿为原则,可用柴胡、陈皮、川芎、土茯苓等药物加减治疗。

2、气滞血瘀型:

症状有腹大而坚硬,青筋显露,胁下肿块刺痛,肌肤暗黧,频现瘀斑,口干但不欲饮,便色发黑。

舌色深暗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胀为要旨,可用赤芍、川芎、当归等药物加减治疗。

3、湿热蕴结型:

表现为腹围增大,脘腹胀满疼痛,易感烦躁恶热,口苦多渴,小便赤痛,大便不畅。

舌尖边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可用中丹参、白术、茯苓、栀子、大黄等药物加减。

4、寒湿困脾型:

症状包括腹部胀满如囊,按之软无力,胸闷得热则舒解,精神不振,怯寒懒于动作,小便不利,大便稀。

舌苔白腻,脉象缓慢。

治疗上应以温中化湿为方略,可选用厚朴、白术、木香、大枣等药物加减。

5、脾肾阳虚型:

患者表示腹部胀大,夜晚更甚,触之不坚实,脸色暗淡,怕冷四肢冷,身倦乏力,小便少且大便溏。

舌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为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药物加减。

6、肝肾阴虚型:

病人腹大胀满,明显青筋曝露,身材消瘦,面发萎黄或出现暗紫,口干烦热,手足心热,小便短黄,便秘,可能有鼻衄血症。

舌红少津或无苔,脉象弦细数。

治疗需滋养肝肾,凉血化瘀,配方以五灵脂、当归、桃仁等药物加减。

7、气血两虚型:

患者常感头晕心悸,面色无光泽,精力不济,食欲减退,两胁不适。

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疗应补益气血,方用太子参、黄芪、何首乌、阿胶等药物相加减。

在养生方面,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外,饮食调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尤其是对于有水肿症状的患者。

食用脂肪应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宜,并控制在适宜量。

碳水化合物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有助于维护肝功能,维生素补充也非常关键,应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患有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普遍存在低蛋白血症,故适量摄入高蛋白饮食是必要的。

对于肝功能严重减退或肝昏迷的前兆出现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患者饮食应该是易消化的且应避免食物过于油腻或难以消化。

酒精类饮品是必须禁止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